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 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廣州之役
關燈
小
中
大
追悼會的演說辭中,也根本沒有提起。
曹亞伯在他的《武昌革命真史》之中“廣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一章,輕描淡寫地帶了一筆于“乙”節,“槍械之購運及分派”。
筆者謹藉此機會,把黃興的苦衷表明。
革命的行動,在本質上是九死一生,拼命的事。
事前,不妨小心籌劃,期其必成;到了時急迫,也隻得以生命為賭注,成敗在所不計,顧不得了許多。
起義的日期,已經從十五日改到二十八日,從二十八日又改到二十九日,一改再改以後,又一度宣布了暫停舉行,把三百多人遣回香港,在這三百多人去了香港以後,卻又決定仍舊在三月二十九日起義,叫留在香港的都來。
改的次數,的确已經夠多的了,況且在二十九日的上午,有兩個機關于警察挨戶搜查之時被查破。
黃興當機立斷,與其為了等待香港的同志而坐視其他機關之一一被查破,不如索性在三月二十九日下午五點半鐘痛快地幹一幹。
倘若在四路之中,除了黃興的進攻總督署的一路以外,姚雨平、陳炯明與胡毅生所分别率領的三路能夠一齊動作,則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可能不會失敗。
然而這三路都不曾動作。
因此,事後黃興、胡漢民在報告書中,對于姚雨平、陳炯明、胡毅生便頗有責備之詞。
姚在三月三十日因無辮被捕,于若幹天以後由吳雨蒼以“平遠公會”的名義保釋出來,到了新加坡,才看到黃、胡二人的報告書,便分别寫信給黃興、胡漢民、陳炯明、胡毅生,要求他們都來新加坡,約集各方同志,開一個評判大會。
這時候,黃興、胡漢民二人已經多多少少知道了姚、陳、胡三人的委屈,而各方同志也主張化除誤會,于是這評判大會便始終沒有召開。
他們三人的委屈是什麼呢?筆者從曹亞伯及别人的記載中,略為集得了一些間接的史料,在此代為說明。
(陳炯明晚節不終,可惜而不足惜。
但是,他在三月二十九日的未曾行動,是另一件事,我們也應該交代個清楚,不可與他的晚節混為一談。
) 原來,香港方面在二十七日打來的電報,叫改在三十日起義,不僅黃興看到了,陳炯明也是知道的。
陳炯明跑去告訴胡毅生,說:“改期了,改在三十。
” 胡毅生在二十九日的下午三時,也聽到有人告訴他,說:“黃興已經決定,倘若官兵不進到(小東園)屋子裡來搜捕,他可以相機等待(香港)來的大衆。
”胡毅生輕信人言,就跑到自己在城外大川圳的機關,叫自己所率領的選鋒不要進城。
姚雨平似乎并不曾看到香港方面的電報,或是雖則看到了而知道黃興不想把起義改在三十日。
姚在二十九日的上午,已經在他的機關“嘉屬會館”,集合了新軍與巡防營的“選鋒主要人”,面授發難方略,同時派了吳雨蒼去了始平書院,拿了黃興的條子領槍支炸彈。
吳雨蒼領不到,回來嘉屬會館,向姚雨平報告。
姚雨平又派郭典三去,仍舊領不到,空手回來了。
姚雨平十分着急,就親自偕同郭典三與另外兩位同志(黃嵩南和邱錦芳),到小東園找黃興。
黃興派了陳其尤,陪姚等三人又去始平書院一次,姚這才領到槍支炸彈,裝好,雇了四乘轎子,擡向嘉屬會館,走到城邊,歸德門已經關閉。
姚等進不了城,隻得又把槍支炸彈擡回始平書院,交還。
姚等三人每人取一支手槍,步行到雙門底,想迎接巡防營的大批同志而見不到他們,而且這時候已經是下午黃昏時候,革命軍已經起義而敗散了。
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下午五點二十五分鐘,黃興率領革命軍選鋒一百三十人,從小東營機關部出發,向兩廣總督衙門前進。
