卷22 列傳第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之色。
姊夫齊江夏王鋒爲齊明帝害,外生蕭子友并孤弱,泰資給撫訓,逾于子侄。
梁天監元年爲秘書丞。
自齊永元之末,後宮火延燒秘書,圖書散亂殆盡。
泰表校定繕寫,武帝從之。
曆中書侍郎,掌吏部,仍即真。
自過江,吏部郎不複典大選,令史以下,小人求競者輻湊前後,少能稱職。
泰爲之,不爲貴賤請屬易意,天下稱平。
轉黃門侍郎,每預朝宴,刻燭賦詩,文不加點,帝深賞歎。
沈約常曰:“王有養、炬,謝有覽、舉。
”養,泰小字,炬,筠小字也。
始革大理,以泰爲廷尉卿,再曆侍中,後爲都官尚書。
泰能接人士,故每願其居選辟。
頃之,爲吏部尚書,衣冠屬望。
未及選舉,仍疾,改除散騎常侍、左骁騎将軍,未拜,卒,諡夷。
子廓。
志字次道,慈之弟也。
九歲,居所生母憂,哀容毀瘠,爲中表所異。
弱冠,選尚宋孝武女安固公主,拜驸馬都尉。
褚彥回爲司徒,引志爲主簿。
謂其父僧虔曰:“朝廷之恩,本爲殊特,所可光榮,在屈賢子。
” 累遷宣城内史,清謹有恩惠。
郡人張倪、吳慶争田,經年不決。
志到官,父老相謂曰:“王府君有德政,吾鄉裡乃有如此争。
”倪、慶因相攜請罪,所訟地遂成閑田。
後爲東一陽一太守,郡獄有重囚十馀,冬至日,悉遣還家,過節皆反,唯一人失期。
志曰:“此自太守事,主者勿憂。
”明旦果至,以婦孕。
吏人益歎服之。
爲吏部尚書,在選以和理稱。
崔慧景平,以例加右軍将軍,封臨汝侯。
固讓,改領右衛将軍。
及梁武軍至,城内殺東昏,百僚署名送首。
志歎曰:“冠雖弊,可加足乎?”因取庭樹葉捼服之,僞悶不署名。
梁武覽箋無志署,心嘉之,弗以讓也。
霸府開,爲骠騎大将軍長史,梁台建,位散騎常侍、中書令。
天監初,爲丹一陽一尹,爲政清靜。
部下有寡一婦無子,姑亡舉責以斂,葬既而無以還之。
志湣其義,以俸錢償焉。
時年饑,每旦爲粥于郡門以賦百姓,衆悉稱惠。
常懷止足,謂諸子侄曰:“謝莊在宋孝武時,位止中書令,吾自視豈可過之。
”三年,爲散騎常侍、中書令,因多謝病,簡通賓客。
九年,還爲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卒。
志善草隸,當時以爲楷法。
齊遊擊将軍徐希秀亦号能書,常謂志爲“書聖”。
志家居建康禁中裡馬糞巷。
父僧虔門風寬恕,志尤惇厚,所曆不以罪咎劾人。
門下客嘗盜脫志車幰賣之,志知而不問,待之如初。
賓客遊其門者,專蓋其過而稱其善。
兄弟子侄皆笃實謙和,時人号馬糞諸王爲長者。
普通四年,志改葬,武帝厚赙贈之,諡曰安。
有五子:緝、休、諲、一操一、素。
志弟揖位太中大夫,揖子筠。
筠字元禮,一字德柔,幼而警悟,七歲能屬文。
年十六,爲芍藥賦,其辭甚美。
及長,清靜好學,與從兄泰齊名。
沈約見筠,以爲似外祖袁粲,謂仆射張稷曰:“王郎非唯額類袁公,風韻都欲相似。
”稷曰:“袁公見人辄矜嚴,王郎見人必娛笑。
唯此一條,不能酷似。
” 仕爲尚書殿中郎,王氏過江以來,未有居郎署,或勸不就,筠曰:“陸平原東南之秀,王文度獨步江東。
吾得比蹤昔人,何所多恨。
”乃欣然就職。
沈約每見筠文咨嗟,嘗謂曰:“昔蔡伯喈見王仲宣,稱曰王公之孫,吾家書籍悉當相與。
仆雖不敏,請附斯言。
