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三十
關燈
小
中
大
南宋(姓趙氏都杭州)○不輕曰(南渡高孝光甯理度幼主。
七宗百三十四) ⊙(丁未) 高宗構(母韋妃。
徽宗夢吳越武肅錢王入室。
已而生帝。
封康王。
靖康初嘗出使斡離不軍。
是冬斡離不再來。
奉诏再使耿南仲偕行。
至相州民遮道請無往。
至磁州守臣宗澤。
及磁人亦止之。
相州守亦以蠟書言。
金人方遣騎。
物色康王所在。
乃回相州。
揭榜召兵勤王。
有诏以康王為大元帥。
江伯彥宗澤為副。
速領兵入衛。
王從伯彥議。
出相州北門。
渡河至大名。
聞京城陷。
請進兵向京城。
伯彥不可。
請王移兵東平措身安地。
南仲亦以為然。
遂東。
河間守黃潛善亦領兵至。
進屯濟州。
探報張邦昌為金所立。
二帝北行。
邦昌迎元祐孟後聽政。
文武官吏皆勸進邦昌。
下手書以迎立康王。
告中外有曰。
漢家之厄十世。
宜光武之中興。
獻公之子九人。
唯重耳之尚在。
遣使奉表。
及以孟後書來。
邦昌繼至伏地。
恸哭請死。
使人自河北竄來。
進道君手禮曰。
便可即真來救父母。
王恸哭拜受。
遂趨應天即位) 改建炎元年。
金國天會五年。
(庚戌) 上自正月至溫之江心。
改額曰龍翔。
東軒曰浴日。
宸翰輝映○革林靈素故居為資福教寺○秦桧歸自金受撻辣意專主和議○十二月金人冊劉豫為帝國号齊。
年改阜昌。
(辛亥) 紹興元年○張浚妒能殺曲端盡失陝西地。
金國迎請栴檀瑞像到燕京建水陸會七晝夜安奉于闵忠寺供養凡住十二年。
(乙卯) 金熙宗立(名亶。
元名曷刺。
馬太祖嫡孫。
宗浚之子。
治十四年。
完顔亮弑之) ⊙西夏大德元年。
法師蘇陀室利。
西竺人也。
特禮文殊于五台。
善閑咒術能通利。
神異頗多。
帝彌加重。
時羽士蕭真人亦高士也。
技術難問。
皆為師伏。
于是稽首後違世已。
金國唐括相公贊其真曰。
似似是是(或雲奇哉師子)蘇陀室利西竺來遊一百八歲。
雪色連腮碧光溢臂。
内蘊真慈外現可畏。
在闵宗朝連陰不霁。
特诏登壇咒龍落地。
赭色伽黎後妃親制。
施内藏财度僧起寺。
人半信疑。
佛陀波利借路重來五峰遊禮。
峨五佛冠。
曼殊何異。
圓滿月面色非紅粹。
真人蕭生遙瞻拜跪。
⊙紹興五年八月五日。
圓悟禅師示寂。
諱克勤。
字無著。
彭州崇甯駱氏子。
依妙寂院自省落發受具。
遊成都從圓明敏行大師學經論窺其奧。
以為不足恃。
谒昭覺勝公問心法。
久之出關。
見真如哲公。
頗有省。
時慶藏主衆推飽參。
尤善洞下宗旨。
師從之盡其要。
嘗谒東林照覺。
頃之謂慶曰。
東林平實而已。
往見太平演道者。
師恃豪辨與之争鋒。
演曰。
是可以敵生死乎。
他日涅槃堂孤光獨照時。
自驗看。
以不合辭去。
抵蘇州定惠。
疾病幾死。
因念疇昔所參俱無驗。
獨老演不吾欺。
會病間即日束包而返。
演喜其再來。
容為侍者。
值漕使陳君入山問法。
