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講 宇宙觀問題[155]
關燈
小
中
大
毫不意味着它們不重要。
它的理論又怎麼樣呢?它能告訴我們宇宙是怎樣産生的以及宇宙産生之前是什麼樣的嗎?它能向我們描繪一幅清晰的宇宙圖景嗎?或向我們表明我們在哪裡可以找到無法解釋的生命現象或說明心靈力量怎麼能作用于無生命物質嗎?&rdquo如果它能夠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不得不對它表示尊重。
但至今它尚未解答任何一個問題。
它向我們提供種種所謂的發現的碎片,而無法使之相互協調;它收集事件發展過程中一緻性的觀察材料,并把這種種一緻性稱為法則,提出其狂妄的解釋。
你們想想,科學賦予其發現的必然性是多麼微小啊!它教導我們的一切都僅僅是暫時正确的:今天被稱贊為最明智的東西,明天可能被否認,而代之以别的東西,盡管這東西将再次被證明僅僅是暫時的。
于是,最新的錯誤被認為是真理。
而且,為了這個真理,我們将犧牲我們的最高利益。
女士們,先生們,我想,隻要你們自己是受上述言論沖擊的科學宇宙觀的支持者,這種批評就不會過于嚴重地動搖你們的信心。
在此,我要提醒你們注意一段曾傳遍奧匈帝國的話。
有一次,那個&ldquo惡魔&rdquo[162]對着他所厭惡的議會大聲咆哮:&ldquo這不是一般的反對意見!它是派别性的反對!&rdquo 與此類似,正如你們所知,宗教以一種不公正的、邪惡的方式,誇大地指責科學尚未解決有關宇宙的問題。
科學的确還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取得這些偉大的成就。
因為科學非常年輕&mdash&mdash是較晚形成的人類活動。
僅選幾個日期為例,我們應該記住,開普勒(Kepler)發現行星運動法則距今隻有大約300年;把光分析為各種顔色的光譜,并建立萬有引力定律的牛頓逝于1727年&mdash&mdash也就是說,距今不過200多年;拉瓦錫(Lavoisier)僅是在法國大革命前不久才發現氧的。
相對于人類發展的曆程,個體的生命是極其短暫的;現在我是一個年事已高的老人了[163];然而達爾文(Darwin)出版其著作《物種起源》時,我卻早已出生了。
同年即1859年,鐳的發現者居裡(PiereCurie)也誕生了。
即使你們再往前追溯,一直追溯到希臘時期精密科學的起源;追溯到阿基米德(Archimedes);追溯到哥白尼(Copernicus)的先驅、薩姆斯島的阿裡斯塔恰斯(AristarchusofSamos,大約公元前250年),甚至追溯到巴比倫時期天文學的最早開端,也隻不過涵蓋了人類學家所确定的人類從類人猿形态進化到人的、肯定有十幾萬年的曆史長河中的一小段。
而且,我們應該記住,上個世紀産生了如此豐富的新發現,帶來了科學如此之迅猛的進步,以至于我們完全有理由對科學的前景充滿信心。
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必須承認上述批評的正确性。
科學的前進的确是緩慢的、搖擺不定的和艱辛的。
這一事實無可否認或改變。
難怪在另一個陣營中的先生們感到不滿意。
他們被寵壞了: &ldquo天啟&rdquo使得他們過得安逸自在。
科學研究的進展一如精神分析的進展。
我們把各種期望帶入工作中,而這些期望又必須嚴格地加以控制。
在觀察中,我們時而在這裡,時而在那裡,會發現某種新東西;但一開始,它們隻是一些不能黏合的碎片。
我們提出推測,建立假設,倘若沒有進一步證實,我們就必須放棄這些推測和假設。
我們需要巨大的耐心和準備,用以等待任何意想不到的事情。
我們放棄了早期的信仰,以免因它們而忽視那些意想不到的因素。
最後我們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有了回報,那些支離破碎的發現自行組合起來了,我們因而洞察到精神事件的全貌,這樣,我們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可以從事進一步的工作了。
但在分析中,我們不得不在沒有實驗所提供的幫助下進行研究。
而且,在對科學的批判中存在着大量的誇張。
認為科學盲目地從一個實驗搖擺到另一個實驗,它用一個錯誤取代另一個錯誤,這都不是真的。
科學通常像雕塑家擺弄自己的泥制模型,孜孜不倦地修改着這一樣稿,或者往上加點什麼,或者拿掉一些什麼,直到達到一種滿意的程度,即他感到作品與他所看到或想象的物體相似了。
