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8 列傳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趙倫之蕭思話臧焘
武帝北伐,倫之遣順一陽一太守傅弘之、扶風太守沈田子出嶢柳,大破姚泓于藍田。
及武帝受命,以佐命功,封霄城縣侯。
少帝即位,征拜護軍。
元嘉三年,拜領軍将軍。
倫之雖外戚貴一寵一,而居身儉素,一性一野拙澀,于人間世事多所不解。
久居方伯,公私富貴。
入爲護軍,資力不稱,以爲見貶。
光祿大夫範泰好戲,笑謂曰:“司徒公缺,必用汝老奴。
我不言汝資地所任,要是外戚高秩次第所至耳。
”倫之大喜,每載酒肴詣泰。
五年,卒,諡元侯。
子伯符嗣。
伯符字潤遠,少好弓馬,爲甯遠将軍,總領義徒,以居宮城北。
每火起及有劫盜,辄身貫甲胄,助郡縣赴讨,武帝甚嘉之。
文帝即位,累遷徐、兖二州刺史。
爲政苛暴,吏人畏懼如與虎狼居,而劫盜遠迸,無敢入境。
元嘉十八年,征爲領軍将軍。
先是,外監不隸領軍,宜相統攝者,自有别诏,至此始統領焉。
後爲丹一陽一尹,在郡嚴酷,曹局不複堪命,或委叛被戮,透水而死。
典筆吏取筆失旨,頓與五十鞭。
子倩尚文帝第四女海鹽公主,甚一愛一重。
倩嘗因言戲,以手擊主,事上聞,文帝怒,離婚。
伯符慚懼,發病卒,諡曰肅。
傳國至孫勖,齊受禅,國除。
蕭思話,南蘭陵人,宋孝懿皇後弟子也。
父源之字君流,曆徐、兖二州刺史。
永初元年卒,贈前将軍。
思話十許歲時,未知書,好騎屋棟,打細一腰鼓,侵暴鄰曲,莫不患毒之。
自此折節,數年中遂有令譽。
頗工隸書,善彈琴,能騎射。
後襲爵封一陽一縣侯。
元嘉中,爲青州刺史。
亡命司馬朗之兄弟聚一黨一謀爲亂,思話遣北海太守蕭汪之讨斬之。
八年,魏軍大至,乃棄鎮奔平昌。
魏軍定不至,由是征系尚方。
初在青州,常所用銅鬥覆在藥廚下,忽于鬥下得二死雀。
思話歎曰:“鬥覆而雙雀殒,其不祥乎?”既而被系。
及梁州刺史甄法護在任失和,氐帥楊難當因此寇漢中,乃自徒中起思話爲梁、南秦二州刺史,平漢中,悉收侵地,置戍葭萌水。
思話遷鎮南鄭。
法護,中山無極人也。
過江,寓居南郡。
弟法崇自少府爲益州刺史。
法護委鎮之罪,爲府所收,于獄賜死。
文帝以法崇受任一方,命言法護病卒。
文帝使思話上定漢中本末,下之史官。
十四年,遷臨川王義慶平西長史、南蠻校尉。
文帝賜以弓琴,手敕曰:“前得此琴,言是舊物,今以相借,并往桑弓一張,材理乃快。
良材美器,宜在盡用之地,丈人真無所與讓也。
”嘗從文帝登锺山北嶺,中道有磐石清泉,上使于石上彈琴,因賜以銀锺酒,謂曰:“相賞有松石間意。
”曆甯蠻校尉,雍州刺史,監四州軍事,征爲吏部尚書。
思話以去州無複事力,倩府軍身九人。
文帝戲之曰:“丈人終不爲田父于闾裡,何憂無人使邪?”未拜,遷護軍将軍。
是時,魏攻懸瓠,文帝将大舉北侵,朝士佥同,思話固谏不從。
魏軍退,即代孝武爲徐、兖二州刺史,監四州軍事。