演誦小豔詩雲。
頻呼小玉元無事。
隻要檀郎認得聲。
師侍側忽大悟。
即以告演。
演诘之。
師曰。
今日真喪目前機也。
演喜曰。
吾宗有汝。
自茲高枕矣。
師因以是事語佛鑒勤。
勤未之信。
師曰。
昔雲。
高麗打鐵火星爆。
吾指頭初謂建立語。
今乃果然。
勤愕然無對。
時佛眼禅師尚少。
師每事必旁發之。
二公後皆大徹。
由是演門二勤一遠。
聲價籍甚。
叢林謂之三傑。
演遷五祖師執寺務方建東廚當庭有嘉樹。
演曰。
樹子縱礙不可伐。
師伐之。
演震怒舉杖逐師。
師走辟。
忽猛省曰。
此臨濟用處耳。
遂接其杖曰。
老賊我識得儞也。
演大笑而去。
自爾命分座說法。
崇甯初以母老歸蜀。
出世昭覺。
久之謝去。
于荊州見丞相張無盡談華嚴要妙。
逞辭婉雅玄旨通貫。
無盡不覺前席。
師曰。
此真境與宗門旨趣何如。
無盡曰。
當不别。
師曰。
有甚交涉。
無盡意不平。
師徐曰。
古雲。
不見一色始是半提。
更知有全提時節。
若透徹方見德山臨濟用處。
無盡翻然悟曰。
固嘗疑雪窦大冶精金之語。
今方知渠無摸索處。
師嘗有頌雲。
頂門直下轟霹靂。
針出膏肓必死疾。
偶與丞相意會。
無盡喜曰。
每懼祖道寖微。
今所謂見方袍管夷吾也。
澧州刺史請住夾山。
未幾遷湘西道林初潭師周公因提舉劉直孺願見師至是皮相之不甚為禮。
及見開堂提唱妙絕意表。
始增敬焉。
政和末有。
旨移金陵蔣山。
法道大振。
僧問。
如何是實際理地。
曰何不向未問已前薦取。
僧曰。
未問已前如何薦。
師曰。
相随來也。
進雲。
快便難逢。
更借一問。
曰。
忘前失後。
進雲。
若論此事如擊石火。
隻如未相見時如何。
師曰。
三千裡外亦逢渠。
曰。
恁麼則聲色外與師相見。
答曰。
穿卻鼻孔。
問。
忠臣不畏死。
故能立天下之大名。
勇士不顧生。
故能立天下之大事。
未審衲僧家又作麼生。
師曰。
威震寰區未為分外。
曰。
恁麼則坐斷十方壁立千仞。
師曰。
看箭。
問。
不落因果不昧因果。
是同是别。
師曰。
兩個金剛圈。
曰。
沩山撼門三下又作麼生。
師曰。
不是同途者。
知音不舉來。
嘗示衆雲。
恁麼恁麼雙明。
不恁麼不恁麼雙暗。
不恁麼中卻恁麼。
暗裡隐明。
恁麼中卻不恁麼。
明中隐暗。
隻如和座子掇卻許多建立恁麼犯手傷鋒。
且道喚作什麼。
到這裡。
高而無上。
深而無底。
旁盡虛空際。
中極鄰虛塵。
淨裸裸赤灑灑。
是個無底缽盂無影杖子。
熊耳山前少林峰下。
老胡九年冷湫湫地守這間家具。
深雪之中直得情忘意遣理盡見除。
方有一個承當。
且道雙明雙暗雙放雙收。
是建立是平常。
總不與麼也未。
是極則處。
且作麼生是極則處。
擘開華嶽連天秀。
放出黃河輥底流。
宣和中诏住東都天甯 太上在康邸。
屢請宣揚。
有偈雲。
至簡至易。
至尊至貴。
往來千聖頂[寧 頁]頭。
世出世間不思議。
然是時欽宗在東宮。
師對太上預有至尊之谶。
建炎改元。
宰相李伯紀表住金山駕幸維揚。
