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傳
關燈
小
中
大
李順,字德正,趙郡平棘人。
他的父親李系,是慕容垂的散騎侍郎,東武城令,因治理政事有能力而聞名。
太祖平定中原以後,任李系為平棘令。
李系年老,死于家中。
太祖追封他為甯朔将軍、趙郡太守、平棘男。
李順廣泛地涉獵經史,頗有才能與謀略,知名于世。
神瑞年間,李順任中書博士,轉任中書侍郎。
始光初年(424),李順跟從世祖征伐蠕蠕。
以籌劃謀略之功,官拜後軍将軍,仍賜爵為平棘子,加授奮威将軍。
世祖準備征讨赫連昌,對崔浩說:“朕前次北征蠕蠕,李順多次出謀獻策,确實符合經略大謀,現在朕想讓他總領前鋒人馬,你以為如何?”崔浩回答說:“李順足智多謀,處事周密,實在像陛下所說的那樣。
但臣與他有婚姻之親,對他的行為有較深的了解,他性情果斷不慎于進退,不能委以特别的任務。
”世祖就沒有這樣做。
當初崔浩的弟弟娶李順之妹為妻,又讓其弟的兒子娶了李順之女,雖然兩人是親家,但崔浩頗為輕視李順,李順又不服崔浩。
從此兩人私下裡相互猜忌,所以崔浩在世祖面前诋毀他。
魏軍進至統萬,大敗赫連昌,李順謀略之功最高,轉授為左軍将軍。
後征伐統萬,遷任前将軍,并授予他兵權。
赫連昌出軍迎戰,李順督領部衆,打敗其左路軍。
及至攻克統萬,世祖賜給諸将珍寶雜物,李順堅辭不受,僅僅要了書籍數千卷。
世祖對他非常稱贊。
世祖班師回朝,論功行賞,授任李順為給事黃門侍郎,賜給奴婢十五戶,帛一千匹。
李順又随從皇帝到平涼攻擊赫連定。
三秦平定之後,李順升任散騎常侍,晉爵位為侯,加授征虜将軍,遷任四部尚書,受到更大的寵信。
沮渠蒙遜據河西地區歸附朝廷,世祖想要精減派出的使者,崔浩說:“沮渠蒙遜向朝廷稱藩,其誠意著稱于黃河以西,如果要使邊遠地區與中國交通往來,遠地異域都來歸附,應當派清明有聲望的重臣捧奉皇帝诏令前往褒獎撫慰,尚書李順就是這樣的人選。
”世祖說道:“李順是納言大臣,本來就不宜首先派出他作為這一次的使者。
假若沮渠蒙遜親自拿着玉帛來朝見朕,又怎麼派出官職更高的使者前去呢?”崔浩說:“昔日邢貞出使東吳,他也是任曹魏的太常之職。
假如事情非常适宜,就不要怕它分量太重。
昔日邢貞之行,也不是因為吳王到曹魏觐見嘛。
”世祖聽從了崔浩的意見,以李順作為太常,奉朝廷策書授任沮渠蒙遜為太傅、涼王。
李順出使回來之後,被授予使持節、都督秦雍梁益四州諸軍事、甯西将軍、開府、長安鎮都大将等職,晉爵為高平公。
沒過多久,又把他征召回朝任四部尚書,加授散騎常侍。
延和初年(432),李順再次出使涼州。
沮渠蒙遜派中兵校郎楊定歸去告訴李順說:“我年老多病,舊病按發,腰腿不方便,不能拜伏。
等過了三五天,病情稍有好轉,定當相見。
”李順對楊定歸說:“涼王年老,朝廷是知道的。
但涼王應恭奉藩臣之禮,現在皇帝另有诏旨,怎麼能夠自求安身而不見朝廷使臣。
”第二天,沮渠蒙遜就把李順請去,李順來到殿庭之中,而沮渠蒙遜卻倚着幾案箕踞而坐,沒有要起身的樣子。
李順正色厲言道:“沒想到這位老者竟然無禮到這種地步!今天全不顧恤覆亡之禍,竟敢欺淩侮慢朝廷。
他的靈魂和精神早已消逝,為什麼還要見他。