自謝朓諸賢零落,平生意好殆絕,不謂疲暮複逢于君。
”約于郊居宅閣齋,請筠爲草木十詠書之壁,皆直寫文辭,不加篇題。
約謂人曰:“此詩指物程形,無假題署。
”約制郊居賦,構思積時,猶未都畢,示筠草。
筠讀至“雌霓”。
累遷太子洗馬,中舍人,并掌東宮管記。
昭明太子一愛一文學士,常與筠及劉孝綽、陸倕、到洽、殷鈞等遊宴玄圃,太子獨執筠袖,撫孝綽肩曰:“所謂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其見重如此。
筠又與殷鈞以方雅見禮。
後爲中書郎,奉敕制開善寺寶志法師碑文,辭甚麗逸。
又敕撰中書表奏三十卷,及所上賦頌都爲一集。
後爲太子家令,複掌管記。
普通元年,以母憂去職。
筠有孝一性一,毀瘠過禮。
中大通二年,爲司徒左長史。
三年,昭明太子薨,敕制哀策文,複見嗟賞。
尋出爲臨海太守,在郡侵刻,還資有芒屩兩舫,他物稱是。
爲有司奏,不調累年。
後曆秘書監,太府卿,度支尚書,司徒左長史。
及簡文即位,爲太子詹事。
筠家累千金,一性一儉啬,外服粗弊,所乘牛嘗飼以青草。
及遇亂,舊宅先爲賊焚,乃寓居國子祭酒蕭子雲宅。
夜忽有盜攻,懼墜井,卒,時年六十九。
家人十三口同遇害,人棄一屍一積于空井中。
筠狀貌寝小,長不滿六尺。
一性一弘厚,不以藝能高人。
而少擅才名,與劉孝綽見重當時。
其自序雲:“馀少好抄書,老而彌笃,雖偶見瞥觀,皆即疏記。
後重省覽,歡興彌深。
習與一性一成,不覺筆倦。
自年十三四,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六載矣。
幼年讀五經,皆七八十遍。
一愛一左氏春秋,吟諷常爲口實。
廣略去取,凡三過五抄,餘經及周官、儀禮、國語、爾雅、山海經、本草并再抄,子史諸集皆一遍。
未嘗倩人假手,并躬自抄錄,大小百馀卷。
不足傳之好事,蓋以備遺忘而已。
”又與諸兒書論家門集雲:“史傳稱安平崔氏及汝南應氏并累葉有文才,所以範蔚宗雲崔氏雕龍。
然不過父子兩三世耳,非有七葉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繼,人人有集,如吾門者也。
沈少傅約常語人雲∶‘吾少好百家之言,身爲四代之史。
自開辟以來,未有爵位蟬聯、文才相繼如王氏之盛也。
’汝等仰觀堂構,思各努力。
”筠自撰其文章,以一官爲一集,自洗馬、中書、中庶、吏部、左佐、臨海、太府各十卷,尚書三十卷,凡一百卷,行于世。
子祥,仕陳位黃門侍郎。
揖弟彬。
彬字思文,好文章,習篆隸,與志齊名。
時人爲之語曰:“三真六草,爲天下寶。
”齊武帝起舊宮,彬獻賦,文辭典麗。
尚齊高帝女臨海長公主,拜驸馬都尉。
仕齊,曆太子中庶子,徙永嘉太守。
蔔室于積谷山,有終焉之志。
梁天監中,曆吏部尚書、秘書監。
卒,諡惠。
彬立身清白,推賢接士,有士君子風。
彬弟寂。
寂字子玄,一性一迅動,好文章。
讀範滂傳,未嘗不歎悒。
王融敗後,賓客多歸之。
齊建武初,欲獻中興頌,兄志謂曰:“汝膏粱年少,何患不達?不鎮之以靜,将恐贻譏。
”寂乃止。
位秘書郎。
卒年二十一。
論曰:王昙首之才器,王僧綽之忠直,其世祿不替也,豈徒然哉。
仲寶雅道自居,早懷伊、呂之志,竟而逢時遇主,自緻宰輔之隆,所謂衣冠禮樂盡在是矣。
齊有人焉,于斯爲盛。
