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關燈
小
中
大
間戰乏,大家熟睡,并無準備。
二人見了大喜,使五千人馬一齊呐喊,望齊營殺入。
四下金鼓齊鳴,炮聲亂發,隻吓得齊兵俱從夢中驚醒,一時驚慌,馬不及鞍,人不及甲,隻顧奔逃,那裡還敢厮殺。
左興盛正在寨中伏盹,忽聽見炮聲震地,知有賊兵劫寨,急出寨綽槍上馬,要指揮接戰。
争奈人心慌亂,又在黑夜之中,那個還敢出力。
左興盛見了,也顧不得衆兵,領了百騎逃走了。
萬副兒、丁奉見齊将棄營逃走,也不十分追趕,隻收拾辎重器械。
不一時崔慧景、崔恭祖也移兵合在一處。
萬副兒與崔慧景說道:“如今平路,皆被台軍塞斷,重兵把守,急切攻之不下。
莫若今夜從蔣山的龍尾引軍急登,出其不意,台城可一鼓而下也。
”崔慧景聽了大喜,即分遣二萬軍卒付之。
萬副兒領兵從小路直趨蔣山龍尾,傳令沿山魚貫扒上,從西岩而下。
一時炮聲齊發,喊殺連天,進攻台城。
台城軍士見兵馬忽然驟到,黑夜間不知來了多少,一時難守,各自驚散。
連忙入宮中。
寶卷正擁着潘妃、佘妃輪流淫戲,忽報說台城失守,賦兵已入城中。
這一驚不小,即傳旨着各護衛禁兵将宮門緊閉,督軍士死守。
到了次日,崔慧景引大軍将宮門圍困,盡力攻打。
左興盛逃走淮渚,被軍士捕獲,獻與崔慧景,崔慧景即斬之。
城中一時大亂。
寶卷不時傳旨,着人從地道越出宮中,征兵求救去了。
卻說蕭懿坐鎮豫州刺史,隻訓練兵卒,教養士庶,軍威日振,遠近士民皆知禮義之風。
一日旨到,使他提兵救援壽陽。
蕭懿奉旨,即将州事交明,點起軍馬連夜而來。
不一日到了小岘,适接寶卷手勅,遣使告急勤王。
蕭懿正然進食,一聞此信,即投箸在地,引兵從采店過江,殺奔建康,如奔雲掣電而來。
早有流星探報報到崔慧景帳中。
崔恭祖忙入帳對崔慧景道:“将軍可即遣五千人馬先斷兩岸,阻其險隘,令其不得渡江,再遣軍與蕭懿接戰,方為萬全。
”崔慧景不聽,遂遣崔覺、丁奉為先鋒,萬副兒護衛中軍,自領大隊渡過南岸。
蕭懿聞知,即引水陸兵馬分為三路,一隊擊其渡過之兵截殺,一隊使水軍從半渡截殺,一隊轉抄過岸去與崔慧景接戰。
崔兵忽被蕭懿之兵從三路邀截,一時首尾難顧。
不一時,先過岸者殺得片甲無存,及渡到中間,又被蕭懿使水軍截住掩殺,不能脫逃,隻往水中亂跳;來過的見前軍敗沒,正欲退走,忽被蕭懿暗暗由小路引軍從崔兵之後殺來,漸漸将崔兵逼至江邊。
崔兵進退無路,向前者跳入水中還得全首領,退後的皆粉身碎骨。
隻這一殺,直殺得江水赤流,屍堆山積。
崔慧景隻引了些敗殘兵卒沿江逃走,走了一日一夜,手下敗卒各自逃散,崔慧景單身獨騎竟被鄉人所殺。
崔恭祖擄得寶卷在外宮女數人,見事不諧,便帶了逃走。
被崔覺奪之,崔恭祖忿恨,遂投降蕭懿。
蕭懿準其降,因而入朝朝見寶卷。
寶卷嘉其忠勇,掃滅妖氣,以蕭懿為尚書令。
寶伭因而逃亡,追捕不獲,不期過了數日,又被逃兵捕了歸,寶卷即傳旨斬之于市,因而大赦天下不題。
