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5 齊本紀下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中,百姓忽着破後帽,始自建業,流于四遠,貴賤翕然服之,此服祅也。
帽自蕭谌之家,其流遂遠,天意若曰:武穆、文昭皆當滅,而谌亦誅死之效焉。
廢帝海陵恭王諱昭文,字季尚,文惠太子第二子也。
永明四年,封臨汝公,郁林王即位,改封新安王。
及郁林廢,西昌侯鸾奉帝纂統。
延興元年秋七月丁酉,皇帝即位,大赦,改元,賜文武位二等。
以鎮軍大将軍西昌侯鸾爲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錄尚書事、都督、揚州刺史,加班劍爲三十人,封宣城郡公,出鎮東城。
以尚書左仆射王晏爲尚書令,以丹一陽一尹徐孝嗣爲左仆射,以領軍将軍沈文季爲右仆射,以車騎大将軍陳顯達爲司空,以骠騎大将軍鄱一陽一王锵爲司徒。
命宣城公鸾甲仗百人入殿,陳顯達、王晏、徐孝嗣、蕭谌各五十人入殿。
八月壬辰,魏人來聘。
甲午,以前司空王敬則爲太尉。
辛醜,複置南蠻校尉官。
甲辰,诏使者觀省風俗。
九月癸未,誅新除司徒鄱一陽一王锵、中軍大将軍随王子隆。
遣平西将軍王廣之誅南兖州刺史安陸王子敬。
于是江州刺史晉安王子懋起兵,遣中護軍王玄邈讨誅之。
乙酉,又誅湘州刺史南平王銳、郢州刺史晉熙王銶、南豫州刺史宜都王铿。
丁亥,以衛将軍廬陵王子卿爲司徒,以撫軍将軍桂一陽一王铄爲中軍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冬十月丁酉,加宣城公鸾黃钺,進授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傅,領大将軍、揚州牧,加殊禮,進爵爲王。
戊戌,誅新除中軍将軍桂一陽一王铄、撫軍将軍衡一陽一王鈞、侍中秘書監江夏王鋒、鎮軍将軍建安王子真、左将軍巴陵王子倫。
是時宣城王鸾輔政,帝起居皆谘而後行。
思食蒸魚菜,太官令答無錄公命,竟不與。
辛亥,皇太後令廢帝爲海陵王,使宣城王入纂皇統。
建武元年,诏海陵王依漢東海王強故事,給虎贲、旄頭、畫輪車,設锺簴宮縣。
十一月,稱王有疾,數遣禦師往視,乃殒之。
給溫明秘器,斂以衮冕之服,大鴻胪監護喪事。
葬給轀輬車,九旒大辂,黃屋左纛,前後部羽葆、鼓吹,挽歌二部,依東海王強故事,諡曰恭。
先是武帝立禅靈寺于都下,當世以爲壯觀,天意若曰“禅“者禅也,“靈”者神明之目也,武帝晏駕而鼎業傾移也。
永明世,市裡小兒以鐵相擊于地,謂之“鬥鑿”,“鑿”之爲言“族”也,至是宗室族滅矣。
又武帝時以燕支爲朱衣,朝士皆服之,及明帝以宗子入纂,此又奪朱之效也。
時又多以生紗爲帽,半其裙而析之,号曰“倚勸”。
先是人間語好雲“擾攘建武”,至是朝士勸進,實爲匆遽,“倚勸”“擾攘”之言,于是驗矣。
高宗明皇帝諱鸾,字景栖,始安貞王道生之子也,小字玄度。
少孤,高帝撫育過諸子。
宋泰豫元年,爲安吉令,有嚴能之名。
升明中,累遷淮南、宣城二郡太守,進号輔國将軍。
高帝踐阼,封西昌侯,位郢州刺史。
永明元年,爲侍中,領骁騎将軍。
王子侯舊乘纏帷車,帝獨乘下帷,儀從如素士。
公事混撓,販食人擔火誤燒牛鼻,豫章王以白武帝,帝笑焉。
轉爲散騎常侍、左衛将軍,清道而行。
十年,累遷尚書左仆射,領右衛将軍。
武帝遺诏爲侍中、尚書令,尋加鎮軍将軍,給班劍二十人。
隆昌元年,即本号爲大将軍,給鼓吹一部,親兵五百人。
尋加中書監、開府儀同三司。
海陵王立,爲骠騎大将軍、錄尚書事、揚州刺史,加都督,增班劍爲三十人,封宣城郡公,鎮東府城,給兵五千人,錢二百萬,布千匹。
