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關燈
小
中
大
他心甚不服。
便與一班心腹将士商議,矯稱奉齊宣德皇後有密旨,着他勤王,就一時鼓動衆心,遠近響應,遂據了成都。
又結連魏人王足據了巴州,及附近州郡皆被劉季連占據。
隻因建康甚遠,被他在蜀中稱王,竊号了年餘,方有人報入建康。
梁主見報大怒,因柳慶遠領兵在雍、郢二處已經報捷平複,即手敕他領兵進讨劉季連。
柳慶遠奉命領兵先受降了王足,得了巴州、巴西之地,又漸次恢複諸郡,然後進兵,直逼成都。
此時劉季連見梁主遣柳慶遠來讨,便遣将添兵,着各州郡嚴守險要之地。
不期守将皆被柳慶遠用計殺敗,降的降,逃的逃,紛紛告急。
劉季連隻得遣将出兵,屢戰不利,被柳慶遠直逼成都。
劉季連方才大驚,又挑選了十萬大兵,遣大将李奉伯出兵迎戰。
不期柳慶遠又用了奇計,殺得片甲不回。
隻得又遣人到嚴、蒲、何、楊四姓蠻獠處借兵求救。
不期派去之人,皆被梁兵獲着。
因困了成都半年,内無糧草,外無救援,劉季連計窮力竭,又聞得王足投降梁主不殺,賜了美官,他也隻得肉袒出城,到柳慶遠寨中投降請罪。
柳慶遠準其歸降,以禮待之。
遂移劉季連居于城外,柳慶遠方入城收其府庫,封其禁物。
又寫了表章報捷獻俘。
即着鄧元起押劉季連到建康請梁主定奪。
劉季連隻得起身,在路日久,方到了建康。
鄧元起将柳慶遠的獻捷表章,五更入朝獻上梁主。
梁主見了不勝大喜,傳旨着劉季連入朝。
劉季連奉命,從東掖門一步一稽颡而入,便伏俯丹墀叩頭請罪。
梁主見了,笑說道:“卿欲慕劉備而曾不及公孫述,豈無卧龍之臣乎?”劉季連隻頓首謝罪請死,梁主笑而釋之。
過不一日,赦劉季連為庶人,後被仇人所殺。
梁主見柳慶遠平定了巴蜀,遂複诏傳谕到蜀中嘉獎柳慶遠,并賜赉諸将士。
不隻一日,诏到成都,柳慶遠接诏款待天使,因細問朝中近日事情,方知梁主急得壽陽,信了王足之計,不勝跌足歎息。
遂修表着人星夜入建康,谏梁主停工。
柳慶遠表至朝中,進上梁主,梁主看去,隻見上寫着,其略曰: 臣聞作于人者可以力而及,出天者不可強而緻。
何也?城可築而崇,池可鑿而深,兵可厲而精,糧可蓄而備;至于山谷之盤固,江湖之浩渺,乃出于天地之自然,豈可以區區之力而強緻之耶!是以古人謂之關中為天險,長江為天塹,蓋以非人力所能為故也。
今之淮堰之事,陛下實為輕信虛誕之言,大興工役,直欲淤塞天地,以壑其鄰國乎?陛下獨不思王足魏人,今獻此計者,必欲使陛下竭府庫,絕民命。
倘民心一旦乖離,天下之事豈無可虞?臣不得不早言之也。
至于壽陽,臣籌已熟,得之有時。
且乞陛下速斬王足之首,懸于國門,收回成命,以慰民望,以謝蒼生。
天下幸甚,臣民幸甚,社稷幸甚。
臣不勝惶悚激切,屏營之至,上表以聞。
梁主覽罷表章,三複閱看,不忍釋手。
因暗暗躊躇道:“我今欲要诏罷停工,卻又成功隻在旦夕,倘若成功也不枉此一番舉動,亦不緻贻笑于人。
若無故停工,豈不被魏所笑。
況得一壽陽,其利無窮也。
不可隻信了柳慶遠之見而就停止。
且看王足這番如何。
