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關燈
小
中
大
些楊柳大筲往水中紛紛的推落下去。
推了數日,方覺水勢漸緩,王足就着人挑土運石填築,日夜不斷。
将填到八九分的光景,這些民夫甚是喜歡,便各人竭力,早願成功,方好歸家。
此時正是四月間,忽一夜狂風陡作,滴水成冰,軍士民夫一時凍死了五萬餘人。
王足也顧不得兵卒傷殘,日夜拼工。
将已築完了,王足不勝大喜,便密傳軍令,準備乘水勢以取壽陽,以成不世之奇功。
不期到了夜間三更左右,忽一聲響亮,就如海嘯天翻,衆民夫兵卒俱從夢中吓得肝膽俱無,都伏在地下不敢擡頭開眼。
隻捱到将晚,衆人夫走在木架邊一看,但看見一片白水茫茫,前日這些楊柳泥土俱無影無蹤,不知漂遂到那裡去了。
衆民夫丁俱吓得目瞪口歪了。
半響方一齊朝着水面放聲大哭道:“我等不知費了萬千力氣,受了多少鞭笞,将已成功,一旦化為烏有!”說到傷心之處,又一齊号啕大哭。
哭了一會,隻得來報知各位将軍。
祖暅、王足等俱來看了,亦跌足叫,無可奈何。
停不一日,王足隻得又傳軍令,知會各州府郡,添助人夫再築。
衆民夫聞知再築,便晝夜啼哭。
祖暅見這些民夫哭得凄楚,因說道:“爾等不必悲傷,此乃天意耳。
”衆民夫說道:“我等指望工完回家有日,如今漂沒又要重築,現今衣食全無,與鬼為鄰,與其餓死凍死,倒不如早向渡中溺死,也還幹淨。
”複一齊号哭,号哭之聲,聲聞數裡。
祖暅隻得安慰道:“爾等用力成功之後,自有好處。
着衣食不繼,我今上表告求赈濟,決不使爾等饑寒也。
”衆民聽見這一番好言寬慰,便一齊羅拜道:“着得老爺如此,吾等再用死力。
”便又複往村中去取樹的取樹,挑土的挑土,重又奔忙。
祖暅随即将始末緣由作了本章,差人到建康奏知。
梁主見奏,也不勝歡欣,說道:“将成又敗,大約從來好事多磨也。
”遂命遣官将衣糧去給散衆民夫。
此時正在國富之時,糧饷充足,不多時,支了五十萬糧米,以及布匹銀兩。
差官星夜到淮山而來。
到了淮山,祖暅、王足按了聖旨,即傳知衆頭領将糧米布帛銀兩逐人發散。
一時人人努力,個個精神。
後人讀史至此,感傷有詩道: 一築既崩當悔過,奈何又動二番工。
若非國運該遭否,定是民災尚未終。
卻說壽陽任城王拓跋澄與孟氏太妃,自從殺退梁兵之後,甯靜多時。
忽又有人來報說梁朝起了無數民夫,又帶領軍将在淮山晝夜将楊柳枝編成筲子,阻住堰中之水,以灌壽陽。
拓跋澄與孟氏不勝大怒,就要整頓人馬要乘梁兵築堰未成之時撲滅。
遂點了十萬大軍,将欲出師,早有參謀楊靈胤說道:“淮山堰穴,乃天地運行,川流不息之功。
當初禹王治水,是大聖人有旋轉天地之才,與女娲同功之妙。
自千古以來無一人斷之,豈今庸主而能若是乎!太夫人不須進兵,隻以防禦城池為上策。
今梁主築準堰,當費盡民财,流徙民命,豈上帝好生之意哉!我料不久自壞也。
”任城王澄一時躊躇未決,隻得備細上表洛陽。
魏主見了表章以問群臣,群臣皆奏道:“蕭衍狂主,安能築塞淮泗之水,不過勞民傷财矣。
俟其财竭民怨之時而攻之,則天下事不難也。