九江事難,假黃钺,事甯,表送之。
尋加黃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傅,領大将軍、揚州牧,增班劍爲四十人,給幢絡三望車,前後部羽葆、鼓吹,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掾、屬各四人,封宣城王。
未拜,太後令廢海陵王,以上入纂高帝爲第三子,群臣三請,乃受命。
建武元年冬十月癸亥,皇帝即位,大赦,改元,文武賜位二等。
以太尉王敬則爲大司馬,以司空陳顯達爲太尉。
乙醜,诏斷遠近上禮。
丁卯,诏“自今雕文篆刻,歲時光新,可悉停省。
藩牧守宰,或有薦獻,事非任土,嚴加禁斷”。
十一月壬申,日有蝕之。
帝宿沐浴,不禦内。
其日,潔齋蔬食,斷朝務,屏人,單衣帢危坐,以至事畢。
追尊始安貞王爲景皇,妃江氏爲懿後,别立寝廟,号陵曰修安。
封桂一陽一王铄等諸王子皆爲列侯。
凡諸王侯得罪者,諸子皆複屬籍。
又诏遣大使觀省四方。
癸酉,革永明之制,依晉、宋舊典,太子以師禮敬少傅。
甲戌,進大司馬尋一陽一公王敬則等十三人爵邑各有差。
省新林苑,先是百姓地者,悉以還主。
廢南蠻校尉官。
己卯,追崇妃劉氏爲敬皇後,号陵曰興安。
庚辰,立皇子寶義爲晉安王,寶玄爲江夏王,寶源爲廬陵王,寶寅爲建安王,寶融爲随郡王,寶攸爲南平王。
甲申,斷官長貢獻及私饷遺。
以安陸昭王緬第二子寶晊襲封安陸王。
丁亥,诏細作、中署、材官、車府,凡諸工可悉開番假,遞令休息。
戊子,立皇子寶卷爲皇太子,賜天下爲父後者爵一級。
己醜,诏東宮肇建,遠近或有慶禮,可悉斷之。
永明中,禦史中丞沈深表:百官年登七十者,皆令緻仕,并窮困私門。
庚子,诏“自缙紳年及,可一遵永明七年以前铨叙之科”。
十二月庚戌,宣德太仆劉朗之、遊擊将軍劉璩之子,坐不贍給兄子,緻使随母他嫁,免官,禁锢終身,付之鄉論。
是歲,魏孝文皇帝遷都洛一陽一。
二年春正月辛未,降都下系囚殊死以下。
诏王公以下各舉所知,内外群僚各進忠言,無有所諱。
魏攻豫、司、徐、梁四州。
壬申,遣鎮南将軍王廣之督司州,右衛将軍蕭坦之督徐州,尚書右仆射沈文季督豫州,以拒魏。
己卯,诏都下二縣,有毀發墳壟,随宜修理。
乙未,魏軍攻锺離,徐州刺史蕭惠休破之。
丙申,加太尉陳顯達使持節、都督西北道諸軍事。
丁酉,内外纂嚴。
二月己未,司州刺史蕭誕與衆軍攻敗魏軍。
诏雍、豫、司、南兖、徐五州遭遇兵戎之家,悉停今年稅調。
丙寅,停青州麥租。
魏軍自壽春退。
三月甲申,解嚴。
夏四月己亥朔,親錄三百裡内獄訟,自外委州郡訊察,三署徒隸,原遣有差。
魏軍圍漢中,梁州刺史蕭懿拒退之。
五月甲午,寝廟成,诏監作長帥賜位一等。
六月壬戌,誅領軍蕭谌、西一陽一王子明、南海王子罕、邵陵王子貞。
秋九月己醜,改封南平王寶攸爲邵陵王,蜀郡王子文爲西一陽一王,廣漢王子峻爲衡一陽一王,臨海王昭秀爲巴陵王,永嘉王昭粲爲桂一陽一王。
冬十月癸卯,诏罷東田,毀興光樓,并诏水衡量省禦乘。
乙卯,納皇太子妃褚氏,大赦,王公以下班賜各有差,斷四方上禮。
十二月丁酉,诏晉帝諸陵,悉皆修理,并增守衛。
吳、晉陵失稔之鄉,蠲三調有差。
三年春正月丁卯,以一陰一平王楊炅子崇祖爲沙州刺史,封一陰一平王。
己巳,诏申明守長六周之制,事竟不行。
乙酉,诏以去歲魏攻緣邊諸州郡,将士有臨陣及病死者,并送還本土。
三月壬午,诏車府乘輿有金銀校飾者,皆剔除之。
夏四月,魏軍攻司州,栎城戍主魏僧瑉擊破之。
冬閏十二月戊寅,皇太子冠,賜王公以下帛各有差,爲父後者賜爵一級,斷遠近上禮。
四年春正月庚午,大赦。
壬寅,诏“人産子者,蠲其父母調役一年,又賜米十斛。
新婚者,蠲夫役一年”。
丙辰,誅尚書令王晏。
