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講 宇宙觀問題[155]
關燈
小
中
大
道怎樣才能抛棄自己的外行看法,即社會的階級結構起源于那些早在曆史發端之際差異微小的部落[166]間所發生的鬥争。
我是這麼想的,社會差别最初是氏族或種族間的差别。
勝利不僅取決于體質上攻擊性的程度等心理因素,同時也取決于部落内部組織的牢固性以及諸如擁有優越武器等物質因素。
生活在同一領土上,勝利者就變成了主人,而被征服者就成了奴隸。
在這種情況中,找不到任何自然法則或概念化的(辯證的)進化迹象。
另外,由于對自然力量的日益控制,人們對人類社會關系的影響也更有成效,因為人們總是讓他們新近獲得的有威力的工具,為其攻擊行為效力,并且用以彼此鬥争。
金屬&mdash&mdash青銅和鐵&mdash&mdash的采用結束了那一整個年代的文化及其社會制度。
我的确相信,正是火藥和火器廢除了武士制度和貴族統治;而且俄國的專制統治也早就注定要敗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不管歐洲的皇室如何盛行近親繁殖,也生育不出在火器的爆炸威力前能夠刀槍不入的沙皇來。
由于大戰之後爆發的經濟危機,我們的确可能正為此付出我們最近才獲得的對大自然的勝利即對天空征服的代價。
這說起來不太好懂,但至少是可清晰地辨認出這根鍊條的第一個環節。
英國政治所據的安全,從海洋所沖刷出的海岸中獲得了保證。
但是在布萊裡奧(Blériot)乘坐自己的飛機飛越海峽的時候,這種保護性的隔離狀态就被打破了;而在德國人齊柏林[167](在和平時期的一次演習中)巡航于倫敦上空的那個夜晚,反德戰争無疑已提前定局了。
[168]在這方面還不應忘記德國潛水艇的威脅。
我用上述極少的不充分的言論向你們談及這個非常重要而且複雜的問題,這使我一直感到慚愧。
我也知道,我并沒有涉及任何對你們而言是新的東西。
不過,我隻想使你們注意到下述事實: 人類與其對大自然的控制&mdash&mdash他們從這種控制獲得了打自己同胞的武器&mdash&mdash的關系,也必然會影響到人類的經濟活動。
我們似乎遠離了宇宙觀問題,但我們不久就會言歸正傳了。
馬克思主義的力量顯然不在于它的曆史觀或以曆史觀為基礎的對未來所作的預言,而在于它英明地指出了人類經濟條件對其理性的、道德的和藝術的看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這樣就揭示了許多從前幾乎完全被忽視的因果關系及其内涵。
但不能假定,經濟動機是社會中唯一決定人類行為的動機。
不同的個體、種族和民族在相同的經濟條件下表現各異,僅這個不容懷疑的事實就足以證明,經濟動機(economicmotives)并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
當談論到活着的人的種種反應時,實在難以理解人們怎麼能夠忽視心理因素;因為這些反應不僅與經濟條件的建立有關,而且,隻有處于這些條件的控制之下,人們才能利用他們最初的本能沖動&mdash&mdash如自我生存本能、攻擊性、對愛的欲求和趨樂避苦的傾向。
在較早的研究中,我還指出了超我提出的重要要求&mdash&mdash這個&ldquo超我&rdquo(super-ego)代表着傳統和過去的理念,而且将在一段時間裡抵抗新的經濟狀況的刺激。
[169]最後,我們應該記住,大多數受到經濟必然性制約的人也經曆了這個文化發展&mdash&mdash另一些人可能稱為文明[170]&mdash&mdash的過程,盡管這個過程無疑受到所有其他因素的影響,但與有機物過程相比,它在起源上自然是獨立于那些因素的,而且表現出完全有能力對其他因素施加影響。
[171]它轉移了本能的目标,并促使人們開始反抗他們從前加以忍受的一切。
而且,科學精神的日益強大似乎構成了它的一個基本部分。
如果有誰能夠詳細地闡明這些不同的因素&mdash&mdash如人類一般的遺傳素質,人類的種族變異和文化變遷&mdash&mdash在社會等級、職業和謀生能力的條件下彼此抑制和促進的情況,誰就能補充馬克思主義,從而使它成為一門真正的社會科學。
因為社會學所探讨的是人類的社會行為,故而它也隻能是應用心理學。
嚴格地講,隻有兩種科學:一是心理學包括純理論的和應用的,一是自然科學。
