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後記

關燈
對于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裡,大部分中文讀者對于他的了解,都停留在《小王子》這部哲理童話上。

    《小王子》是法語文學中迄今為止在世界上被翻譯得最多的作品。

    它雖然讓聖埃克蘇佩裡借此走向了世界,可是也多少讓人們忽略淡忘了作者在此之前其他的重要著作,以及他作家身份以外,另一個更為重要的人生使命:飛行員。

     聖埃克蘇佩裡于1900年出生在裡昂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親讓·德·聖埃克蘇佩裡擁有子爵的頭銜。

    父親在他四歲時死于一場車禍意外,從此他與四個兄弟姐妹一起由母親單獨撫養長大。

    聖埃克蘇佩裡的母親将畢生心血都奉獻給了五個孩子,竭盡全力提供給他們最優秀的教育。

    誠實、平等、寬廣的人道主義精神,這些在聖埃克蘇佩裡的作品中不斷出現的理想品質與價值追求,是母親瑪麗從小播撒在他心中的珍貴的種子。

     1912年在一次假期中,聖埃克蘇佩裡第一次走進一座飛機場。

    他立即對飛行與航空興趣盎然,成天流連忘返于那些機械師的身邊,追問着關于這個龐然大物的種種問題。

    終于有一天,十二歲的聖埃克蘇佩裡瞞着母親,坐在飛行員韋德裡納身邊,實現了他生命中的第一次飛行。

    那一天,他寫下了下面這些句子:&ldquo機翼在夜晚的呼吸下顫抖,引擎的歌聲令人昏昏睡去。

    我們與太陽蒼白的光芒,擦肩而過。

    &rdquo也許就是在那一刻,一個漫步在空中的浪漫詩人誕生了。

     聖埃克蘇佩裡從來不是一個出挑優異的學生。

    在取得了高中文憑以後,他因為文學學科成績不佳,而沒能考上國家海軍學院,隻能在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做旁聽生。

    諷刺的是,當年這個因為文學成績不好而上不了大學的高中生,在多年以後居然成了法語文學史上在全世界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

    這一時期,聖埃克蘇佩裡對自己的将來充滿懷疑,他既沒有具體的目标,也看不到人生可能的前景。

    慘淡的日子中,他寫下了大量的十四行詩,借此抒發心中的憂傷與抑郁。

     1921年聖埃克蘇佩裡在斯特拉斯堡第二空軍部隊中服兵役,擔任機械師的工作。

    從那時起,他自行承擔費用,開始學習如何駕駛飛機。

    成為法國空軍的正式飛行員,是他此後五年最大的目标。

    1926年,他以飛行員的身份受聘于法國航空公司的前身&mdash&mdash拉泰克埃爾公司,負責從圖魯茲到達喀爾的航線。

    拉泰克埃爾公司不但開啟了聖埃克蘇佩裡輝煌的職業飛行師生涯,這段經曆也成為他小說、散文創作靈感的主要來源。

    在一次又一次令靈魂顫抖的着陸以後,在沙漠空曠孤獨的黃色寂寞中,聖埃克蘇佩裡用他的筆記錄着自己與戰友們所經曆的種種偉大曆險。

     小說《夜間飛行》所描繪見證的,正是作者親身經曆的,20世紀初夜間航班在民航業最初的開拓與發展。

    小說的主人公裡維埃的原型,其實也就是當初聘用聖埃克蘇佩裡的拉泰克埃爾公司的航線開發主任迪迪埃·多拉。

     在今天這個飛機已經成為最普通平常的交通工具的年代,人們也許會對《夜間飛行》中試圖描寫的&ldquo英雄主義色彩&rdquo缺少理解它所需要的曆史與時代背景元素。

    20世紀初,因為技術上的大量限制,令飛機的夜間飛行還隻是局限在軍用飛機的領域。

    那個年代,駕駛一架飛機和今天相比,複雜性與困難程度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今天民航的電腦自動駕駛在當時是完全不存在的。

    也就是說,飛行員隻能依照事先的路線設計,在空中根據地圖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