有诏征見顧問西竺道要。
對曰。
陛下以孝心理天下。
西竺法以一心統萬殊。
真俗雖異一心初無間然。
太上大悅。
賜号圜悟禅師。
乞雲居山歸老。
朝廷厚赆其行。
至雲居之明年。
複歸于蜀。
太師王伯紹迎居昭覺。
紹興五年八月五日示疾。
将終。
侍者持筆求頌。
書曰。
已徹無功。
不必留頌。
聊示應緣。
珍重珍重。
擲筆而化。
春秋七十有三。
坐五十五夏。
谥真覺禅師。
塔曰寂照。
(丙辰) 五月收免丁錢○(徽宗兇聞至。
以乙卯四月崩) ⊙平江虎丘隆禅師入寂。
諱紹隆。
和州含山縣人。
生時歧嶷。
九歲出家依縣之佛惠院。
又六歲削發受具。
又五歲而束包曳杖。
飄然有四方之志。
首谒長蘆淨照禅師。
參扣之間景響有得。
因閱圓悟勤禅師語。
撫卷歎曰。
想酢生液。
雖未能澆腸沃胃。
要且使人慶快。
第恨未親聆謦欬爾。
于是欲訪之。
至寶峰谒湛堂準禅師。
準曰。
如何是行腳事。
師露胸示之曰。
和上驗看。
準即打。
師約住曰。
且莫盲枷瞎棒。
準大笑。
因留年餘。
乃谒死心于黃龍。
心問曰。
是什麼僧。
師曰。
行腳僧。
心曰。
是何村僧行甚驢腳馬腳。
師曰。
廣南蠻道什麼何不高聲道。
心喜曰。
卻有衲僧氣息。
師乃喝。
退而參堂度一夏。
心甚器之。
每歎曰。
再來人也。
死心機鋒橫出。
諸方吞焰。
非上上根莫能當。
而于師重稱賞。
衆皆側目。
已而趨夾山見圓悟道龍牙山遇泐潭幹之法子蜜禅師。
相與甚厚每研推古今。
至投合處撫掌軒渠。
或若佯狂。
議者謂今
七宗百三十四) ⊙(丁未) 高宗構(母韋妃。
徽宗夢吳越武肅錢王入室。
已而生帝。
封康王。
靖康初嘗出使斡離不軍。
是冬斡離不再來。
奉诏再使耿南仲偕行。
至相州民遮道請無往。
至磁州守臣宗澤。
及磁人亦止之。
相州守亦以蠟書言。
金人方遣騎。
物色康王所在。
乃回相州。
揭榜召兵勤王。
有诏以康王為大元帥。
江伯彥宗澤為副。
速領兵入衛。
王從伯彥議。
出相州北門。
渡河至大名。
聞京城陷。
請進兵向京城。
伯彥不可。
請王移兵東平措身安地。
南仲亦以為然。
遂東。
河間守黃潛善亦領兵至。
進屯濟州。
探報張邦昌為金所立。
二帝北行。
邦昌迎元祐孟後聽政。
文武官吏皆勸進邦昌。
下手書以迎立康王。
告中外有曰。
漢家之厄十世。
宜光武之中興。
獻公之子九人。
唯重耳之尚在。
遣使奉表。
及以孟後書來。
邦昌繼至伏地。
恸哭請死。
使人自河北竄來。
進道君手禮曰。
便可即真來救父母。
王恸哭拜受。
遂趨應天即位) 改建炎元年。
金國天會五年。
(庚戌) 上自正月至溫之江心。
改額曰龍翔。
東軒曰浴日。
宸翰輝映○革林靈素故居為資福教寺○秦桧歸自金受撻辣意專主和議○十二月金人冊劉豫為帝國号齊。
年改阜昌。
(辛亥) 紹興元年○張浚妒能殺曲端盡失陝西地。
金國迎請栴檀瑞像到燕京建水陸會七晝夜安奉于闵忠寺供養凡住十二年。
(乙卯) 金熙宗立(名亶。
元名曷刺。
