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 四川保路風潮
關燈
小
中
大
借款合同的簡單内容。
不過,合同的全文,當時已傳遍成都。
在鄧孝可報告了以後,提議組織“保路同志會”的是羅綸。
羅綸在當時是四川咨議局副議長。
他的提議被熱烈通過。
他被舉為副會長,咨議局的議長蒲殿俊被舉為會長。
依照保路同志會簡章,該會的宗旨是“拒借洋款,廢約保路”。
該會的會員,不限于四川本省人。
會員每十人公推評議員一人,評議員每五人公推評議長一人。
會議分為大會、評議員會、評議長會,皆無一定的會期。
會中事務,由會員自由擔任,分為四部:總務、演講、文牍、交涉。
各部每星期必須開會一次。
在保路同志會成立的一天,大衆于開會以後全體走到布政使衙門,向布政使兼護理總督王人文請願,進了衙門,站在大堂門前。
王人文親自出來,對他們講話,表示同情,答應他們對朝廷力争,說他在任一天,決不辜負他們的期望。
結果是,他自己出面,參了盛宣懷一本。
過了若幹天,攝政王叫人通知他:“貴護督具奏折一件,奉旨留中欽此。
”所謂“留中”,便是留在宮中,不予答複。
王人文在六月初二日,又上了一道折子,代奏羅綸等二千四百餘人聯名的呈文。
呈文的主要内容,是請求“谕旨敕下内閣,會同各部妥議具奏,速将郵傳部所訂借款合同,即行廢棄,嗣後關于外債事項,請敕下資政院照院章十四條第三款議決施行。
其川路公司辦理及款項事件,請敕下四川總督,令該公司照欽定股東公司律召集股東會解決,呈請查核施行。
至盛宣懷蔑法媚外,誤國殃民,尤懇嚴治其罪,以重國典。
” 王人文在這篇奏折的末尾,替保路同志會的人士說了很多句的好話:“講演雖甚痛切,然從無擾亂治安及不守秩序之言論行動,未便辄加幹涉,緻激他變。
” 清廷給王人文的答複是:“鐵路國有政策,早經宣示;借款合同,系有旨谕令簽押,決無反汗之理。
該護督一再禀奏,殊屬不合,著仍凜遵疊次谕旨辦理。
倘或别滋事端,定惟該護督是問。
” 不久,王人文便丢掉了“護理四川總督”的職務,奉召以“督辦川滇邊務大臣”的職銜到京“候訊”。
他遵旨離開成都北上,于八月十一日走到西安,被護理陝西巡撫錢能訓留住。
錢能訓把軍機處寄來的一道命令交給他看,這命令是叫他留在西安“聽候查辦”。
查辦他什麼?原來,四川保路風潮已經在七月初一以後一再擴大,清廷要他負責,治他的罪。
(所好,八天以後就有了武昌起義的事;清廷不再将他查辦,而僅僅撤去他的侍郎銜,開去川滇邊務大臣差使,“交部議處”。
部議,将他革職了事。
九月初一(10月22日),陝西獨立;王人文折回四川,由四川轉赴上海,由上海去天津。
其後,在天津隐居了幾十年,與世無争。
) 趙爾豐在閏六月初九日接任四川總督。
他是漢軍正藍旗人,曆任知縣、同知、道員、川滇邊務大臣、駐藏大臣。
在永甯道任上,捕殺了一百多名會黨的領袖,博得了“趙屠戶”綽号;在邊務大臣與駐藏大臣任上,屢屢對藏胞作戰,厲行改土歸流政策。
趙爾豐有辦法對付會黨與藏胞,卻沒有辦法對付保路同志會的人士。
保路同志會不僅在成都有廣大的群衆,在多數的各府州縣也都設了分會。
在重慶的領袖,有朱之洪;在自流井的,有曹笃(叔實);在井研的,有方潮珍;在青神與榮縣一帶的,有蕭參與張頤;在威遠與富順一帶的,有劉裕光。
這些人,連同成都的蒲殿俊、羅綸、張瀾、鄧孝可等等,并非都是革命黨人,其中蒲殿俊而且是著名的反對革命、主張君主立憲的分子。
清廷堅持收鐵路幹路為“國有”,弄得立憲黨人情願與革命黨合流,區區趙爾豐怎能挽回這個局面呢? 在保路風潮之中推波助瀾,給清廷幫倒忙的,又有端方、瑞澂。
端方是滿洲正白旗人,姓托忒克氏,考中舉人,捐得了員外郎,曆官郎中、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總督。
宣統元年(1909年),他在直隸總督任上,于慈禧太後梓宮奉安之時,因“橫沖神路”而丢官。
