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傳
關燈
小
中
大
浩再與宜都王穆壽輔助政事。
當時又要征讨蠕蠕,劉潔再次提出不同意見,世祖仍預備征戰,于是召崔浩相問,崔浩回答:“過去攻擊蠕蠕,出師不多日子,劉潔等就各自想回來,後來俘獲敵人的生還之人才從其口中得知,說我軍返師之時,離敵人隻有三十多裡遠,這是劉潔等人的謀劃之過啊。
大概北方多積雪,到冬天時常為了躲避寒冷而往南遷移,如果适應其時機,隐藏軍隊而出擊,必能和他們相遇,那就可以擒住他們了。
”世祖以為然。
于是分軍為四路,下令諸将在鹿渾海彙合,日期已定,而劉潔嫉恨自己的計謀不能被采用,阻撓誤導了諸将,使他們無功而返。
事見《劉潔傳》。
世祖去西邊巡視,下诏讓崔浩與尚書、順陽公蘭延一同都督行台中外諸軍事。
世祖到了東雍,親臨汾水之拐彎處,觀察叛将薛永宗的營屯,并進軍包圍住地。
薛永宗出兵相打,世祖問崔浩說:“今日可以打擊他嗎?”崔浩說:“薛永宗不知陛下親自來臨,人心安閑穩定,我們如像北風那樣迅疾攻擊,很快就會打敗他。
如果等到明天,恐怕他們發現官軍勢力強盛,必然乘夜逃遁。
”世祖聽從了他,薛永宗潰敗滅亡。
車駕渡過河後,前鋒告訴說敵人在渭北。
世祖到洛水橋時,敵人已經乘夜逃跑了。
下令問崔浩說:“蓋吳離長安北九十裡,渭北地方空虛,糧草不豐盈,想渡渭河南邊向西攻擊,怎麼樣?”崔浩回答說:“蓋吳軍營離此六十裡,是敵人首領所在地。
打擊蛇的方法,應當是擊頭,頭破那麼尾怎麼還能再動呢?适宜乘勢追擊攻打吳。
現在軍隊一拔營開路,一日就可到了,平定吳後,回頭向長安也隻一日就到,一日之内,不會有什麼損害,臣認為适宜從北邊攻打,若從南邊,那蓋吳之敵乘機漸漸進入北山,終究不可能平定的。
”世祖沒有聽從,于是渡過渭河之南。
吳處的敵人聽說世祖軍隊要來,盡散入了北山,果然如崔浩所言,軍隊沒有獲得最終勝利,世祖後悔莫及。
以後因崔浩輔助東宮的勤勞,賜給缯絮布帛各千段之多。
著作令史太原闵谌、趙郡郄标平日巴結奉承崔浩,于是就請求為崔浩立石刻銘,将崔浩事記載于《國書》,并刊刻崔浩所注的五經,崔浩贊同了他們,恭宗稱好,于是就在東郊東三裡,方圓百三十步營造,用錢三百萬才成。
世祖在河西狩獵,下诏讓崔浩到其行營之地讨論軍事。
崔浩上表說:“過去漢武帝顧慮匈奴強盛,所以開辟了涼州五個郡通往西域,勸農民耕糧積谷,作為消滅敵人的費用,東西夾擊。
所以漢朝不衰,匈奴已經疲敝,後來就歸順了朝廷。
不久前平定涼州,臣以為北賊還沒有平定,征役也沒有停止,可以不遷徙當地百姓,就是按照前朝的故事,做長久規劃。
如果遷移當地百姓,那麼就會使土地荒蕪,雖然有鎮守的士兵,隻能剛好防禦邊界而矣,至于要想有大的舉動,那麼軍用物資必然缺乏,陛下認為這事過于遙遠,竟沒有施行,按照臣的想法,仍然同過去的提議,征調遷徙一些豪族大家來充實涼州一帶,如此軍隊大舉之日,東西都可占有優勢,這是計劃得當的事啊。
” 崔浩又上《五寅元曆》,奏折上寫道:“太宗即位那年,命我解讀《急就章》、《孝經》、《論語》、《尚書》、《春秋》、《禮記》、《周易》,三年而成,又再讓我學天文、星曆、易式、九宮,沒有不看的。
到現在已經三十九年了,晝夜工作沒有停止過。