經濟關系具有深遠的意義,這一新近的發現使得人們躍躍欲試,要親自運用革命的手段來引起經濟關系的變革,而不是聽任曆史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理論,既在俄國的布爾什維克主義中得到實現,便獲得了一個宇宙觀所具有的力量、自足性和非他性;但同時也獲得了與其反對之物的不可思議的相似性。
雖然馬克思主義最初是科學的一部分,也是建立在科學和技術之上的,但它卻制造了一種對思想的限制,這種限制一如宗教昔日的冷酷。
任何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批判性考察都被禁止,對其正确性的質疑遭到了懲罰,其方式與天主教會對異端邪說的懲罰如出一轍。
馬克思的著作作為一種啟示的源泉,取代了《聖經》和《古蘭經》,盡管它們與那些古老的經書一樣,不乏矛盾和晦澀之處。
雖然實踐中的馬克思主義已經無情地抛棄了所有的唯心主義體系和幻想錯覺(illusions),但它自身又産生了種種幻想,而這些幻想與前者相比,并沒有減少其可疑性和不可證實性。
它希望經過幾代人的時間來改變人性(humannature),從而使人們在新的社會秩序中幾乎親密無間地生活在一起,而且将自覺地承擔起勞動的責任。
同時,它把種種社會必需的對本能的限制轉移到别處去;把威脅所有人類組織的攻擊性傾向移向外面;并從窮人對富人和如今的無權者對過去的當權者的仇視中尋找支持。
但是,像這樣的人性改造是根本不可能的。
由于新秩序尚不完善并遭受外部的威脅,布爾什維克黨人目前所煽起的群衆的這股熱情使人們無法肯定,在将來這種秩序就能建立并不再處于危險之中。
就像宗教一樣,布爾什維克主義不得不彌補其信仰者現在所蒙受的痛苦和生活的窮困,于是,它向人們承諾了一個美好的未來。
那時,一切需要都将得到滿足。
這樣的天堂無論如何将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起來,并在可預見的時間裡展示出來。
但我們應該記得,猶太人&mdash&mdash他們的宗教無視來生&mdash&mdash也期望救世主降臨人世;中世紀基督教徒曾很多次相信,上帝的王國近在眼前。
毫無疑問,布爾什維克主義必将對這些反對意見做出答複。
它會說,隻要人性尚未被改造,就有必要利用如今這些對他們有影響的方法。
沒有對教育的強制,沒有對思想的限制,沒有對武力的運用,直至流血,是不可能辦得到的。
如果我們不給人以你所稱的&ldquo錯覺&rdquo,将無法使他們默認這種強制。
有人會有禮貌地問我們,如何以不同的方式來處理這一切呢?這就把我們問住了。
我想不出有什麼妙計。
我應當承認,這種實驗的種種情境足以吓倒我和像我一樣的人,從而不敢一試;但是,在這一方面,我們不是絕無僅有的人。
有些活動家,一旦着手于他們的雄圖大略時,就信仰堅定,絕無疑慮,更無凡人所具有的痛苦感。
我們應該感謝這類人。
因為他們,使創建一個新秩序的驚人實驗目前正在俄國實際地進行着。
當很多國家宣稱他們隻是在保持基督教的虔誠中期待被拯救時,發生在俄國的革命&mdash&mdash盡管尚有許多令人不快的細節&mdash&mdash卻似乎不失為一種傳遞更美好的未來的信息。
不幸的是,無論是我們的懷疑,還是另一方的狂熱信仰,對如何揣測這個實驗的結果,都未提供暗示。
這個實驗的未來會回答我們;它可能會表明:這個實驗進行得太早了;要對社會秩序進行徹底改變,成功的希望渺小,除非新的發現增強了我們對自然力量的控制,從而使我們的需要更易得到滿足。
可能隻有到了那時,新的社會秩序才可能既消除群衆的卑俗需要,僅把注意力傾向于個體的文化需要。
當然,即使到那時,我們仍然不得不與種種困難做鬥争; 人性的不馴服的特征,向所有的社會都會顯示出這些困難。
女士們,先生們: 請允許我在結尾處,就上述有關精神分析與宇宙觀問題的關系,做一個總結。
我認為,精神分析沒有能力創建自己的宇宙觀。
它并不需要自己的宇宙觀;它是科學的一部分,故而能夠遵循科學的宇宙觀。
但是,論述這種關系幾乎不值得用如此宏大的标題,因為科學宇宙觀并非包羅萬象,它極不完善,也不認為是自足的,能建構種種體系。
人類的科學思想仍然很幼稚;還有太多的重要問題尚無法解決。
建立于科學之上的宇宙觀,除了對外部真實世界的強調之外,其性質主要是消極的(例如,服從真理,拒絕幻想)。
我們的同胞中,若有人不滿于現狀,要求獲得比現在更多的暫時安慰的地方,他們盡可以到他們所能得到這種安慰之處去尋找。