此外,至少在那些更古老和更成熟的科學中,甚至今天仍然存在着一種堅實的基本原理,它隻被修改過和改善過,卻沒有被推翻。
在科學活動中,情況看起來并不像批判中的那麼糟糕。
對科學的這些猛烈的污蔑最終又是為了什麼?盡管科學目前還不完善,而且困難重重,但對我們而言,科學仍是必不可少的,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取代它,它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進步。
而宗教的宇宙觀則不然,它的要點完美無缺,如果它曾經是謬誤,那麼它肯定永遠都是謬誤。
對科學的貶低絕不可能改變這樣的事實:科學正在努力考慮到我們對外部真實世界的依賴性,而宗教卻是一種幻想,它的勢力來源于我們各種本能的欲望性沖動。
[164]我有責任接着考察與科學宇宙觀相對立的别的宇宙觀;但我極不情願這樣做,因為我知道,嚴格地說,我沒有能力評判它們。
所以,在聽以下論述時,你們必須記住這個限制條件;而且倘若你們對這種考察有興趣的話,你們應當到别處尋找更好的指導。
在此,我必須首先提及哲學的各種不同體系,它們敢于根據那些多半是遁世的思想家的想法來描繪宇宙圖景。
我已經努力對哲學的特征作了普遍的考察[見第160頁],但我恐怕不具備少數人那樣的資格,他們曾經建立了對哲學不同體系的評價。
因此,我請你們一同考察另外兩種現象,這兩種現象特别是在我們這個時代,是不可能被忽視的。
第一種宇宙觀好似政治無政府主義的複本,而且可能就來源于它。
當然,過去就已有這種理智的虛無主義者(intellectualnihilists),而現代物理學的相對論似乎沖昏了當今虛無主義者的頭腦。
他們的确是從科學出發的,但他們設法迫使科學自我取消,乃至自絕;他們派給科學一項任務,即通過否認自己的各種權利來消除自身。
在這方面,人們通常認為,虛無主義僅僅是一種暫時的态度,上述任務一完成,它就不複存在了。
一旦科學被消滅了,這個虛空出的空間就可能被某種神秘主義填滿,甚或被陳舊的宗教的宇宙觀所填滿。
按照無政府主義理論(anarchisttheory)來講,并不存在像真理那樣的事物,即對外部世界的确定認識。
我們所公布的像科學真理的一切都不過是我們自身需要的産物,因為這些需要一定會根據外部條件來獲得滿足:這再一次證明,它們是幻想。
歸根到底,我們隻能發現我們需要的東西,隻能看到我們想看的東西,這是絕無例外的。
因為真理的标準&mdash&mdash與外部世界相一緻&mdash&mdash是不存在的,它與我們采取什麼樣的觀點毫不相關。
它們都同樣正确或同樣錯誤。
任何一個都無權指責另一個是錯的。
對認識論有興趣的人可能發現,探索那些無政府主義者借以成功地從科學中得出上述結論的途徑&mdash&mdash即詭辯論(sophistry)&mdash&mdash是富有誘惑力的。
無疑我們将會遇到類似于那些來自衆所周知的克裡特人(Cretan)的悖論(paradox)中的情況,克裡特人說所有的克裡特人都是撒謊者。
[165]但我既不希望也沒有能力對這個問題做深入的探讨。
我所能說的一切就是,隻要這種無政府主義理論涉及關于抽象事物的看法,它聽起來就具有神奇的優越性,但它向現實生活邁出的第一步就是不成功的。
現在,人們的行動是由他們的觀點和知識所支配的;正是這個同樣的科學精神推測出原子的結構或人類的起源;設計了一座能夠承受重物的橋梁結構。
假如我們信仰的一切均無足輕重;假如根本不存在知識因與現實相符而相悖于我們的觀念的情形,那麼,我們就可以用硬紙片而不是用石頭來造橋,就可以把催淚瓦斯而不是乙醚當作麻醉劑。
但即使是這些理智的無政府主義者,也将強烈地否認他們的理論在實踐上的這種應用。
另一個反對意見更要嚴肅對待,在此,我對自己缺乏這方面的知識而深感遺憾。
我想,關于這件事,你們比我了解得更多,你們大概早就立場分明,贊成或反對馬克思主義了。
馬克思社會的經濟結構的研究,關于經濟體系對人類生活的每個方面的影響的研究,在我們的時代已經取得了無可否認的權威性。
我當然無法說清楚,他的觀點具體有多少正确性或錯誤性。
我明白,甚至是那些比我受到更好教育的人也不易說清。
馬克思的理論中包含着令我奇怪的主張,諸如,社會形态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曆史過程;社會階層的變化按一種辯證的過程相繼産生。
我想我還遠不能認為這些主張是正确的;對我而言,它們聽起來也不是什麼&ldquo唯物主義&rdquo,相反,倒像是晦澀的黑格爾哲學的積澱物,畢竟馬克思曾有一個時期受過黑格爾哲學的影響。
