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篇

關燈
人笑話。

    ” 黃建國聽着,實在是找不出安慰老漢的一句話。

     麻天壽卻叫起來:“那怕啥?聽說棗仁在廣州是缺門貨,出口哩!怎麼樣?生意發财吧?” 老五說:“爺孫倆忙了半月,到今日賣了不上十塊錢。

    哪比得你賣油糕的手藝。

    ” “我捏面蛋兒算啥手藝,能掙幾個錢嘛!”麻天壽說,“聽說你南塬大隊幾個幹部,雇汽車往青海販蘋果,來回一趟七八天,一人就抓得一千塊!那叫啥掙頭?老五,你也該入一股,何必摘酸棗子呢!” “咱笨頭笨腦……”老五笑了。

     “你養上兩頭奶牛,也是好事。

    ”麻天壽給老五熱心地介紹起生财之道來,“俺村的麻天虎,養了兩頭奶牛,給一○二信箱的工人家屬送牛奶,天天收入二十多塊!” “咱旱塬上,旱得草都幹死了……”老漢搖頭。

     “那,你就隻有摘酸棗了。

    ”麻天壽佯裝無奈地歎一口氣。

     黃建國聽不下去麻天壽對一個窮困老人的耍笑,卻又不知講什麼好。

    麻天壽卻一側臉,高聲又拉起買賣來:“曹支書,這兒坐!” 完全是一副讨好的嗓門。

    黃建國讨厭聽這個調門,又怕老五再次受到麻天壽的戲谑,就拉着老漢的胳膊,走出帳篷,在一棵古老的槐樹下蹲了下來。

     “老黃,聽說你要走了?” 黃建國沒有作聲。

    自從他作了“瞎指揮”的檢讨以後這段時間裡,總有傳說他将調走的嘈嘈議論。

    一個幹部在某個地方混不下去了,群衆就估計他快要調走了。

     “好,走了好。

    ”老五平和地說,“咱河東這條件,有啥辦法?你在河東多年,費了心,出了力,也不頂啥。

    ” 黃建國聽着老漢很友好的送别詞,心裡反倒更灰了,老人對他連一絲留戀的意思也沒有。

     “隊裡情況怎樣?”黃建國習慣地問。

     “還是老樣兒。

    ” “今年夏糧分得好不?” “差。

    ” “秋田長得咋樣?” “不咋樣。

    ” “大隊幹部是不是到青海販蘋果?” 劉老五閉了口,怕招惹是非的老好人啊,歎口氣說:“隊裡沒人管。

    有木匠手藝的人割家具賣。

    年輕人騎自行車販菜賣瓜,生産沒人管了……” 黃建國心裡冒起一股怒氣,這怎麼行呢?瞬即想到自己将離任,又何必呢? 劉老五說:“人家河西這二年翻得快!俺小女兒今年結婚到河西姚村,一個勞動日值一塊八,一個壯勞力一年能掙成千塊。

    前幾年,姚村跟咱南塬一樣窮,三毛。

    聽說人家把土地劃給小組,分組包幹,把懶人的屁股給縫了!隊裡辦了磚廠、加工廠,還種藥……政策是一樣政策,咱河東咋不實行呢?” 黃建國能說什麼呢? “咱們要是能掙上一塊錢的勞動日,保準沒人出門。

    咱南塬隊裡養不住人喀!” 老五老漢沒有任何貶低黃建國的企圖。

    他是作為一個窮困無着者自然地、幾乎是本能地表示着對于富足日子的羨慕罷了。

    愈是這樣,才使他的父母官黃建國此刻失去心境的平衡了。

     他沒有勇氣再問老五更多的事。

    短暫的沉默中,油糕客麻天壽的油腔滑調又響起來: “老五,看看!人家河西曹村的支書和隊長是啥派勢?兩人吃了三十個油糕,哈,拿油糕往飽裡吃!” 黃建國側過頭朝桌子那邊一瞧,哦,被麻天壽呼為支書和隊長的食客,正是他在嚴副書記房裡碰見的河西公社那兩位來訪者。

    他們面前放着一堆油糕,暢快地吃着,一派腰硬氣粗的神氣。

     年輕隊長嘻嘻笑着:“有人作了統計,俺河西公社的小夥,今年訂下一百二十多個對象,就有一百多個是河東公社的,河西嫁到河東去的,隻有仨,還是男的在外掙工資的呢……” 老者笑着制止年輕人:“甭盡吹。

    ” “吹?前幾年我怎不敢吹?腰包是空的,吹不起來啊!”小夥子盡興說,“錢這玩藝兒真怪,盡管是紙印的,你沒有的時候,腰不由得往下彎。

    腰裡别上幾張十塊的票兒進城,哈!一下就把胸膛挺起來了……哈哈哈……” 那位老支書也仰着脖子笑起來。

     看着兩人暢快的樣子,麻天壽神秘地問:“聽說你們河西分田到戶,搞單幹了,是麼?” “沒有的事。

    ”年輕隊長說,“那是山區兩個大隊,住得散,包産到戶了,平川上沒分,搞的是責任制。

    甭聽别人給俺河西胡揚髒……” “你們那個‘梁膽大’真有兩下子。

    ”麻天壽說,“聽說前幾年,‘梁膽大’把河西也折騰得夠慘!” “慘!比你們河東還慘!”老年支書說,“可好的是,他現在落實新政策,還是膽大!俺公社的責任田,在全縣是頭一家搞起來的,農林牧副漁,五業興旺,紅火盡了,票子象水一樣往河西流!” “噢!”麻天壽表示驚訝和敬佩。

     黃建國聽到這兒,對于他所鄙夷的梁志華在河西已經獲得這樣高的威望,多少有點意料不到,他的心又一次失去平衡了。

    他想就此走開,卻聽見那老人神秘地說: “聽說縣上想把俺梁頭兒調走,全社幹部聯名寫信,要求縣上讓梁書記再留兩年。

    河西的局面剛打開呀,底子還不厚。

    俺倆——”老漢指着小夥說,“就是衆人委托的代表,向嚴書記請求去的……” “噢!”麻天壽驚訝地歎息,“嚴書記咋說?” “沒吐核兒!”年輕人說,“過兩天再找!” 原來如此!黃建國的心完全失去平衡,亂跳起來,河西人并不歡迎他黃建國!他再也無心逛自由市場了,把車頭又掉轉過來,出縣城——回!快回! 出了縣城,沿着一條串連着河西和河東兩個公社的柏油公路,黃建國踏着自行車,心亂如麻。

    兩排碗口粗的白楊樹,擋遮着午後烈日的光焰,從山嶺上吹下來的陣陣清風,絲毫也吹不散他心中煩悶的郁熱。

    跑這麼快做什麼?回河東公社幹什麼?收拾行李交差嗎?河西人根本就不歡迎你姓黃的!河東呢?那些窮得直不起腰的社員,那些至今吃不起麻天壽價值一毛錢兩油糕的老人,還有給老師交不出學費的學生。

    歇息在地頭的樹蔭下,睡在沒有褥子鋪的光席上,走在上學的路上,會怎麼罵他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