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關燈
小
中
大
柳慶遠上表,又見衆人抱怨,幸喜得梁主自己不肯認錯,并不怨及王足。
王足也指望這番築堰成功,将功贖罪。
誰知三築三環。
先前隻不過費些民命民力,民命還不緻大傷。
如今被這堰中淤塞之水忽然沖潰,将淮泗一帶居民盡漂入海中,葬于魚鼈。
又細想再無重築之理,今乃罪歸一人,難免梁主見責。
想到此際,遂大哭一場,乘衆慌亂驚惶之際,便悄悄走上準山,望着水頭湧身跳入。
及手下從人知覺來救,已不知漂流在那裡去了。
當有文武群臣皆勸梁主還朝,俱說當時柳軍師言壽陽有時而得,不如請他回來,或者别有妙算,況且陛下不宜久涉疆險。
梁主聽了,細思有理。
遂使人宰牛殺馬,犒賞民夫,使其各歸生理,準免一歲秋糧。
民夫大悅,齊呼萬歲,各一齊散歸。
梁主恐魏人所笑,便不好驟然盡撤回兵馬,遂留下臨川王蕭宏督諸将屯兵合肥,以圖再舉。
又使蕭穎達往淮泗一帶漂沒之處,着州郡濟赈撫恤人民。
處分畢,然後與衆文武收拾回朝。
後人閱史至此,不勝歎道: 三築淮山萬命休,始知誤聽小人謀。
到茲追悔已無及,須信賢臣要早求。
且按下梁主收拾回朝不題。
卻說郗後,自從梁主與宮人作樂之後,妒嫉之心無一刻少忘。
凡見這些少年美貌宮娥,一如仇敵,便往往在宮中尋事。
若拂其意,不是用藥賜死,即用非刑拷打,甚至火灸刀剜,無所不為。
若經梁主幸過的,皆陸續設計處死,絕不留她生路。
梁主在宮,卻全不知覺。
你道為何,隻因這郗後與梁主前生因果,今世做了夫妻,隻覺恩愛異常,凡有所言,梁主無不聽信。
這郗後若處死宮女,必着宮女近侍報知梁主,說某宮妃今日忽暴病而卒。
梁主聞知心痛。
欲去看視,郗後又用巧言窩盤,不使梁主走去。
卻又使人盡禮殡殓,故此絕不疑心,隻稱贊其賢德。
這些内侍宮女,皆知郗後利害,誰敢漏風。
這番梁主出征督工,去築淮山堰,起身之日便傳旨,要宮妃去服侍。
梁主一時點了許多宮女,内中隻不見苗妃,便自走入紫霞宮來,催苗妃同去。
不期這日苗妃忽然得病,不能起床。
梁主遂到床邊看視,說道:“朕今日出師,意欲與卿同去,不期卿抱恙,如之奈何。
”苗妃睡在枕上,忽見梁主說着出兵帶她同去,卻自己又染病不能起來,因暗想道:“聖上日夕在宮,郗後猶嘗懷歹意,今若一出,我命決然休矣。
”忙四顧一看,卻見宮女内侍環立,遂不便明明說出,隻得含淚說道:“妾榮陛下不嫌殘醜,眷愛恩深,妾雖粉骨,亦所共心。
今雖偶沾小疾,實妾與陛下永别之時也。
惟願陛下長驅,旦靖邊疆,金湯永固,妾雖死亦瞑目矣。
”言罷哽咽悲泣。
梁主見了,甚覺悽怆,欲待不去,又因命下,朝臣俱在外等候,不便更期改日;欲待去了,又一時難舍。
隻得将苗妃撫摩寬慰,說道:“賢卿須自耐煩,朕非忍心,隻因旨下已久,軍事俱備,不能收回成命。
朕到彼處,即遣人來問候迎接,望賢卿善為調攝,早痊貴恙,以慰朕望。
”苗妃見梁主去意已決,隻得牽袂流淚如雨。
梁主亦灑淚溫存,留連難舍。
早有内侍來催道:“外邊文武諸将侯駕乘輿,伏乞早登。
”二人無奈,隻得分手。
梁主含淚而出。
後人有詩道: 可憐分手霎時間,若要相逢難上難。
隻為妒津填不住,不容人守望夫山。
梁主與苗妃分别,難拾難離之事,早有宮人細細報知郗後。
郗後大怒道:“這賤人如此大膽,獨自留王。
”欲即差宮女擒來處死,因又想道:“今日聖上尚未出宮,況其行師之日,我還宜隐忍,遲遲處她,未為不可。
”過了些時,到了九月二日,是郗後小壽日,在宮中慶壽。
一應宮娥各趨承奔走,奉觞獻爵,拜賀郗後娘娘。
這苗妃隻因病後精神尚不健旺,早有宮娥來說:“今日是郗後娘娘壽誕,各宮俱去拜賀了。
”苗妃聽了,隻得勉強掙起來,梳洗裝束,未免耽擱了工夫,忙備了壽禮,叫宮女先送入正宮,然後使人攙扶上了小辇,慢慢而來,入見郗後。
不期衆宮妃俱已拜完,卻隻得她獨自一個去到郗後面前,正然跪下俯伏,口稱娘娘千歲。
尚未稱完,郗後一見了苗妃,便不由分說,拍案大怒罵道:“你這該死的賤婢,久邀寵幸,目内無人,逞妖狐之态,蠱惑君王,也還可饒恕。
怎麼前日聖上為着國家大事,出師臨敵之時,為臣子者無不歡顔相送,你這賤人怎反牽衣拽袂,啼啼哭哭,做出百般淫狀,求主之憐,莫非要魇咒君王麼?況女子以色事人,我今見你這賤人虺赢瘘脊,與溝鬼無異。