今隻須傳谕壽陽督兵防守,不必進攻可也。
”魏主大喜,即将群臣之言傳谕壽陽。
任城王澄見朝廷之意與楊靈胤之言暗合,遂不進兵,隻防守不題。
且說淮山堰民夫卒士,自有了梁主這番賞賜,一時不饑不寒,各各又出,挑泥運土,砍伐樹枝,又照前式日夜興工。
王足恐壽陽有兵馬沖出,有礙民夫,遂使兵将結陣而向壽陽。
築了多時,每到夜間,這淮山之處蠅蟲之聲,一如鬼哭,凄凄慘慘,衆人聽了俱各毛骨悚然。
又築了些時,淮泗一代瘟疫流行,死者填路。
這些民夫軍卒一時纏染,死了數萬。
王足見工不能完成,又遣人移文,着州郡起解民夫增補。
一時那裡添補得來。
這些州郡見上司限緊,如遲要按軍法,隻得又往各都各圖各甲各裡挨門起解,這番比前大不相同。
差人到了鄉間,或是男人出外就捉女人,或是孤孀。
或是年老無人代替,被公人催逼打罵,不管好歹,以緻老的少的婦人女子,隻要有人充數,扯了就走。
内中這些年少有姿色的,從不曾出慣閨門的,也有從不曾見過人的,今一旦拘來充數,便啼啼哭哭,真是肝腸哭斷。
走了幾日,弄得鬓發蓬松,弓鞋失底,随行逐隊,略走遲了些,還要受人喝罵。
也有受不得苦楚,禁不起磨折,便乘空紛紛尋死。
以緻一路上紅顔俏骨,也不知死了多多少少。
及至到了淮山,三停已死去了一停。
王足隻要成功,也不論好歹,盡行編入隊中,晝夜興工不題。
卻說柳慶遠受了魏人王足之降,得下巴州、巴西,遂引兵入蜀,征取劉季連。
卻說劉季連,齊明帝時為輔将軍,出鎮成都刺史。
後因寶卷荒淫,便懷不臣之心,欲圖大事,尚未竊發,不多時,忽聞得蕭衍篡齊改稱為梁,
推了數日,方覺水勢漸緩,王足就着人挑土運石填築,日夜不斷。
将填到八九分的光景,這些民夫甚是喜歡,便各人竭力,早願成功,方好歸家。
此時正是四月間,忽一夜狂風陡作,滴水成冰,軍士民夫一時凍死了五萬餘人。
王足也顧不得兵卒傷殘,日夜拼工。
将已築完了,王足不勝大喜,便密傳軍令,準備乘水勢以取壽陽,以成不世之奇功。
不期到了夜間三更左右,忽一聲響亮,就如海嘯天翻,衆民夫兵卒俱從夢中吓得肝膽俱無,都伏在地下不敢擡頭開眼。
隻捱到将晚,衆人夫走在木架邊一看,但看見一片白水茫茫,前日這些楊柳泥土俱無影無蹤,不知漂遂到那裡去了。
衆民夫丁俱吓得目瞪口歪了。
半響方一齊朝着水面放聲大哭道:“我等不知費了萬千力氣,受了多少鞭笞,将已成功,一旦化為烏有!”說到傷心之處,又一齊号啕大哭。
哭了一會,隻得來報知各位将軍。
祖暅、王足等俱來看了,亦跌足叫,無可奈何。
停不一日,王足隻得又傳軍令,知會各州府郡,添助人夫再築。
衆民夫聞知再築,便晝夜啼哭。
祖暅見這些民夫哭得凄楚,因說道:“爾等不必悲傷,此乃天意耳。
”衆民夫說道:“我等指望工完回家有日,如今漂沒又要重築,現今衣食全無,與鬼為鄰,與其餓死凍死,倒不如早向渡中溺死,也還幹淨。
”複一齊号哭,号哭之聲,聲聞數裡。
祖暅隻得安慰道:“爾等用力成功之後,自有好處。
着衣食不繼,我今上表告求赈濟,決不使爾等饑寒也。
”衆民聽見這一番好言寬慰,便一齊羅拜道:“着得老爺如此,吾等再用死力。
