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講 宇宙觀問題[155]
關燈
小
中
大
在支配着人們的命運;宗教賦予宇宙統治的獎懲體系似乎并不存在。
這再次說明,我們有理由抛棄宗教從泛靈論那裡獲得的一部分理論。
通過證明宗教是如何起源于兒童的無助,通過在成人的願望和需要中的童年殘迹去探求宗教的内容,精神分析學對宗教的宇宙觀提出了最新的批評。
确切地說,這并不意味着否定宗教;但它仍然是我們認識宗教的一種必要的完善,而且至少在這方面,它是對宗教的一種否定,因為宗教自身表明宇宙起源于神。
當然,假如我們對神的解釋,可以被宗教接受,那麼它在這方面肯定就沒有什麼錯了。
總之,這就是科學對宗教宇宙觀的評價。
種種不同派别的宗教在為誰占有真理而争論不休,而我們卻認為關于宗教的真理性問題無法獲得徹底的回答。
宗教是一種控制感性世界的企圖。
由于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必然性,我們在内心中産生了一個渴望的王國。
而借助于這一渴望的王國,我們置身于感性世界之中。
但是,宗教并不能實現這一點,其教條留有它們所産生的那個時代(即人類童年的無知時代)的印迹。
它的安慰不值得信任。
經驗告訴我們,世界并非保育室。
相反,宗教努力強調的那些道德要求應該給予另外的基礎;因為它們對于人類社會而言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把對它們的服從與宗教信仰聯合起來是危險的。
如果我們試圖确定宗教在人類發展中的地位,那麼,它看來并不是永恒的獲取物,而是與個體文明者從童年到成人的發展中所必須經曆的神經症相似的東西。
[160] 你們當然可以自由地批判我的這種觀點;我甚至可能在來路上與你們相會于這點上。
關于宗教宇宙觀的逐漸衰弱,我所告訴你們的自然很簡略,是不完善的。
關于各種不同過程的秩序,我也說得很不清楚;我沒有闡述各種力量在喚醒科學精神中的合作情況,也沒有論述在宗教宇宙觀實行絕對統治和後來受日益增強的批判的影響時它自身的變化。
最後,嚴格地說,我的評論僅限于宗教的一種形式,即西方人的形式。
可以說,為了便于說明,我構建了一個解剖學的模型,以期盡可能留給人們深刻的印象。
我的知識是否在任何情況下都足以使事情做得更好、更完善,這一問題我們現在不妨暫時擱置一旁。
我明白,你們可以在别處聽到比我談得更好的論述。
盡管在我的講演中沒有什麼新東西;但我堅信,即使是關于宗教問題的資料的最細心的研究,也不會動搖我們的結論。
衆所周知,科學精神反對宗教宇宙觀的鬥争尚未結束,至今,這種鬥争仍在我們面前進行着。
雖然精神分析一般很少拿起論戰的武器,但我并不反對研究這場争論。
這樣,我就可能進一步闡述我們對宇宙觀的态度。
你們将看到,宗教支持者所提出的一些論據是多麼容易答複,而也有一些的确難以駁倒。
我們所遇到的第一個反對意見,認為科學把宗教作為它研究的一個課題是一種無禮行為,因為宗教是比人類理智的任何活動都崇高和優越的東西,是不可用瑣碎的批判進行研究的。
換言之,科學沒有資格去評價宗教,因為它隻要固守自己的領域,還是相當有用的,也是值得尊敬的。
但宗教不在科學領域内,科學無權幹涉。
如果我們自己不被這種粗暴的排斥所吓倒,而是進一步質問:宗教提出的這種對在所有人類事物中的優越地位的要求依據是什麼?那麼,我們得到的答複(如果我們認為值得答複的話)就是,宗教不能用人類的量尺來衡量,因為它起源于神,是被聖靈作為啟示賜予我們的,而人類精神是無法理解這個聖靈的。
人們可能已經想到,沒有什麼比否定這個論據更容易:它顯然是一個預期法則,即&ldquo用未經證實的假設來辯論&rdquo&mdash&mdash我知道德文中沒有一個好的相對應的表達方式。
這裡提出的實際問題是,是否存在神靈及它給予的啟示? 當然,不是下述說法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你們不能提這個問題,因為神性是不能被懷疑的。
在分析工作中,我們也常遇到這種态度。
如果一個平時很聰明的人竟用非常愚蠢的理由來反對某些特殊的建議,則這種邏輯的缺點就表明,在病人身上存在着一種特别強烈的拒絕動機&mdash&mdash這種動機隻可能是情感性的,具有一種情感上的聯系。