後爲圍碻磝城不拔,退師曆下,爲江夏王義恭所奏免官。
元兇弑立,以爲徐、兖二州刺史,即起義以應孝武。
孝武即位,征爲尚書左仆射,固辭,改爲中書令、丹一陽一尹、散騎常侍。
時都下多劫掠,二旬中十七發,引咎陳遜,不許。
後拜郢州刺史,加都督。
卒,贈征西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諡曰穆侯。
思話外戚令望,早見任待,曆十二州,杖節監督者九焉。
所至雖無皎皎清節,亦無穢黩之累。
一愛一才好士,人多歸之。
長子惠開少有風氣,涉獵文史,家雖貴戚而居服簡素。
初爲秘書郎,意趣與人多不同,比肩或三年不共語。
外祖光祿大夫沛郡劉成戒之曰:“汝恩戚家子,無多異以取天下之疾。
”轉太子舍人,與汝南周朗同官友善,以偏奇相尚。
孝建元年,爲黃門侍郎,與侍中何偃争推積射将軍徐沖之事,偃任遇甚隆,怒使門下推彈惠開,乃上表解職,由此忤旨。
别敕有司以屬疾多,免之。
思話素恭謹,與惠開不同,每加嫌責;及見惠開自解表,歎曰:“兒不幸與周朗周旋,理應如此。
”杖之二百。
尋除中庶子,丁案艱,居喪有孝一性一。
家素事佛,凡爲父起四寺:南岡下名曰禅岡寺,曲阿舊鄉宅名曰禅鄉寺,京口墓亭名曰禅亭寺,所封封一陽一縣名曰禅封寺。
謂國僚曰:“封秩鮮而兄弟甚多,若全關一人,則在我所讓,若人人等分,又事可悲恥。
寺衆既立,自宜悉供僧衆。
”襲封封一陽一縣侯,爲新安王子鸾冠軍長史。
惠開妹當适桂一陽一王休範,女又當适孝武子,發遣之資,應須二千萬。
乃以爲豫章内史,聽其肆意聚納,由是在郡着貪暴之一聲。
再遷禦史中丞。
孝武與劉秀之诏曰:“今以蕭惠開爲憲司,冀當稱職。
但一往眼額,已自殊有所震。
”及在職,百僚憚之。
後拜益州刺史,路經江陵。
時吉翰子在荊州,共惠開有舊,爲設女樂。
樂人有美者,惠開就求不得,又欲以四女一妓一易之,不許。
惠開怒,收吉斬之,即納其一妓一。
啓雲:“吉爲劉義宣所遇,交結不逞,向臣讪毀朝政,辄已戮之。
”孝武稱快。
惠開素有大志,至蜀欲廣樹經略。
善于敍述,聞其言者皆以爲大功可立。
才疏意廣,竟無成功。
嚴用威刑,蜀人号曰“卧虎”。
明識過人,嘗供三千沙門,一閱其名,退無所失。
明帝即位,晉安王子勳反,惠開乃集将佐謂曰:“吾荷世祖之眷,當投袂萬裡,推奉九江。
”蜀人素怨惠開嚴,及是所遣兵皆不得前。
晉原郡反,諸郡悉應,并來圍城。
城内東兵不過二千,凡蜀人,惠開疑之,悉皆遣出。
子勳尋敗,蜀人并欲屠城,以望厚賞。
明帝以蜀土險遠,赦其誅責,遣其弟惠基使蜀宣旨。
而蜀人志在屠城,不使王命速達,遏留惠基。
惠基破其渠帥,然後得前。
惠開奉旨歸順,城圍得解。
明帝又遣惠開宗人寶首水路慰勞益州,寶首欲以平蜀爲功,更獎說蜀人,處處蜂起。
惠開乃啓陳情事,遣宋甯太守蕭惠訓、州别駕費欣業分兵并進,大破之,禽寶首送之。
惠開至都,明帝問其故,侍衛左右莫不悚然側目,惠開舉動自若,從容答曰:“臣唯知逆順,不識天命。
”又雲:“非臣不亂,非臣不平。