二月以尚書左仆射徐孝嗣爲尚書令。
秋八月甲午,追尊景皇所生王氏爲恭太後。
魏軍攻沔北。
冬十月,又一逼一司
帽自蕭谌之家,其流遂遠,天意若曰:武穆、文昭皆當滅,而谌亦誅死之效焉。
廢帝海陵恭王諱昭文,字季尚,文惠太子第二子也。
永明四年,封臨汝公,郁林王即位,改封新安王。
及郁林廢,西昌侯鸾奉帝纂統。
延興元年秋七月丁酉,皇帝即位,大赦,改元,賜文武位二等。
以鎮軍大将軍西昌侯鸾爲骠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錄尚書事、都督、揚州刺史,加班劍爲三十人,封宣城郡公,出鎮東城。
以尚書左仆射王晏爲尚書令,以丹一陽一尹徐孝嗣爲左仆射,以領軍将軍沈文季爲右仆射,以車騎大将軍陳顯達爲司空,以骠騎大将軍鄱一陽一王锵爲司徒。
命宣城公鸾甲仗百人入殿,陳顯達、王晏、徐孝嗣、蕭谌各五十人入殿。
八月壬辰,魏人來聘。
甲午,以前司空王敬則爲太尉。
辛醜,複置南蠻校尉官。
甲辰,诏使者觀省風俗。
九月癸未,誅新除司徒鄱一陽一王锵、中軍大将軍随王子隆。
遣平西将軍王廣之誅南兖州刺史安陸王子敬。
于是江州刺史晉安王子懋起兵,遣中護軍王玄邈讨誅之。
乙酉,又誅湘州刺史南平王銳、郢州刺史晉熙王銶、南豫州刺史宜都王铿。
丁亥,以衛将軍廬陵王子卿爲司徒,以撫軍将軍桂一陽一王铄爲中軍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冬十月丁酉,加宣城公鸾黃钺,進授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傅,領大将軍、揚州牧,加殊禮,進爵爲王。
戊戌,誅新除中軍将軍桂一陽一王铄、撫軍将軍衡一陽一王鈞、侍中秘書監江夏王鋒、鎮軍将軍建安王子真、左将軍巴陵王子倫。
是時宣城王鸾輔政,帝起居皆谘而後行。
思食蒸魚菜,太官令答無錄公命,竟不與。
辛亥,皇太後令廢帝爲海陵王,使宣城王入纂皇統。
建武元年,诏海陵王依漢東海王強故事,給虎贲、旄頭、畫輪車,設锺簴宮縣。
十一月,稱王有疾,數遣禦師往視,乃殒之。
給溫明秘器,斂以衮冕之服,大鴻胪監護喪事。
葬給轀輬車,九旒大辂,黃屋左纛,前後部羽葆、鼓吹,挽歌二部,依東海王強故事,諡曰恭。
先是武帝立禅靈寺于都下,當世以爲壯觀,天意若曰“禅“者禅也,“靈”者神明之目也,武帝晏駕而鼎業傾移也。
永明世,市裡小兒以鐵相擊于地,謂之“鬥鑿”,“鑿”之爲言“族”也,至是宗室族滅矣。
又武帝時以燕支爲朱衣,朝士皆服之,及明帝以宗子入纂,此又奪朱之效也。
時又多以生紗爲帽,半其裙而析之,号曰“倚勸”。
先是人間語好雲“擾攘建武”,至是朝士勸進,實爲匆遽,“倚勸”“擾攘”之言,于是驗矣。
高宗明皇帝諱鸾,字景栖,始安貞王道生之子也,小字玄度。
少孤,高帝撫育過諸子。
宋泰豫元年,爲安吉令,有嚴能之名。
升明中,累遷淮南、宣城二郡太守,進号輔國将軍。
高帝踐阼,封西昌侯,位郢州刺史。
永明元年,爲侍中,領骁騎将軍。
王子侯舊乘纏帷車,帝獨乘下帷,儀從如素士。
公事混撓,販食人擔火誤燒牛鼻,豫章王以白武帝,帝笑焉。
轉爲散騎常侍、左衛将軍,清道而行。
十年,累遷尚書左仆射,領右衛将軍。
武帝遺诏爲侍中、尚書令,尋加鎮軍将軍,給班劍二十人。
隆昌元年,即本号爲大将軍,給鼓吹一部,親兵五百人。
尋加中書監、開府儀同三司。
海陵王立,爲骠騎大将軍、錄尚書事、揚州刺史,加都督,增班劍爲三十人,封宣城郡公,鎮東府城,給兵五千人,錢二百萬,布千匹。
九江事難,假黃钺,事甯,表送之。