其馀文雅儒素,各禀家風,箕裘不墜,亦雲美矣。
姊夫齊江夏王鋒爲齊明帝害,外生蕭子友并孤弱,泰資給撫訓,逾于子侄。
梁天監元年爲秘書丞。
自齊永元之末,後宮火延燒秘書,圖書散亂殆盡。
泰表校定繕寫,武帝從之。
曆中書侍郎,掌吏部,仍即真。
自過江,吏部郎不複典大選,令史以下,小人求競者輻湊前後,少能稱職。
泰爲之,不爲貴賤請屬易意,天下稱平。
轉黃門侍郎,每預朝宴,刻燭賦詩,文不加點,帝深賞歎。
沈約常曰:“王有養、炬,謝有覽、舉。
”養,泰小字,炬,筠小字也。
始革大理,以泰爲廷尉卿,再曆侍中,後爲都官尚書。
泰能接人士,故每願其居選辟。
頃之,爲吏部尚書,衣冠屬望。
未及選舉,仍疾,改除散騎常侍、左骁騎将軍,未拜,卒,諡夷。
子廓。
志字次道,慈之弟也。
九歲,居所生母憂,哀容毀瘠,爲中表所異。
弱冠,選尚宋孝武女安固公主,拜驸馬都尉。
褚彥回爲司徒,引志爲主簿。
謂其父僧虔曰:“朝廷之恩,本爲殊特,所可光榮,在屈賢子。
” 累遷宣城内史,清謹有恩惠。
郡人張倪、吳慶争田,經年不決。
志到官,父老相謂曰:“王府君有德政,吾鄉裡乃有如此争。
”倪、慶因相攜請罪,所訟地遂成閑田。
後爲東一陽一太守,郡獄有重囚十馀,冬至日,悉遣還家,過節皆反,唯一人失期。
志曰:“此自太守事,主者勿憂。
”明旦果至,以婦孕。
吏人益歎服之。
爲吏部尚書,在選以和理稱。
崔慧景平,以例加右軍将軍,封臨汝侯。
固讓,改領右衛将軍。
及梁武軍至,城内殺東昏,百僚署名送首。
志歎曰:“冠雖弊,可加足乎?”因取庭樹葉捼服之,僞悶不署名。
梁武覽箋無志署,心嘉之,弗以讓也。
霸府開,爲骠騎大将軍長史,梁台建,位散騎常侍、中書令。
天監初,爲丹一陽一尹,爲政清靜。
部下有寡一婦無子,姑亡舉責以斂,葬既而無以還之。
志湣其義,以俸錢償焉。
時年饑,每旦爲粥于郡門以賦百姓,衆悉稱惠。
常懷止足,謂諸子侄曰:“謝莊在宋孝武時,位止中書令,吾自視豈可過之。
”三年,爲散騎常侍、中書令,因多謝病,簡通賓客。
九年,還爲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卒。
志善草隸,當時以爲楷法。
齊遊擊将軍徐希秀亦号能書,常謂志爲“書聖”。
志家居建康禁中裡馬糞巷。
父僧虔門風寬恕,志尤惇厚,所曆不以罪咎劾人。
門下客嘗盜脫志車幰賣之,志知而不問,待之如初。
賓客遊其門者,專蓋其過而稱其善。
兄弟子侄皆笃實謙和,時人号馬糞諸王爲長者。
普通四年,志改葬,武帝厚赙贈之,諡曰安。
有五子:緝、休、諲、一操一、素。
志弟揖位太中大夫,揖子筠。
筠字元禮,一字德柔,幼而警悟,七歲能屬文。
年十六,爲芍藥賦,其辭甚美。
及長,清靜好學,與從兄泰齊名。
沈約見筠,以爲似外祖袁粲,謂仆射張稷曰:“王郎非唯額類袁公,風韻都欲相似。
”稷曰:“袁公見人辄矜嚴,王郎見人必娛笑。
唯此一條,不能酷似。
” 仕爲尚書殿中郎,王氏過江以來,未有居郎署,或勸不就,筠曰:“陸平原東南之秀,王文度獨步江東。
吾得比蹤昔人,何所多恨。
”乃欣然就職。
沈約每見筠文咨嗟,嘗謂曰:“昔蔡伯喈見王仲宣,稱曰王公之孫,吾家書籍悉當相與。
仆雖不敏,請附斯言。
自謝朓諸賢零落,平生意好殆絕,不謂疲暮複逢于君。
”約于郊居宅閣齋,請筠爲草木十詠書之壁,皆直寫文辭,不加篇題。