” 初,惠開府錄事參軍劉希微負蜀人責将百萬,爲責主所制,未得俱還。
惠開與希微共事不厚,而廄中凡有馬六十匹,悉以乞希微償責。
其意趣不常
及武帝受命,以佐命功,封霄城縣侯。
少帝即位,征拜護軍。
元嘉三年,拜領軍将軍。
倫之雖外戚貴一寵一,而居身儉素,一性一野拙澀,于人間世事多所不解。
久居方伯,公私富貴。
入爲護軍,資力不稱,以爲見貶。
光祿大夫範泰好戲,笑謂曰:“司徒公缺,必用汝老奴。
我不言汝資地所任,要是外戚高秩次第所至耳。
”倫之大喜,每載酒肴詣泰。
五年,卒,諡元侯。
子伯符嗣。
伯符字潤遠,少好弓馬,爲甯遠将軍,總領義徒,以居宮城北。
每火起及有劫盜,辄身貫甲胄,助郡縣赴讨,武帝甚嘉之。
文帝即位,累遷徐、兖二州刺史。
爲政苛暴,吏人畏懼如與虎狼居,而劫盜遠迸,無敢入境。
元嘉十八年,征爲領軍将軍。
先是,外監不隸領軍,宜相統攝者,自有别诏,至此始統領焉。
後爲丹一陽一尹,在郡嚴酷,曹局不複堪命,或委叛被戮,透水而死。
典筆吏取筆失旨,頓與五十鞭。
子倩尚文帝第四女海鹽公主,甚一愛一重。
倩嘗因言戲,以手擊主,事上聞,文帝怒,離婚。
伯符慚懼,發病卒,諡曰肅。
傳國至孫勖,齊受禅,國除。
蕭思話,南蘭陵人,宋孝懿皇後弟子也。
父源之字君流,曆徐、兖二州刺史。
永初元年卒,贈前将軍。
思話十許歲時,未知書,好騎屋棟,打細一腰鼓,侵暴鄰曲,莫不患毒之。
自此折節,數年中遂有令譽。
頗工隸書,善彈琴,能騎射。
後襲爵封一陽一縣侯。
元嘉中,爲青州刺史。
亡命司馬朗之兄弟聚一黨一謀爲亂,思話遣北海太守蕭汪之讨斬之。
八年,魏軍大至,乃棄鎮奔平昌。
魏軍定不至,由是征系尚方。
初在青州,常所用銅鬥覆在藥廚下,忽于鬥下得二死雀。
思話歎曰:“鬥覆而雙雀殒,其不祥乎?”既而被系。
及梁州刺史甄法護在任失和,氐帥楊難當因此寇漢中,乃自徒中起思話爲梁、南秦二州刺史,平漢中,悉收侵地,置戍葭萌水。
思話遷鎮南鄭。
法護,中山無極人也。
過江,寓居南郡。
弟法崇自少府爲益州刺史。
法護委鎮之罪,爲府所收,于獄賜死。
文帝以法崇受任一方,命言法護病卒。
文帝使思話上定漢中本末,下之史官。
十四年,遷臨川王義慶平西長史、南蠻校尉。
文帝賜以弓琴,手敕曰:“前得此琴,言是舊物,今以相借,并往桑弓一張,材理乃快。
良材美器,宜在盡用之地,丈人真無所與讓也。
”嘗從文帝登锺山北嶺,中道有磐石清泉,上使于石上彈琴,因賜以銀锺酒,謂曰:“相賞有松石間意。
”曆甯蠻校尉,雍州刺史,監四州軍事,征爲吏部
思話以去州無複事力,倩府軍身九人。
文帝戲之曰:“丈人終不爲田父于闾裡,何憂無人使邪?”未拜,遷護軍将軍。
是時,魏攻懸瓠,文帝将大舉北侵,朝士佥同,思話固谏不從。
魏軍退,即代孝武爲徐、兖二州刺史,監四州軍事。
後爲圍碻磝城不拔,退師曆下,爲江夏王義恭所奏免官。
元兇弑立,以爲徐、兖二州刺史,即起義以應孝武。
孝武即位,征爲尚書左仆射,固辭,改爲中書令、丹一陽一尹、散騎常侍。
時都下多劫掠,二旬中十七發,引咎陳遜,不許。