”說完就手握使者符節準備走出去。
沮渠蒙遜連忙讓楊定歸把李順追回到庭中,說道:“太常已經原諒我的衰老有病,但傳說朝廷對我有可以不拜的诏令,所以才敢于自得安身。
如果太常說:‘你又跪又拜,但就是不肯恭奉朝廷诏命。
’這才是小臣的罪過哩。
”李順聽了愈發惱怒說:“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周天子賜給他祭肉,命令說:異姓諸侯不用下拜。
但桓公遵奉臣子的禮節,走下來拜受。
現在你雖然功高勳厚,但不如小白那樣盡力于朝廷,朝廷雖然對你十分敬崇,但并沒有不拜之诏。
如果你硬是要傲慢自大,這就是招來災禍的緣由,不是謀求久安的打算。
倘若朝廷因此而震怒,出兵把你們西涼吞滅,後悔也就來不及了!”沮渠蒙遜說:“太常用古代烈士來規勸我,用朝廷威勢來警告我,我怎不感到危懼,願意恭敬地聽從美善的命令。
”于是就下拜以行藩臣之禮,行禮完畢,沮渠蒙遜說:“倚仗德威者昌盛,倚仗武力者滅亡。
朝廷近來四處征伐,屢次獲勝,國土已經相當廣大,隻要安撫本地的百姓,也就足以治理得好。
然而一味進行征讨,恐怕不能夠長久取勝。
”李順說:“過去太祖奠定宏大的基業,建造了中國。
太宗繼承傳統,王業一新。
自從聖上臨朝親政,志在使四海安甯。
所以車駕屢次出征,親自頂風冒雪,在三秦消滅了赫連氏,在漠北趕跑了蠕蠕族。
廣辟國土開發邊地,俘獲的奴隸無法記載,斬殺的屍體和首級随處可見,簡直成為一種景觀。
除蕩暴虐,安撫黎民,威勢震動八荒,聲名覆蓋九域。
自古以來,用兵之善,沒有像今天這樣的。
所以遠方
他的父親李系,是慕容垂的散騎侍郎,東武城令,因治理政事有能力而聞名。
太祖平定中原以後,任李系為平棘令。
李系年老,死于家中。
太祖追封他為甯朔将軍、趙郡太守、平棘男。
李順廣泛地涉獵經史,頗有才能與謀略,知名于世。
神瑞年間,李順任中書博士,轉任中書侍郎。
始光初年(424),李順跟從世祖征伐蠕蠕。
以籌劃謀略之功,官拜後軍将軍,仍賜爵為平棘子,加授奮威将軍。
世祖準備征讨赫連昌,對崔浩說:“朕前次北征蠕蠕,李順多次出謀獻策,确實符合經略大謀,現在朕想讓他總領前鋒人馬,你以為如何?”崔浩回答說:“李順足智多謀,處事周密,實在像陛下所說的那樣。
但臣與他有婚姻之親,對他的行為有較深的了解,他性情果斷不慎于進退,不能委以特别的任務。
”世祖就沒有這樣做。
當初崔浩的弟弟娶李順之妹為妻,又讓其弟的兒子娶了李順之女,雖然兩人是親家,但崔浩頗為輕視李順,李順又不服崔浩。
從此兩人私下裡相互猜忌,所以崔浩在世祖面前诋毀他。
魏軍進至統萬,大敗赫連昌,李順謀略之功最高,轉授為左軍将軍。
後征伐統萬,遷任前将軍,并授予他兵權。
赫連昌出軍迎戰,李順督領部衆,打敗其左路軍。
及至攻克統萬,世祖賜給諸将珍寶雜物,李順堅辭不受,僅僅要了書籍數千卷。
世祖對他非常稱贊。
世祖班師回朝,論功行賞,授任李順為給事黃門侍郎,賜給奴婢十五戶,帛一千匹。
李順又随從皇帝到平涼攻擊赫連定。
三秦平定之後,李順升任散騎常侍,晉爵位為侯,加授征虜将軍,遷任四部尚書,受到更大的寵信。
