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關燈
小
中
大
上見了,豈不自羞自愧。
與其日後為聖上憎嫌,倒不如我先為你絕滅了醜迹,使聖上後來不見此醜形,倒還有個想你當初的情意。
”說罷咬牙切齒,喝令近侍宮娥:“快與我将這賤人洗剝起來!”苗妃此時跪在地下,已吓得魂不附體,隻得再三哀求道:“賤婢實因久病以緻來遲,雖該萬死,但今日是娘娘千秋壽誕,還望舍生寬宥。
”郗後又怒說道:“正在壽日除滅妖狐,以正風化,出我之不平。
不滅不生,與我壽日何礙!宮女們有不與我拿下者,一例治罪!” 衆宮娥曉得郗後的手段利害,俱吓得戰戰兢兢,大家隻得上前将苗妃按倒在地,不容分說,将内外衣服盡行剝下,隻留小衣未脫。
郗後道:“不許存留一絲,快剝下來。
”衆宮女沒法,不敢留情,又隻得将苗妃小衣脫去,精赤條條,一堆兒蹲在地上,弄得苗妃一時羞辱難堪,自知不能免死,便放聲大哭道:“陛下愛妾,妾反受害,我死何足惜,獨恨聖上不知耳。
”郗後聽了,一發大怒罵道:“你往時倚着聖上寵幸,今日卻倚誰來?”便喝叫内侍:“快将苗妃的手足綁縛殿中柱上!”又令人持弓挾矢射她的口目,因又罵說道:“你當初以目送情,以口舔人,又戀君王,你今可能麼?”又喝令射她的手足,又說道:“你當初雙手牽衣,兩足勾情,你今日可能麼?”又喝令射她的心胸,射她的情戶,說道:“你當初用情意迷人,終宵蕩淫,仗此兩片頑皮,你今可能麼?”宮人射一箭,郗後罵說一遍。
隻可憐這苗妃雪白粉嫩的皮肉,能消幾根狼牙鈍箭。
無般不叫,無般不罵道:“我死之後,當做厲鬼奪汝之魂,追汝之魄,即你死後,亦不相饒!”郗後大怒,叫内侍先割其舌,後割其心。
遂不一時,血紅滿地,肉骨東西,郗後方才快心。
遂吩咐官人:“不許埋在宮中,可拖出去令鷹抓蟻食,方消我恨。
”宮人領旨着人拖出,已有宮娥見她死得可憐,将苗妃悄悄盛殓,葬于赤石矶周處台前。
後人見此,不勝感傷道: 又非殺父與争功,何用非刑如此兇。
善惡到頭還有報,奈何圖始不圖終。
且按下郗後在宮中作孽不題。
卻說梁主将兵馬付與臨川王蕭宏掌管,遂一路回來。
進了石頭城還歸宮阙,郗後迎接入宮,彼此相問了一番。
梁主就問道:“苗愛妃怎麼不來見朕。
”郗後便忙說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意陛下去後,苗妃終日淹淹,百藥無靈,竟成不起之疾,已故久矣。
彼時即欲遣人報知,誠恐陛下在軍旅之中,聞訃受驚,怠于運籌,故隐之而不報也。
”梁主忽聽見苗妃已死,止不住兩淚交流,悽悽慘慘的泣着說道:“誰知分手之後,忽成永别。
天事不常,何瞬息若此!”說罷,不勝捶胸頓足。
郗後忙勸道:“陛下初回,鞍馬勞頓,還須自慎,勿為此殘容以損聖懷。
況宮中女子甚多,有才有貌豈無出于苗妃之右?”梁主聽了便默然了半晌。
原來梁主與郗後自幼十分恩愛,就有三分畏懼,今見她言詞剛正,顔色峻厲,隻得收淚說道:“禦妻之言有理,但心中一時不能安耳,須得緻祭超薦一番方妙。
”郝後道:“陛下既是鐘情如此,隻消遣官祭于墓旁,則苗妃榮幸多矣。
”郗後即便分付宮人傳旨,遣官設祭。
宮人隻答應聲,也就罷了。
郗後隻窩盤着梁主在宮内快樂,梁主終帶悽怆之色,情興未暢。
郗後曉得是為苗妃,便任梁主去幸宮女。
宮女俱畏懼郗後,那個敢提起苗妃半字,隻戰戰兢兢,就似偷情的一般。
隻保得自己無是無非就萬幸了。
故此梁主一毫不覺。
又過了些時,梁主才照舊在宮中與郗後朝朝夜夜,歡娛快樂。
有一個張稷,當日弑東昏王之首,以事梁主,梁主授車騎将軍。
自以為功大賞輕,見人每出怨言。
梁主聞之,一日臨于便殿,見張稷随侍,因謂他說道:“鄉兄殺郡守,弟弑其君,有何名稱,而怨位卑也?”張稷奏道:“臣固無名可稱,至于陛下不為無勳,東昏侯暴虐,義師且往伐之,豈在臣一人而已。
”梁主聽了,因牽持張稷的須說道:“張公可畏人也。
願君臣無嫌。
”遂以張稷為青州刺史,張稷拜謝。
自此,梁主在朝,且按下不題。
且說一日,我佛如來端居九品蓮台,與大衆講演大乘玄法,正講到至精微妙之處,忽以慧眼遙觀,複又垂目,即合掌于胸說道:“善哉,善哉。
欲度衆生,反添業障,二人不勝苦惱。
汝等衆中當廣開方便,指示迷途,同歸極樂。
”早有十八阿羅随行侍者,見我佛微旨,開釋深意,遂一齊合掌而白佛言:“世尊當何所義?”如來道:“汝等不記得