”遂将來表留中不發,隻遣人賜赉柳慶遠去了。
後人見梁主貪利忘患,有詩譏之道: 良言不聽聽狂言,利在心頭智已昏, 何況民生開劫運,故教淮堰築三番。
卻說淮山衆軍士以及民夫,男男女女晝夜兼工,又将淮山堰四圍築起。
這淮山穴中泛出的水,有了周圍一帶柳枝土埂圍住,果然水勢漸漸的高,漫将起來。
王足與衆将見了一齊踴躍,這些民夫也甚是歡喜。
遂又大家齊心并力,趕完此工。
不期一日,西北上忽起了一朵黑雲,先前甚小,以後漸漸的廣大起來。
先前還遠,不知不覺,卻漸漸堆到淮山頂上。
不一時陰雨四合,對面皆不辨人形。
忽電雷交加,風威雨猛,那雨中現出無數奇形怪物,水面上湧出無數蛟龍,以及水族興波踏浪,張牙舞爪在水中出沒。
一時白浪掀天,逼近這些楊柳土埂,早轟一聲的,如天崩地裂,競将所築的一帶基址沖得無影無形,又不知沖在哪裡去了。
不一時,風息雨止,衆民夫往前一看,依舊是一片汪洋浩渺無涯。
衆人隻吓得魄散魂消,齊聲叫苦。
王足正督工看見,隻吓得三十六個牙齒一齊亂鬥,半響不能開口,以後隻是跌腳歎氣。
内中有人議論道:“淮山乃蚊龍之地,今在此興工,也請禱告拜求山神列聖,方保平安,我們又從不曾祭祀他,如何保佑我們成此大功矣!”又有的說道:“聖天子百神呵護。
除非等皇帝自來求他,方才築得起哩。
”不一時,亂紛紛俱說長說短,王足聽了這些議論,覺得甚是有理,遂采集民言,連夜草成奏章,着人奏知梁主自行定奪。
隻因這一奏,有分教:匣中留字當年識,淮泗居民盡受災。
不知這淮堰果築得成,壽陽果可能得否,且聽下回分解。
便與一班心腹将士商議,矯稱奉齊宣德皇後有密旨,着他勤王,就一時鼓動衆心,遠近響應,遂據了成都。
又結連魏人王足據了巴州,及附近州郡皆被劉季連占據。
隻因建康甚遠,被他在蜀中稱王,竊号了年餘,方有人報入建康。
梁主見報大怒,因柳慶遠領兵在雍、郢二處已經報捷平複,即手敕他領兵進讨劉季連。
柳慶遠奉命領兵先受降了王足,得了巴州、巴西之地,又漸次恢複諸郡,然後進兵,直逼成都。
此時劉季連見梁主遣柳慶遠來讨,便遣将添兵,着各州郡嚴守險要之地。
不期守将皆被柳慶遠用計殺敗,降的降,逃的逃,紛紛告急。
劉季連隻得遣将出兵,屢戰不利,被柳慶遠直逼成都。
劉季連方才大驚,又挑選了十萬大兵,遣大将李奉伯出兵迎戰。
不期柳慶遠又用了奇計,殺得片甲不回。
隻得又遣人到嚴、蒲、何、楊四姓蠻獠處借兵求救。
不期派去之人,皆被梁兵獲着。
因困了成都半年,内無糧草,外無救援,劉季連計窮力竭,又聞得王足投降梁主不殺,賜了美官,他也隻得肉袒出城,到柳慶遠寨中投降請罪。
柳慶遠準其歸降,以禮待之。
遂移劉季連居于城外,柳慶遠方入城收其府庫,封其禁物。
又寫了表章報捷獻俘。
即着鄧元起押劉季連到建康請梁主定奪。
劉季連隻得起身,在路日久,方到了建康。
鄧元起将柳慶遠的獻捷表章,五更入朝獻上梁主。
梁主見了不勝大喜,傳旨着劉季連入朝。
劉季連奉命,從東掖門一步一稽颡而入,便伏俯丹墀叩頭請罪。
梁主見了,笑說道:“卿欲慕劉備而曾不及公孫述,豈無卧龍之臣乎?”劉季連隻頓首謝罪請死,梁主笑而釋之。