沮渠蒙遜據河西地區歸附朝廷,世祖想要精減派出的使者,崔浩說:“沮渠蒙遜向朝廷稱藩,其誠意著稱于黃河以西,如果要使邊遠地區與中國交通往來,遠地異域都來歸附,應當派清明有聲望的重臣捧奉皇帝诏令前往褒獎撫慰,尚書李順就是這樣的人選。
”世祖說道:“李順是納言大臣,本來就不宜首先派出他作為這一次的使者。
假若沮渠蒙遜親自拿着玉帛來朝見朕,又怎麼派出官職更高的使者前去呢?”崔浩說:“昔日邢貞出使東吳,他也是任曹魏的太常之職。
假如事情非常适宜,就不要怕它分量太重。
昔日邢貞之行,也不是因為吳王到曹魏觐見嘛。
”世祖聽從了崔浩的意見,以李順作為太常,奉朝廷策書授任沮渠蒙遜為太傅、涼王。
李順出使回來之後,被授予使持節、都督秦雍梁益四州諸軍事、甯西将軍、開府、長安鎮都大将等職,晉爵為高平公。
沒過多久,又把他征召回朝任四部尚書,加授散騎常侍。
延和初年(432),李順再次出使涼州。
沮渠蒙遜派中兵校郎楊定歸去告訴李順說:“我年老多病,舊病按發,腰腿不方便,不能拜伏。
等過了三五天,病情稍有好轉,定當相見。
”李順對楊定歸說:“涼王年老,朝廷是知道的。
但涼王應恭奉藩臣之禮,現在皇帝另有诏旨,怎麼能夠自求安身而不見朝廷使臣。
”第二天,沮渠蒙遜就把李順請去,李順來到殿庭之中,而沮渠蒙遜卻倚着幾案箕踞而坐,沒有要起身的樣子。
李順正色厲言道:“沒想到這位老者竟然無禮到這種地步!今天全不顧恤覆亡之禍,竟敢欺淩侮慢朝廷。
他的靈魂和精神早已消逝,為什麼還要見他。
”說完就手握使者符節準備走出去。
沮渠蒙遜連忙讓楊定歸把李順追回到庭中,說道:“太常已經原諒我的衰老有病,但傳說朝廷對我有可以不拜的诏令,所以才敢于自得安身。
如果太常說:‘你又跪又拜,但就是不肯恭奉朝廷诏命。
’這才是小臣的罪過哩。
”李順聽了愈發惱怒說:“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周天子賜給他祭肉,命令說:異姓諸侯不用下拜。
但桓公遵奉臣子的禮節,走下來拜受。
現在你雖然功高勳厚,但不如小白那樣盡力于朝廷,朝廷雖然對你十分敬崇,但并沒有不拜之诏。
如果你硬是要傲慢自大,這就是招來災禍的緣由,不是謀求久安的打算。
倘若朝廷因此而震怒,出兵把你們西涼吞滅,後悔也就來不及了!”沮渠蒙遜說:“太常用古代烈士來規勸我,用朝廷威勢來警告我,我怎不感到危懼,願意恭敬地聽從美善的命令。
”于是就下拜以行藩臣之禮,行禮完畢,沮渠蒙遜說:“倚仗德威者昌盛,倚仗武力者滅亡。
朝廷近來四處征伐,屢次獲勝,國土已經相當廣大,隻要安撫本地的百姓,也就足以治理得好。
然而一味進行征讨,恐怕不能夠長久取勝。
”李順說:“過去太祖奠定宏大的基業,建造了中國。
太宗繼承傳統,王業一新。
自從聖上臨朝親政,志在使四海安甯。
所以車駕屢次出征,親自頂風冒雪,在三秦消滅了赫連氏,在漠北趕跑了蠕蠕族。
廣辟國土開發邊地,俘獲的奴隸無法記載,斬殺的屍體和首級随處可見,簡直成為一種景觀。
除蕩暴虐,安撫黎民,威勢震動八荒,聲名覆蓋九域。
自古以來,用兵之善,沒有像今天這樣的。
所以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