馬太祖嫡孫。
宗浚之子。
治十四年。
完顔亮弑之) ⊙西夏大德元年。
法師蘇陀室利。
西竺人也。
特禮文殊于五台。
善閑咒術能通利。
神異頗多。
帝彌加重。
時羽士蕭真人亦高士也。
技術難問。
皆為師伏。
于是稽首後違世已。
金國唐括相公贊其真曰。
似似是是(或雲奇哉師子)蘇陀室利西竺來遊一百八歲。
雪色連腮碧光溢臂。
内蘊真慈外現可畏。
在闵宗朝連陰不霁。
特诏登壇咒龍落地。
赭色伽黎後妃親制。
施内藏财度僧起寺。
人半信疑。
佛陀波利借路重來五峰遊禮。
峨五佛冠。
曼殊何異。
圓滿月面色非紅粹。
真人蕭生遙瞻拜跪。
⊙紹興五年八月五日。
圓悟禅師示寂。
諱克勤。
字無著。
彭州崇甯駱氏子。
依妙寂院自省落發受具。
遊成都從圓明敏行大師學經論窺其奧。
以為不足恃。
谒昭覺勝公問心法。
久之出關。
見真如哲公。
頗有省。
時慶藏主衆推飽參。
尤善洞下宗旨。
師從之盡其要。
嘗谒東林照覺。
頃之謂慶曰。
東林平實而已。
往見太平演道者。
師恃豪辨與之争鋒。
演曰。
是可以敵生死乎。
他日涅槃堂孤光獨照時。
自驗看。
以不合辭去。
抵蘇州定惠。
疾病幾死。
因念疇昔所參俱無驗。
獨老演不吾欺。
會病間即日束包而返。
演喜其再來。
容為侍者。
值漕使陳君入山問法。
演誦小豔詩雲。
頻呼小玉元無事。
隻要檀郎認得聲。
師侍側忽大悟。
即以告演。
演诘之。
師曰。
今日真喪目前機也。
演喜曰。
吾宗有汝。
自茲高枕矣。
師因以是事語佛鑒勤。
勤未之信。
師曰。
昔雲。
高麗打鐵火星爆。
吾指頭初謂建立語。
今乃果然。
勤愕然無對。
時佛眼禅師尚少。
師每事必旁發之。
二公後皆大徹。
由是演門二勤一遠。
聲價籍甚。
叢林謂之三傑。
演遷五祖師執寺務方建東廚當庭有嘉樹。
演曰。
樹子縱礙不可伐。
師伐之。
演震怒舉杖逐師。
師走辟。
忽猛省曰。
此臨濟用處耳。
遂接其杖曰。
老賊我識得儞也。
演大笑而去。
自爾命分座說法。
崇甯初以母老歸蜀。
出世昭覺。
久之謝去。
于荊州見丞相張無盡談華嚴要妙。
逞辭婉雅玄旨通貫。
無盡不覺前席。
師曰。
此真境與宗門旨趣何如。
無盡曰。
當不别。
師曰。
有甚交涉。
無盡意不平。
師徐曰。
古雲。
不見一色始是半提。
更知有全提時節。
若透徹方見德山臨濟用處。
無盡翻然悟曰。
固嘗疑雪窦大冶精金之語。
今方知渠無摸索處。
師嘗有頌雲。
頂門直下轟霹靂。
針出膏肓必死疾。
偶與丞相意會。
無盡喜曰。
每懼祖道寖微。
今所謂見方袍管夷吾也。
澧州刺史請住夾山。
未幾遷湘西道林初潭師周公因提舉劉直孺願見師至是皮相之不甚為禮。
及見開堂提唱妙絕意表。
始增敬焉。
政和末有。
旨移金陵蔣山。
法道大振。
僧問。
如何是實際理地。
曰何不向未問已前薦取。
僧曰。
未問已前如何薦。
師曰。
相随來也。
進雲。
快便難逢。
更借一問。
曰。
忘前失後。
進雲。
若論此事如擊石火。
隻如未相見時如何。