宣統三年,他花了幾十萬兩銀子,買得了“督辦川漢粵漢鐵路”的肥缺,一心向盛宣懷讨好,希望擠走趙爾豐,取得四川總督的地位。
瑞澂是滿洲正黃旗人,姓博爾濟吉特氏,貢生出身,當過筆帖式(錄事)、主事、員外郎、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因端方之薦而升為江蘇巡撫,最後作了署理湖廣總督。
此人最怕端方搶他的湖廣總督,便竭力慫恿端方擠趙爾豐。
而且不惜以湖北的兵交給端方帶到四川去。
趙爾豐對于保路同志會,起初也不想采取強硬手段。
他替四川鐵路公司股東會顔楷等人,代奏了一篇彈劾盛宣懷的呈文,于閏六月二十一日寄到清廷,清廷給他一個置之不理。
七月初七,清廷又收到他一道電報,裡面說:“此時如純用壓力,反抗必藉此而起。
”清廷在這一天,早已知道,成都及若幹外縣已經從七月初一日開始,相率罷市罷課了。
成都及外縣的罷市罷課,可說是端方與盛宣懷引起來的。
端方派了一個李稷勳,充任所謂“川漢鐵路駐宜(昌)總理”。
這李稷勳不與股東們商量,便把公司存在宜昌的現款數百萬元交郵傳部。
股東會要求撤換李稷勳,盛宣懷反而請旨,以“欽命”的方式提高李稷勳的地位。
“欽命李稷勳為川漢鐵路駐宜總理”的電文,在七月初一日到達成都;當天下午,成都便開始罷市、罷課。
罷市罷課的另一導火線,是瑞澂與端方兩人的一篇聯名會奏,奏文中有這麼幾句話:“自鐵路國有命下,反抗者盡少年喜事之人。
公正紳董,多不謂然。
詢之蜀人,衆口佥同。
&hellip&hellip請饬川督嚴重對待,以遏亂萌,而靖地方。
”趙爾豐把這篇奏文交給保路同志會會長蒲殿俊看,蒲殿俊在初一日的上午的股東大會中報告給大家聽。
“報告甫畢,會場一片哭聲、喊聲、罵聲、捶胸跌足聲、演說聲、糾察整饬秩序聲,會長靜衆聲,轟動會場。
時有拍案大哭,緻推翻幾案者數起,又茶碗破裂聲、幾案倒聲,滿場熱焰欲燒。
于是會場有喊須罷市者,有喊須停課者&hellip&hellip” 七月初一日這一天,成都的空氣真夠緊張。
上午,開了股東會大會,蒲殿俊報告了端方與瑞澂的會奏,引起公憤
不過,合同的全文,當時已傳遍成都。
在鄧孝可報告了以後,提議組織“保路同志會”的是羅綸。
羅綸在當時是四川咨議局副議長。
他的提議被熱烈通過。
他被舉為副會長,咨議局的議長蒲殿俊被舉為會長。
依照保路同志會簡章,該會的宗旨是“拒借洋款,廢約保路”。
該會的會員,不限于四川本省人。
會員每十人公推評議員一人,評議員每五人公推評議長一人。
會議分為大會、評議員會、評議長會,皆無一定的會期。
會中事務,由會員自由擔任,分為四部:總務、演講、文牍、交涉。
各部每星期必須開會一次。
在保路同志會成立的一天,大衆于開會以後全體走到布政使衙門,向布政使兼護理總督王人文請願,進了衙門,站在大堂門前。
王人文親自出來,對他們講話,表示同情,答應他們對朝廷力争,說他在任一天,決不辜負他們的期望。
結果是,他自己出面,參了盛宣懷一本。
過了若幹天,攝政王叫人通知他:“貴護督具奏折一件,奉旨留中欽此。
”所謂“留中”,便是留在宮中,不予答複。
王人文在六月初二日,又上了一道折子,代奏羅綸等二千四百餘人聯名的呈文。
呈文的主要内容,是請求“谕旨敕下内閣,會同各部妥議具奏,速将郵傳部所訂借款合同,即行廢棄,嗣後關于外債事項,請敕下資政院照院章十四條第三款議決施行。
其川路公司辦理及款項事件,請敕下四川總督,令該公司照欽定股東公司律召集股東會解決,呈請查核施行。
至盛宣懷蔑法媚外,誤國殃民,尤懇嚴治其罪,以重國典。
” 王人文在這篇奏折的末尾,替保路同志會的人士說了很多句的好話:“講演雖甚痛切,然從無擾亂治安及不守秩序之言論行動,未便辄加幹涉,緻激他變。
” 清廷給王人文的答複是:“鐵路國有政策,早經宣示;借款合同,系有旨谕令簽押,決無反汗之理。
該護督一再禀奏,殊屬不合,著仍凜遵疊次谕旨辦理。
倘或别滋事端,定惟該護督是問。
” 不久,王人文便丢掉了“護理四川總督”的職務,奉召以“督辦川滇邊務大臣”的職銜到京“候訊”。