與其日後為聖上憎嫌,倒不如我先為你絕滅了醜迹,使聖上後來不見此醜形,倒還有個想你當初的情意。
”說罷咬牙切齒,喝令近侍宮娥:“快與我将這賤人洗剝起來!”苗妃此時跪在地下,已吓得魂不附體,隻得再三哀求道:“賤婢實因久病以緻來遲,雖該萬死,但今日是娘娘千秋壽誕,還望舍生寬宥。
”郗後又怒說道:“正在壽日除滅妖狐,以正風化,出我之不平。
不滅不生,與我壽日何礙!宮女們有不與我拿下者,一例治罪!” 衆宮娥曉得郗後的手段利害,俱吓得戰戰兢兢,大家隻得上前将苗妃按倒在地,不容分說,将内外衣服盡行剝下,隻留小衣未脫。
郗後道:“不許存留一絲,快剝下來。
”衆宮女沒法,不敢留情,又隻得将苗妃小衣脫去,精赤條條,一堆兒蹲在地上,弄得苗妃一時羞辱難堪,自知不能免死,便放聲大哭道:“陛下愛妾,妾反受害,我死何足惜,獨恨聖上不知耳。
”郗後聽了,一發大怒罵道:“你往時倚着聖上寵幸,今日卻倚誰來?”便喝叫内侍:“快将苗妃的手足綁縛殿中柱上!”又令人持弓挾矢射她的口目,因又罵說道:“你當初以目送情,以口舔人,又戀君王,你今可能麼?”又喝令射她的手足,又說道:“你當初雙手牽衣,兩足勾情,你今日可能麼?”又喝令射她的心胸,射她的情戶,說道:“你當初用情意迷人,終宵蕩淫,仗此兩片頑皮,你今可能麼?”宮人射一箭,郗後罵說一遍。
隻可憐這苗妃雪白粉嫩的皮肉,能消幾根狼牙鈍箭。
無般不叫,無般不罵道:“我死之後,當做厲鬼奪汝之魂,追汝之魄,即你死後,亦不相饒!”郗後大怒,叫内侍先割其舌,後割其心。
遂不一時,血紅滿地,肉骨東西,郗後方才快心。
遂吩咐官人:“不許埋在宮中,可拖出去令鷹抓蟻食,方消我恨。
”宮人領旨着人拖出,已有宮娥見她死得可憐,将苗妃悄悄盛殓,葬于赤石矶周處台前。
後人見此,不勝感傷道: 又非殺父與争功,何用非刑如此兇。
善惡到頭還有報,奈何圖始不圖終。
且按下郗後在宮中作孽不題。
卻說梁主将兵馬付與臨川王蕭宏掌管,遂一路回來。
進了石頭城還歸宮阙,郗後迎接入宮,彼此相問了一番。
梁主就問道:“苗愛妃怎麼不來見朕。
”郗後便忙說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意陛下去後,苗妃終日淹淹,百藥無靈,竟成不起之疾,已故久矣。
彼時即欲遣人報知,誠恐陛下在軍旅之中,聞訃受驚,怠于運籌,故隐之而不報也。
”梁主忽聽見苗妃已死,止不住兩淚交流,悽悽慘慘的泣着說道:“誰知分手之後,忽成永别。
天事不常,何瞬息若此!”說罷,不勝捶胸頓足。
郗後忙勸道:“陛下初回,鞍馬勞頓,還須自慎,勿為此殘容以損聖懷。
況宮中女子甚多,有才有貌豈無出于苗妃之右?”梁主聽了便默然了半晌。
原來梁主與郗後自幼十分恩愛,就有三分畏懼,今見她言詞剛正,顔色峻厲,隻得收淚說道:“禦妻之言有理,但心中一時不能安耳,須得緻祭超薦一番方妙。
”郝後道:“陛下既是鐘情如此,隻消遣官祭于墓旁,則苗妃榮幸多矣。
”郗後即便分付宮人傳旨,遣官設祭。
宮人隻答應聲,也就罷了。
郗後隻窩盤着梁主在宮内快樂,梁主終帶悽怆之色,情興未暢。
郗後曉得是為苗妃,便任梁主去幸宮女。
宮女俱畏懼郗後,那個敢提起苗妃半字,隻戰戰兢兢,就似偷情的一般。
隻保得自己無是無非就萬幸了。
故此梁主一毫不覺。
又過了些時,梁主才照舊在宮中與郗後朝朝夜夜,歡娛快樂。
有一個張稷,當日弑東昏王之首,以事梁主,梁主授車騎将軍。
自以為功大賞輕,見人每出怨言。
梁主聞之,一日臨于便殿,見張稷随侍,因謂他說道:“鄉兄殺郡守,弟弑其君,有何名稱,而怨位卑也?”張稷奏道:“臣固無名可稱,至于陛下不為無勳,東昏侯暴虐,義師且往伐之,豈在臣一人而已。
”梁主聽了,因牽持張稷的須說道:“張公可畏人也。
願君臣無嫌。
”遂以張稷為青州刺史,張稷拜謝。
自此,梁主在朝,且按下不題。
且說一日,我佛如來端居九品蓮台,與大衆講演大乘玄法,正講到至精微妙之處,忽以慧眼遙觀,複又垂目,即合掌于胸說道:“善哉,善哉。
欲度衆生,反添業障,二人不勝苦惱。
汝等衆中當廣開方便,指示迷途,同歸極樂。
”早有十八阿羅随行侍者,見我佛微旨,開釋深意,遂一齊合掌而白佛言:“世尊當何所義?”如來道:“汝等不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