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關燈
求救去了。

    便将軍馬分作三隊,殺回太和城來。

     魏主見齊兵回救,忙欲遣人應敵,拓駿勰奏道:“今齊兵回救,意在入城。

    若與對壘絕其歸路,必然死力,我兵有前後受敵之虞。

    莫若使他進城,而後困之,使他外無救援,其城則易取也。

    ”魏主大喜,即傳旨叫撤開一路,放齊兵入城。

    齊兵果然見有路可入,都有父母妻子在内,那裡還肯厮殺,便一擁至城下。

    王廣之見了,忙使人開門放入,仍将門關了。

    不一會,魏兵圍城攻打,城中百計死守不題。

     卻說蕭坦之求救的表章,星夜到了建康,奏上齊主。

    齊王覽表大驚道:“太和、穎亳、壽陽、鐘離乃建康之保障,豈可失寸土與人?此處若失,建康不保矣。

    ”遂問兩班文武道:“何卿與朕分憂?”一時衆臣皆不敢言。

    隻見班部中内出一人,俯伏奏道:“臣舉一人,足可以退魏兵。

    ”齊主視之,乃是尚書令徐孝嗣,齊主忙問道:“卿舉何人可用?”徐孝嗣奏道:“黃門侍中蕭衍,此人智勇足備,才兼文武,授以兵權,邊疆可指日而定也。

    ”齊主聽了大喜,即傳旨宣蕭衍上展。

    蕭衍出班,齊主親授以兵符旄钺,勅令火速救援太和、鐘離等處。

    蕭衍謝恩領旨出朝,挑選了二十萬精兵,同了柳慶遠、王茂、陳剛連夜領兵過江不題。

     且說魏主圍困太和,晝夜攻打,一時不能即拔。

    因聚諸将道:“今太和堅守,急切難攻,朕今自領大兵去襲破穎水、壽陽,以分鐘離之勢。

    若二處一得,太和不戰而破也。

    ”遂留下宇文福、湯隆二将,督兵十萬以圍太和,卻領了二十餘萬大軍,星夜間道前趨穎水。

    穎水守将陳喧見魏兵大至,已曉得太和被圍,忙領兵列陣于城外。

    次日交戰,魏陣上于烈出馬,喝道:“蕞爾小城,天兵壓境,勢如破竹,太和兵将全軍已沒,汝尚敢戰,是不知死也!”陳暄道:“汝之欺敵深入重地,死在目前,怎還大言不慚,且吃我一槍!”說罷,劈面就打,于烈急舉刀相還,兩人在陣上一在一來,戰有四十餘合。

    魏主見了于烈不能取勝,忙揮衆将一齊沖殺過來,齊兵見魏兵勢衆,不能抵擋,望後一挫,魏兵乘齊兵小挫,即趁勢一掩過來。

    陳暄正與于烈厮殺,隻見魏兵恃衆沖過陣來,陣腳已亂,心下着急,忙要救護本寨,遂不敢戀戰。

    怎奈于烈勇猛,一杆槍裹住陳暄不放,陳暄無奈,隻得将槍一晃,拍馬敗陣而走,于烈不舍,緊緊追來。

    齊兵已立腳不定,又見主将敗回,衆兵便一齊上前救護主将,望城中而奔。

    魏兵見齊将逃入城中,即揮動三軍一真追至城下,齊兵見魏兵追至,急急要關閉城門,怎當得兵多擠塞,那裡還關閉得及,競被魏兵亂砍亂殺,已湧進槭,陳暄見魏兵入城,事已大壞,遂帶了數百人出了北門,望鐘離去了。

     魏主入城,曉谕安民已畢,拓跋勰奏道:“陛下可乘勢追将襲取亳州,無不克矣。

    ”魏主道:“卿言正合朕意。

    ”即調盧淵、李沖領兵三萬,去破亳州。

    盧淵領了人馬,連夜進攻。

     且說亳州守将李全知魏兵入境,太和諸将敗退被圍,心下早已驚慌。

    忽又報穎水亦被魏兵攻破了,今分兵進攻穎上。

    過不一日,又報穎上破了,李全大驚,忙集衆将商議攻守之策。

    或言乘其遠來,利在速戰,或言城薄兵少,俊以抵敵,或言不如棄城,共守鐘離。

    一時主意不定。

    李全見衆心散亂驚慌,欲要禁止,出城接戰,心内實畏魏兵強盛。

    不一時,魏兵已臨城圍攻。

    李全隻得分付各門嚴閉緊守。

    魏兵見城内不出接戰,漸漸逼近城來,作扒城之勢。

    城上即将擂木炮石打下,魏兵方不敢近城。

    盧淵日日使人到城下百般辱罵,一連三日,城内并無動靜。

    李全在城上聽見罵得不堪,早有副将王珍國說道:“水來土掩,兵來将敵,今魏兵圍城,豈有束手待斃之理,将軍可付我五千人馬,出城沖突魏營。

    将軍卻引兵出西門,繞其陣後,兩下夾攻,無不克之理。

    ”李全也聽見罵得沒法,躊躇了半晌,隻得說道:“此計亦妙,依汝而行。

    ”到了次日,果然付了王珍國五千人,放下吊橋,一齊沖出,直逼魏營。

    魏兵見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