他遵旨離開成都北上,于八月十一日走到西安,被護理陝西巡撫錢能訓留住。
錢能訓把軍機處寄來的一道命令交給他看,這命令是叫他留在西安“聽候查辦”。
查辦他什麼?原來,四川保路風潮已經在七月初一以後一再擴大,清廷要他負責,治他的罪。
(所好,八天以後就有了武昌起義的事;清廷不再将他查辦,而僅僅撤去他的侍郎銜,開去川滇邊務大臣差使,“交部議處”。
部議,将他革職了事。
九月初一(10月22日),陝西獨立;王人文折回四川,由四川轉赴上海,由上海去天津。
其後,在天津隐居了幾十年,與世無争。
) 趙爾豐在閏六月初九日接任四川總督。
他是漢軍正藍旗人,曆任知縣、同知、道員、川滇邊務大臣、駐藏大臣。
在永甯道任上,捕殺了一百多名會黨的領袖,博得了“趙屠戶”綽号;在邊務大臣與駐藏大臣任上,屢屢對藏胞作戰,厲行改土歸流政策。
趙爾豐有辦法對付會黨與藏胞,卻沒有辦法對付保路同志會的人士。
保路同志會不僅在成都有廣大的群衆,在多數的各府州縣也都設了分會。
在重慶的領袖,有朱之洪;在自流井的,有曹笃(叔實);在井研的,有方潮珍;在青神與榮縣一帶的,有蕭參與張頤;在威遠與富順一帶的,有劉裕光。
這些人,連同成都的蒲殿俊、羅綸、張瀾、鄧孝可等等,并非都是革命黨人,其中蒲殿俊而且是著名的反對革命、主張君主立憲的分子。
清廷堅持收鐵路幹路為“國有”,弄得立憲黨人情願與革命黨合流,區區趙爾豐怎能挽回這個局面呢? 在保路風潮之中推波助瀾,給清廷幫倒忙的,又有端方、瑞澂。
端方是滿洲正白旗人,姓托忒克氏,考中舉人,捐得了員外郎,曆官郎中、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總督。
宣統元年(1909年),他在直隸總督任上,于慈禧太後梓宮奉安之時,因“橫沖神路”而丢官。
宣統三年,他花了幾十萬兩銀子,買得了“督辦川漢粵漢鐵路”的肥缺,一心向盛宣懷讨好,希望擠走趙爾豐,取得四川總督的地位。
瑞澂是滿洲正黃旗人,姓博爾濟吉特氏,貢生出身,當過筆帖式(錄事)、主事、員外郎、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因端方之薦而升為江蘇巡撫,最後作了署理湖廣總督。
此人最怕端方搶他的湖廣總督,便竭力慫恿端方擠趙爾豐。
而且不惜以湖北的兵交給端方帶到四川去。
趙爾豐對于保路同志會,起初也不想采取強硬手段。
他替四川鐵路公司股東會顔楷等人,代奏了一篇彈劾盛宣懷的呈文,于閏六月二十一日寄到清廷,清廷給他一個置之不理。
七月初七,清廷又收到他一道電報,裡面說:“此時如純用壓力,反抗必藉此而起。
”清廷在這一天,早已知道,成都及若幹外縣已經從七月初一日開始,相率罷市罷課了。
成都及外縣的罷市罷課,可說是端方與盛宣懷引起來的。
端方派了一個李稷勳,充任所謂“川漢鐵路駐宜(昌)總理”。
這李稷勳不與股東們商量,便把公司存在宜昌的現款數百萬元交郵傳部。
股東會要求撤換李稷勳,盛宣懷反而請旨,以“欽命”的方式提高李稷勳的地位。
“欽命李稷勳為川漢鐵路駐宜總理”的電文,在七月初一日到達成都;當天下午,成都便開始罷市、罷課。
罷市罷課的另一導火線,是瑞澂與端方兩人的一篇聯名會奏,奏文中有這麼幾句話:“自鐵路國有命下,反抗者盡少年喜事之人。
公正紳董,多不謂然。
詢之蜀人,衆口佥同。
&hellip&hellip請饬川督嚴重對待,以遏亂萌,而靖地方。
”趙爾豐把這篇奏文交給保路同志會會長蒲殿俊看,蒲殿俊在初一日的上午的股東大會中報告給大家聽。
“報告甫畢,會場一片哭聲、喊聲、罵聲、捶胸跌足聲、演說聲、糾察整饬秩序聲,會長靜衆聲,轟動會場。
時有拍案大哭,緻推翻幾案者數起,又茶碗破裂聲、幾案倒聲,滿場熱焰欲燒。
于是會場有喊須罷市者,有喊須停課者&hellip&hellip” 七月初一日這一天,成都的空氣真夠緊張。
上午,開了股東會大會,蒲殿俊報告了端方與瑞澂的會奏,引起公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