我不知
它的理論又怎麼樣呢?它能告訴我們宇宙是怎樣産生的以及宇宙産生之前是什麼樣的嗎?它能向我們描繪一幅清晰的宇宙圖景嗎?或向我們表明我們在哪裡可以找到無法解釋的生命現象或說明心靈力量怎麼能作用于無生命物質嗎?&rdquo如果它能夠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不得不對它表示尊重。
但至今它尚未解答任何一個問題。
它向我們提供種種所謂的發現的碎片,而無法使之相互協調;它收集事件發展過程中一緻性的觀察材料,并把這種種一緻性稱為法則,提出其狂妄的解釋。
你們想想,科學賦予其發現的必然性是多麼微小啊!它教導我們的一切都僅僅是暫時正确的:今天被稱贊為最明智的東西,明天可能被否認,而代之以别的東西,盡管這東西将再次被證明僅僅是暫時的。
于是,最新的錯誤被認為是真理。
而且,為了這個真理,我們将犧牲我們的最高利益。
女士們,先生們,我想,隻要你們自己是受上述言論沖擊的科學宇宙觀的支持者,這種批評就不會過于嚴重地動搖你們的信心。
在此,我要提醒你們注意一段曾傳遍奧匈帝國的話。
有一次,那個&ldquo惡魔&rdquo[162]對着他所厭惡的議會大聲咆哮:&ldquo這不是一般的反對意見!它是派别性的反對!&rdquo 與此類似,正如你們所知,宗教以一種不公正的、邪惡的方式,誇大地指責科學尚未解決有關宇宙的問題。
科學的确還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取得這些偉大的成就。
因為科學非常年輕&mdash&mdash是較晚形成的人類活動。
僅選幾個日期為例,我們應該記住,開普勒(Kepler)發現行星運動法則距今隻有大約300年;把光分析為各種顔色的光譜,并建立萬有引力定律的牛頓逝于1727年&mdash&mdash也就是說,距今不過200多年;拉瓦錫(Lavoisier)僅是在法國大革命前不久才發現氧的。
相對于人類發展的曆程,個體的生命是極其短暫的;現在我是一個年事已高的老人了[163];然而達爾文(Darwin)出版其著作《物種起源》時,我卻早已出生了。
同年即1859年,鐳的發現者居裡(PiereCurie)也誕生了。
即使你們再往前追溯,一直追溯到希臘時期精密科學的起源;追溯到阿基米德(Archimedes);追溯到哥白尼(Copernicus)的先驅、薩姆斯島的阿裡斯塔恰斯(AristarchusofSamos,大約公元前250年),甚至追溯到巴比倫時期天文學的最早開端,也隻不過涵蓋了人類學家所确定的人類從類人猿形态進化到人的、肯定有十幾萬年的曆史長河中的一小段。
而且,我們應該記住,上個世紀産生了如此豐富的新發現,帶來了科學如此之迅猛的進步,以至于我們完全有理由對科學的前景充滿信心。
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必須承認上述批評的正确性。
科學的前進的确是緩慢的、搖擺不定的和艱辛的。
這一事實無可否認或改變。
難怪在另一個陣營中的先生們感到不滿意。
他們被寵壞了: &ldquo天啟&rdquo使得他們過得安逸自在。
科學研究的進展一如精神分析的進展。
我們把各種期望帶入工作中,而這些期望又必須嚴格地加以控制。
在觀察中,我們時而在這裡,時而在那裡,會發現某種新東西;但一開始,它們隻是一些不能黏合的碎片。
我們提出推測,建立假設,倘若沒有進一步證實,我們就必須放棄這些推測和假設。
我們需要巨大的耐心和準備,用以等待任何意想不到的事情。
我們放棄了早期的信仰,以免因它們而忽視那些意想不到的因素。
最後我們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有了回報,那些支離破碎的發現自行組合起來了,我們因而洞察到精神事件的全貌,這樣,我們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可以從事進一步的工作了。
但在分析中,我們不得不在沒有實驗所提供的幫助下進行研究。
而且,在對科學的批判中存在着大量的誇張。
認為科學盲目地從一個實驗搖擺到另一個實驗,它用一個錯誤取代另一個錯誤,這都不是真的。
科學通常像雕塑家擺弄自己的泥制模型,孜孜不倦地修改着這一樣稿,或者往上加點什麼,或者拿掉一些什麼,直到達到一種滿意的程度,即他感到作品與他所看到或想象的物體相似了。
此外,至少在那些更古老和更成熟的科學中,甚至今天仍然存在着一種堅實的基本原理,它隻被修改過和改善過,卻沒有被推翻。