我們也可能得到另一種回答,它公開承認這類動機:不可以對宗教進行批判性的考察,因為它是人類靈魂所産生的最高級、最珍貴和最崇高的事物;因為它表現了最深厚的情感。
而且唯有它,才使世界對人們變得包容,生活對人們變得有價值。
我們無須争論宗教的這種價值,而需關心另外的事。
我們應該強調下述事實:問題的根本不是科學精神侵犯了宗教領域,而恰恰相反,是宗教侵犯了科學思想領域。
無論宗教可能具有多少價值和重要性,無論如何,它都無權限制思想&mdash&mdash因而,無權拒絕對它進行思考。
科學思維本質上與一般的思維活動并無不同之處。
而後者,則是我們大家,包括信教者和不信教者,用以照管日常事件的活動。
科學思維形成了某些特點:它對那些缺少直接和實在效用的事情也感興趣;它謹慎地避免個人因素和情感影響;它更嚴格地考察那些作為結論基石的感知覺的可行性;它用那些使用日常方法不可獲得的新知覺來充實自己,并在有意識加以調整的實驗中,把這些新知覺的決定因素分離出來。
它努力達到與現實&mdash&mdash也就是與存在于我們之外,不依賴于我們的東西&mdash&mdash一緻。
正如經驗告訴我們的,這種努力決定着我們的願望能否實現。
我們把那種與外部真實世界的一緻稱為&ldquo真理&rdquo。
即使我們不考慮科學研究的實踐價值,它仍然是科學研究的目标。
因此,當宗教宣稱它可能取代科學的地位;宣稱因為它對人是有益的,并使人高尚,所以它必定也是真的時候;這實際上就是一種侵犯,而為了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我們應駁斥它。
人們已學會如何根據經驗法則和現實來處理自己的日常事務,現在若要求他們切身的利益完全托給自由行使職能而不受理性思維制約的一種權威,這未免有些太過分了。
說到宗教向其信徒承諾的保護,我想,如果汽車司機宣稱,他駕駛汽車絕不受交通規則的約束,而是根據他那異想天開的沖動,那麼,我們當中甚至沒有人會打算坐到他的車中。
宗教為保護自己而做出的限制人思想的禁律,不能不危及個人和人類社會。
分析的經驗已告訴我們:雖然像這樣的禁律最初是局限于某個特殊領域,但它往往向外擴張,後來便成為患者日常行為中各種嚴厲抑制的起源。
該結果也可在女性性生活中找到,這些女性甚至在思想上都不準涉及性。
[161]傳記可以表明,幾乎所有的已故名人,在其生活經曆中都受到因宗教對思想的限制而引起的傷害。
另一方面,理智(或用大家熟悉的名稱&mdash&mdash理性來稱之)是一種力量,在對人類施加一種統一的影響方面,我們可以對它抱有極大希望&mdash&mdash人類是很難團結一緻的,因此幾乎難以實行統治。
可以想象,隻要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乘法表和度量單位,人類社會的存在是不可能啊。
我們對将來最好的希望是,理智&mdash&mdash科學精神,理性&mdash&mdash能夠逐漸建立起在人類心理生活中的主宰地位,理性的本質是一種保證,保證它以後不會忘記給予人類情感沖動以及給予其所決定的東西以它們應有的地位。
但是,這樣一種理性統治所實行的普通制度,将被證明是團結人類的最有力的紐帶,并将引向進一步的團結。
無論是什麼,隻要它像制約思想的宗教戒律那樣,反抗這樣的進步,它對人類未來而言就是一種危險。
于是,人們會問,宗教為什麼不以下述坦率的申明,來結束這場對它而言毫無希望的争論呢: &ldquo事實是,我不能給予你們一般所謂的&lsquo真理’如果你們需要那東西的話,你們就應堅守科學。
但是,我要提供給你們的,相對你們能從科學中所獲得的一切而言,是更美麗,更令人寬慰,也更使人高興的東西。
因此,我告訴你們,宗教是另一更高級含義上的真理。
&rdquo這個問題不難回答。
宗教不可能做出這樣的承認,因為這将使它喪失所有對人類大衆的影響。
一般人隻知道一種真理,即日常語言意義上的真理。
他無法想象更高級的或最高級的真理會是什麼樣子。
對他而言,真理似乎與死亡一樣,是沒有等級程度之分的;他無法從美飛躍到真。
也許你們會像我一樣,認為他在這一點上是正确的。
因此,鬥争尚未結束。
宗教宇宙觀的支持者信奉一句古老的格言:最好的防禦是進攻。
他們問道:&ldquo這種科學是什麼?它竟倨傲地诽謗我們的宗教&mdash&mdash我們的幾千年來一直給無數的人帶來幫助和安慰的宗教?它迄今為止實現了什麼呢?今後我們能期望從中獲得什麼呢?它自己也承認,它無法帶來安慰與興奮。