後拜郢州刺史,加都督。
卒,贈征西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諡曰穆侯。
思話外戚令望,早見任待,曆十二州,杖節監督者九焉。
所至雖無皎皎清節,亦無穢黩之累。
一愛一才好士,人多歸之。
長子惠開少有風氣,涉獵文史,家雖貴戚而居服簡素。
初爲秘書郎,意趣與人多不同,比肩或三年不共語。
外祖光祿大夫沛郡劉成戒之曰:“汝恩戚家子,無多異以取天下之疾。
”轉太子舍人,與汝南周朗同官友善,以偏奇相尚。
孝建元年,爲黃門侍郎,與侍中何偃争推積射将軍徐沖之事,偃任遇甚隆,怒使門下推彈惠開,乃上表解職,由此忤旨。
别敕有司以屬疾多,免之。
思話素恭謹,與惠開不同,每加嫌責;及見惠開自解表,歎曰:“兒不幸與周朗周旋,理應如此。
”杖之二百。
尋除中庶子,丁案艱,居喪有孝一性一。
家素事佛,凡爲父起四寺:南岡下名曰禅岡寺,曲阿舊鄉宅名曰禅鄉寺,京口墓亭名曰禅亭寺,所封封一陽一縣名曰禅封寺。
謂國僚曰:“封秩鮮而兄弟甚多,若全關一人,則在我所讓,若人人等分,又事可悲恥。
寺衆既立,自宜悉供僧衆。
”襲封封一陽一縣侯,爲新安王子鸾冠軍長史。
惠開妹當适桂一陽一王休範,女又當适孝武子,發遣之資,應須二千萬。
乃以爲豫章内史,聽其肆意聚納,由是在郡着貪暴之一聲。
再遷禦史中丞。
孝武與劉秀之诏曰:“今以蕭惠開爲憲司,冀當稱職。
但一往眼額,已自殊有所震。
”及在職,百僚憚之。
後拜益州刺史,路經江陵。
時吉翰子在荊州,共惠開有舊,爲設女樂。
樂人有美者,惠開就求不得,又欲以四女一妓一易之,不許。
惠開怒,收吉斬之,即納其一妓一。
啓雲:“吉爲劉義宣所遇,交結不逞,向臣讪毀朝政,辄已戮之。
”孝武稱快。
惠開素有大志,至蜀欲廣樹經略。
善于敍述,聞其言者皆以爲大功可立。
才疏意廣,竟無成功。
嚴用威刑,蜀人号曰“卧虎”。
明識過人,嘗供三千沙門,一閱其名,退無所失。
明帝即位,晉安王子勳反,惠開乃集将佐謂曰:“吾荷世祖之眷,當投袂萬裡,推奉九江。
”蜀人素怨惠開嚴,及是所遣兵皆不得前。
晉原郡反,諸郡悉應,并來圍城。
城内東兵不過二千,凡蜀人,惠開疑之,悉皆遣出。
子勳尋敗,蜀人并欲屠城,以望厚賞。
明帝以蜀土險遠,赦其誅責,遣其弟惠基使蜀宣旨。
而蜀人志在屠城,不使王命速達,遏留惠基。
惠基破其渠帥,然後得前。
惠開奉旨歸順,城圍得解。
明帝又遣惠開宗人寶首水路慰勞益州,寶首欲以平蜀爲功,更獎說蜀人,處處蜂起。
惠開乃啓陳情事,遣宋甯太守蕭惠訓、州别駕費欣業分兵并進,大破之,禽寶首送之。
惠開至都,明帝問其故,侍衛左右莫不悚然側目,惠開舉動自若,從容答曰:“臣唯知逆順,不識天命。
”又雲:“非臣不亂,非臣不平。
” 初,惠開府錄事參軍劉希微負蜀人責将百萬,爲責主所制,未得俱還。
惠開與希微共事不厚,而廄中凡有馬六十匹,悉以乞希微償責。
其意趣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