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8 列傳第八

關燈
如是。

    惠開還資二千餘萬,悉散施道俗,一無所留。

     後除桂一陽一王休範征北長史、南東海太守。

    其年,會稽太守蔡興宗之郡,惠開自京口請假還都,相逢于曲阿。

    惠開先與興宗名位略同,又經情款,自以負釁摧屈,慮興宗不能詣己,戒勒部下:蔡會稽部伍若問,慎不得答。

    惠開素嚴,部下莫敢違。

    興宗見惠開舟力甚盛,遣人訪訊,事力二三百人皆低頭直去,無一人答者。

     尋除少府,加給事中。

    惠開素剛,至是益不得志,曰:“大丈夫入管喉舌,出莅方伯,乃複低頭入中邪。

    ”寺内所住齋前,向種花草甚美,惠開悉鏟除别種白楊。

    每謂人曰:“人生不得行胸懷,雖壽百歲猶爲夭也。

    ”發病嘔血,吐物如肝肺者。

    卒,子睿嗣,齊受禅,國除。

     惠開與諸弟并不睦,惠基使至益州,遂不相見。

    與同産弟惠明亦緻嫌隙雲。

     惠明其次弟也,亦有時譽。

    泰始初,爲吳興太守,郡界有卞山,山下有項羽廟。

    相承雲羽多居郡聽事,前後太守不敢上。

    惠明謂綱紀曰:“孔季恭嘗爲此郡,未聞有災。

    ”遂盛設筵榻接賓,數日,見一人長丈餘,張弓挾矢向惠明,既而不見。

    因發背,旬日而卒。

     子視素,梁天監中,位丹一陽一尹丞。

    初拜日,武帝賜錢八萬,視素一朝散之親友。

    遷司徒左西屬、南徐州中從事。

     一性一靜退,少嗜欲,好學,能清言,榮利不關于中,喜怒不形于色。

    在人間及居職,并任情通率,不自矜尚,天然簡素。

    及在京口,便有終焉之志。

    後爲中書侍郎。

    在位少時,求爲諸暨令。

    到縣十馀日,挂衣冠于縣門而去。

    獨居屏事,非親戚不得至其籬門。

    妻即齊太尉王儉女,久與别居,遂無子。

    卒,親故迹其事行,諡曰貞文先生。

     惠明弟惠基,幼以外戚見宋江夏王義恭,歎其詳審,以女結婚。

    曆中書黃門郎。

    惠基善隸書及弈棋,齊高帝與之情好相得。

    桂一陽一王休範妃,惠基姊也,高帝謂之曰:“卿家桂一陽一,遂複作賊。

    ”高帝頓新亭壘,以惠基爲軍副。

    惠基弟惠朗親爲休範攻戰,惠基在城内了不自疑。

    後爲長兼侍中。

     袁粲、劉彥節起兵之夕,高帝以彥節是惠基妹夫,惠基時直在省,遣王敬則觀其指趣,見惠基安靜,不與彥節相知,由是益加恩信。

     仕齊爲都官尚書,掌吏部。

    永明中爲侍中,領骁騎将軍。

    尚書令王儉朝宗貴望,惠基同在禮閣,非公事不私觌焉。

    遷太常,加給事中。

     自宋大明以來,聲伎所尚,多鄭、衛,而雅樂正聲鮮有好者。

    惠基解音律,尤好魏三祖曲及相和歌,每奏辄賞悅不能已。

     當時能棋人琅邪王抗第一品,吳郡褚思莊、會稽夏赤松第二品。

    赤松思速,善于大行,思莊戲遲,巧于鬥棋。

    宋文帝時,羊玄保爲會稽,帝遣思莊入東,與玄保戲,因置局圖,還于帝前覆之。

    齊高帝使思莊與王抗交賭,自食時至日暮,一局始竟。

    上倦,遣還省,至五更方決。

    抗睡于局後寝,思莊達旦不寐。

    時或雲,思莊所以品第緻高,緣其用思深久,人不能對。

    抗、思莊并至給事中。

    永明中,敕使抗品棋,竟陵王子良使惠基掌其事。

    初,思話先于曲阿起宅,有閑曠之緻。

    惠基常謂所親曰:“須婚嫁畢,當歸老舊廬。

    ”立身退素,朝廷稱爲善士。

