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道武帝紀
關燈
小
中
大
月初一,各路大軍會合,擊破高車各部三十餘個部落,俘獲七萬多人,馬三十餘萬匹,牛羊一百四十多萬頭。
骠騎大将軍、衛王拓跋儀率領三萬騎兵,另從西北橫渡沙漠一千多裡,擊破高車其餘的七個部落,俘獲二萬餘人,馬五萬多匹,牛羊二十多萬頭,大車二十多萬輛,以及服飾珍玩等物品。
北魏大軍凱旋而歸,駐紮牛川及薄山,并刻石紀功,對從征的大臣論功行賞。
二十四日,征虜将軍庾嶽在渤海擊敗張超。
張超逃往平原郡,被其黨羽所殺。
拓跋皀役使被俘的高車人建造鹿苑,南依台陰,北據長城,東包白登,連接西山,方圓達數十裡,修鑿水渠引武川之水流入苑中,再分成三個溝渠,分流宮城内外。
又開掘出鴻雁池。
三月初三,拓跋皀返回平城。
初八,拓跋皀下令設置《五經》博士,增加國子太學生的名額至三千人。
本月,氐族人李辯背叛慕容德,向在邺城的北魏行台尚書和跋求援,和跋率輕騎前往救應,占領了滑台城,俘獲慕容德的後宮姬妾、府庫資财;并擊敗慕容德的桂林王慕容鎮及所部将士一千餘人。
二十日,拓跋皀派遣建義将軍庾真、越騎校尉奚斤征讨厍狄部酋帥葉亦幹、宥連部酋帥窦羽泥于太渾川,将其擊破,厍狄勤支之子沓亦幹率其部落内附。
庾真等一鼓作氣,又擊破侯莫陳部,俘獲馬牛羊十餘萬頭,乘勝追擊,進入大峨谷。
中山太守仇儒逃亡趙郡,推舉強盜趙準為主,号稱使持節、征西大将軍、冀青二州牧、巨鹿公,仇儒為趙準的長史,聚積黨羽,煽動人心。
拓跋皀命中領軍長孫肥率軍将其讨平。
夏,四月,前清河太守傅世聚積黨羽一千餘家,自稱撫軍将軍。
五月初八,征虜将軍庾嶽率軍将其剿滅。
秋,七月,興建天華殿。
初七,在鹿苑舉行盛大檢閱儀式,按照等級賞賜文武百官。
陳郡、河南流民一萬餘人内遷,拓跋皀派使者前去慰勞。
後秦皇帝姚興派大軍圍困洛陽,東晉洛陽守将辛恭靖向北魏求援。
八月,拓跋皀派太尉穆崇率六千騎兵赴援。
增開京城十二門。
建造西武庫。
減免州郡百姓一半的租賦。
二十八日,拓跋皀下诏命禮官全面詳細地制定各種禮儀,并加以公布。
範陽人盧溥在海濱聚衆,自稱使持節、征北大将軍、幽州刺史,攻掠郡縣,殺死幽州刺史封沓幹。
後燕遼西太守李朗,舉郡歸降北魏。
西河胡酋帥護諾于、丁零酋帥翟同、蜀帥韓砻,相繼歸順北魏。
冬,十月,太廟落成,将神元、平文、昭成、獻明等皇帝的靈位遷入太廟。
十二月十二日,後燕征虜将軍、燕郡太守高湖,率所部三千戶居民歸降北魏。
二十九日,拓跋皀命材官将軍和突讨伐盧溥。
天華殿落成。
本年,後涼王呂光立其子呂紹為天王,自稱太上皇。
呂光死,庶子呂纂殺死呂紹自立為君。
南涼武威王秃發烏孤死,其弟秃發鹿孤代立,派使臣到北魏朝貢。
天興三年(400)春,正月初七,和突在遼西擊敗盧溥,生擒盧溥與其子盧煥,押送京師,處以車裂之刑。
十二日,在北郊舉行祭祀典禮。
分命官吏巡行州郡,考察民間風俗,檢舉查辦不法之徒。
按照等級賜給群臣布帛。
二月初六,拓跋皀下诏命有關部門在東郊祭祀日神。
初次舉行農耕典禮。
二十一日,皇子拓跋聰去世。
三月初八,立慕容氏為皇後。
本月,開掘溝渠使城南渠通入城内,作東西魚池。
夏,四月,後秦皇帝姚興派使臣朝貢。
五月十九日,拓跋皀下诏命谒者仆射張濟出使後秦。
二十日,拓跋皀東巡,抵達涿鹿,派使者用太牢之禮祭祀堯帝、舜帝廟。
向西抵達馬邑,觀看氵壘水的源流。
秋,七月初四,拓跋皀回宮。