對此,我們無可指責,也幫不上忙;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他們而改變我們的思考。
我是這麼想的,社會差别最初是氏族或種族間的差别。
勝利不僅取決于體質上攻擊性的程度等心理因素,同時也取決于部落内部組織的牢固性以及諸如擁有優越武器等物質因素。
生活在同一領土上,勝利者就變成了主人,而被征服者就成了奴隸。
在這種情況中,找不到任何自然法則或概念化的(辯證的)進化迹象。
另外,由于對自然力量的日益控制,人們對人類社會關系的影響也更有成效,因為人們總是讓他們新近獲得的有威力的工具,為其攻擊行為效力,并且用以彼此鬥争。
金屬&mdash&mdash青銅和鐵&mdash&mdash的采用結束了那一整個年代的文化及其社會制度。
我的确相信,正是火藥和火器廢除了武士制度和貴族統治;而且俄國的專制統治也早就注定要敗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不管歐洲的皇室如何盛行近親繁殖,也生育不出在火器的爆炸威力前能夠刀槍不入的沙皇來。
由于大戰之後爆發的經濟危機,我們的确可能正為此付出我們最近才獲得的對大自然的勝利即對天空征服的代價。
這說起來不太好懂,但至少是可清晰地辨認出這根鍊條的第一個環節。
英國政治所據的安全,從海洋所沖刷出的海岸中獲得了保證。
但是在布萊裡奧(Blériot)乘坐自己的飛機飛越海峽的時候,這種保護性的隔離狀态就被打破了;而在德國人齊柏林[167](在和平時期的一次演習中)巡航于倫敦上空的那個夜晚,反德戰争無疑已提前定局了。
[168]在這方面還不應忘記德國潛水艇的威脅。
我用上述極少的不充分的言論向你們談及這個非常重要而且複雜的問題,這使我一直感到慚愧。
我也知道,我并沒有涉及任何對你們而言是新的東西。
不過,我隻想使你們注意到下述事實: 人類與其對大自然的控制&mdash&mdash他們從這種控制獲得了打自己同胞的武器&mdash&mdash的關系,也必然會影響到人類的經濟活動。
我們似乎遠離了宇宙觀問題,但我們不久就會言歸正傳了。
馬克思主義的力量顯然不在于它的曆史觀或以曆史觀為基礎的對未來所作的預言,而在于它英明地指出了人類經濟條件對其理性的、道德的和藝術的看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這樣就揭示了許多從前幾乎完全被忽視的因果關系及其内涵。
但不能假定,經濟動機是社會中唯一決定人類行為的動機。
不同的個體、種族和民族在相同的經濟條件下表現各異,僅這個不容懷疑的事實就足以證明,經濟動機(economicmotives)并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
當談論到活着的人的種種反應時,實在難以理解人們怎麼能夠忽視心理因素;因為這些反應不僅與經濟條件的建立有關,而且,隻有處于這些條件的控制之下,人們才能利用他們最初的本能沖動&mdash&mdash如自我生存本能、攻擊性、對愛的欲求和趨樂避苦的傾向。
在較早的研究中,我還指出了超我提出的重要要求&mdash&mdash這個&ldquo超我&rdquo(super-ego)代表着傳統和過去的理念,而且将在一段時間裡抵抗新的經濟狀況的刺激。
[169]最後,我們應該記住,大多數受到經濟必然性制約的人也經曆了這個文化發展&mdash&mdash另一些人可能稱為文明[170]&mdash&mdash的過程,盡管這個過程無疑受到所有其他因素的影響,但與有機物過程相比,它在起源上自然是獨立于那些因素的,而且表現出完全有能力對其他因素施加影響。
[171]它轉移了本能的目标,并促使人們開始反抗他們從前加以忍受的一切。
而且,科學精神的日益強大似乎構成了它的一個基本部分。
如果有誰能夠詳細地闡明這些不同的因素&mdash&mdash如人類一般的遺傳素質,人類的種族變異和文化變遷&mdash&mdash在社會等級、職業和謀生能力的條件下彼此抑制和促進的情況,誰就能補充馬克思主義,從而使它成為一門真正的社會科學。
因為社會學所探讨的是人類的社會行為,故而它也隻能是應用心理學。
嚴格地講,隻有兩種科學:一是心理學包括純理論的和應用的,一是自然科學。
經濟關系具有深遠的意義,這一新近的發現使得人們躍躍欲試,要親自運用革命的手段來引起經濟關系的變革,而不是聽任曆史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理論,既在俄國的布爾什維克主義中得到實現,便獲得了一個宇宙觀所具有的力量、自足性和非他性;但同時也獲得了與其反對之物的不可思議的相似性。