    卒,贈金紫光祿大夫。

     子洽字宏稱。

    幼敏寤,年七歲,誦楚辭略上口。

    及長,好學博涉,善屬文。

    仕梁位南徐州中從事。

    近畿重鎮,職吏數千人,前後居者皆緻巨富。

    洽清身率職,饋遺一無所受,妻子不免饑寒。

    累遷臨海太守,爲政清平,不尚威猛,人俗便之。

    還拜司徒左長史。

    敕撰當塗堰碑,辭甚贍麗。

    卒于官。

    文集二十卷行于世。

     惠基弟惠休。

    齊永明四年,爲廣州刺史,罷任,獻奉傾資。

    上敕中書舍人茹法亮曰:“可問蕭惠休,故當不複私邪?吾欲分受之也。

    ”後封建安縣子。

     永元元年,徙吳興太守。

    征爲尚書右仆射。

    吳興郡項羽神舊酷烈,人雲惠休事神謹,故得美遷。

    于時朝士多見殺,二年,惠休還至平望,帝令服藥而卒,贈金紫光祿大夫。

     惠休弟惠朗,同桂一陽一賊,齊高帝赦之。

    後爲西一陽一王征虜長史,行南兖州事,坐法免官。

     惠朗弟惠蒨,仕齊左戶尚書。

    子介。

     介字茂鏡,少穎悟,有器識。

    梁大同中,武陵王紀爲揚州刺史,以介爲府長史,在職以清白稱。

    武帝謂何敬容曰:“蕭介甚貧,可處以一郡。

    ”複曰:“始興郡頻無良守,可以介爲之。

    ”由是出爲始興太守。

    及至,甚着威德。

     征爲少府卿,尋加散騎常侍。

    會侍中阙,選司舉王筠等四人,并不稱旨。

    帝曰:“我門中久無此職,宜用蕭介爲之。

    ”應對左右,多所匡正,帝甚重之。

     遷都官尚書,每軍國大事,必先訪介。

    帝謂朱異曰:“端右材也。

    ”中大同二年,辭疾緻仕,帝優诏不許,終不肯起,乃遣谒者仆射魏祥就拜光祿大夫。

     太清中,侯景于渦一陽一敗走,入壽一陽一。

    帝敕助防韋黯納之,介聞而上表緻谏,極言不可。

    帝省表歎息,卒不能用。

     介一性一高簡,少交遊,唯與族兄琛、從兄視素及洽從弟淑等文酒賞會,時人以比謝氏烏衣之遊。

     初,武帝招延後進二十馀人,置酒賦詩。

    臧盾以詩不成,罰酒一鬥。

    盾飲盡,顔色不變,言笑自若。

    介染翰便成,文無加點。

    帝兩美之曰:“臧盾之飲,蕭介之文,即席之美也。

    ”年七十三,卒于家。

     第三子允字叔佐,少知名。

    風神凝遠,通達有識鑒,容止醞藉。

    仕梁位太子洗馬。

    侯景攻陷台城,百僚奔散,允獨整衣冠坐于宮坊,景軍敬焉,弗之一逼一也。

    尋出居京口。

    時寇賊縱橫,百姓波駭,允獨不行。

    人問其故,允曰:“一性一命自有常分,豈可逃而免乎。

    方今百姓,争欲奮臂而論大功,何事于一書生哉。

    莊周所謂畏影避迹,吾弗爲也。

    ”乃閉門靜處,并日而食,卒免于患。

     陳永定中,侯安都爲南徐州刺史,躬造其廬,以申長幼之敬。

    宣帝即位,爲黃門侍郎。

    晉安王爲南豫州,以爲長史。

    時王尚少,未親人務,故委允行府事。

    入爲光祿卿。

     允一性一敦重,未嘗以榮利幹懷。

    及晉安出鎮湘州,又苦攜允。

    允少與蔡景曆善,子征修父一黨一之敬,聞允将行,乃詣允曰:“公年德并高,國之元老,從容坐鎮,旦夕自爲列曹,何爲方辛苦蕃外。

    ”答曰:“已許晉安,豈可忘信。

    ”其恬榮勢如此。

     至德中,鄱一陽一王出鎮會稽,允又爲長史,帶會稽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