我天資弱差低劣,力氣還不如壯健熬女,更沒有其他才能,所以隻好專心讀書思考,廢寝忘食,甚至做夢還要和鬼神争辯書中之義。
于是方得到周公、孔子學說的要旨,開始知道古人所說有虛有實,胡編亂造的多,真實正确的少。
自秦始皇燒書以後,經典不複存在。
漢高祖以來,世上妄造曆術的有十多家,都未得到天道的正統法則,大的錯誤就有四千多處,小的錯誤更多了,難以盡述。
我可惜他們的書這樣,現在遇到陛下太平之世,就除僞從真,修正誤錯,用來順從天道。
這是所以臣從前奏請制定曆書的原因,現在總算成功了,謹向您呈上,惟請您明察,将臣的曆書向中書博士宣告曉示,然後施行使用。
不但當世之人,連天地鬼神也可知道我的正确得當,可以用來增益國家萬世的聲譽,有過于三皇五帝了。
”事情在《律曆志》上記述。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六月殺崔浩,清河崔姓氏族不論遠近、範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都是崔浩的姻親,全都滿門抄斬,株連九族。
最初,郄标等人立石銘刻《國記》,崔浩詳盡記錄國家之事,完備卻沒張揚,現石銘于大道之上,十分明顯,往來過路之人都用這裡的講述來述說,于是事情就被揭發出來了。
有司按法律追查,崔浩,聽取秘書郎吏和長曆生數百人的疑狀,崔浩承認受賄,他的秘書郎吏以下之人全被殺死。
崔浩剛二十歲時,太原郭逸把自己的女兒許給他為妻子。
崔浩大器晚成,不顯示才華風采,所以當時之人不知。
郭逸的妻子王氏是劉義隆鎮北将軍王仲德的姐姐,常常驚奇于崔浩的才能,自以為得到一個好女婿,不久她的大女兒亡故,王氏對此十分傷感遺憾,再次将自己的小女兒嫁給崔浩。
郭逸及親屬都認為這是不可以的。
王氏堅決要這麼做,郭逸不得已,于是重新結成姻親。
崔浩謗毀佛法,但妻子郭氏卻敬重佛典,時時誦讀。
崔浩憤怒,取出來燒掉,将灰倒入廁所。
到崔浩被抓後,安置在囚車之内送到城南,讓衛士數十人在其頭上撒尿,呼聲嗷嗷,聞于道路。
從宰司之官到如此被殺被辱的,沒有像崔浩這樣慘的了,世上之人都以為這是報應的結果啊。
起初,崔浩構陷李順,基礎也就開始形成。
有次夜裡夢見自己舉火燒李順寝室,火起而李順死,崔浩全家在旁邊圍觀。
不久李順的弟弟停止号哭出來,說:“你們這夥人,是我的死敵啊。
”用戈來投,全都投進入河裡。
醒後厭惡其夢,告訴館客馮景仁。
馮景仁說:“這可真不是好事啊,也不是虛假之事。
用火燒人,是殘暴的極緻,這是階亂之禍的預兆,而且是自己招來的呀,《商書》說:‘惡是容易的,如火之在原野燃燒,不可向前靠近,又怎麼可能撲滅它呢?’況且預兆最初作惡的人最終必有災禍,積不善的人也沒有餘慶可言。
危害已經形成了,請您趕緊設法補救吧。
”崔浩說:“我來想想吧。
”但終沒有改過,從而被滅族。
崔浩既善寫書法,别人多托他寫《急就章》,從少年到老人,他開始也不畏懼勞苦,所寫之書大概有百數之多,必稱“馮代強”,用來表示不敢危害國家,其謹慎也是如此。
崔浩的書法體勢趕及他的先人,但在妙巧上則差些,當世衆人多視他的書法為寶,并經常裁割綴連用來作為模仿學習之楷模。
崔浩母親盧氏,盧谌之孫女。
崔浩在《食經叙》中說:“我自小到大,耳聞目見,諸位長輩婦女所修習的婦女工作,沒有不講究酒食的,早晚奉養舅姑,四時祭祀祖先,雖有許多奴仆,卻不任意指使,常親自下廚做飯。