吹螺角的有四位同志,其中一位姓名今已無考,其餘的三位是林時塽、何克夫、劉梅卿。
他們四人左手拿着螺角,吹出嗚嗚然的悲壯聲調,右手拿着手槍,身上挂了刀,背了炸彈,臂膀上纏有白布。
跟随他們的,都是一樣地短裝打扮,紮了褲腳,有手槍,有炸彈,有刀。
朱執信本不是選鋒,他穿着長衫來到了小東營,自動加入,一時沒有短裝,便剪去了長衫的下半截,夾在隊伍中走。
迎面來了三個巡警,意圖盤問,被革命軍打死一個,趕走了兩個。
革命軍到達總督衙門的門口,有幾十名衛隊守住。
革命軍向他們喊話:“我們為中國人吐氣。
你們也是中國人,如果贊成,就請舉手。
”衛隊不答話。
林時塽與兩三位同志沖鋒,先用炸彈,後用手槍,打死了衛隊管帶金振邦與幾名衛兵,攻進二門,多數的衛兵退入衛兵室,少數的衛隊在二門還擊,被革命軍打散。
黃興本人與朱執信、李文甫、嚴骥,由側門沖進,轉入大堂、花廳、内室,不見一人。
總督張鳴岐已經和眷屬、仆從由後面溜走(溜去了水師行台)。
黃興等人見裡面起火,回到大堂。
遇見衛兵一排,對他們放槍,黃興藏身在柱子後邊還擊,雙手各持一槍齊放,殺死了幾個衛兵,沖出。
出了東轅門,李準的衛隊已到,以“跪倒”的姿勢對他們迎擊。
林時塽向他們喊話。
話沒有喊完,腦部已經中彈,仆地陣亡。
除他以外,在總督衙門内外陣亡而姓名可考的,另有杜鳳書等九人。
黃興右手斷了兩指,腳上也有輕傷,黃所率領的選鋒,據黃自己回憶,本已留有一隊交喻培倫率領,守住總督衙門門口,此刻已無蹤影。
事實上,喻的任務,是攻打總督衙門的後邊。
莫紀彭在《廣州血戰筆記》裡說,喻帶了熊克武、但懋辛等人炸破了衙門的後牆進去,衙門裡已無一人,找黃興也找不到,在衙門旁屋找到了十幾個同志,帶去大石街。
黃興的大隊,與李準的衛隊交鋒以後,分散為若幹小隊。
其中,除了這十幾個被喻培倫帶走的以外,黃興自己已經帶了十幾個人,包括朱執信、方聲洞、華金元、阮德三、徐國泰、羅仲霍、何克夫、李子奎、鄭坤,想走出大南門,去迎接巡防營。
他們走到雙門底,遇到幾百名巡防營的兵迎面而來。
在距離隻有一丈左右之時,對面的軍官用廣東話說了幾句,方聲洞扳動手槍,将他打死,雙方互射了一陣,打死了巡防營的兵十餘名,方聲洞與華金元、阮德三陣亡,徐國泰、朱執信二人負傷。
徐國泰被俘,其後就義;朱執信逃到附近的一個學生家中,出險。
方聲洞 1902年兩度赴日留學,翌年在東京參加“拒俄義勇隊”。
1905年加入同盟會,任中國留學生總代表、同鄉會議事部長。
辛亥廣州起義前夕,寫《禀父書》:“夫男兒在世,當建功立業以強祖國,使同胞享幸福,雖奮鬥而死,亦大樂也。
”在給妻信中說:“為四萬萬同胞求幸福,以盡國家之責任,則吾為大義而死,死得其所,亦可無憾矣。
”起義爆發,殺死哨兵20餘人,終因背部負傷、胸前中彈而死。
被方聲洞打死的軍官,是溫帶雄。
他是最熱心的革命同志之一。
他所率領的兵屬于順德三營的先行一營。
他與另一同志、哨長陳輔臣,在三月二十九日的下午,親自到城内買了白手巾三張,回到營裡,分發給兵士。
他命令大家提前吃晚飯,準備在飯後五點半鐘的時候出發。
這時候,剛好李準派了傳令兵來,叫他進城打革命黨。
他說:“這是天授的機緣,讓吾黨成功。
”他把傳令兵扣留,下令全營整隊進城。
他計劃出其不意,把部隊開到水師行台(水師提督的行營),活捉李準。
因此之故,他暫時不叫大家把白布纏在臂膀,以便順利地進入大南門,進入水師行台。
走到雙門底,他的這一營與臂纏白布的十幾個革命黨人相遇。
他用廣東話向他們說:“兄弟,兄弟!”他的兵,也有十幾位同時在喊:“兄弟,兄弟!不要走開。
”可歎的是,方聲洞不懂廣東話,又見到他們臂無白布,舉起手槍就打。
打死了他,同時也消滅了這次廣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的成功機會。