興建中天殿及雲母堂、金華室。
十一月,高車别帥敕力犍率九百多個部落歸順北魏。
十二月十九日,拓跋皀下诏說:“世俗所謂漢高祖劉邦起自布衣而取得天下,這種說法并未認識到事情的根本原因。
劉氏繼承堯的傳統,于曠世持久之後延續數代之上的德業,是有龍蛇作為征兆,而招緻天象雲氣相感應,五緯上聚,天命所歸,人心所向,表明劉邦是改朝換代之主,這是天命所賦予的,不可以非分之心強求。
然而那些狂妄狡詐之徒,之所以屢遭挫敗覆滅而仍前仆後繼,實在是受了逐鹿天下之說的蒙蔽和迷惑,而不知天命,所以才會有重蹈覆轍、步自取滅亡者後塵的事發生。
嚴重的傾覆州郡,輕微的毀掉鄉鎮,直至身敗名裂,殃及九族,而仍随波逐流,至死不悔,豈不令人痛心疾首!《春秋》之義,在于宣揚大一統之美,春秋時的吳國和楚國冒用帝王稱号,已經滅絕很久了,君子鄙視這種僞名,将其比之為塵垢。
若非繼聖載德,天人感應,帝王的功業豈非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曆觀古今,不講仁義而有非分之求者,隻會白白地喪失自己的安身保家之道,而獲刀斧之誅。
有國有家者,若确實能夠認識到興亡有定數,認識到天命的不可變易;明察時勢潛移默化的征兆,杜絕争權奪利的異端邪說;擯棄奸雄式的野心,多想一想已經獲得的各種榮華富貴而知足長樂,那就幾乎達到了神人的智慧了。
如此一來,則可以終生保持榮華富貴,并傳給後世。
如果這樣,那麼禍亂便無緣而生,還有什麼原因能引起戰火呢?從今往後,千萬要勉勵監督自己,不可不慎重啊!” 其時,太史屢次奏稱天上的星象錯雜混亂,拓跋皀親自查閱占蔔方面的典籍,大多聲稱這是帝王之位變更、改朝換代的征兆,因此數次變革官職的名稱,一來想防止兇險狡詐之徒圖謀不軌,二來想消災免禍而與天象的變化相适應。
繼而又擔心群臣會因此而迷惑猜疑、胡思亂想,于是在二十日又頒布诏書說:“上古時代治理天下,重德而輕名,有職責而無爵位,于是天下易于治理而事事井然有序,因此陰謀詭計無法滋生,歪門邪道無處生存。
周朝末年,以下犯上,王室衰落,諸侯自加封号,以官位的高低決定俸祿的多少,公卿世代相傳,大夫執掌大權,光明正大的德行言論受到壓制,政令出自家臣,所以禍亂由此而起,戰火因此而生。
秦朝漢朝的弊病,在于舍棄道德崇尚奢侈,才智出衆的與平庸無能的,賢明的與愚蠢的,魚龍混雜,官吏的選拔失去标準,任非其人。
于是忠義之道衰落,廉恥節操消亡,謙恭退讓之風絕迹,诋毀異己贊譽自身及同類的議論盛行,這一切都是由于崇尚名利地位所引起的,而禍亂敗亡也就随之而來了。
古時設置三公,位高權重,所以稱之為‘待罪宰相’,因為将委以重任并責成其完成,并非是虛設高官厚祿以示寵愛。
如今的世俗風氣,都以擔任台輔重臣為榮耀顯貴,都企求得到這一職位。
職位,是君主所任命設置的,為君主所用則重要,為君主舍棄則輕賤。
如此一來則官無常名,而職責卻是固定的,為什麼非要三公之類的虛名呢?夏桀商纣南面稱帝,雖然高高在上卻為人鄙薄;周公處于下位,雖位居人臣卻值得尊重。
得到一官半職可以發揮自己的才智,閉門閑居仍可以成為當世及後世的楷模。
道德結出的碩果,勝過鐘鳴鼎食、封妻蔭子。
所以有自知之明者,能善始善終保全名節;而利欲熏心者,則身敗名裂。
名利,隻會引來飛短流長;道德,則是智慧的源泉。
所以道義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名号爵位隻是治理天下的手段。