在科學活動中,情況看起來并不像批判中的那麼糟糕。
對科學的這些猛烈的污蔑最終又是為了什麼?盡管科學目前還不完善,而且困難重重,但對我們而言,科學仍是必不可少的,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取代它,它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進步。
而宗教的宇宙觀則不然,它的要點完美無缺,如果它曾經是謬誤,那麼它肯定永遠都是謬誤。
對科學的貶低絕不可能改變這樣的事實:科學正在努力考慮到我們對外部真實世界的依賴性,而宗教卻是一種幻想,它的勢力來源于我們各種本能的欲望性沖動。
[164]我有責任接着考察與科學宇宙觀相對立的别的宇宙觀;但我極不情願這樣做,因為我知道,嚴格地說,我沒有能力評判它們。
所以,在聽以下論述時,你們必須記住這個限制條件;而且倘若你們對這種考察有興趣的話,你們應當到别處尋找更好的指導。
在此,我必須首先提及哲學的各種不同體系,它們敢于根據那些多半是遁世的思想家的想法來描繪宇宙圖景。
我已經努力對哲學的特征作了普遍的考察[見第160頁],但我恐怕不具備少數人那樣的資格,他們曾經建立了對哲學不同體系的評價。
因此,我請你們一同考察另外兩種現象,這兩種現象特别是在我們這個時代,是不可能被忽視的。
第一種宇宙觀好似政治無政府主義的複本,而且可能就來源于它。
當然,過去就已有這種理智的虛無主義者(intellectualnihilists),而現代物理學的相對論似乎沖昏了當今虛無主義者的頭腦。
他們的确是從科學出發的,但他們設法迫使科學自我取消,乃至自絕;他們派給科學一項任務,即通過否認自己的各種權利來消除自身。
在這方面,人們通常認為,虛無主義僅僅是一種暫時的态度,上述任務一完成,它就不複存在了。
一旦科學被消滅了,這個虛空出的空間就可能被某種神秘主義填滿,甚或被陳舊的宗教的宇宙觀所填滿。
按照無政府主義理論(anarchisttheory)來講,并不存在像真理那樣的事物,即對外部世界的确定認識。
我們所公布的像科學真理的一切都不過是我們自身需要的産物,因為這些需要一定會根據外部條件來獲得滿足:這再一次證明,它們是幻想。
歸根到底,我們隻能發現我們需要的東西,隻能看到我們想看的東西,這是絕無例外的。
因為真理的标準&mdash&mdash與外部世界相一緻&mdash&mdash是不存在的,它與我們采取什麼樣的觀點毫不相關。
它們都同樣正确或同樣錯誤。
任何一個都無權指責另一個是錯的。
對認識論有興趣的人可能發現,探索那些無政府主義者借以成功地從科學中得出上述結論的途徑&mdash&mdash即詭辯論(sophistry)&mdash&mdash是富有誘惑力的。
無疑我們将會遇到類似于那些來自衆所周知的克裡特人(Cretan)的悖論(paradox)中的情況,克裡特人說所有的克裡特人都是撒謊者。
[165]但我既不希望也沒有能力對這個問題做深入的探讨。
我所能說的一切就是,隻要這種無政府主義理論涉及關于抽象事物的看法,它聽起來就具有神奇的優越性,但它向現實生活邁出的第一步就是不成功的。
現在,人們的行動是由他們的觀點和知識所支配的;正是這個同樣的科學精神推測出原子的結構或人類的起源;設計了一座能夠承受重物的橋梁結構。
假如我們信仰的一切均無足輕重;假如根本不存在知識因與現實相符而相悖于我們的觀念的情形,那麼,我們就可以用硬紙片而不是用石頭來造橋,就可以把催淚瓦斯而不是乙醚當作麻醉劑。
但即使是這些理智的無政府主義者,也将強烈地否認他們的理論在實踐上的這種應用。
另一個反對意見更要嚴肅對待,在此,我對自己缺乏這方面的知識而深感遺憾。
我想,關于這件事,你們比我了解得更多,你們大概早就立場分明,贊成或反對馬克思主義了。
馬克思社會的經濟結構的研究,關于經濟體系對人類生活的每個方面的影響的研究,在我們的時代已經取得了無可否認的權威性。
我當然無法說清楚,他的觀點具體有多少正确性或錯誤性。
我明白,甚至是那些比我受到更好教育的人也不易說清。
馬克思的理論中包含着令我奇怪的主張,諸如,社會形态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曆史過程;社會階層的變化按一種辯證的過程相繼産生。
我想我還遠不能認為這些主張是正确的;對我而言,它們聽起來也不是什麼&ldquo唯物主義&rdquo,相反,倒像是晦澀的黑格爾哲學的積澱物,畢竟馬克思曾有一個時期受過黑格爾哲學的影響。
我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