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5 齊本紀下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雍二州。
甲戌,遣太子中庶子蕭衍、右軍司馬張稷禦之。
十一月丙辰,以氐楊靈珍爲北秦刺史,封仇池公、武都王。
十二月丁醜,遣度支尚書崔慧景率衆救雍州。
永泰元年春正月癸未朔,大赦。
中軍大将軍徐孝嗣即本号開府儀同三司。
沔北諸郡,爲魏所攻,相繼亡敗,新野太守劉思忌随宜應接,食盡,煮土爲粥,而救兵不至,城被克,死之。
乙巳,遣太尉陳顯達持節救雍州。
丁未,誅河東王铉、臨賀王子嶽、西一陽一王子文、衡一陽一王子峻、南康王子琳、永一陽一王子瑉、湘東王子建、南郡王子夏、巴陵王昭秀、桂一陽一王昭粲。
二月癸醜,遣左衛将軍蕭惠休假節援壽一陽一。
辛未,豫州刺史裴叔業敗魏軍于淮北。
三月丙午,蠲雍州遇魏軍之縣租布。
戊申,诏增仲尼祭秩。
上以疾患不瘳,望氣者雲宜改元,夏四月甲寅,大赦,改元,文武賜位二等。
己未,立武陵昭王子子坦爲衡一陽一王。
丁醜,大司馬會稽太守王敬則舉兵反。
五月壬午,遣輔國将軍劉山一陽一率軍東讨。
乙酉,斬敬則,傳首建邺,曲赦浙東吳、晉陵等七郡。
秋七月己酉,帝崩于正福殿,年四十七。
遺诏:“徐孝嗣可重申八命,中書監、本官悉如故。
沈文季可尚書左仆射,常侍、護軍如故。
江祏可右仆射,江祀可侍中,劉暄可衛尉卿。
軍政大事委陳太尉。
内外衆事無大小委徐孝嗣、遙光、坦之、江祏;其大事與沈文季、江祀、劉暄參懷。
心腹之任,可委劉悛、蕭惠休、崔慧景。
”群臣上諡曰明皇帝,廟号高宗,葬興安陵。
帝明審有吏才,持法無所借。
制禦親幸,臣下肅清。
驅使寒人,不得用四幅傘。
大存儉約,罷武帝所起新林苑,以地還百姓。
廢文惠太子所起東田,斥賣之。
永明中,輿辇舟乘,悉剔取金銀,還主衣庫,以牙角代之。
嘗用皁莢,訖,授馀泺與左右,曰:“此猶堪明日用。
”太官進禦食,有裹蒸,帝十字畫之,曰:“可四片破之,馀充晚食。
”而武帝掖庭中宮殿服禦,一無所改。
其儉約如此。
一性一猜忌,亟行誅戮。
通道術,用計數。
每出行幸,先占利害。
簡于出入,将南則詭言之西,将東則詭言之北,皆不以實,竟不南郊。
初有疾,無辍聽覽,群臣莫知。
及疾笃,敕台省一愛一署文簿求白魚以爲藥,外始知之。
身衣绛衣,服飾皆赤,以爲厭勝。
巫觋雲“後湖水頭經過宮内,緻帝有疾”。
帝乃自至太官行水溝,左右啓“太官無此水則不立”。
決意塞之,欲南引 淮流,會崩,事寝。
廢帝東昏侯諱寶卷,字智藏,明帝第二子也。
本名明賢,明帝輔政後改焉。
建武元年,立爲皇太子。
永泰元年七月己酉,明帝崩,太子即皇帝位。
八月庚申,鎮北将軍晉安王寶義進号征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冬十月己未,诏删省律科。
