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内篇弟四
關燈
小
中
大
縣東南龍山,俗亦謂之爲左阜。
」龍山,蓋嶕山也,古今異名耳。
鎬出鮮于 「鎬出鮮于」。
《北山經》郭注引此「鎬」作「薄」。
劉績曰:「『鎬』、『薄』必有一誤。
」引之曰:《北山經·薄水》注引此文,則「薄」非誤字可知。
「鎬」與「薄」形、聲皆不相似,「薄」字亦無緣誤爲「鎬」。
蓋「鎬」字下有「出某山」之文,而今脫之。
「薄出鮮于」又脫「薄」字,故混爲一條耳。
晉出龍山結給 「晉出龍山結給」。
高注曰:「結給合一名也。
龍山在晉陽之西北,晉水所出,東入汾。
」引之曰:「晉出龍山結給」當作「晉出結絀」。
「龍山」二字因注而衍,「絀字」右畔作「合」,則因下句「合出封羊」而誤。
注當作「結絀山,一名龍山」,今本作「結給」,亦隨正文而誤。
又脫「山」字,衍「合」字、「也」字耳。
《水經·晉水注》曰:「《晉書地道記》及《十三州志》竝言晉水出龍山,一雲出結絀山,在晉陽縣西北。
」《太平禦覽·地部十》引《郡國志》曰:「懸罋山一名龍山,亦名結絀山,晉水出焉。
」是結絀山乃晉水所出,故曰「晉出結絀」。
「結」、「絀」疊韻字,「結」古讀若「吉」。
若作「結給」,則失其韻矣。
且龍山即是結絀,不得竝言「龍山結絀」也。
注言「結絀山,一名龍山」者,猶上注言「發包山,一名鹿谷山」、「薄落之山,一名笄頭山」、「猛山,一名高陵山」。
其雲「一名某山」,乃高以當時山名釋之,不得闌入正文。
脫文 引之曰:《説山篇》「江出岷山,河出崑崙,濟出王屋,潁出少室,漢出嶓冢」,高注雲:「已説在《地形》也。
」今《地形篇》無「潁出少室」之文,蓋寫者脫去。
根拔 「凡根拔木者生於庶木」。
念孫案:「根拔」二字涉下文「根茇草」而誤衍也。
下文言「根茇草」者,對後「浮生不根茇」者而言。
若木,則皆有根茇,不必别言之曰「根拔木」也。
「凡木者生於庶木」與上文「凡羽者生於庶鳥」、「凡毛者生於庶獸」、「凡鱗者生於庶魚」、「凡介者生於庶龜」,文同一例,不當有「根拔」二字也。
又下文「根拔生程若,程若生玄玉,玄玉生醴泉,醴泉生皇辜,皇辜生庶草,凡根茇草者生於庶草」,高注「根拔生程若」曰:「根拔,根生草之先也。
」今本「草之」二字誤倒,據下注「浮生草之先」改。
案:「根拔」皆當作「招搖」,今作「根拔」者,亦因下文「根茇草」而誤。
根茇草生於庶草,由庶草而上溯之至於程若,是程若爲根茇草之先,不得言「根拔生程若」也。
《酉陽雜俎·廣動植篇》作「招搖生程若」,以下六句,皆本《淮南》,則「根拔」爲「招搖」之誤,明矣。
萍藻 「蔈生萍藻,萍藻生浮草。
凡浮生不根苃者,生於萍藻」。
念孫案:三「萍」字皆後人所加。
《埤雅》引此已誤。
「蔈」一作「薸」,「萍」一作「蓱」。
《呂氏春秋·季春篇》注曰:「萍,水薸也。
」今本「薸」誤作「藻」。
《爾雅·釋草》注曰:「水中浮蓱,江東謂之薸。
」則蔈即是萍,不得言「蔈生萍藻」。
且萍、藻爲二物,又不得言「萍藻生浮草」也。
《酉陽雜俎》正作「蔈生藻,藻生浮草」。
