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學士集卷十七

關燈
江東分憲皆莅太平軍府,請觀閱武。

    俱出郭就次,有司駿奔。

    是日也,秋氣肅清,天風凄然。

    萬侯與忠顯率諸校戎服從事,祭五方星㈡,禡牙㈢誓衆,旟旐蔽野,戈矛若林。

    萬侯長右隊,忠顯長左隊,各建大将旗鼓,佐以偏裨,麾兵而進如古陣法。

    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為師。

    聲金鼓以節之跪起進退,衆必齊一。

    乍分忽合,乍方忽圓,呼噪震地,往來挑戰擊刺,馳突周逥,旋轉互變不常。

    或堂堂而正焉,或紛紛而竒焉。

    既畢勞将飨士,動合禮法,觀者異焉。

     且其初本戍徽,徽僻在深山,代無兵禍,不争之地也。

    太平必争之地也。

    不争之地淪沒乆矣,必争之地保全不失,系武備之有無也。

    使其在徽不遷,複教閱若是,必能守其境。

    今操阃外大柄,仗钺專征者,所得智略之士如茲幾何人?嗚呼,恢複不速,有以也夫。

     旁批:㈠忠顯校尉唐州翼上千戶,《明文衡故元帥朱侯哀辭》:“朱侯名文選,字克用,饒州鄱陽人。

    幼倜傥,讀書有大節,尚氣義,有古人風。

    至元間以龍潛舊知,授忠顯校尉唐州翼上千戸”。

    或其人也。

     ㈡五方星,《文選張衡東京賦》:“辨方位而正則,五精帥而來摧”。

    薛綜注:“五精,五方星也”。

    《古微書尚書靈曜》:“歲星,木精;熒惑,火精;鎮星,土精;太白,金精;辰星,水精也”。

    即金木水火土星。

     ㈢禡牙,《封氏聞見記卷五:“軍前大旗謂之牙旗。

    出師則有建牙、禡牙之事”。

     監郡沙蔔珠岱公招安記 國家混一以來,民不識幹戈者八十年。

    至正辛卯,兵起淮西,攻城略地,蔓延江東。

    壬辰十月,陷溧水州。

    溧與太平接境,敵騎扺界,招引亡命為向導,耀兵西行。

    三鄉之民震恐,脅從窺葉家橋,距太平郡城僅四十餘裡。

    官軍進拒,合民兵一萬二千餘人,逼河而陣。

    彼軍増聚,人情駭惶。

    行台檄江州監郡元振攝府事,衆請益兵捕戮,侯意在招谕。

     未幾,淮南行省平章領精兵萬人至太平,欲選輕騎數千長驅而東。

    侯謂:“如此則三鄉屠滅無遺。

    萬一未克,師老财費。

    況細民樂生畏死,受制于彼,豈其本心,曷若撫綏有道”?侯乃請于省憲,止兵息戰,下招安之令,來歸者許以不死。

    其衆聞之舉手加額,願如命。

    侯約同知仲禮各單騎入其巢穴,渠魁五人投戈出迎,羅拜馬首。

    侯曉以逆順之理,脅從七千二百戶有竒,獻其兵仗旗鼓,悉自悔悟。

    旋斾之日,降者五人及其部卒悉與俱至,郡民聚觀,室家相慶,蓋其全活十餘萬人,環千裡之疆釋其憂危,納于樂土,厥功茂哉。

     侯世為沙蔔珠岱氏㈠,嘗監廣西興安縣。

    惠愛及民,征戰屢捷,蠻獠畏威,不敢侵境。

    招緻猺冦十二峒,及鄰境猺首三十七人。

    由能亷明果毅,知無不為,虛已下賢,開廣聰明,宜其事功光偉如是。

    昔渤海盜起,龔遂單車赴郡,化刀劍為牛犢。

    今陸梁百倍,渤海一時帖息㈡,則侯秉心布徳,其古之循吏與?衆願着其績,故記述如右。

     旁批:㈠沙蔔珠岱氏,據陶宗儀《辍耕錄》載,為蒙古七十二種之一。

     ㈡今陸梁百倍,渤海一時帖息,此兩句疑前後颠倒,當作“渤海一時帖息。

    今陸梁百倍”,則上下文義不滞矣。

     太平路同知仲禮功績記 至正十二年冬十月,溧水州陷。

    敵兵犯當塗境,绛衣白刃,縱火刼掠。

    三鄉脅從至數萬人,鼓行而西,連營立栅,至葉家橋,望太平不逺。

    适江東分憲以台命鎮茲土,與文武官議攻禦之筞。

    同知府事武毅将軍仲禮侯曰:“今脅從皆良民,倉卒受廹,勢不得已。

    若招安來歸,不待勞兵耗财而自定,果不悛,剿屠未晚”。

    時官軍斷葉家橋,夾河對壘。

    侯慷慨請行,訪求素知道裡、扼塞、民情善惡者數輩以自随。

    選精鋭民兵四百人,或以為寡,侯曰:“我計若行,何在兵多。

    不然當順民心以除害,則民皆良,兵豈患寡乎”?乃以十一月望陳兵啟行,建招安大旗,隊伍嚴整,金鼔震鳴,纛旐央央,勁騎龍趨,出自東門。

    侯戎服乘馬以為殿。

    民夾道瞻望,喜曰釋我憂矣。

    遂抵葉家橋,與官軍合。

    聲威大振,撫谕居民,不數日從者萬餘人。

    連戰皆勝,淮南平章實烈門公領大軍經太平,将遣勇鸷騎射東行攻之,分憲、郡府鹹以招安為便,監郡沙蔔珠岱公與仲禮意同。

    自扺侯營,定計募人往,谕曰:“降者不坐”。

    侯卻兵釋甲,與監郡入敵境,曉以信義,使知逆順,魁桀五人崩角迎拜。

    侯召至榻前夜語,即解衣卧,示以不疑。

    衆感慰,束兵來歸者七千戶有竒,得不死者十萬人。

    及五人者入城,平章喜各賞缯帛以安其心。

    其人皆曰:“非侯則禍且滅門”,謀作生祠祝侯壽焉。

     先是侯統義兵于郡城,防衛有法,民賴以安,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