雖然馬克思主義最初是科學的一部分,也是建立在科學和技術之上的,但它卻制造了一種對思想的限制,這種限制一如宗教昔日的冷酷。
任何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批判性考察都被禁止,對其正确性的質疑遭到了懲罰,其方式與天主教會對異端邪說的懲罰如出一轍。
馬克思的著作作為一種啟示的源泉,取代了《聖經》和《古蘭經》,盡管它們與那些古老的經書一樣,不乏矛盾和晦澀之處。
雖然實踐中的馬克思主義已經無情地抛棄了所有的唯心主義體系和幻想錯覺(illusions),但它自身又産生了種種幻想,而這些幻想與前者相比,并沒有減少其可疑性和不可證實性。
它希望經過幾代人的時間來改變人性(humannature),從而使人們在新的社會秩序中幾乎親密無間地生活在一起,而且将自覺地承擔起勞動的責任。
同時,它把種種社會必需的對本能的限制轉移到别處去;把威脅所有人類組織的攻擊性傾向移向外面;并從窮人對富人和如今的無權者對過去的當權者的仇視中尋找支持。
但是,像這樣的人性改造是根本不可能的。
由于新秩序尚不完善并遭受外部的威脅,布爾什維克黨人目前所煽起的群衆的這股熱情使人們無法肯定,在将來這種秩序就能建立并不再處于危險之中。
就像宗教一樣,布爾什維克主義不得不彌補其信仰者現在所蒙受的痛苦和生活的窮困,于是,它向人們承諾了一個美好的未來。
那時,一切需要都将得到滿足。
這樣的天堂無論如何将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起來,并在可預見的時間裡展示出來。
但我們應該記得,猶太人&mdash&mdash他們的宗教無視來生&mdash&mdash也期望救世主降臨人世;中世紀基督教徒曾很多次相信,上帝的王國近在眼前。
毫無疑問,布爾什維克主義必将對這些反對意見做出答複。
它會說,隻要人性尚未被改造,就有必要利用如今這些對他們有影響的方法。
沒有對教育的強制,沒有對思想的限制,沒有對武力的運用,直至流血,是不可能辦得到的。
如果我們不給人以你所稱的&ldquo錯覺&rdquo,将無法使他們默認這種強制。
有人會有禮貌地問我們,如何以不同的方式來處理這一切呢?這就把我們問住了。
我想不出有什麼妙計。
我應當承認,這種實驗的種種情境足以吓倒我和像我一樣的人,從而不敢一試;但是,在這一方面,我們不是絕無僅有的人。
有些活動家,一旦着手于他們的雄圖大略時,就信仰堅定,絕無疑慮,更無凡人所具有的痛苦感。
我們應該感謝這類人。
因為他們,使創建一個新秩序的驚人實驗目前正在俄國實際地進行着。
當很多國家宣稱他們隻是在保持基督教的虔誠中期待被拯救時,發生在俄國的革命&mdash&mdash盡管尚有許多令人不快的細節&mdash&mdash卻似乎不失為一種傳遞更美好的未來的信息。
不幸的是,無論是我們的懷疑,還是另一方的狂熱信仰,對如何揣測這個實驗的結果,都未提供暗示。
這個實驗的未來會回答我們;它可能會表明:這個實驗進行得太早了;要對社會秩序進行徹底改變,成功的希望渺小,除非新的發現增強了我們對自然力量的控制,從而使我們的需要更易得到滿足。
可能隻有到了那時,新的社會秩序才可能既消除群衆的卑俗需要,僅把注意力傾向于個體的文化需要。
當然,即使到那時,我們仍然不得不與種種困難做鬥争; 人性的不馴服的特征,向所有的社會都會顯示出這些困難。
女士們,先生們: 請允許我在結尾處,就上述有關精神分析與宇宙觀問題的關系,做一個總結。
我認為,精神分析沒有能力創建自己的宇宙觀。
它并不需要自己的宇宙觀;它是科學的一部分,故而能夠遵循科學的宇宙觀。
但是,論述這種關系幾乎不值得用如此宏大的标題,因為科學宇宙觀并非包羅萬象,它極不完善,也不認為是自足的,能建構種種體系。
人類的科學思想仍然很幼稚;還有太多的重要問題尚無法解決。
建立于科學之上的宇宙觀,除了對外部真實世界的強調之外,其性質主要是消極的(例如,服從真理,拒絕幻想)。
我們的同胞中,若有人不滿于現狀,要求獲得比現在更多的暫時安慰的地方,他們盡可以到他們所能得到這種安慰之處去尋找。
對此,我們無可指責,也幫不上忙;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他們而改變我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