我們暫且不談這些問題,但這絲
這再次說明,我們有理由抛棄宗教從泛靈論那裡獲得的一部分理論。
通過證明宗教是如何起源于兒童的無助,通過在成人的願望和需要中的童年殘迹去探求宗教的内容,精神分析學對宗教的宇宙觀提出了最新的批評。
确切地說,這并不意味着否定宗教;但它仍然是我們認識宗教的一種必要的完善,而且至少在這方面,它是對宗教的一種否定,因為宗教自身表明宇宙起源于神。
當然,假如我們對神的解釋,可以被宗教接受,那麼它在這方面肯定就沒有什麼錯了。
總之,這就是科學對宗教宇宙觀的評價。
種種不同派别的宗教在為誰占有真理而争論不休,而我們卻認為關于宗教的真理性問題無法獲得徹底的回答。
宗教是一種控制感性世界的企圖。
由于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必然性,我們在内心中産生了一個渴望的王國。
而借助于這一渴望的王國,我們置身于感性世界之中。
但是,宗教并不能實現這一點,其教條留有它們所産生的那個時代(即人類童年的無知時代)的印迹。
它的安慰不值得信任。
經驗告訴我們,世界并非保育室。
相反,宗教努力強調的那些道德要求應該給予另外的基礎;因為它們對于人類社會而言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把對它們的服從與宗教信仰聯合起來是危險的。
如果我們試圖确定宗教在人類發展中的地位,那麼,它看來并不是永恒的獲取物,而是與個體文明者從童年到成人的發展中所必須經曆的神經症相似的東西。
[160] 你們當然可以自由地批判我的這種觀點;我甚至可能在來路上與你們相會于這點上。
關于宗教宇宙觀的逐漸衰弱,我所告訴你們的自然很簡略,是不完善的。
關于各種不同過程的秩序,我也說得很不清楚;我沒有闡述各種力量在喚醒科學精神中的合作情況,也沒有論述在宗教宇宙觀實行絕對統治和後來受日益增強的批判的影響時它自身的變化。
最後,嚴格地說,我的評論僅限于宗教的一種形式,即西方人的形式。
可以說,為了便于說明,我構建了一個解剖學的模型,以期盡可能留給人們深刻的印象。
我的知識是否在任何情況下都足以使事情做得更好、更完善,這一問題我們現在不妨暫時擱置一旁。
我明白,你們可以在别處聽到比我談得更好的論述。
盡管在我的講演中沒有什麼新東西;但我堅信,即使是關于宗教問題的資料的最細心的研究,也不會動搖我們的結論。
衆所周知,科學精神反對宗教宇宙觀的鬥争尚未結束,至今,這種鬥争仍在我們面前進行着。
雖然精神分析一般很少拿起論戰的武器,但我并不反對研究這場争論。
這樣,我就可能進一步闡述我們對宇宙觀的态度。
你們将看到,宗教支持者所提出的一些論據是多麼容易答複,而也有一些的确難以駁倒。
我們所遇到的第一個反對意見,認為科學把宗教作為它研究的一個課題是一種無禮行為,因為宗教是比人類理智的任何活動都崇高和優越的東西,是不可用瑣碎的批判進行研究的。
換言之,科學沒有資格去評價宗教,因為它隻要固守自己的領域,還是相當有用的,也是值得尊敬的。
但宗教不在科學領域内,科學無權幹涉。
如果我們自己不被這種粗暴的排斥所吓倒,而是進一步質問:宗教提出的這種對在所有人類事物中的優越地位的要求依據是什麼?那麼,我們得到的答複(如果我們認為值得答複的話)就是,宗教不能用人類的量尺來衡量,因為它起源于神,是被聖靈作為啟示賜予我們的,而人類精神是無法理解這個聖靈的。
人們可能已經想到,沒有什麼比否定這個論據更容易:它顯然是一個預期法則,即&ldquo用未經證實的假設來辯論&rdquo&mdash&mdash我知道德文中沒有一個好的相對應的表達方式。
這裡提出的實際問題是,是否存在神靈及它給予的啟示? 當然,不是下述說法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你們不能提這個問題,因為神性是不能被懷疑的。
在分析工作中,我們也常遇到這種态度。
如果一個平時很聰明的人竟用非常愚蠢的理由來反對某些特殊的建議,則這種邏輯的缺點就表明,在病人身上存在着一種特别強烈的拒絕動機&mdash&mdash這種動機隻可能是情感性的,具有一種情感上的聯系。
我們也可能得到另一種回答,它公開承認這類動機:不可以對宗教進行批判性的考察,因為它是人類靈魂所産生的最高級、最珍貴和最崇高的事物;因為它表現了最深厚的情感。
而且唯有它,才使世界對人們變得包容,生活對人們變得有價值。