癸亥,诏蕭坦之、江祏更直殿省,總監宿衛。
辛未,诏劉暄、江祏更直延明殿省。
十一月戊子,立皇後褚氏。
庚寅,尚書令徐孝嗣議:“王侯貴人昏,連卺以真銀杯,蓋出近俗;又牢燭侈缋,亦虧曩制。
今除金銀連鎖,自馀新器,悉用埏陶,牢燭華侈,亦宜停之。
”奏可。
永元元年春正月戊寅朔,大赦,改元。
辛卯,祀南郊。
丁酉,改封随王寶融爲南康王,安陸王寶晊爲湘東王,竟陵王昭胄爲巴陵王。
二月,太尉陳顯達敗績于馬圈。
夏四月丙午朔,魏孝文皇帝崩。
己巳,立皇子誦爲皇太子,大赦,賜爲父後者爵一級。
五月癸亥,加撫軍大将軍始安王遙光開府儀同三司。
六月甲子,诏原雍州今年三調。
秋七月辛未,淮水變赤如血。
丙戌,殺尚書右仆射江祏、侍中江祀。
地震自此至來歲,晝夜不止,小屋多壞。
丁亥,都下大水,死者甚衆。
賜死者材器,并加振恤。
八月乙巳,蠲遇水資财漂蕩者今年調稅。
又诏爲馬圈戰亡将士舉哀。
丙辰,揚州刺史始安王遙光據東府反。
诏曲赦都下,中外戒嚴,遣領軍将軍蕭坦之緻讨。
戊午,斬遙光,傳首。
己巳,以尚書令徐孝嗣爲司空,以領軍蕭坦之爲尚書左仆射。
閏月丙子,以江陵公寶覽爲始安王。
九月甲辰,殺尚書左仆射蕭坦之,右衛将軍曹武。
戊午,殺領軍将軍劉暄。
壬戌,以頻殺大臣,大赦。
冬十月乙未,誅尚書令新除司空徐孝嗣、右仆射新除鎮軍将軍沈文季。
庚子,以吳興太守蕭惠休爲尚書右仆射。
辛醜,以侍中王亮爲左仆射。
十一月丙辰,太尉、江州刺史陳顯達舉兵反于尋一陽一。
乙醜,加護軍将軍崔慧景平南将軍,督衆軍南讨。
十二月甲申,陳顯達至都,宮城嚴警。
乙酉,斬顯達,傳其首。
馀一黨一盡平。
二年春正月庚午,诏讨豫州刺史裴叔業。
二月己醜,叔業病死,兄子植以壽春降魏。
三月乙卯,命平西将軍崔慧景攻壽春。
丙午,尚書右仆射蕭惠休卒。
丁未,崔慧景于廣陵反,舉兵内向。
壬子,命右衛将軍左興盛督都下水步衆軍禦之。
南徐州刺史江夏王寶玄以京城納慧景。
乙卯,遣中領軍王瑩率衆軍屯北籬門。
壬戌,慧景至,瑩等敗績。
甲子,慧景入建邺,台城内閉門拒守。
豫州刺史蕭懿興兵入援。
己巳,以懿爲尚書右仆射。
夏四月癸酉,慧景棄衆走,斬之。
诏曲赦都下及南徐、南兖二州。
乙亥,以新除尚書右仆射蕭懿爲尚書令。
丙子,以中領軍王瑩爲尚書右仆射。
五月己酉,江夏王寶玄伏誅。
壬子,赦。
乙醜,曲赦都下及南徐、兖二州。
六月庚寅,車駕于樂遊苑内會,如三元,都下放女人觀。
秋七月甲辰夜,宮内火,唯東合内明帝舊殿數區及太極以南得存,馀皆蕩盡。
冬十月己卯,殺尚書令蕭懿。
十一月甲寅,西中郎長史蕭穎胄起兵于荊州。
十二月,雍州刺史蕭衍起兵于襄一陽一。
是歲,魏宣武皇帝景明元年。
三年春正月丙申朔,日有蝕之。
帝與宮人于閱武堂元會,皇後正位,Yan人行儀,帝戎服臨視。