過去遭到喪亂。
常常面臨饑餓,用菜蔬糊口以免餓死,所以做飯的用具也使不上了,十多年也不再重新置備。
先母擔心久而久之因不再做而忘記,使後代兒孫不能看見知道而從小不學習這方面的功夫,于是就口授九篇,文辭簡要,娓娓成章,聰辨強記,大都是這方面的啊。
母親去世後,正趕上國家隆興的機會,平暴除亂,開拓四方。
我在台铉擔任要職,參與重要謀劃,賞獲也十分豐厚,牛羊無數,錢财巨萬,衣則綿繡,食則粱肉。
遙想平生再像季路負米的窘況不可出現了,所以為母親的遺文寫下這篇序,用以垂示後人。
” 起初崔浩同冀州刺史崔赜、荥陽太守崔模等年齡相差無幾,崔浩為長,次是模,再次是赜,三個人不是一個祖先,但模、赜兩家較親近。
崔浩仗恃自家世代是魏晉公卿,常小看模、赜二人,模對他人說:“桃簡還可以輕視我,怎麼能夠輕視我家的周兒呢?”崔浩小名桃簡,赜小名周兒。
世祖也曾經聽說這件事,所以誅殺崔浩時,這二家就被赦免。
崔浩既不信佛教也不信道教,模卻對之深有皈依之向往,經常在糞土之中也要頂禮膜拜,崔浩譏笑他說:“持這個頭顱在不潔淨的地方下跪這個胡夷的神啊。
” 史臣說:“崔浩才藝精通博深,能窮覽天上人間,政事籌劃,當時沒有第二人可比。
這就是他何以自比于子房的原因啊。
當時正是太宗當政之時,又值世宗經營之日,言聽計從,平擴天下,掃清寰宇,待遇十分盛隆,勤勞之功也有很多建樹,計謀雖然蓋世但威力卻并沒有功高震主,結局突遭變故,于是未能自全,這難道是鳥盡杯藏,百姓厭惡他們嗎?大概器滿必虧,私下害人留下了禍端?怎麼這樣一個人而遭到如此之酷運?悲哉!”
當時又要征讨蠕蠕,劉潔再次提出不同意見,世祖仍預備征戰,于是召崔浩相問,崔浩回答:“過去攻擊蠕蠕,出師不多日子,劉潔等就各自想回來,後來俘獲敵人的生還之人才從其口中得知,說我軍返師之時,離敵人隻有三十多裡遠,這是劉潔等人的謀劃之過啊。
大概北方多積雪,到冬天時常為了躲避寒冷而往南遷移,如果适應其時機,隐藏軍隊而出擊,必能和他們相遇,那就可以擒住他們了。
”世祖以為然。
于是分軍為四路,下令諸将在鹿渾海彙合,日期已定,而劉潔嫉恨自己的計謀不能被采用,阻撓誤導了諸将,使他們無功而返。
事見《劉潔傳》。
世祖去西邊巡視,下诏讓崔浩與尚書、順陽公蘭延一同都督行台中外諸軍事。
世祖到了東雍,親臨汾水之拐彎處,觀察叛将薛永宗的營屯,并進軍包圍住地。
薛永宗出兵相打,世祖問崔浩說:“今日可以打擊他嗎?”崔浩說:“薛永宗不知陛下親自來臨,人心安閑穩定,我們如像北風那樣迅疾攻擊,很快就會打敗他。
如果等到明天,恐怕他們發現官軍勢力強盛,必然乘夜逃遁。
”世祖聽從了他,薛永宗潰敗滅亡。
車駕渡過河後,前鋒告訴說敵人在渭北。
世祖到洛水橋時,敵人已經乘夜逃跑了。
下令問崔浩說:“蓋吳離長安北九十裡,渭北地方空虛,糧草不豐盈,想渡渭河南邊向西攻擊,怎麼樣?”崔浩回答說:“蓋吳軍營離此六十裡,是敵人首領所在地。
打擊蛇的方法,應當是擊頭,頭破那麼尾怎麼還能再動呢?适宜乘勢追擊攻打吳。
現在軍隊一拔營開路,一日就可到了,平定吳後,回頭向長安也隻一日就到,一日之内,不會有什麼損害,臣認為适宜從北邊攻打,若從南邊,那蓋吳之敵乘機漸漸進入北山,終究不可能平定的。