正土之氣也 「正土之氣也,禦乎埃天」。
念孫案:「也」字衍。
下文「偏土之氣」四段,「氣」下皆無「也」字。
《太平禦覽·地部三十五》引此亦無。
生黃埃黃埃五百歲 「埃天五百歲生缺,缺五百歲生黃埃,黃埃五百歲生黃澒」。
念孫案:此本作「埃天五百歲生缺,缺五百歲生黃澒」。
其「生黃埃黃埃五百歲」八字,皆因上下文而誤衍也。
上文有「埃天」,下文有「黃泉之埃」。
下文「青天八百歲生青曾,青曾八百歲生青澒」,與此文同一例,後二段竝同。
則不當有「生黃埃」以下八字,明矣。
《初學記·寶器部》《太平禦覽·珍寶部九》引此竝雲「玦五百歲生黃澒」。
又引注雲:「玦,石也。
」《禦覽·地部二十五》引此雲:「埃天五百歲生砄,又引注雲:「砄,石名也。
」《玉篇》:「砄,音決,石也。
」砄五百歲生黃澒。
」是其證。
清天 清泉 「偏土之氣,禦乎清天。
清天八百歲生青曾」。
念孫案:「清天」當爲「青天」。
謂東方天也。
下「清泉」同。
《太平禦覽·地部》引此正作「青天」、「青泉」。
八百歲 「青金八百歲生青龍」。
念孫案:「八百歲」當爲「千歲」。
上文「黃金千歲生黃龍」,即其證也。
後二段竝同。
高注雲:「東方木色青,其數八,故八百歲而一化。
」此注本在上文「青澒八百歲生青金」之下,後誤入此句下,讀者因改「千」爲「八百」耳。
《太平禦覽》引此正作「青金千歲生青龍」。
壯土 「壯土之氣,禦乎赤天」。
《太平禦覽》引注雲:「壯土,南方土也。
」念孫案:「壯土」當爲「牡土」,此對下文北方土爲牝土而言。
「壯」字俗書作「壯」,與「牡」相似而誤。
注 舂,原作「憃」,據文義改。
」龍山,蓋嶕山也,古今異名耳。
鎬出鮮于 「鎬出鮮于」。
《北山經》郭注引此「鎬」作「薄」。
劉績曰:「『鎬』、『薄』必有一誤。
」引之曰:《北山經·薄水》注引此文,則「薄」非誤字可知。
「鎬」與「薄」形、聲皆不相似,「薄」字亦無緣誤爲「鎬」。
蓋「鎬」字下有「出某山」之文,而今脫之。
「薄出鮮于」又脫「薄」字,故混爲一條耳。
晉出龍山結給 「晉出龍山結給」。
高注曰:「結給合一名也。
龍山在晉陽之西北,晉水所出,東入汾。
」引之曰:「晉出龍山結給」當作「晉出結絀」。
「龍山」二字因注而衍,「絀字」右畔作「合」,則因下句「合出封羊」而誤。
注當作「結絀山,一名龍山」,今本作「結給」,亦隨正文而誤。
又脫「山」字,衍「合」字、「也」字耳。
《水經·晉水注》曰:「《晉書地道記》及《十三州志》竝言晉水出龍山,一雲出結絀山,在晉陽縣西北。
」《太平禦覽·地部十》引《郡國志》曰:「懸罋山一名龍山,亦名結絀山,晉水出焉。
」是結絀山乃晉水所出,故曰「晉出結絀」。
「結」、「絀」疊韻字,「結」古讀若「吉」。
若作「結給」,則失其韻矣。
且龍山即是結絀,不得竝言「龍山結絀」也。
注言「結絀山,一名龍山」者,猶上注言「發包山,一名鹿谷山」、「薄落之山,一名笄頭山」、「猛山,一名高陵山」。
其雲「一名某山」,乃高以當時山名釋之,不得闌入正文。
脫文 引之曰:《説山篇》「江出岷山,河出崑崙,濟出王屋,潁出少室,漢出嶓冢」,高注雲:「已説在《地形》也。
」今《地形篇》無「潁出少室」之文,蓋寫者脫去。