師曰。
三千裡外亦逢渠。
曰。
恁麼則聲色外與師相見。
答曰。
穿卻鼻孔。
問。
忠臣不畏死。
故能立天下之大名。
勇士不顧生。
故能立天下之大事。
未審衲僧家又作麼生。
師曰。
威震寰區未為分外。
曰。
恁麼則坐斷十方壁立千仞。
師曰。
看箭。
問。
不落因果不昧因果。
是同是别。
師曰。
兩個金剛圈。
曰。
沩山撼門三下又作麼生。
師曰。
不是同途者。
知音不舉來。
嘗示衆雲。
恁麼恁麼雙明。
不恁麼不恁麼雙暗。
不恁麼中卻恁麼。
暗裡隐明。
恁麼中卻不恁麼。
明中隐暗。
隻如和座子掇卻許多建立恁麼犯手傷鋒。
且道喚作什麼。
到這裡。
高而無上。
深而無底。
旁盡虛空際。
中極鄰虛塵。
淨裸裸赤灑灑。
是個無底缽盂無影杖子。
熊耳山前少林峰下。
老胡九年冷湫湫地守這間家具。
深雪之中直得情忘意遣理盡見除。
方有一個承當。
且道雙明雙暗雙放雙收。
是建立是平常。
總不與麼也未。
是極則處。
且作麼生是極則處。
擘開華嶽連天秀。
放出黃河輥底流。
宣和中诏住東都天甯 太上在康邸。
屢請宣揚。
有偈雲。
至簡至易。
至尊至貴。
往來千聖頂[寧 頁]頭。
世出世間不思議。
然是時欽宗在東宮。
師對太上預有至尊之谶。
建炎改元。
宰相李伯紀表住金山駕幸維揚。
有诏征見顧問西竺道要。
對曰。
陛下以孝心理天下。
西竺法以一心統萬殊。
真俗雖異一心初無間然。
太上大悅。
賜号圜悟禅師。
乞雲居山歸老。
朝廷厚赆其行。
至雲居之明年。
複歸于蜀。
太師王伯紹迎居昭覺。
紹興五年八月五日示疾。
将終。
侍者持筆求頌。
書曰。
已徹無功。
不必留頌。
聊示應緣。
珍重珍重。
擲筆而化。
春秋七十有三。
坐五十五夏。
谥真覺禅師。
塔曰寂照。
(丙辰) 五月收免丁錢○(徽宗兇聞至。
以乙卯四月崩) ⊙平江虎丘隆禅師入寂。
諱紹隆。
和州含山縣人。
生時歧嶷。
九歲出家依縣之佛惠院。
又六歲削發受具。
又五歲而束包曳杖。
飄然有四方之志。
首谒長蘆淨照禅師。
參扣之間景響有得。
因閱圓悟勤禅師語。
撫卷歎曰。
想酢生液。
雖未能澆腸沃胃。
要且使人慶快。
第恨未親聆謦欬爾。
于是欲訪之。
至寶峰谒湛堂準禅師。
準曰。
如何是行腳事。
師露胸示之曰。
和上驗看。
準即打。
師約住曰。
且莫盲枷瞎棒。
準大笑。
因留年餘。
乃谒死心于黃龍。
心問曰。
是什麼僧。
師曰。
行腳僧。
心曰。
是何村僧行甚驢腳馬腳。
師曰。
廣南蠻道什麼何不高聲道。
心喜曰。
卻有衲僧氣息。
師乃喝。
退而參堂度一夏。
心甚器之。
每歎曰。
再來人也。
死心機鋒橫出。
諸方吞焰。
非上上根莫能當。
而于師重稱賞。
衆皆側目。
已而趨夾山見圓悟道龍牙山遇泐潭幹之法子蜜禅師。
相與甚厚每研推古今。
至投合處撫掌軒渠。
或若佯狂。
議者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