”世祖沒有聽從,于是渡過渭河之南。
吳處的敵人聽說世祖軍隊要來,盡散入了北山,果然如崔浩所言,軍隊沒有獲得最終勝利,世祖後悔莫及。
以後因崔浩輔助東宮的勤勞,賜給缯絮布帛各千段之多。
著作令史太原闵谌、趙郡郄标平日巴結奉承崔浩,于是就請求為崔浩立石刻銘,将崔浩事記載于《國書》,并刊刻崔浩所注的五經,崔浩贊同了他們,恭宗稱好,于是就在東郊東三裡,方圓百三十步營造,用錢三百萬才成。
世祖在河西狩獵,下诏讓崔浩到其行營之地讨論軍事。
崔浩上表說:“過去漢武帝顧慮匈奴強盛,所以開辟了涼州五個郡通往西域,勸農民耕糧積谷,作為消滅敵人的費用,東西夾擊。
所以漢朝不衰,匈奴已經疲敝,後來就歸順了朝廷。
不久前平定涼州,臣以為北賊還沒有平定,征役也沒有停止,可以不遷徙當地百姓,就是按照前朝的故事,做長久規劃。
如果遷移當地百姓,那麼就會使土地荒蕪,雖然有鎮守的士兵,隻能剛好防禦邊界而矣,至于要想有大的舉動,那麼軍用物資必然缺乏,陛下認為這事過于遙遠,竟沒有施行,按照臣的想法,仍然同過去的提議,征調遷徙一些豪族大家來充實涼州一帶,如此軍隊大舉之日,東西都可占有優勢,這是計劃得當的事啊。
” 崔浩又上《五寅元曆》,奏折上寫道:“太宗即位那年,命我解讀《急就章》、《孝經》、《論語》、《尚書》、《春秋》、《禮記》、《周易》,三年而成,又再讓我學天文、星曆、易式、九宮,沒有不看的。
到現在已經三十九年了,晝夜工作沒有停止過。
我天資弱差低劣,力氣還不如壯健熬女,更沒有其他才能,所以隻好專心讀書思考,廢寝忘食,甚至做夢還要和鬼神争辯書中之義。
于是方得到周公、孔子學說的要旨,開始知道古人所說有虛有實,胡編亂造的多,真實正确的少。
自秦始皇燒書以後,經典不複存在。
漢高祖以來,世上妄造曆術的有十多家,都未得到天道的正統法則,大的錯誤就有四千多處,小的錯誤更多了,難以盡述。
我可惜他們的書這樣,現在遇到陛下太平之世,就除僞從真,修正誤錯,用來順從天道。
這是所以臣從前奏請制定曆書的原因,現在總算成功了,謹向您呈上,惟請您明察,将臣的曆書向中書博士宣告曉示,然後施行使用。
不但當世之人,連天地鬼神也可知道我的正确得當,可以用來增益國家萬世的聲譽,有過于三皇五帝了。
”事情在《律曆志》上記述。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六月殺崔浩,清河崔姓氏族不論遠近、範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都是崔浩的姻親,全都滿門抄斬,株連九族。
最初,郄标等人立石銘刻《國記》,崔浩詳盡記錄國家之事,完備卻沒張揚,現石銘于大道之上,十分明顯,往來過路之人都用這裡的講述來述說,于是事情就被揭發出來了。
有司按法律追查,崔浩,聽取秘書郎吏和長曆生數百人的疑狀,崔浩承認受賄,他的秘書郎吏以下之人全被殺死。
崔浩剛二十歲時,太原郭逸把自己的女兒許給他為妻子。
崔浩大器晚成,不顯示才華風采,所以當時之人不知。
郭逸的妻子王氏是劉義隆鎮北将軍王仲德的姐姐,常常驚奇于崔浩的才能,自以為得到一個好女婿,不久她的大女兒亡故,王氏對此十分傷感遺憾,再次将自己的小女兒嫁給崔浩。
郭逸及親屬都認為這是不可以的。