卻說蕭衍在雍州日夕訓練兵馬,招賢禮士,又有一班心腹戰将王茂、陳剛、昌義之、王珍國、張弘策、曹景宗等皆勸蕭衍早圖大事,獨柳慶遠以時未至為阻。
忽一日報到,蕭懿勤王有功,齊王授以尚書令,家眷俱接到建康矣。
蕭衍見報,不勝頓足,道:“此飛蛾入火,如之奈何?”心中便十分躊躇,隻得連夜修書,使心腹家人持書入建康來見蕭懿。
蕭懿忙拆開看,隻見其書上寫道: 誅戮之後,則有不賞之功。
當明君賢主,尚或難立,況今庸主,諸王争權,内難九興,外寇三作,奸佞專威,睚眦成憾,精相嫌貳,自相屠滅!今滅賊之後,勒兵入宮,行伊霍故事,此萬世一時也。
如其不爾,便托外拒得守外藩,幸圖身計,智者見機不俟終日。
及今猜防未生,宜召諸弟以時聚集,後若防疑援足無路矣,郢州控帶荊湘,西注漢汕,雍州士馬呼吸數萬,胎視其間,以觀天下,代化則竭誠本朝,時亂則為國剪暴,可得與時進退。
此蓋萬全之策,如不早圖,悔無及也。
雲雲。
蕭懿得書,看完勃然變色,即以火焚其書。
不聽。
遂使族弟蕭暢為衛尉,專掌管龠。
蕭懿一時功高爵重,政事皆出其門。
然蕭懿絕不眩人作矜驕之态,凡有疑事,必集百官商榷而行,持論中正,直有休休之度,燮理之功。
若有民間冤抑不舒之事,蕭懿訪明,俱為伸報。
舊政若礙民生,必從更改,一時建康之民無不悅服。
正是: 忠臣隻手挽天河,不許綱常随逝波。
甯剖肝腸甯碎骨,丹心一片敢誰呵。
時有豫州刺史裴叔業見寶卷殺戮大臣,心不自安,因作書遣人至雍州與蕭衍道:“天下大事已如此,恐無複自存之理,不若回面北向而事魏君,亦
二人見了大喜,使五千人馬一齊呐喊,望齊營殺入。
四下金鼓齊鳴,炮聲亂發,隻吓得齊兵俱從夢中驚醒,一時驚慌,馬不及鞍,人不及甲,隻顧奔逃,那裡還敢厮殺。
左興盛正在寨中伏盹,忽聽見炮聲震地,知有賊兵劫寨,急出寨綽槍上馬,要指揮接戰。
争奈人心慌亂,又在黑夜之中,那個還敢出力。
左興盛見了,也顧不得衆兵,領了百騎逃走了。
萬副兒、丁奉見齊将棄營逃走,也不十分追趕,隻收拾辎重器械。
不一時崔慧景、崔恭祖也移兵合在一處。
萬副兒與崔慧景說道:“如今平路,皆被台軍塞斷,重兵把守,急切攻之不下。
莫若今夜從蔣山的龍尾引軍急登,出其不意,台城可一鼓而下也。
”崔慧景聽了大喜,即分遣二萬軍卒付之。
萬副兒領兵從小路直趨蔣山龍尾,傳令沿山魚貫扒上,從西岩而下。
一時炮聲齊發,喊殺連天,進攻台城。
台城軍士見兵馬忽然驟到,黑夜間不知來了多少,一時難守,各自驚散。
連忙入宮中。
寶卷正擁着潘妃、佘妃輪流淫戲,忽報說台城失守,賦兵已入城中。
這一驚不小,即傳旨着各護衛禁兵将宮門緊閉,督軍士死守。
到了次日,崔慧景引大軍将宮門圍困,盡力攻打。
左興盛逃走淮渚,被軍士捕獲,獻與崔慧景,崔慧景即斬之。
城中一時大亂。
寶卷不時傳旨,着人從地道越出宮中,征兵求救去了。
卻說蕭懿坐鎮豫州刺史,隻訓練兵卒,教養士庶,軍威日振,遠近士民皆知禮義之風。
一日旨到,使他提兵救援壽陽。
蕭懿奉旨,即将州事交明,點起軍馬連夜而來。