名位不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則是不适宜的;爵位封号無補于時,就不應該運用。
用了而不加禁止,弊病就會愈加深重。
能夠通曉順應時勢的變化,而不失正道,難道隻有聖人嗎?今後若能認真思考成敗之理,考察治亂之由,借鑒商朝周朝的失誤,革除秦朝漢朝的弊病,那就會達到天下大治了。
” 這年,乞伏乾歸被後秦皇帝姚興擊敗,投降後秦,李皓自封為涼州牧、涼公(史稱西涼)。
天興四年(401)春,正月,高車别帥率所部三千多個部落歸降北魏。
二月十二日,命樂師入學習舞,祭拜先聖、先師。
二十二日,分别派遣官員巡行州郡,處理案件,糾察彈劾不法之徒。
三月,拓跋皀親自捕魚,用來作為皇陵、太廟的祭品。
夏,四月十七日,撤消設置在邺城的行台。
下诏命有關部門舉薦隐逸之士。
五月,興建紫極殿、玄武樓、涼風觀、石池、鹿苑台。
秋,七月,命鎮遠将軍、兖州刺史長孫肥率步騎兵二萬南下進攻許昌、彭城。
下诏賜給天下鎮戍将士布帛。
冬,十二月十一日,下诏命征西大将軍、常山王拓跋遵等率兵五萬征讨破多蘭部酋帥木易于,命材官将軍和突率六千騎兵突襲黜弗、素古延等部落。
招集博士儒生,比較研讨衆經文字,加以诠釋,得到四萬餘字,稱之為《衆文經》。
這年,後燕君主慕容盛死,其叔父慕容熙自立為君。
前後涼王呂光的侄兒呂隆殺死後涼王呂纂自立為王。
盧水胡首領沮渠蒙遜自封為涼州牧、張掖公(史稱北涼)。
沮渠蒙遜與西涼李皓派使臣到北魏朝貢。
天興五年(402)春,正月初八,後燕君主慕容熙派将領進犯遼西,虎威将軍宿沓幹等率部抵抗,作戰失利,放棄令支撤回。
拓跋皀得知後秦君主姚興将進犯邊境,于二十一日大規模地整頓車輛徒衆,下诏命并州諸軍屯積糧食
骠騎大将軍、衛王拓跋儀率領三萬騎兵,另從西北橫渡沙漠一千多裡,擊破高車其餘的七個部落,俘獲二萬餘人,馬五萬多匹,牛羊二十多萬頭,大車二十多萬輛,以及服飾珍玩等物品。
北魏大軍凱旋而歸,駐紮牛川及薄山,并刻石紀功,對從征的大臣論功行賞。
二十四日,征虜将軍庾嶽在渤海擊敗張超。
張超逃往平原郡,被其黨羽所殺。
拓跋皀役使被俘的高車人建造鹿苑,南依台陰,北據長城,東包白登,連接西山,方圓達數十裡,修鑿水渠引武川之水流入苑中,再分成三個溝渠,分流宮城内外。
又開掘出鴻雁池。
三月初三,拓跋皀返回平城。
初八,拓跋皀下令設置《五經》博士,增加國子太學生的名額至三千人。
本月,氐族人李辯背叛慕容德,向在邺城的北魏行台尚書和跋求援,和跋率輕騎前往救應,占領了滑台城,俘獲慕容德的後宮姬妾、府庫資财;并擊敗慕容德的桂林王慕容鎮及所部将士一千餘人。
二十日,拓跋皀派遣建義将軍庾真、越騎校尉奚斤征讨厍狄部酋帥葉亦幹、宥連部酋帥窦羽泥于太渾川,将其擊破,厍狄勤支之子沓亦幹率其部落内附。
庾真等一鼓作氣,又擊破侯莫陳部,俘獲馬牛羊十餘萬頭,乘勝追擊,進入大峨谷。
中山太守仇儒逃亡趙郡,推舉強盜趙準為主,号稱使持節、征西大将軍、冀青二州牧、巨鹿公,仇儒為趙準的長史,聚積黨羽,煽動人心。
拓跋皀命中領軍長孫肥率軍将其讨平。
夏,四月,前清河太守傅世聚積黨羽一千餘家,自稱撫軍将軍。
五月初八,征虜将軍庾嶽率軍将其剿滅。
秋,七月,興建天華殿。
初七,在鹿苑舉行盛大檢閱儀式,按照等級賞賜文武百官。
陳郡、河南流民一萬餘人内遷,拓跋皀派使者前去慰勞。
後秦皇帝姚興派大軍圍困洛陽,東晉洛陽守将辛恭靖向北魏求援。