雙方互射了一陣,黃興的十幾人,死了三個,被俘了一個,其餘的被沖散,隻剩下黃興一人,藏身在附近的一家洋貨店裡,以門闆為掩蔽,繼續向外射擊。
十幾分鐘以後,溫的兵士群龍無首,散走。
陳輔臣在行軍的行列之中擔任殿後,聽到槍聲,伏在地上,因此而不曾被打死。
他無法走到前面,向黃興等人解釋。
他和溫帶雄均不認識黃興,而隻是久仰其名。
溫的兵士散走以後,黃興被洋貨店裡的一個小夥計送到五仙門直街(出大南門),雇了一個小艇,渡了珠江,到了“河南”的東頭,上岸步行,在九點鐘左右經由漱珠橋到了溪峽,摸索到貼了紅對聯、僞裝辦喜事的一個革命機關“胡宅”。
住在這個機關之中的,有女同志徐宗漢。
一會兒,徐宗漢從外邊回來,替他洗了、裹了創口。
第二天早上,徐宗漢出去買藥,剛好遇到趙聲。
趙聲此時從香港乘船來到廣州,聽說革命軍已經在昨天起義失敗,正在到處找機關,找同志,一時迷了路,走到溪峽,和徐宗漢碰上了。
徐宗漢把趙聲帶回“胡宅”。
趙、黃二人相見,抱頭大哭。
兩人談了許多有關善後的事。
到晚上,趙聲先搭夜船去香港,黃興在四月初一的晚上搭船,由徐宗漢陪着他走。
何克夫、李子奎、鄭坤三位同志,在雙門底與巡防營交鋒,被沖散以後,走到觀蓮街,與清兵的“中協”何品璋相遇,李子奎一槍打死何品璋。
他們繼續走,走到寺前街,又遇到一百多名巡防營的兵,打了一陣,李子奎中彈,走到高第街,仆地而死。
鄭坤也負了傷,出了大南門,進入一家店鋪,店主人不僅趕他走,而且大聲嚷叫,說他是賊。
他一時情急,奪了這店主人的衣服,穿在自己身上,從容不迫地走到戲院去看戲,看完了戲,安然脫險。
何克夫也出了大南門,附近有他的一家親戚,他便走進這親戚家,住了三天,脫險。
徐維揚率領花縣的會黨同志四五十人,于追随黃興攻到總督衙門之時,奉命去小北門,迎接新軍的同志。
他們走不了多久,有大隊敵兵分兩路殺來。
徐維揚也把同志分為兩路去迎敵。
第一路由他自己率
曹亞伯在他的《武昌革命真史》之中“廣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一章,輕描淡寫地帶了一筆于“乙”節,“槍械之購運及分派”。
筆者謹藉此機會,把黃興的苦衷表明。
革命的行動,在本質上是九死一生,拼命的事。
事前,不妨小心籌劃,期其必成;到了時急迫,也隻得以生命為賭注,成敗在所不計,顧不得了許多。
起義的日期,已經從十五日改到二十八日,從二十八日又改到二十九日,一改再改以後,又一度宣布了暫停舉行,把三百多人遣回香港,在這三百多人去了香港以後,卻又決定仍舊在三月二十九日起義,叫留在香港的都來。
改的次數,的确已經夠多的了,況且在二十九日的上午,有兩個機關于警察挨戶搜查之時被查破。
黃興當機立斷,與其為了等待香港的同志而坐視其他機關之一一被查破,不如索性在三月二十九日下午五點半鐘痛快地幹一幹。
倘若在四路之中,除了黃興的進攻總督署的一路以外,姚雨平、陳炯明與胡毅生所分别率領的三路能夠一齊動作,則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可能不會失敗。
然而這三路都不曾動作。
因此,事後黃興、胡漢民在報告書中,對于姚雨平、陳炯明、胡毅生便頗有責備之詞。
姚在三月三十日因無辮被捕,于若幹天以後由吳雨蒼以“平遠公會”的名義保釋出來,到了新加坡,才看到黃、胡二人的報告書,便分别寫信給黃興、胡漢民、陳炯明、胡毅生,要求他們都來新加坡,約集各方同志,開一個評判大會。
這時候,黃興、胡漢民二人已經多多少少知道了姚、陳、胡三人的委屈,而各方同志也主張化除誤會,于是這評判大會便始終沒有召開。
他們三人的委屈是什麼呢?筆者從曹亞伯及别人的記載中,略為集得了一些間接的史料,在此代為說明。