丁酉,以骠騎大将軍晉安王寶義爲司徒,以新除撫軍将軍建安王寶寅爲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乙巳,長星見,竟天。
辛亥,祀南郊,大赦,诏百官陳谠言。
二月丙寅,幹和殿西廂火。
壬午,诏遣羽林兵征雍州,中外纂嚴。
始内橫吹五部于殿内,晝夜奏之。
壬戌,蚩尤旗見。
三月乙巳,南康王寶融即皇帝位于江陵。
癸醜,遣平西将軍陳伯之西征。
六月,蕭穎胄弟穎孚起兵廬陵。
戊子,赦江州安成、廬陵二郡。
秋七月癸巳,曲赦荊、雍二州。
雍州刺史張欣泰、前南谯太守王靈秀率石頭文武奉建安王寶寅向台,至杜姥宅,宮門閉,乃散走。
丙辰,龍鬥于建康淮,激水五裡。
八月辛卯,以太子左率李居士總督西讨諸軍事,屯新亭。
九月甲辰,蕭衍至南豫州,輔國将軍、監南豫州事申胄軍二萬人于姑孰奔歸。
丙辰,李居士與衍軍戰于新亭,見敗。
冬十月甲戌,王珍國又戰敗于朱雀航。
戊寅,甯朔将軍徐元瑜以東府城降。
青、冀二州刺史桓和入衛,屯東宮,尋亦降衍,于是閉宮城門自守。
十二月丙寅,新除雍州刺史王珍國、侍中張稷率兵入殿殺帝,時年十九。
帝在東宮,便好弄,不喜書學,明帝亦不以爲非,但勖以家人之行,令太子求一日再入朝,發诏不許,使三日一朝。
在宮嘗夜捕鼠達旦,以爲笑樂。
明帝臨崩,屬後事,以隆昌爲戒,曰:“作事不可在人後。
”故委任群小,誅諸宰臣,無不如意。
一性一讷澀少言,不與朝士接。
欲速葬,惡靈在太極殿,徐孝嗣固争,得踰月。
每當哭,辄雲
甲戌,遣太子中庶子蕭衍、右軍司馬張稷禦之。
十一月丙辰,以氐楊靈珍爲北秦刺史,封仇池公、武都王。
十二月丁醜,遣度支尚書崔慧景率衆救雍州。
永泰元年春正月癸未朔,大赦。
中軍大将軍徐孝嗣即本号開府儀同三司。
沔北諸郡,爲魏所攻,相繼亡敗,新野太守劉思忌随宜應接,食盡,煮土爲粥,而救兵不至,城被克,死之。
乙巳,遣太尉陳顯達持節救雍州。
丁未,誅河東王铉、臨賀王子嶽、西一陽一王子文、衡一陽一王子峻、南康王子琳、永一陽一王子瑉、湘東王子建、南郡王子夏、巴陵王昭秀、桂一陽一王昭粲。
二月癸醜,遣左衛将軍蕭惠休假節援壽一陽一。
辛未,豫州刺史裴叔業敗魏軍于淮北。
三月丙午,蠲雍州遇魏軍之縣租布。
戊申,诏增仲尼祭秩。
上以疾患不瘳,望氣者雲宜改元,夏四月甲寅,大赦,改元,文武賜位二等。
己未,立武陵昭王子子坦爲衡一陽一王。
丁醜,大司馬會稽太守王敬則舉兵反。
五月壬午,遣輔國将軍劉山一陽一率軍東讨。
乙酉,斬敬則,傳首建邺,曲赦浙東吳、晉陵等七郡。
秋七月己酉,帝崩于正福殿,年四十七。
遺诏:“徐孝嗣可重申八命,中書監、本官悉如故。
沈文季可尚書左仆射,常侍、護軍如故。
江祏可右仆射,江祀可侍中,劉暄可衛尉卿。
軍政大事委陳太尉。
内外衆事無大小委徐孝嗣、遙光、坦之、江祏;其大事與沈文季、江祀、劉暄參懷。
心腹之任,可委劉悛、蕭惠休、崔慧景。