不一日到了小岘,适接寶卷手勅,遣使告急勤王。
蕭懿正然進食,一聞此信,即投箸在地,引兵從采店過江,殺奔建康,如奔雲掣電而來。
早有流星探報報到崔慧景帳中。
崔恭祖忙入帳對崔慧景道:“将軍可即遣五千人馬先斷兩岸,阻其險隘,令其不得渡江,再遣軍與蕭懿接戰,方為萬全。
”崔慧景不聽,遂遣崔覺、丁奉為先鋒,萬副兒護衛中軍,自領大隊渡過南岸。
蕭懿聞知,即引水陸兵馬分為三路,一隊擊其渡過之兵截殺,一隊使水軍從半渡截殺,一隊轉抄過岸去與崔慧景接戰。
崔兵忽被蕭懿之兵從三路邀截,一時首尾難顧。
不一時,先過岸者殺得片甲無存,及渡到中間,又被蕭懿使水軍截住掩殺,不能脫逃,隻往水中亂跳;來過的見前軍敗沒,正欲退走,忽被蕭懿暗暗由小路引軍從崔兵之後殺來,漸漸将崔兵逼至江邊。
崔兵進退無路,向前者跳入水中還得全首領,退後的皆粉身碎骨。
隻這一殺,直殺得江水赤流,屍堆山積。
崔慧景隻引了些敗殘兵卒沿江逃走,走了一日一夜,手下敗卒各自逃散,崔慧景單身獨騎竟被鄉人所殺。
崔恭祖擄得寶卷在外宮女數人,見事不諧,便帶了逃走。
被崔覺奪之,崔恭祖忿恨,遂投降蕭懿。
蕭懿準其降,因而入朝朝見寶卷。
寶卷嘉其忠勇,掃滅妖氣,以蕭懿為尚書令。
寶伭因而逃亡,追捕不獲,不期過了數日,又被逃兵捕了歸,寶卷即傳旨斬之于市,因而大赦天下不題。
卻說蕭衍在雍州日夕訓練兵馬,招賢禮士,又有一班心腹戰将王茂、陳剛、昌義之、王珍國、張弘策、曹景宗等皆勸蕭衍早圖大事,獨柳慶遠以時未至為阻。
忽一日報到,蕭懿勤王有功,齊王授以尚書令,家眷俱接到建康矣。
蕭衍見報,不勝頓足,道:“此飛蛾入火,如之奈何?”心中便十分躊躇,隻得連夜修書,使心腹家人持書入建康來見蕭懿。
蕭懿忙拆開看,隻見其書上寫道: 誅戮之後,則有不賞之功。
當明君賢主,尚或難立,況今庸主,諸王争權,内難九興,外寇三作,奸佞專威,睚眦成憾,精相嫌貳,自相屠滅!今滅賊之後,勒兵入宮,行伊霍故事,此萬世一時也。
如其不爾,便托外拒得守外藩,幸圖身計,智者見機不俟終日。
及今猜防未生,宜召諸弟以時聚集,後若防疑援足無路矣,郢州控帶荊湘,西注漢汕,雍州士馬呼吸數萬,胎視其間,以觀天下,代化則竭誠本朝,時亂則為國剪暴,可得與時進退。
此蓋萬全之策,如不早圖,悔無及也。
雲雲。
蕭懿得書,看完勃然變色,即以火焚其書。
不聽。
遂使族弟蕭暢為衛尉,專掌管龠。
蕭懿一時功高爵重,政事皆出其門。
然蕭懿絕不眩人作矜驕之态,凡有疑事,必集百官商榷而行,持論中正,直有休休之度,燮理之功。
若有民間冤抑不舒之事,蕭懿訪明,俱為伸報。
舊政若礙民生,必從更改,一時建康之民無不悅服。
正是: 忠臣隻手挽天河,不許綱常随逝波。
甯剖肝腸甯碎骨,丹心一片敢誰呵。
時有豫州刺史裴叔業見寶卷殺戮大臣,心不自安,因作書遣人至雍州與蕭衍道:“天下大事已如此,恐無複自存之理,不若回面北向而事魏君,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