若聖
王足也指望這番築堰成功,将功贖罪。
誰知三築三環。
先前隻不過費些民命民力,民命還不緻大傷。
如今被這堰中淤塞之水忽然沖潰,将淮泗一帶居民盡漂入海中,葬于魚鼈。
又細想再無重築之理,今乃罪歸一人,難免梁主見責。
想到此際,遂大哭一場,乘衆慌亂驚惶之際,便悄悄走上準山,望着水頭湧身跳入。
及手下從人知覺來救,已不知漂流在那裡去了。
當有文武群臣皆勸梁主還朝,俱說當時柳軍師言壽陽有時而得,不如請他回來,或者别有妙算,況且陛下不宜久涉疆險。
梁主聽了,細思有理。
遂使人宰牛殺馬,犒賞民夫,使其各歸生理,準免一歲秋糧。
民夫大悅,齊呼萬歲,各一齊散歸。
梁主恐魏人所笑,便不好驟然盡撤回兵馬,遂留下臨川王蕭宏督諸将屯兵合肥,以圖再舉。
又使蕭穎達往淮泗一帶漂沒之處,着州郡濟赈撫恤人民。
處分畢,然後與衆文武收拾回朝。
後人閱史至此,不勝歎道: 三築淮山萬命休,始知誤聽小人謀。
到茲追悔已無及,須信賢臣要早求。
且按下梁主收拾回朝不題。
卻說郗後,自從梁主與宮人作樂之後,妒嫉之心無一刻少忘。
凡見這些少年美貌宮娥,一如仇敵,便往往在宮中尋事。
若拂其意,不是用藥賜死,即用非刑拷打,甚至火灸刀剜,無所不為。
若經梁主幸過的,皆陸續設計處死,絕不留她生路。
梁主在宮,卻全不知覺。
你道為何,隻因這郗後與梁主前生因果,今世做了夫妻,隻覺恩愛異常,凡有所言,梁主無不聽信。
這郗後若處死宮女,必着宮女近侍報知梁主,說某宮妃今日忽暴病而卒。
梁主聞知心痛。
欲去看視,郗後又用巧言窩盤,不使梁主走去。
卻又使人盡禮殡殓,故此絕不疑心,隻稱贊其賢德。
這些内侍宮女,皆知郗後利害,誰敢漏風。
這番梁主出征督工,去築淮山堰,起身之日便傳旨,要宮妃去服侍。
梁主一時點了許多宮女,内中隻不見苗妃,便自走入紫霞宮來,催苗妃同去。
不期這日苗妃忽然得病,不能起床。
梁主遂到床邊看視,說道:“朕今日出師,意欲與卿同去,不期卿抱恙,如之奈何。
”苗妃睡在枕上,忽見梁主說着出兵帶她同去,卻自己又染病不能起來,因暗想道:“聖上日夕在宮,郗後猶嘗懷歹意,今若一出,我命決然休矣。
”忙四顧一看,卻見宮女内侍環立,遂不便明明說出,隻得含淚說道:“妾榮陛下不嫌殘醜,眷愛恩深,妾雖粉骨,亦所共心。
今雖偶沾小疾,實妾與陛下永别之時也。
惟願陛下長驅,旦靖邊疆,金湯永固,妾雖死亦瞑目矣。
”言罷哽咽悲泣。
梁主見了,甚覺悽怆,欲待不去,又因命下,朝臣俱在外等候,不便更期改日;欲待去了,又一時難舍。
隻得将苗妃撫摩寬慰,說道:“賢卿須自耐煩,朕非忍心,隻因旨下已久,軍事俱備,不能收回成命。
朕到彼處,即遣人來問候迎接,望賢卿善為調攝,早痊貴恙,以慰朕望。
”苗妃見梁主去意已決,隻得牽袂流淚如雨。
梁主亦灑淚溫存,留連難舍。
早有内侍來催道:“外邊文武諸将侯駕乘輿,伏乞早登。
”二人無奈,隻得分手。
梁主含淚而出。
後人有詩道: 可憐分手霎時間,若要相逢難上難。
隻為妒津填不住,不容人守望夫山。
梁主與苗妃分别,難拾難離之事,早有宮人細細報知郗後。
郗後大怒道:“這賤人如此大膽,獨自留王。
”欲即差宮女擒來處死,因又想道:“今日聖上尚未出宮,況其行師之日,我還宜隐忍,遲遲處她,未為不可。
”過了些時,到了九月二日,是郗後小壽日,在宮中慶壽。
一應宮娥各趨承奔走,奉觞獻爵,拜賀郗後娘娘。
這苗妃隻因病後精神尚不健旺,早有宮娥來說:“今日是郗後娘娘壽誕,各宮俱去拜賀了。
”苗妃聽了,隻得勉強掙起來,梳洗裝束,未免耽擱了工夫,忙備了壽禮,叫宮女先送入正宮,然後使人攙扶上了小辇,慢慢而來,入見郗後。
不期衆宮妃俱已拜完,卻隻得她獨自一個去到郗後面前,正然跪下俯伏,口稱娘娘千歲。
尚未稱完,郗後一見了苗妃,便不由分說,拍案大怒罵道:“你這該死的賤婢,久邀寵幸,目内無人,逞妖狐之态,蠱惑君王,也還可饒恕。
怎麼前日聖上為着國家大事,出師臨敵之時,為臣子者無不歡顔相送,你這賤人怎反牽衣拽袂,啼啼哭哭,做出百般淫狀,求主之憐,莫非要魇咒君王麼?況女子以色事人,我今見你這賤人虺赢瘘脊,與溝鬼無異。
若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