王氏堅決要這麼做,郭逸不得已,于是重新結成姻親。
崔浩謗毀佛法,但妻子郭氏卻敬重佛典,時時誦讀。
崔浩憤怒,取出來燒掉,将灰倒入廁所。
到崔浩被抓後,安置在囚車之内送到城南,讓衛士數十人在其頭上撒尿,呼聲嗷嗷,聞于道路。
從宰司之官到如此被殺被辱的,沒有像崔浩這樣慘的了,世上之人都以為這是報應的結果啊。
起初,崔浩構陷李順,基礎也就開始形成。
有次夜裡夢見自己舉火燒李順寝室,火起而李順死,崔浩全家在旁邊圍觀。
不久李順的弟弟停止号哭出來,說:“你們這夥人,是我的死敵啊。
”用戈來投,全都投進入河裡。
醒後厭惡其夢,告訴館客馮景仁。
馮景仁說:“這可真不是好事啊,也不是虛假之事。
用火燒人,是殘暴的極緻,這是階亂之禍的預兆,而且是自己招來的呀,《商書》說:‘惡是容易的,如火之在原野燃燒,不可向前靠近,又怎麼可能撲滅它呢?’況且預兆最初作惡的人最終必有災禍,積不善的人也沒有餘慶可言。
危害已經形成了,請您趕緊設法補救吧。
”崔浩說:“我來想想吧。
”但終沒有改過,從而被滅族。
崔浩既善寫書法,别人多托他寫《急就章》,從少年到老人,他開始也不畏懼勞苦,所寫之書大概有百數之多,必稱“馮代強”,用來表示不敢危害國家,其謹慎也是如此。
崔浩的書法體勢趕及他的先人,但在妙巧上則差些,當世衆人多視他的書法為寶,并經常裁割綴連用來作為模仿學習之楷模。
崔浩母親盧氏,盧谌之孫女。
崔浩在《食經叙》中說:“我自小到大,耳聞目見,諸位長輩婦女所修習的婦女工作,沒有不講究酒食的,早晚奉養舅姑,四時祭祀祖先,雖有許多奴仆,卻不任意指使,常親自下廚做飯。
過去遭到喪亂。
常常面臨饑餓,用菜蔬糊口以免餓死,所以做飯的用具也使不上了,十多年也不再重新置備。
先母擔心久而久之因不再做而忘記,使後代兒孫不能看見知道而從小不學習這方面的功夫,于是就口授九篇,文辭簡要,娓娓成章,聰辨強記,大都是這方面的啊。
母親去世後,正趕上國家隆興的機會,平暴除亂,開拓四方。
我在台铉擔任要職,參與重要謀劃,賞獲也十分豐厚,牛羊無數,錢财巨萬,衣則綿繡,食則粱肉。
遙想平生再像季路負米的窘況不可出現了,所以為母親的遺文寫下這篇序,用以垂示後人。
” 起初崔浩同冀州刺史崔赜、荥陽太守崔模等年齡相差無幾,崔浩為長,次是模,再次是赜,三個人不是一個祖先,但模、赜兩家較親近。
崔浩仗恃自家世代是魏晉公卿,常小看模、赜二人,模對他人說:“桃簡還可以輕視我,怎麼能夠輕視我家的周兒呢?”崔浩小名桃簡,赜小名周兒。
世祖也曾經聽說這件事,所以誅殺崔浩時,這二家就被赦免。
崔浩既不信佛教也不信道教,模卻對之深有皈依之向往,經常在糞土之中也要頂禮膜拜,崔浩譏笑他說:“持這個頭顱在不潔淨的地方下跪這個胡夷的神啊。
” 史臣說:“崔浩才藝精通博深,能窮覽天上人間,政事籌劃,當時沒有第二人可比。
這就是他何以自比于子房的原因啊。
當時正是太宗當政之時,又值世宗經營之日,言聽計從,平擴天下,掃清寰宇,待遇十分盛隆,勤勞之功也有很多建樹,計謀雖然蓋世但威力卻并沒有功高震主,結局突遭變故,于是未能自全,這難道是鳥盡杯藏,百姓厭惡他們嗎?大概器滿必虧,私下害人留下了禍端?怎麼這樣一個人而遭到如此之酷運?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