”群臣上諡曰明皇帝,廟号高宗,葬興安陵。
帝明審有吏才,持法無所借。
制禦親幸,臣下肅清。
驅使寒人,不得用四幅傘。
大存儉約,罷武帝所起新林苑,以地還百姓。
廢文惠太子所起東田,斥賣之。
永明中,輿辇舟乘,悉剔取金銀,還主衣庫,以牙角代之。
嘗用皁莢,訖,授馀泺與左右,曰:“此猶堪明日用。
”太官進禦食,有裹蒸,帝十字畫之,曰:“可四片破之,馀充晚食。
”而武帝掖庭中宮殿服禦,一無所改。
其儉約如此。
一性一猜忌,亟行誅戮。
通道術,用計數。
每出行幸,先占利害。
簡于出入,将南則詭言之西,将東則詭言之北,皆不以實,竟不南郊。
初有疾,無辍聽覽,群臣莫知。
及疾笃,敕台省一愛一署文簿求白魚以爲藥,外始知之。
身衣绛衣,服飾皆赤,以爲厭勝。
巫觋雲“後湖水頭經過宮内,緻帝有疾”。
帝乃自至太官行水溝,左右啓“太官無此水則不立”。
決意塞之,欲南引 淮流,會崩,事寝。
廢帝東昏侯諱寶卷,字智藏,明帝第二子也。
本名明賢,明帝輔政後改焉。
建武元年,立爲皇太子。
永泰元年七月己酉,明帝崩,太子即皇帝位。
八月庚申,鎮北将軍晉安王寶義進号征北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冬十月己未,诏删省律科。
癸亥,诏蕭坦之、江祏更直殿省,總監宿衛。
辛未,诏劉暄、江祏更直延明殿省。
十一月戊子,立皇後褚氏。
庚寅,尚書令徐孝嗣議:“王侯貴人昏,連卺以真銀杯,蓋出近俗;又牢燭侈缋,亦虧曩制。
今除金銀連鎖,自馀新器,悉用埏陶,牢燭華侈,亦宜停之。
”奏可。
永元元年春正月戊寅朔,大赦,改元。
辛卯,祀南郊。
丁酉,改封随王寶融爲南康王,安陸王寶晊爲湘東王,竟陵王昭胄爲巴陵王。
二月,太尉陳顯達敗績于馬圈。
夏四月丙午朔,魏孝文皇帝崩。
己巳,立皇子誦爲皇太子,大赦,賜爲父後者爵一級。
五月癸亥,加撫軍大将軍始安王遙光開府儀同三司。
六月甲子,诏原雍州今年三調。
秋七月辛未,淮水變赤如血。
丙戌,殺尚書右仆射江祏、侍中江祀。
地震自此至來歲,晝夜不止,小屋多壞。
丁亥,都下大水,死者甚衆。
賜死者材器,并加振恤。
八月乙巳,蠲遇水資财漂蕩者今年調稅。
又诏爲馬圈戰亡将士舉哀。
丙辰,揚州刺史始安王遙光據東府反。
诏曲赦都下,中外戒嚴,遣領軍将軍蕭坦之緻讨。
戊午,斬遙光,傳首。
己巳,以尚書令徐孝嗣爲司空,以領軍蕭坦之爲尚書左仆射。
閏月丙子,以江陵公寶覽爲始安王。
九月甲辰,殺尚書左仆射蕭坦之,右衛将軍曹武。
戊午,殺領軍将軍劉暄。
壬戌,以頻殺大臣,大赦。
冬十月乙未,誅尚書令新除司空徐孝嗣、右仆射新除鎮軍将軍沈文季。
庚子,以吳興太守蕭惠休爲尚書右仆射。
辛醜,以侍中王亮爲左仆射。
十一月丙辰,太尉、江州刺史陳顯達舉兵反于尋一陽一。
乙醜,加護軍将軍崔慧景平南将軍,督衆軍南讨。