八月,拓跋皀派太尉穆崇率六千騎兵赴援。
增開京城十二門。
建造西武庫。
減免州郡百姓一半的租賦。
二十八日,拓跋皀下诏命禮官全面詳細地制定各種禮儀,并加以公布。
範陽人盧溥在海濱聚衆,自稱使持節、征北大将軍、幽州刺史,攻掠郡縣,殺死幽州刺史封沓幹。
後燕遼西太守李朗,舉郡歸降北魏。
西河胡酋帥護諾于、丁零酋帥翟同、蜀帥韓砻,相繼歸順北魏。
冬,十月,太廟落成,将神元、平文、昭成、獻明等皇帝的靈位遷入太廟。
十二月十二日,後燕征虜将軍、燕郡太守高湖,率所部三千戶居民歸降北魏。
二十九日,拓跋皀命材官将軍和突讨伐盧溥。
天華殿落成。
本年,後涼王呂光立其子呂紹為天王,自稱太上皇。
呂光死,庶子呂纂殺死呂紹自立為君。
南涼武威王秃發烏孤死,其弟秃發鹿孤代立,派使臣到北魏朝貢。
天興三年(400)春,正月初七,和突在遼西擊敗盧溥,生擒盧溥與其子盧煥,押送京師,處以車裂之刑。
十二日,在北郊舉行祭祀典禮。
分命官吏巡行州郡,考察民間風俗,檢舉查辦不法之徒。
按照等級賜給群臣布帛。
二月初六,拓跋皀下诏命有關部門在東郊祭祀日神。
初次舉行農耕典禮。
二十一日,皇子拓跋聰去世。
三月初八,立慕容氏為皇後。
本月,開掘溝渠使城南渠通入城内,作東西魚池。
夏,四月,後秦皇帝姚興派使臣朝貢。
五月十九日,拓跋皀下诏命谒者仆射張濟出使後秦。
二十日,拓跋皀東巡,抵達涿鹿,派使者用太牢之禮祭祀堯帝、舜帝廟。
向西抵達馬邑,觀看氵壘水的源流。
秋,七月初四,拓跋皀回宮。
興建中天殿及雲母堂、金華室。
十一月,高車别帥敕力犍率九百多個部落歸順北魏。
十二月十九日,拓跋皀下诏說:“世俗所謂漢高祖劉邦起自布衣而取得天下,這種說法并未認識到事情的根本原因。
劉氏繼承堯的傳統,于曠世持久之後延續數代之上的德業,是有龍蛇作為征兆,而招緻天象雲氣相感應,五緯上聚,天命所歸,人心所向,表明劉邦是改朝換代之主,這是天命所賦予的,不可以非分之心強求。
然而那些狂妄狡詐之徒,之所以屢遭挫敗覆滅而仍前仆後繼,實在是受了逐鹿天下之說的蒙蔽和迷惑,而不知天命,所以才會有重蹈覆轍、步自取滅亡者後塵的事發生。
嚴重的傾覆州郡,輕微的毀掉鄉鎮,直至身敗名裂,殃及九族,而仍随波逐流,至死不悔,豈不令人痛心疾首!《春秋》之義,在于宣揚大一統之美,春秋時的吳國和楚國冒用帝王稱号,已經滅絕很久了,君子鄙視這種僞名,将其比之為塵垢。
若非繼聖載德,天人感應,帝王的功業豈非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曆觀古今,不講仁義而有非分之求者,隻會白白地喪失自己的安身保家之道,而獲刀斧之誅。
有國有家者,若确實能夠認識到興亡有定數,認識到天命的不可變易;明察時勢潛移默化的征兆,杜絕争權奪利的異端邪說;擯棄奸雄式的野心,多想一想已經獲得的各種榮華富貴而知足長樂,那就幾乎達到了神人的智慧了。
如此一來,則可以終生保持榮華富貴,并傳給後世。
如果這樣,那麼禍亂便無緣而生,還有什麼原因能引起戰火呢?從今往後,千萬要勉勵監督自己,不可不慎重啊!” 其時,太史屢次奏稱天上的星象錯雜混亂,拓跋皀親自查閱占蔔方面的典籍,大多聲稱這是帝王之位變更、改朝換代的征兆,因此數次變革官職的名稱,一來想防止兇險狡詐之徒圖謀不軌,二來想消災免禍而與天象的變化相适應。
