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道武帝紀

關燈
,乘虛襲擊魏軍各營壘,拓跋皀命将軍長孫肥等率輕騎迎擊,自己親率虎隊五千人截斷燕軍後路,斬殺燕軍五千人,生擒七百人,将其全部釋放遣返。

     夏,五月三日,拓跋皀大賞功臣。

    拓跋皀認為中山城中的後燕軍民内為慕容普鄰所脅迫,外有大軍壓境,欲降無路,于是秘密派人招撫他們。

    七日,拓跋皀在城外耀兵揚威,向城内顯示武力軍威,然後命諸軍解除包圍向南撤退,靜待城中發生變化。

    十七日,拓跋皀任命東平公拓跋儀為骠騎大将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兖豫雍荊徐楊六州牧、左丞相,封衛王。

    襄城公拓跋題晉封為王。

     秋,七月,慕容普鄰派烏丸人張骧率五千餘人出城征糧,進犯常山郡靈壽縣,殺害北魏官民。

    慕容賀麟自丁零部落奔赴張骧軍中,奪取并率領這支部隊返回中山,殺死慕容普鄰,取而代之。

    拓跋皀返回魯口城,派将軍長孫肥率一千騎兵襲擊中山,攻入外城而還。

     八月一日,拓跋皀自魯口進軍常山郡九門縣。

    當時軍中突然發生大規模的瘟疫,官兵、馬牛病死的很多。

    拓跋皀向将領們詢問疫情,将領們回答說:“活着的僅占十分之四、五。

    ”當時中山城仍為後燕軍民所堅守,因饑餓和瘟疫并至,北魏将士都盼着早日北歸,拓跋皀對此十分清楚,于是對将領們說:“這本是天意,有什麼辦法呢!四海之内的百姓,都可以作為國民以建立國家,隻看我怎樣治理,何愁沒有國民!”群臣便不敢再說什麼了。