十二月甲申,陳顯達至都,宮城嚴警。
乙酉,斬顯達,傳其首。
馀一黨一盡平。
二年春正月庚午,诏讨豫州刺史裴叔業。
二月己醜,叔業病死,兄子植以壽春降魏。
三月乙卯,命平西将軍崔慧景攻壽春。
丙午,尚書右仆射蕭惠休卒。
丁未,崔慧景于廣陵反,舉兵内向。
壬子,命右衛将軍左興盛督都下水步衆軍禦之。
南徐州刺史江夏王寶玄以京城納慧景。
乙卯,遣中領軍王瑩率衆軍屯北籬門。
壬戌,慧景至,瑩等敗績。
甲子,慧景入建邺,台城内閉門拒守。
豫州刺史蕭懿興兵入援。
己巳,以懿爲尚書右仆射。
夏四月癸酉,慧景棄衆走,斬之。
诏曲赦都下及南徐、南兖二州。
乙亥,以新除尚書右仆射蕭懿爲尚書令。
丙子,以中領軍王瑩爲尚書右仆射。
五月己酉,江夏王寶玄伏誅。
壬子,赦。
乙醜,曲赦都下及南徐、兖二州。
六月庚寅,車駕于樂遊苑内會,如三元,都下放女人觀。
秋七月甲辰夜,宮内火,唯東合内明帝舊殿數區及太極以南得存,馀皆蕩盡。
冬十月己卯,殺尚書令蕭懿。
十一月甲寅,西中郎長史蕭穎胄起兵于荊州。
十二月,雍州刺史蕭衍起兵于襄一陽一。
是歲,魏宣武皇帝景明元年。
三年春正月丙申朔,日有蝕之。
帝與宮人于閱武堂元會,皇後正位,Yan人行儀,帝戎服臨視。
丁酉,以骠騎大将軍晉安王寶義爲司徒,以新除撫軍将軍建安王寶寅爲車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乙巳,長星見,竟天。
辛亥,祀南郊,大赦,诏百官陳谠言。
二月丙寅,幹和殿西廂火。
壬午,诏遣羽林兵征雍州,中外纂嚴。
始内橫吹五部于殿内,晝夜奏之。
壬戌,蚩尤旗見。
三月乙巳,南康王寶融即皇帝位于江陵。
癸醜,遣平西将軍陳伯之西征。
六月,蕭穎胄弟穎孚起兵廬陵。
戊子,赦江州安成、廬陵二郡。
秋七月癸巳,曲赦荊、雍二州。
雍州刺史張欣泰、前南谯太守王靈秀率石頭文武奉建安王寶寅向台,至杜姥宅,宮門閉,乃散走。
丙辰,龍鬥于建康淮,激水五裡。
八月辛卯,以太子左率李居士總督西讨諸軍事,屯新亭。
九月甲辰,蕭衍至南豫州,輔國将軍、監南豫州事申胄軍二萬人于姑孰奔歸。
丙辰,李居士與衍軍戰于新亭,見敗。
冬十月甲戌,王珍國又戰敗于朱雀航。
戊寅,甯朔将軍徐元瑜以東府城降。
青、冀二州刺史桓和入衛,屯東宮,尋亦降衍,于是閉宮城門自守。
十二月丙寅,新除雍州刺史王珍國、侍中張稷率兵入殿殺帝,時年十九。
帝在東宮,便好弄,不喜書學,明帝亦不以爲非,但勖以家人之行,令太子求一日再入朝,發诏不許,使三日一朝。
在宮嘗夜捕鼠達旦,以爲笑樂。
明帝臨崩,屬後事,以隆昌爲戒,曰:“作事不可在人後。
”故委任群小,誅諸宰臣,無不如意。
一性一讷澀少言,不與朝士接。
欲速葬,惡靈在太極殿,徐孝嗣固争,得踰月。
每當哭,辄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