”便又複往村中去取樹的取樹,挑土的挑土,重又奔忙。
祖暅随即将始末緣由作了本章,差人到建康奏知。
梁主見奏,也不勝歡欣,說道:“将成又敗,大約從來好事多磨也。
”遂命遣官将衣糧去給散衆民夫。
此時正在國富之時,糧饷充足,不多時,支了五十萬糧米,以及布匹銀兩。
差官星夜到淮山而來。
到了淮山,祖暅、王足按了聖旨,即傳知衆頭領将糧米布帛銀兩逐人發散。
一時人人努力,個個精神。
後人讀史至此,感傷有詩道: 一築既崩當悔過,奈何又動二番工。
若非國運該遭否,定是民災尚未終。
卻說壽陽任城王拓跋澄與孟氏太妃,自從殺退梁兵之後,甯靜多時。
忽又有人來報說梁朝起了無數民夫,又帶領軍将在淮山晝夜将楊柳枝編成筲子,阻住堰中之水,以灌壽陽。
拓跋澄與孟氏不勝大怒,就要整頓人馬要乘梁兵築堰未成之時撲滅。
遂點了十萬大軍,将欲出師,早有參謀楊靈胤說道:“淮山堰穴,乃天地運行,川流不息之功。
當初禹王治水,是大聖人有旋轉天地之才,與女娲同功之妙。
自千古以來無一人斷之,豈今庸主而能若是乎!太夫人不須進兵,隻以防禦城池為上策。
今梁主築準堰,當費盡民财,流徙民命,豈上帝好生之意哉!我料不久自壞也。
”任城王澄一時躊躇未決,隻得備細上表洛陽。
魏主見了表章以問群臣,群臣皆奏道:“蕭衍狂主,安能築塞淮泗之水,不過勞民傷财矣。
俟其财竭民怨之時而攻之,則天下事不難也。
今隻須傳谕壽陽督兵防守,不必進攻可也。
”魏主大喜,即将群臣之言傳谕壽陽。
任城王澄見朝廷之意與楊靈胤之言暗合,遂不進兵,隻防守不題。
且說淮山堰民夫卒士,自有了梁主這番賞賜,一時不饑不寒,各各又出,挑泥運土,砍伐樹枝,又照前式日夜興工。
王足恐壽陽有兵馬沖出,有礙民夫,遂使兵将結陣而向壽陽。
築了多時,每到夜間,這淮山之處蠅蟲之聲,一如鬼哭,凄凄慘慘,衆人聽了俱各毛骨悚然。
又築了些時,淮泗一代瘟疫流行,死者填路。
這些民夫軍卒一時纏染,死了數萬。
王足見工不能完成,又遣人移文,着州郡起解民夫增補。
一時那裡添補得來。
這些州郡見上司限緊,如遲要按軍法,隻得又往各都各圖各甲各裡挨門起解,這番比前大不相同。
差人到了鄉間,或是男人出外就捉女人,或是孤孀。
或是年老無人代替,被公人催逼打罵,不管好歹,以緻老的少的婦人女子,隻要有人充數,扯了就走。
内中這些年少有姿色的,從不曾出慣閨門的,也有從不曾見過人的,今一旦拘來充數,便啼啼哭哭,真是肝腸哭斷。
走了幾日,弄得鬓發蓬松,弓鞋失底,随行逐隊,略走遲了些,還要受人喝罵。
也有受不得苦楚,禁不起磨折,便乘空紛紛尋死。
以緻一路上紅顔俏骨,也不知死了多多少少。
及至到了淮山,三停已死去了一停。
王足隻要成功,也不論好歹,盡行編入隊中,晝夜興工不題。
卻說柳慶遠受了魏人王足之降,得下巴州、巴西,遂引兵入蜀,征取劉季連。
卻說劉季連,齊明帝時為輔将軍,出鎮成都刺史。
後因寶卷荒淫,便懷不臣之心,欲圖大事,尚未竊發,不多時,忽聞得蕭衍篡齊改稱為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