繼而又擔心群臣會因此而迷惑猜疑、胡思亂想,于是在二十日又頒布诏書說:“上古時代治理天下,重德而輕名,有職責而無爵位,于是天下易于治理而事事井然有序,因此陰謀詭計無法滋生,歪門邪道無處生存。
周朝末年,以下犯上,王室衰落,諸侯自加封号,以官位的高低決定俸祿的多少,公卿世代相傳,大夫執掌大權,光明正大的德行言論受到壓制,政令出自家臣,所以禍亂由此而起,戰火因此而生。
秦朝漢朝的弊病,在于舍棄道德崇尚奢侈,才智出衆的與平庸無能的,賢明的與愚蠢的,魚龍混雜,官吏的選拔失去标準,任非其人。
于是忠義之道衰落,廉恥節操消亡,謙恭退讓之風絕迹,诋毀異己贊譽自身及同類的議論盛行,這一切都是由于崇尚名利地位所引起的,而禍亂敗亡也就随之而來了。
古時設置三公,位高權重,所以稱之為‘待罪宰相’,因為将委以重任并責成其完成,并非是虛設高官厚祿以示寵愛。
如今的世俗風氣,都以擔任台輔重臣為榮耀顯貴,都企求得到這一職位。
職位,是君主所任命設置的,為君主所用則重要,為君主舍棄則輕賤。
如此一來則官無常名,而職責卻是固定的,為什麼非要三公之類的虛名呢?夏桀商纣南面稱帝,雖然高高在上卻為人鄙薄;周公處于下位,雖位居人臣卻值得尊重。
得到一官半職可以發揮自己的才智,閉門閑居仍可以成為當世及後世的楷模。
道德結出的碩果,勝過鐘鳴鼎食、封妻蔭子。
所以有自知之明者,能善始善終保全名節;而利欲熏心者,則身敗名裂。
名利,隻會引來飛短流長;道德,則是智慧的源泉。
所以道義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名号爵位隻是治理天下的手段。
名位不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則是不适宜的;爵位封号無補于時,就不應該運用。
用了而不加禁止,弊病就會愈加深重。
能夠通曉順應時勢的變化,而不失正道,難道隻有聖人嗎?今後若能認真思考成敗之理,考察治亂之由,借鑒商朝周朝的失誤,革除秦朝漢朝的弊病,那就會達到天下大治了。
” 這年,乞伏乾歸被後秦皇帝姚興擊敗,投降後秦,李皓自封為涼州牧、涼公(史稱西涼)。
天興四年(401)春,正月,高車别帥率所部三千多個部落歸降北魏。
二月十二日,命樂師入學習舞,祭拜先聖、先師。
二十二日,分别派遣官員巡行州郡,處理案件,糾察彈劾不法之徒。
三月,拓跋皀親自捕魚,用來作為皇陵、太廟的祭品。
夏,四月十七日,撤消設置在邺城的行台。
下诏命有關部門舉薦隐逸之士。
五月,興建紫極殿、玄武樓、涼風觀、石池、鹿苑台。
秋,七月,命鎮遠将軍、兖州刺史長孫肥率步騎兵二萬南下進攻許昌、彭城。
下诏賜給天下鎮戍将士布帛。
冬,十二月十一日,下诏命征西大将軍、常山王拓跋遵等率兵五萬征讨破多蘭部酋帥木易于,命材官将軍和突率六千騎兵突襲黜弗、素古延等部落。
招集博士儒生,比較研讨衆經文字,加以诠釋,得到四萬餘字,稱之為《衆文經》。
這年,後燕君主慕容盛死,其叔父慕容熙自立為君。
前後涼王呂光的侄兒呂隆殺死後涼王呂纂自立為王。
盧水胡首領沮渠蒙遜自封為涼州牧、張掖公(史稱北涼)。
沮渠蒙遜與西涼李皓派使臣到北魏朝貢。
天興五年(402)春,正月初八,後燕君主慕容熙派将領進犯遼西,虎威将軍宿沓幹等率部抵抗,作戰失利,放棄令支撤回。
拓跋皀得知後秦君主姚興将進犯邊境,于二十一日大規模地整頓車輛徒衆,下诏命并州諸軍屯積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