我們無須争論宗教的這種價值,而需關心另外的事。
我們應該強調下述事實:問題的根本不是科學精神侵犯了宗教領域,而恰恰相反,是宗教侵犯了科學思想領域。
無論宗教可能具有多少價值和重要性,無論如何,它都無權限制思想&mdash&mdash因而,無權拒絕對它進行思考。
科學思維本質上與一般的思維活動并無不同之處。
而後者,則是我們大家,包括信教者和不信教者,用以照管日常事件的活動。
科學思維形成了某些特點:它對那些缺少直接和實在效用的事情也感興趣;它謹慎地避免個人因素和情感影響;它更嚴格地考察那些作為結論基石的感知覺的可行性;它用那些使用日常方法不可獲得的新知覺來充實自己,并在有意識加以調整的實驗中,把這些新知覺的決定因素分離出來。
它努力達到與現實&mdash&mdash也就是與存在于我們之外,不依賴于我們的東西&mdash&mdash一緻。
正如經驗告訴我們的,這種努力決定着我們的願望能否實現。
我們把那種與外部真實世界的一緻稱為&ldquo真理&rdquo。
即使我們不考慮科學研究的實踐價值,它仍然是科學研究的目标。
因此,當宗教宣稱它可能取代科學的地位;宣稱因為它對人是有益的,并使人高尚,所以它必定也是真的時候;這實際上就是一種侵犯,而為了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我們應駁斥它。
人們已學會如何根據經驗法則和現實來處理自己的日常事務,現在若要求他們切身的利益完全托給自由行使職能而不受理性思維制約的一種權威,這未免有些太過分了。
說到宗教向其信徒承諾的保護,我想,如果汽車司機宣稱,他駕駛汽車絕不受交通規則的約束,而是根據他那異想天開的沖動,那麼,我們當中甚至沒有人會打算坐到他的車中。
宗教為保護自己而做出的限制人思想的禁律,不能不危及個人和人類社會。
分析的經驗已告訴我們:雖然像這樣的禁律最初是局限于某個特殊領域,但它往往向外擴張,後來便成為患者日常行為中各種嚴厲抑制的起源。
該結果也可在女性性生活中找到,這些女性甚至在思想上都不準涉及性。
[161]傳記可以表明,幾乎所有的已故名人,在其生活經曆中都受到因宗教對思想的限制而引起的傷害。
另一方面,理智(或用大家熟悉的名稱&mdash&mdash理性來稱之)是一種力量,在對人類施加一種統一的影響方面,我們可以對它抱有極大希望&mdash&mdash人類是很難團結一緻的,因此幾乎難以實行統治。
可以想象,隻要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乘法表和度量單位,人類社會的存在是不可能啊。
我們對将來最好的希望是,理智&mdash&mdash科學精神,理性&mdash&mdash能夠逐漸建立起在人類心理生活中的主宰地位,理性的本質是一種保證,保證它以後不會忘記給予人類情感沖動以及給予其所決定的東西以它們應有的地位。
但是,這樣一種理性統治所實行的普通制度,将被證明是團結人類的最有力的紐帶,并将引向進一步的團結。
無論是什麼,隻要它像制約思想的宗教戒律那樣,反抗這樣的進步,它對人類未來而言就是一種危險。
于是,人們會問,宗教為什麼不以下述坦率的申明,來結束這場對它而言毫無希望的争論呢: &ldquo事實是,我不能給予你們一般所謂的&lsquo真理’如果你們需要那東西的話,你們就應堅守科學。
但是,我要提供給你們的,相對你們能從科學中所獲得的一切而言,是更美麗,更令人寬慰,也更使人高興的東西。
因此,我告訴你們,宗教是另一更高級含義上的真理。
&rdquo這個問題不難回答。
宗教不可能做出這樣的承認,因為這将使它喪失所有對人類大衆的影響。
一般人隻知道一種真理,即日常語言意義上的真理。
他無法想象更高級的或最高級的真理會是什麼樣子。
對他而言,真理似乎與死亡一樣,是沒有等級程度之分的;他無法從美飛躍到真。
也許你們會像我一樣,認為他在這一點上是正确的。
因此,鬥争尚未結束。
宗教宇宙觀的支持者信奉一句古老的格言:最好的防禦是進攻。
他們問道:&ldquo這種科學是什麼?它竟倨傲地诽謗我們的宗教&mdash&mdash我們的幾千年來一直給無數的人帶來幫助和安慰的宗教?它迄今為止實現了什麼呢?今後我們能期望從中獲得什麼呢?它自己也承認,它無法帶來安慰與興奮。
我們暫且不談這些問題,但這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