過不一日,赦劉季連為庶人,後被仇人所殺。
梁主見柳慶遠平定了巴蜀,遂複诏傳谕到蜀中嘉獎柳慶遠,并賜赉諸将士。
不隻一日,诏到成都,柳慶遠接诏款待天使,因細問朝中近日事情,方知梁主急得壽陽,信了王足之計,不勝跌足歎息。
遂修表着人星夜入建康,谏梁主停工。
柳慶遠表至朝中,進上梁主,梁主看去,隻見上寫着,其略曰: 臣聞作于人者可以力而及,出天者不可強而緻。
何也?城可築而崇,池可鑿而深,兵可厲而精,糧可蓄而備;至于山谷之盤固,江湖之浩渺,乃出于天地之自然,豈可以區區之力而強緻之耶!是以古人謂之關中為天險,長江為天塹,蓋以非人力所能為故也。
今之淮堰之事,陛下實為輕信虛誕之言,大興工役,直欲淤塞天地,以壑其鄰國乎?陛下獨不思王足魏人,今獻此計者,必欲使陛下竭府庫,絕民命。
倘民心一旦乖離,天下之事豈無可虞?臣不得不早言之也。
至于壽陽,臣籌已熟,得之有時。
且乞陛下速斬王足之首,懸于國門,收回成命,以慰民望,以謝蒼生。
天下幸甚,臣民幸甚,社稷幸甚。
臣不勝惶悚激切,屏營之至,上表以聞。
梁主覽罷表章,三複閱看,不忍釋手。
因暗暗躊躇道:“我今欲要诏罷停工,卻又成功隻在旦夕,倘若成功也不枉此一番舉動,亦不緻贻笑于人。
若無故停工,豈不被魏所笑。
況得一壽陽,其利無窮也。
不可隻信了柳慶遠之見而就停止。
且看王足這番如何。
”遂将來表留中不發,隻遣人賜赉柳慶遠去了。
後人見梁主貪利忘患,有詩譏之道: 良言不聽聽狂言,利在心頭智已昏, 何況民生開劫運,故教淮堰築三番。
卻說淮山衆軍士以及民夫,男男女女晝夜兼工,又将淮山堰四圍築起。
這淮山穴中泛出的水,有了周圍一帶柳枝土埂圍住,果然水勢漸漸的高,漫将起來。
王足與衆将見了一齊踴躍,這些民夫也甚是歡喜。
遂又大家齊心并力,趕完此工。
不期一日,西北上忽起了一朵黑雲,先前甚小,以後漸漸的廣大起來。
先前還遠,不知不覺,卻漸漸堆到淮山頂上。
不一時陰雨四合,對面皆不辨人形。
忽電雷交加,風威雨猛,那雨中現出無數奇形怪物,水面上湧出無數蛟龍,以及水族興波踏浪,張牙舞爪在水中出沒。
一時白浪掀天,逼近這些楊柳土埂,早轟一聲的,如天崩地裂,競将所築的一帶基址沖得無影無形,又不知沖在哪裡去了。
不一時,風息雨止,衆民夫往前一看,依舊是一片汪洋浩渺無涯。
衆人隻吓得魄散魂消,齊聲叫苦。
王足正督工看見,隻吓得三十六個牙齒一齊亂鬥,半響不能開口,以後隻是跌腳歎氣。
内中有人議論道:“淮山乃蚊龍之地,今在此興工,也請禱告拜求山神列聖,方保平安,我們又從不曾祭祀他,如何保佑我們成此大功矣!”又有的說道:“聖天子百神呵護。
除非等皇帝自來求他,方才築得起哩。
”不一時,亂紛紛俱說長說短,王足聽了這些議論,覺得甚是有理,遂采集民言,連夜草成奏章,着人奏知梁主自行定奪。
隻因這一奏,有分教:匣中留字當年識,淮泗居民盡受災。
不知這淮堰果築得成,壽陽果可能得否,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