(陳炯明晚節不終,可惜而不足惜。
但是,他在三月二十九日的未曾行動,是另一件事,我們也應該交代個清楚,不可與他的晚節混為一談。
) 原來,香港方面在二十七日打來的電報,叫改在三十日起義,不僅黃興看到了,陳炯明也是知道的。
陳炯明跑去告訴胡毅生,說:“改期了,改在三十。
” 胡毅生在二十九日的下午三時,也聽到有人告訴他,說:“黃興已經決定,倘若官兵不進到(小東園)屋子裡來搜捕,他可以相機等待(香港)來的大衆。
”胡毅生輕信人言,就跑到自己在城外大川圳的機關,叫自己所率領的選鋒不要進城。
姚雨平似乎并不曾看到香港方面的電報,或是雖則看到了而知道黃興不想把起義改在三十日。
姚在二十九日的上午,已經在他的機關“嘉屬會館”,集合了新軍與巡防營的“選鋒主要人”,面授發難方略,同時派了吳雨蒼去了始平書院,拿了黃興的條子領槍支炸彈。
吳雨蒼領不到,回來嘉屬會館,向姚雨平報告。
姚雨平又派郭典三去,仍舊領不到,空手回來了。
姚雨平十分着急,就親自偕同郭典三與另外兩位同志(黃嵩南和邱錦芳),到小東園找黃興。
黃興派了陳其尤,陪姚等三人又去始平書院一次,姚這才領到槍支炸彈,裝好,雇了四乘轎子,擡向嘉屬會館,走到城邊,歸德門已經關閉。
姚等進不了城,隻得又把槍支炸彈擡回始平書院,交還。
姚等三人每人取一支手槍,步行到雙門底,想迎接巡防營的大批同志而見不到他們,而且這時候已經是下午黃昏時候,革命軍已經起義而敗散了。
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下午五點二十五分鐘,黃興率領革命軍選鋒一百三十人,從小東營機關部出發,向兩廣總督衙門前進。
吹螺角的有四位同志,其中一位姓名今已無考,其餘的三位是林時塽、何克夫、劉梅卿。
他們四人左手拿着螺角,吹出嗚嗚然的悲壯聲調,右手拿着手槍,身上挂了刀,背了炸彈,臂膀上纏有白布。
跟随他們的,都是一樣地短裝打扮,紮了褲腳,有手槍,有炸彈,有刀。
朱執信本不是選鋒,他穿着長衫來到了小東營,自動加入,一時沒有短裝,便剪去了長衫的下半截,夾在隊伍中走。
迎面來了三個巡警,意圖盤問,被革命軍打死一個,趕走了兩個。
革命軍到達總督衙門的門口,有幾十名衛隊守住。
革命軍向他們喊話:“我們為中國人吐氣。
你們也是中國人,如果贊成,就請舉手。
”衛隊不答話。
林時塽與兩三位同志沖鋒,先用炸彈,後用手槍,打死了衛隊管帶金振邦與幾名衛兵,攻進二門,多數的衛兵退入衛兵室,少數的衛隊在二門還擊,被革命軍打散。
黃興本人與朱執信、李文甫、嚴骥,由側門沖進,轉入大堂、花廳、内室,不見一人。
總督張鳴岐已經和眷屬、仆從由後面溜走(溜去了水師行台)。
黃興等人見裡面起火,回到大堂。
遇見衛兵一排,對他們放槍,黃興藏身在柱子後邊還擊,雙手各持一槍齊放,殺死了幾個衛兵,沖出。
出了東轅門,李準的衛隊已到,以“跪倒”的姿勢對他們迎擊。
林時塽向他們喊話。
話沒有喊完,腦部已經中彈,仆地陣亡。
除他以外,在總督衙門内外陣亡而姓名可考的,另有杜鳳書等九人。
黃興右手斷了兩指,腳上也有輕傷,黃所率領的選鋒,據黃自己回憶,本已留有一隊交喻培倫率領,守住總督衙門門口,此刻已無蹤影。
事實上,喻的任務,是攻打總督衙門的後邊。
莫紀彭在《廣州血戰筆記》裡說,喻帶了熊克武、但懋辛等人炸破了衙門的後牆進去,衙門裡已無一人,找黃興也找不到,在衙門旁屋找到了十幾個同志,帶去大石街。
黃興的大隊,與李準的衛隊交鋒以後,分散為若幹小隊。
其中,除了這十幾個被喻培倫帶走的以外,黃興自己已經帶了十幾個人,包括朱執信、方聲洞、華金元、阮德三、徐國泰、羅仲霍、何克夫、李子奎、鄭坤,想走出大南門,去迎接巡防營。
他們走到雙門底,遇到幾百名巡防營的兵迎面而來。
