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學士集卷十七

關燈
是有功歸。

    未幾,台委總兵魯港,守隘益嚴,嘗渡江燒淮岸營寨,擒其士卒。

    蓋侯出于貴族,剛明英斷,臨事不避難。

    觀其所為,可謂愛民忠國矣。

    省台具實上聞,宜哉。

    餘故文以載其功。

     繁昌縣監邑公仲賓功績記 太平統三縣皆濵大江,與淮對境。

    惟繁昌為下邑,去郡城最逺,地狹民貧。

    至正十一年夏,彭翼兵起,十二年春陷無為州。

    隔江營落,布陣示威。

    繁昌孤危,民心動揺,援兵弗至,岌岌幾不保。

    監邑博啰特穆爾憂時多艱,政先撫綏。

    江浙行省參政委總兵務,俾衛其境。

    乘釁盜竊者斬以徇,衆遂皆帖然,無敢念亂。

    召募精鋭,官帑或不給,佐以俸資,羣感悅,勇氣鹹倍。

    集申港馬駄、戰艦分守要津。

     閏三月,暴兵入繁昌,捕其兇桀李姓等四人誅之。

    夏四月,敵舟四百餘自泥汊分道渡荻港,縱火來攻。

    監邑聞急,率敢死士百餘赴敵,賊勢熾橫。

    監邑曰:“彼衆我寡,非出竒計不可破也。

    指鳳凰山謂衆曰,據此者勝”,遂疾趨登山,列部伍,下視賊陣,雜亂不屬。

    監邑曰:“賊易破爾,無能為也”。

    麾兵下坂,鼓噪沖突,分截賊勢。

    監邑發矢連中,衆力戰,擒僞劉先鋒等三十一人,斬首數百級,餘黨奔,渡舟甫發,監邑以戰艦乘勝追擊,溺死者大半。

    自是民樂守禦,不以冦至為憂。

    未旬,賊渡銅陵,戰敗走繁昌界,擒其贲先鋒等三十三人,戮于城西。

    又五日,賊複至,乃設竒拒戰,獲其僞王等。

    南行台侍禦史左公統兵蕪湖,嘉其績,賞以銀缯。

    行台亦遣使頒賞。

    栅港賊掠王家沙,聚兵禦之,屢有擒獲功。

    浙東阃帥恩公代左公統兵,賞赉有加。

    冬十二月賊采湯陳沙魚藕,獲其魁陳良甫,留詢敵情,未即誅。

    越三日,賊舟三百餘欲東渡,聲言攻繁昌,奪陳良甫。

    監邑磔陳于江岸,整兵以待賊,望風而退。

    前後十三捷,常以身先士卒,生擒百有二人,殺溺不可勝計。

    賊鋒挫衂,不敢窺繁昌矣。

    至是民始安居。

     監邑不懈益勤,晝夜嚴備,食息不遑。

    愛養黎庶,優老恤貧,為治嚴明,利興害去,以故深得人心。

    則其保全一邑,豈獨恃威武而已哉。

     監邑字仲賓,官敦武校尉。

    好古尚文,遜抑簡直,口不言功。

    《易》曰“勞謙君子㈠”,仲賓近之。

    邑士民屬縣吏董中來請文紀功,予因特書,俟夫秉史筆者。

     旁批:㈠勞謙君子,《易》謙卦:“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瑞麥記 河南靳侯處宜守太平之明年,為至正癸巳,瑞麥産于城北,一莖兩岐,郊民持獻侯廷。

    蓋始者麥苗發榮,幪幪漸漸㈠,勃然而興,農慶于野,皆言前所未有。

    及吐秀,穗實堅好。

    登場計利,倍于常歲。

    按小麥為來㈡,謂瑞麥天所來也。

    秀出兩岐,尤天與之嘉瑞焉。

    天所與者,因人所感,豈無其由哉。

     自侯視事,值彭兵東窺。

    郡地傍江,敵壘隔水相持甚近。

    侯募勇壯,列營立栅,宻屯江岸以防禦之。

    溧水州陷,彭營分道來攻,陸扺新市,水扺三湖,各數萬人。

    侯益兵,拒戰三湖之敵,敗潰。

    下令招安新市諸鄉,其魁黨盡降,用是境内晏然,耕桑如常。

    淮民避難,攜家來居,大軍屢過,官帑雖空,供需有榮,惟恐傷民。

    夏四月,麥未獲,霪雨。

    侯虔禱乃霁,遂獲焉。

    麥既大熟,民得續食,漸緻平康,視鄰境兵燹瘡殘,獨為樂土。

    兩岐嘉瑞,天人感通,信有征矣。

    僚屬請奏休祥,侯隠抑不居其美,士民皆謂曰:“漢張堪守漁陽㈢,兩岐有歌。

    彼遭治世,其理效為易。

    此當多故,其理效為難。

    茍不着其實,非所以彰景贶,報惠政也”,求記于餘。

     竊惟是邦,昔有瑞麥亭,在南津橋北。

    亭廢已乆,父老猶能稱道,以為盛事。

    今侯寛厚慈祥,勤勞應務。

    敦本抑末,脫民危急。

    和氣所召,祥谷複臻。

    勸農系銜㈣,無忝厥職。

    其有光于漁陽哉。

     侯名義,歴仕省樞台,憲奉使陜西,今官中大夫,是年七月望日記。

     旁批:㈠幪幪漸漸,《詩大雅竺民》;“麻麥幪幪”。

    《史記宋微子世家》:“箕子朝周,過故殷虛,感宮室毀壞,生禾黍,箕子傷之,欲哭則不可,欲泣為其近婦人,乃作《麥秀之詩》以歌詠之。

    其詩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

    彼狡徸兮,不與我好兮”。

     ㈡來,《說文》:“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也”。

    《詩周頌思文》:“贻我來牟”。

     ㈢《後漢書張堪傳》:“乃于狐奴開稻田八千餘頃,勸民耕種,以緻殷富。

    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

    張君為政,樂不可支”。

     ㈣勸農系銜,宋吳泳《鶴林集》卷三九《甯國府勸農文》:“國家重農務穑,應郡守授勅诰必以其職系銜,大者為勸農使,小者兼勸農事,示崇本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