約謂人曰:“此詩指物程形,無假題署。
”約制郊居賦,構思積時,猶未都畢,示筠草。
筠讀至“雌霓”。
累遷太子洗馬,中舍人,并掌東宮管記。
昭明太子一愛一文學士,常與筠及劉孝綽、陸倕、到洽、殷鈞等遊宴玄圃,太子獨執筠袖,撫孝綽肩曰:“所謂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其見重如此。
筠又與殷鈞以方雅見禮。
後爲中書郎,奉敕制開善寺寶志法師碑文,辭甚麗逸。
又敕撰中書表奏三十卷,及所上賦頌都爲一集。
後爲太子家令,複掌管記。
普通元年,以母憂去職。
筠有孝一性一,毀瘠過禮。
中大通二年,爲司徒左長史。
三年,昭明太子薨,敕制哀策文,複見嗟賞。
尋出爲臨海太守,在郡侵刻,還資有芒屩兩舫,他物稱是。
爲有司奏,不調累年。
後曆秘書監,太府卿,度支尚書,司徒左長史。
及簡文即位,爲太子詹事。
筠家累千金,一性一儉啬,外服粗弊,所乘牛嘗飼以青草。
及遇亂,舊宅先爲賊焚,乃寓居國子祭酒蕭子雲宅。
夜忽有盜攻,懼墜井,卒,時年六十九。
家人十三口同遇害,人棄一屍一積于空井中。
筠狀貌寝小,長不滿六尺。
一性一弘厚,不以藝能高人。
而少擅才名,與劉孝綽見重當時。
其自序雲:“馀少好抄書,老而彌笃,雖偶見瞥觀,皆即疏記。
後重省覽,歡興彌深。
習與一性一成,不覺筆倦。
自年十三四,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六載矣。
幼年讀五經,皆七八十遍。
一愛一左氏春秋,吟諷常爲口實。
廣略去取,凡三過五抄,餘經及周官、儀禮、國語、爾雅、
未嘗倩人假手,并躬自抄錄,大小百馀卷。
不足傳之好事,蓋以備遺忘而已。
”又與諸兒書論家門集雲:“史傳稱安平崔氏及汝南應氏并累葉有文才,所以範蔚宗雲崔氏雕龍。
然不過父子兩三世耳,非有七葉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繼,人人有集,如吾門者也。
沈少傅約常語人雲∶‘吾少好百家之言,身爲四代之史。
自開辟以來,未有爵位蟬聯、文才相繼如王氏之盛也。
’汝等仰觀堂構,思各努力。
”筠自撰其文章,以一官爲一集,自洗馬、中書、中庶、吏部、左佐、臨海、太府各十卷,尚書三十卷,凡一百卷,行于世。
子祥,仕陳位黃門侍郎。
揖弟彬。
彬字思文,好文章,習篆隸,與志齊名。
時人爲之語曰:“三真六草,爲天下寶。
”齊武帝起舊宮,彬獻賦,文辭典麗。
尚齊高帝女臨海長公主,拜驸馬都尉。
仕齊,曆太子中庶子,徙永嘉太守。
蔔室于積谷山,有終焉之志。
梁天監中,曆吏部尚書、秘書監。
卒,諡惠。
彬立身清白,推賢接士,有士君子風。
彬弟寂。
寂字子玄,一性一迅動,好文章。
讀範滂傳,未嘗不歎悒。
王融敗後,賓客多歸之。
齊建武初,欲獻中興頌,兄志謂曰:“汝膏粱年少,何患不達?不鎮之以靜,将恐贻譏。
”寂乃止。
位秘書郎。
卒年二十一。
論曰:王昙首之才器,王僧綽之忠直,其世祿不替也,豈徒然哉。
仲寶雅道自居,早懷伊、呂之志,竟而逢時遇主,自緻宰輔之隆,所謂衣冠禮樂盡在是矣。
齊有人焉,于斯爲盛。
其馀文雅儒素,各禀家風,箕裘不墜,亦雲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