    拓跋皀派撫軍大将軍、略陽公拓跋遵襲擊中山,将城外的莊稼收割一空,攻入中山外城而還。

     九月,慕容賀麟因中山城中糧食枯竭,率三萬餘人出城占據新市。

    二十九日(甲子日),拓跋皀進軍攻打慕容賀麟,太史令晁崇奏道:“今日出兵不吉利。

    ”拓跋皀問道:“此話怎講?”晁崇答道:“昔日商纣就是在甲子日滅亡的,因此統兵作戰之人忌諱在這天出兵。

    ”拓跋皀說:“商纣在甲子日滅亡,周武王不正是在甲子日振興嗎?”晁崇無言以對。

     冬,十月二日,拓跋皀進軍新市,慕容賀麟退守氵瓜水,憑借漸洳澤設防固守。

    十日,拓跋皀兵臨後燕軍營壘,與慕容賀麟在義台塢展開激戰,大破後燕軍,斬首九千餘級。

    慕容賀麟單人匹馬逃入西山,随後逃奔邺城,為慕容德所殺。

    二十日,慕容賀麟屬下的後燕公卿、尚書、将吏、士卒投降的達二萬餘人。

    後燕将領張骧、李沈、慕容文等先前曾投降過北魏,不久又都逃歸後燕,當日又被俘獲,拓跋皀将他們全部赦免,不予追究。

    北魏所繳獲的後燕皇帝的禦玺印绶、圖書典籍、府庫物資、奇珍異寶,數以萬計。

    拓跋皀對功臣及将士們論功行賞。

    中山城終告陷落。

    二十日,襄城王拓跋題逝世。

    二十三日,拓跋皀派三萬騎兵增援衛王拓跋儀,準備攻打邺城。

     同年,鮮卑人秃發烏孤自封為大單于、西平王(史稱南涼)。

     天興元年(398)春,正月,慕容德自邺城退守滑台,拓跋儀占領邺城,收管了後燕設在城中的倉庫。

    拓跋皀下诏論功賞賜三軍将士。

    拓跋儀追擊慕容德直至黃河,沒有追上率軍返回。

    七日,拓跋皀自中山前往常山郡的真定,停留于趙郡的高邑,随即抵達邺城。

    對那些年邁而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的百姓,诏命各郡縣予以救濟撫恤。

    拓跋皀抵達邺城後,巡視登臨樓台館榭,遍覽宮城,心生定都邺城之意。

    于是設置行台,任命龍骧将軍日南公和跋為尚書,與左丞賈彜率領郎吏及士兵五千人共同鎮守邺城。

    拓跋皀自邺城返回中山,所到之處對百姓加以慰問。

    下诏凡大軍所經州郡,均免除租稅一年,減免山東百姓一半的租賦。

    拓跋皀将啟程北返,征調士卒一萬人修築一條筆直的大道,從望都的鐵關開鑿恒嶺,直到代郡,全程五百餘裡。

    拓跋皀擔心北返之後太行山以東地區會發生變亂,于是在中山設置行台,命左丞相、守尚書令、衛王拓跋儀鎮守中山,撫軍大将軍、略陽公拓跋遵鎮守渤海郡的合口。

    右軍将軍尹國先前在冀州督促征收租稅,聽說拓跋皀将要北返,陰謀造反,準備襲取信都。

    安南将軍長孫嵩将其捕獲,押送至中山,拓跋皀将他斬首。

    二十八日,拓跋皀自中山出發,到達望都的堯山。

    遷徙太行山以東六州的居民、官吏以及徒河、高麗等少數民族人口三十六萬,各種工匠藝人十萬餘人,以充實京師的人口。

    拓跋皀宿營于恒山之南。

    博陵、渤海、章武等地群盜并起,略陽公拓跋遵等人将其掃平。

    廣川太守賀盧殺死冀州刺史王輔,驅使脅迫冀州守兵,劫掠陽平、頓丘諸郡,随後南渡黃河,投奔慕容德。

     二月,拓跋皀自中山返回繁..宮。

    下诏給遷移而來的新居民提供耕牛,按人口分配田地。

     三月,離石胡人部落酋帥呼延鐵、西河胡人部落酋帥張崇等聚衆數千人反叛,拓跋皀命安遠将軍庾嶽将其讨平。

    漁陽群盜庫辱官韬等聚衆造反,拓跋皀命中堅将軍伊謂率軍征讨。

    征召左丞相、衛王拓跋儀還京,命略陽公拓跋遵代其鎮守中山。

     夏,四月初一,晉封拓跋遵為常山王,南安公拓跋順晉封為毗陵王,任命征虜将軍、曆陽公穆崇為太尉,安南将軍、钜鹿公長孫嵩為司徒。

    拓跋皀在京城西郊舉行祭天典禮,旌旗浩蕩,儀仗盛大,場面極為壯觀。

    廣平太守、遼西公拓跋意烈謀反,在廣平郡被賜自盡,其妻、子被赦免。

    ..城的屠各部首領董羌、杏城的盧水部首領郝奴、河東的蜀部首領薛榆、氐族酋長符興,各率本部落歸順内附。

     六月十六日,拓跋皀下诏命有關部門商議、确定國号。

    群臣說:“周朝、秦朝以前,君主們居住在世代相傳的土地之上,有國有家,一旦據有天下,便用他們原來諸侯國的國号作為天下的國号。

    自漢代以來,廢棄諸侯國設置郡縣,諸侯無世襲的領地,應運而起取得天下的人,都沒有一尺的土地可以作憑借的資本。

    如今我們的國家萬世相承,在雲、代之地開創基業。

    臣等以為若從長遠打算,應以‘代’作為國号。

    ”拓跋皀下诏說:“昔日朕的遠祖,總統幽都,控制偏遠之地,雖踐王位,未據九州。

    到朕登基之時,處于百代之末,天下分裂,華夏無一統之主。

    民俗雖然不同,但朕以德政加以安撫,所以親率六軍,掃平中原,蕩除頑兇,遠近臣服。

    應仍保持原先的國名,以‘魏’為國号。

    布告天下,使國人都知道朕的旨意。

    ” 秋,七月,遷都平城,開始營建宮室,修建宗廟,設立社稷。

    漁陽郡烏丸人庫辱官韬再次聚衆為寇,拓跋皀命冠軍将軍王建将其讨平。

     八月,拓跋皀下诏命有關部門确定京師的行政區劃,規劃出道路的寬度,标明道路的名稱與裡程,統一度、量、衡的标準。

    派遣專使前往各州郡巡察,舉報、彈劾違法亂紀的地方長官,由拓跋皀親自審查,作出處罰決定。

     九月,烏丸人張骧之子張超,糾集亡命之徒,聚衆三千餘家,占據渤海郡南皮縣,自稱征東大将軍、烏丸王,劫掠諸郡。

    拓跋皀命将軍庾嶽率軍征讨。

     冬,十月,天文殿落成。

     十一月二十三日,拓跋皀下诏命尚書吏部郎中鄧淵制定官制,設立爵位品級,制定音律,協調皇家音樂;命儀曹郎中董谧制定郊廟、社稷、朝觐、宴會的禮儀制度;命三公郎中王德制定法律條款及各項規章制度;命太史令晁崇制造渾天儀,考察天象;命吏部尚書崔玄伯統管總裁。

     閏十一月,左丞相、骠騎大将軍、衛王拓跋儀及諸位王公大臣,齊到金銮殿上書說:“臣等聞知北極星居中,則衆星各司其位;帝王順天應命,則臣民各司其責。

    陛下德配天地二儀,文武之道可與三皇五帝媲美,仁風覆蓋四海,盛德教化充塞于天地之間,恩澤普及于昆蟲草木,臣民歌頌,八方歸心,軍威所向,望風披靡,萬姓仰慕,齊心擁戴。

    而陛下謙虛退讓,不加帝号,不服衮服,對上未順從皇天之意,對下則辜負了萬民擁戴之心。

    如今應光大聖上的聖德功業,示軌範于萬世。

    臣等謹冒死上奏。

    ”拓跋皀再三推讓才允許。

     十二月初二,拓跋皀駕臨天文殿,太尉、司徒進獻玺绶,文武百官齊呼萬歲。

    大赦,改年号為天興。

    追尊成帝拓跋毛以下帝、後的谥号。

    禮樂使用《皇始》之舞。

    下诏命百官商議确定五行次序及禮儀制度,尚書崔玄伯等上奏,本朝以土為德,服色尚黃,采用五禮,辰時祭神,未時祭祖,祭祀的供品使用白色牲畜,設立迎立節氣的五郊之禮,宣明節氣時令,以授農時,曆法采用夏曆。

    将六州二十二郡的官員、豪族大姓二千家遷居代都。

     本年,蘭汗殺死後燕君主慕容寶取而代之,慕容寶之子慕容盛又殺掉蘭汗自立為帝。

    慕容德自稱燕王。

     天興二年(399)春,正月初七,初次在南郊祭祀上帝,以始祖神元皇帝拓跋力微配祭。

    拓跋皀走下祭壇觀看祭火的點燃,完成祭祠典禮後返回。

    初八,在京師實行特赦。

    開始制定施行三駕之法。

    十三日,拓跋皀去北方巡視,各命諸将大舉進襲高車部落,大将軍、常山王拓跋遵等三路大軍從東路出長川,鎮北将軍、高涼王拓跋樂真等七路大軍從西路出牛川,拓跋皀親率六路大軍從中路自馬交髯水向西北進發。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