根拔 「凡根拔木者生於庶木」。
念孫案:「根拔」二字涉下文「根茇草」而誤衍也。
下文言「根茇草」者,對後「浮生不根茇」者而言。
若木,則皆有根茇,不必别言之曰「根拔木」也。
「凡木者生於庶木」與上文「凡羽者生於庶鳥」、「凡毛者生於庶獸」、「凡鱗者生於庶魚」、「凡介者生於庶龜」,文同一例,不當有「根拔」二字也。
又下文「根拔生程若,程若生玄玉,玄玉生醴泉,醴泉生皇辜,皇辜生庶草,凡根茇草者生於庶草」,高注「根拔生程若」曰:「根拔,根生草之先也。
」今本「草之」二字誤倒,據下注「浮生草之先」改。
案:「根拔」皆當作「招搖」,今作「根拔」者,亦因下文「根茇草」而誤。
根茇草生於庶草,由庶草而上溯之至於程若,是程若爲根茇草之先,不得言「根拔生程若」也。
《酉陽雜俎·廣動植篇》作「招搖生程若」,以下六句,皆本《淮南》,則「根拔」爲「招搖」之誤,明矣。
萍藻 「蔈生萍藻,萍藻生浮草。
凡浮生不根苃者,生於萍藻」。
念孫案:三「萍」字皆後人所加。
《埤雅》引此已誤。
「蔈」一作「薸」,「萍」一作「蓱」。
《呂氏春秋·季春篇》注曰:「萍,水薸也。
」今本「薸」誤作「藻」。
《爾雅·釋草》注曰:「水中浮蓱,江東謂之薸。
」則蔈即是萍,不得言「蔈生萍藻」。
且萍、藻爲二物,又不得言「萍藻生浮草」也。
《酉陽雜俎》正作「蔈生藻,藻生浮草」。
正土之氣也 「正土之氣也,禦乎埃天」。
念孫案:「也」字衍。
下文「偏土之氣」四段,「氣」下皆無「也」字。
《太平禦覽·地部三十五》引此亦無。
生黃埃黃埃五百歲 「埃天五百歲生缺,缺五百歲生黃埃,黃埃五百歲生黃澒」。
念孫案:此本作「埃天五百歲生缺,缺五百歲生黃澒」。
其「生黃埃黃埃五百歲」八字,皆因上下文而誤衍也。
上文有「埃天」,下文有「黃泉之埃」。
下文「青天八百歲生青曾,青曾八百歲生青澒」,與此文同一例,後二段竝同。
則不當有「生黃埃」以下八字,明矣。
《初學記·寶器部》《太平禦覽·珍寶部九》引此竝雲「玦五百歲生黃澒」。
又引注雲:「玦,石也。
」《禦覽·地部二十五》引此雲:「埃天五百歲生砄,又引注雲:「砄,石名也。
」《玉篇》:「砄,音決,石也。
」砄五百歲生黃澒。
」是其證。
清天 清泉 「偏土之氣,禦乎清天。
清天八百歲生青曾」。
念孫案:「清天」當爲「青天」。
謂東方天也。
下「清泉」同。
《太平禦覽·地部》引此正作「青天」、「青泉」。
八百歲 「青金八百歲生青龍」。
念孫案:「八百歲」當爲「千歲」。
上文「黃金千歲生黃龍」,即其證也。
後二段竝同。
高注雲:「東方木色青,其數八,故八百歲而一化。
」此注本在上文「青澒八百歲生青金」之下,後誤入此句下,讀者因改「千」爲「八百」耳。
《太平禦覽》引此正作「青金千歲生青龍」。
壯土 「壯土之氣,禦乎赤天」。
《太平禦覽》引注雲:「壯土,南方土也。
」念孫案:「壯土」當爲「牡土」,此對下文北方土爲牝土而言。
「壯」字俗書作「壯」,與「牡」相似而誤。
注 舂,原作「憃」,據文義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