在距離隻有一丈左右之時,對面的軍官用廣東話說了幾句,方聲洞扳動手槍,将他打死,雙方互射了一陣,打死了巡防營的兵十餘名,方聲洞與華金元、阮德三陣亡,徐國泰、朱執信二人負傷。
徐國泰被俘,其後就義;朱執信逃到附近的一個學生家中,出險。
方聲洞 1902年兩度赴日留學,翌年在東京參加“拒俄義勇隊”。
1905年加入同盟會,任中國留學生總代表、同鄉會議事部長。
辛亥廣州起義前夕,寫《禀父書》:“夫男兒在世,當建功立業以強祖國,使同胞享幸福,雖奮鬥而死,亦大樂也。
”在給妻信中說:“為四萬萬同胞求幸福,以盡國家之責任,則吾為大義而死,死得其所,亦可無憾矣。
”起義爆發,殺死哨兵20餘人,終因背部負傷、胸前中彈而死。
被方聲洞打死的軍官,是溫帶雄。
他是最熱心的革命同志之一。
他所率領的兵屬于順德三營的先行一營。
他與另一同志、哨長陳輔臣,在三月二十九日的下午,親自到城内買了白手巾三張,回到營裡,分發給兵士。
他命令大家提前吃晚飯,準備在飯後五點半鐘的時候出發。
這時候,剛好李準派了傳令兵來,叫他進城打革命黨。
他說:“這是天授的機緣,讓吾黨成功。
”他把傳令兵扣留,下令全營整隊進城。
他計劃出其不意,把部隊開到水師行台(水師提督的行營),活捉李準。
因此之故,他暫時不叫大家把白布纏在臂膀,以便順利地進入大南門,進入水師行台。
走到雙門底,他的這一營與臂纏白布的十幾個革命黨人相遇。
他用廣東話向他們說:“兄弟,兄弟!”他的兵,也有十幾位同時在喊:“兄弟,兄弟!不要走開。
”可歎的是,方聲洞不懂廣東話,又見到他們臂無白布,舉起手槍就打。
打死了他,同時也消滅了這次廣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的成功機會。
雙方互射了一陣,黃興的十幾人,死了三個,被俘了一個,其餘的被沖散,隻剩下黃興一人,藏身在附近的一家洋貨店裡,以門闆為掩蔽,繼續向外射擊。
十幾分鐘以後,溫的兵士群龍無首,散走。
陳輔臣在行軍的行列之中擔任殿後,聽到槍聲,伏在地上,因此而不曾被打死。
他無法走到前面,向黃興等人解釋。
他和溫帶雄均不認識黃興,而隻是久仰其名。
溫的兵士散走以後,黃興被洋貨店裡的一個小夥計送到五仙門直街(出大南門),雇了一個小艇,渡了珠江,到了“河南”的東頭,上岸步行,在九點鐘左右經由漱珠橋到了溪峽,摸索到貼了紅對聯、僞裝辦喜事的一個革命機關“胡宅”。
住在這個機關之中的,有女同志徐宗漢。
一會兒,徐宗漢從外邊回來,替他洗了、裹了創口。
第二天早上,徐宗漢出去買藥,剛好遇到趙聲。
趙聲此時從香港乘船來到廣州,聽說革命軍已經在昨天起義失敗,正在到處找機關,找同志,一時迷了路,走到溪峽,和徐宗漢碰上了。
徐宗漢把趙聲帶回“胡宅”。
趙、黃二人相見,抱頭大哭。
兩人談了許多有關善後的事。
到晚上,趙聲先搭夜船去香港,黃興在四月初一的晚上搭船,由徐宗漢陪着他走。
何克夫、李子奎、鄭坤三位同志,在雙門底與巡防營交鋒,被沖散以後,走到觀蓮街,與清兵的“中協”何品璋相遇,李子奎一槍打死何品璋。
他們繼續走,走到寺前街,又遇到一百多名巡防營的兵,打了一陣,李子奎中彈,走到高第街,仆地而死。
鄭坤也負了傷,出了大南門,進入一家店鋪,店主人不僅趕他走,而且大聲嚷叫,說他是賊。
他一時情急,奪了這店主人的衣服,穿在自己身上,從容不迫地走到戲院去看戲,看完了戲,安然脫險。
何克夫也出了大南門,附近有他的一家親戚,他便走進這親戚家,住了三天,脫險。
徐維揚率領花縣的會黨同志四五十人,于追随黃興攻到總督衙門之時,奉命去小北門,迎接新軍的同志。
他們走不了多久,有大隊敵兵分兩路殺來。
徐維揚也把同志分為兩路去迎敵。
第一路由他自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