尋加黃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傅,領大将軍、揚州牧,增班劍爲四十人,給幢絡三望車,前後部羽葆、鼓吹,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掾、屬各四人,封宣城王。
未拜,太後令廢海陵王,以上入纂高帝爲第三子,群臣三請,乃受命。
建武元年冬十月癸亥,皇帝即位,大赦,改元,文武賜位二等。
以太尉王敬則爲大司馬,以司空陳顯達爲太尉。
乙醜,诏斷遠近上禮。
丁卯,诏“自今雕文篆刻,歲時光新,可悉停省。
藩牧守宰,或有薦獻,事非任土,嚴加禁斷”。
十一月壬申,日有蝕之。
帝宿沐浴,不禦内。
其日,潔齋蔬食,斷朝務,屏人,單衣帢危坐,以至事畢。
追尊始安貞王爲景皇,妃江氏爲懿後,别立寝廟,号陵曰修安。
封桂一陽一王铄等諸王子皆爲列侯。
凡諸王侯得罪者,諸子皆複屬籍。
又诏遣大使觀省四方。
癸酉,革永明之制,依晉、宋舊典,太子以師禮敬少傅。
甲戌,進大司馬尋一陽一公王敬則等十三人爵邑各有差。
省新林苑,先是百姓地者,悉以還主。
廢南蠻校尉官。
己卯,追崇妃劉氏爲敬皇後,号陵曰興安。
庚辰,立皇子寶義爲晉安王,寶玄爲江夏王,寶源爲廬陵王,寶寅爲建安王,寶融爲随郡王,寶攸爲南平王。
甲申,斷官長貢獻及私饷遺。
以安陸昭王緬第二子寶晊襲封安陸王。
丁亥,诏細作、中署、材官、車府,凡諸工可悉開番假,遞令休息。
戊子,立皇子寶卷爲皇太子,賜天下爲父後者爵一級。
己醜,诏東宮肇建,遠近或有慶禮,可悉斷之。
永明中,禦史中丞沈深表:百官年登七十者,皆令緻仕,并窮困私門。
庚子,诏“自缙紳年及,可一遵永明七年以前铨叙之科”。
十二月庚戌,宣德太仆劉朗之、遊擊将軍劉璩之子,坐不贍給兄子,緻使随母他嫁,免官,禁锢終身,付之鄉論。
是歲,魏孝文皇帝遷都洛一陽一。
二年春正月辛未,降都下系囚殊死以下。
诏王公以下各舉所知,内外群僚各進忠言,無有所諱。
魏攻豫、司、徐、梁四州。
壬申,遣鎮南将軍王廣之督司州,右衛将軍蕭坦之督徐州,尚書右仆射沈文季督豫州,以拒魏。
己卯,诏都下二縣,有毀發墳壟,随宜修理。
乙未,魏軍攻锺離,徐州刺史蕭惠休破之。
丙申,加太尉陳顯達使持節、都督西北道諸軍事。
丁酉,内外纂嚴。
二月己未,司州刺史蕭誕與衆軍攻敗魏軍。
诏雍、豫、司、南兖、徐五州遭遇兵戎之家,悉停今年稅調。
丙寅,停青州麥租。
魏軍自壽春退。
三月甲申,解嚴。
夏四月己亥朔,親錄三百裡内獄訟,自外委州郡訊察,三署徒隸,原遣有差。
魏軍圍漢中,梁州刺史蕭懿拒退之。
五月甲午,寝廟成,诏監作長帥賜位一等。
六月壬戌,誅領軍蕭谌、西一陽一王子明、南海王子罕、邵陵王子貞。
秋九月己醜,改封南平王寶攸爲邵陵王,蜀郡王子文爲西一陽一王,廣漢王子峻爲衡一陽一王,臨海王昭秀爲巴陵王,永嘉王昭粲爲桂一陽一王。
冬十月癸卯,诏罷東田,毀興光樓,并诏水衡量省禦乘。
乙卯,納皇太子妃褚氏,大赦,王公以下班賜各有差,斷四方上禮。
十二月丁酉,诏晉帝諸陵,悉皆修理,并增守衛。
吳、晉陵失稔之鄉,蠲三調有差。
三年春正月丁卯,以一陰一平王楊炅子崇祖爲沙州刺史,封一陰一平王。
己巳,诏申明守長六周之制,事竟不行。
乙酉,诏以去歲魏攻緣邊諸州郡,将士有臨陣及病死者,并送還本土。
三月壬午,诏車府乘輿有金銀校飾者,皆剔除之。
夏四月,魏軍攻司州,栎城戍主魏僧瑉擊破之。
冬閏十二月戊寅,皇太子冠,賜王公以下帛各有差,爲父後者賜爵一級,斷遠近上禮。
四年春正月庚午,大赦。
壬寅,诏“人産子者,蠲其父母調役一年,又賜米十斛。
新婚者,蠲夫役一年”。
丙辰,誅尚書令王晏。
二月以尚書左仆射徐孝嗣爲尚書令。
秋八月甲午,追尊景皇所生王氏爲恭太後。
魏軍攻沔北。
冬十月,又一逼一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