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 四川保路風潮

關燈
;中午,欽命李稷勳為川漢鐵路駐宜總理的電文到達成都,立刻,全城便飛滿了傳單,傳單上說:“自明日起,全川一律罷市罷課,一切厘稅雜捐,概行不納,邀求收回成命。

    四川七千萬人同白。

    ”差不多同時候,趙爾豐出了一張告示,告示上說:“谕爾商民,莫聽浮言。

    如有誤犯,拿辦可憐。

    妥議路事,必須文明。

    何若妄舉,自害安甯。

    苦言相勸,大衆敬聽,貿易照常,各謀營生。

    ”下午兩點鐘,保路同志會舉行會員大會,到會的傳說有數萬人之多,情況的悲壯熱烈,更甚于上午的股東大會,公推羅綸與鄧孝可到督署見趙爾豐。

    散會的時候,全城的過半數商店已經關門。

    趙爾豐向羅、鄧二人表示:“為郵傳部而罷市,則風馬牛不相及。

    為川督而罷市,自問無對不起川人之事。

    &hellip&hellip欲得日後的事好辦,須得本日仍照舊開市。

    ”羅、鄧二人說:“我們自當設法向商民勸解。

    但是,罷市與暴動不同。

    倘若僅僅罷市而不暴動,川人的秩序仍在,望大帥始終維持。

    ”趙爾豐與羅、鄧等人邀集了公司重要股東與若幹紳士,在夜間二更時候(十一點鐘左右),開會研究維持秩序、防止暴動的辦法。

    王人文此時還不曾離開成都(官職是川滇邊務大臣),也到了會場,發表演說。

    和他一齊來演說的,有署理提法司周善培。

    “圜而觀聽者約數千人。

    ”開會的結果,是議決了“由各街公舉三四公正明白人,朝夕與區官接洽。

    街中有暴動者,街衆見之,則一面勸阻,立即報知舉出人,與巡警勸阻之。

    不聽,則請區官處理之。

    巡警見之,亦先報知舉出人勸阻之。

    不聽,則處理如法。

    ” 大家于是便用了保路同志會的名義,寫了很多張布告,叫市民(一)勿在街市群聚;(二)勿暴動;(三)不得打教堂;(四)不得侮辱官府;(五)油鹽柴米,一切飲食,照常發賣。

     第二天七月初二,全城入于罷市罷課的狀态(除了雜貨飲食店以外),家家門口貼了光緒皇帝的神位,有些是用紅紙寫的,有些是用紅紙印刷的。

    多數牌位上,所寫的是“光緒德宗景皇帝之神位”,左右兩旁,各寫六個小字,右邊是“庶政公諸輿論”,左邊是“川路準歸商辦”。

    這兩句話,是從光緒一次诏書中摘下來的。

    (神位上的“光緒”二字,應該寫作“大清”才對。

    但是,倘若沒有光緒二字,老百姓很少知道德宗景皇帝是誰。

    主持保路運動的人,用心良苦。

    ) 有些老百姓,頭上頂了一張光緒皇帝神位的紙條子,在街上走。

     也有人在重要的街道的中心搭了席棚亭子,裡面供了光緒皇帝的神位,弄得大小官員皆不能騎馬、乘轎而過,必須步行,繞過亭子的旁邊走。

     單就成都一城而論,秩序一直很好,沒有所謂“暴動”的事,一直到七月十五日(9月7日)的上午為止。

    趙爾豐卻在七月十五日的上午,誘捕了保路同志會的九個領袖:蒲殿俊、羅綸、鄧孝可、顔楷、張瀾、胡嵘、江三乘、葉秉誠、王銘新。

     趙爾豐為什麼要如此?自從罷市、罷課開始以來,他曾經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清廷電陳不能采取強硬手段:“似此本應懲治,然人民皆未滋擾暴動,礙難拿究”(初三日電);“故此次罷市、罷課,人心堅固,謂國家如俯恤民情,川路暫歸商辦;并請将借款修路一事,交資政院議決,院議通過,不敢再有異辭,否則舉凡一切賦稅雜捐,概不完納,政府若不轉圜,人民亦将堅持以待,官吏保持治安,人民亦不暴動,如用強迫手段,即以全省之力對待之雲雲。

    &hellip&hellip爾豐受事之初,已窺其隐患,故思潛移默運,收拾人心。

    &hellip&hellip惟有仰懇王爺(内閣總理慶親王)、中堂(内閣協理那桐),密為代奏轉圜,拯救危局,倘能準交院議,即可轉危為安,若始終堅持,則禍亂不知所屆”(初四日電)。

    “尤懇中堂(那桐)顧念全川,維持大局,倘蒙谕交(資政)院(咨議)局分議,拯救眉急,可事從容布置,不勝感禱。

    日昨英領來函,議及路事,拟将宜歸已用之款,暨現存之款,仍還公司,令川自修川境之路,名為枝路,一以符先朝商辦谕旨,一以符幹路國有,枝路準民自辦之旨,亦不相背,如與公司議妥後,伊即電達駐京各國領袖公使及英使雲雲,所言是否可行及能否辦到,尚不可知”(初七日電)。

    “總之,此事非和平即激烈。

    如朝廷準歸商辦,大局或不緻十分破壞。

    如不準所請,則變生頃刻,勢不得不用兵力剿辦,成敗利鈍,實不可臆計。

    ”(初十日電) 趙爾豐為什麼突然在七月十五日變更主張,誘捕了保路同志會的九個領袖?次要的原因,是清廷有命令給他,叫他“嚴拿首要”。

    主要的原因是:清廷在七月初九日命令端方進四川,“按查路事”,又在七月十二日命令端方趕緊起程,“許帶兵隊”。

    而且,湖廣總督瑞澂,與端方沆瀣一氣,撥了不少兵隊給端方。

    端方的氣焰,灼灼逼人,分明是要來四川搶趙爾豐的總督。

     至于,在榮縣與彭縣,先後發生了人民接收稽征局與搗毀稽征局的事,雖則也影響了趙爾豐的決策,其重要性卻不如“嚴拿首要”的聖旨與端方之帶兵入川。

     榮縣人民之接收稽征局,是在七月初四日(領導人是革命同志王天傑);彭縣人民之搗毀稽征局,是在七月初七日。

    而趙爾豐在初十日緻電清廷(内閣協理大臣那桐),對這兩縣的事竟然一字不提,仍在說“如朝廷準歸商辦,大局或不緻十分破壞”。

    可見他并未怎樣重視這兩縣的事。

     甚至,他在七月十五日上午柬邀了蒲殿俊等九人,加以扣留之時,可能仍不過是一種做作,藉以敷衍清廷,保全祿位。

    (事實上,被捕者不止九人;另有三人也被逮捕:彭芬、蒙裁成、閻一士。

    ) 趙爾豐不曾料到,扣留九人的消息一經傳出,不到正午,便有幾千個老百姓手捧光緒神位,于各街公舉的“街正”領導之下,走到總督衙門,一排一排地跪在地下,替九人求情。

    他一時倉皇失措,一面自己派人在衙門附近放火,藉便事後栽誣,一面讓小人之尤、營務處田徵葵,下令對跪着的老百姓開槍,當場就打死了三十二人,而且又縱容兵士在各街追殺了若幹人。

     事情鬧到如此地步,如何收拾得了? 全城的人民動了公憤,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