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十八

關燈
鱗鬣耀日。

    須臾變百千數蜿蜓青冥。

    分散四方而去。

    識者以為流通之像也。

    初為衆講之。

    感景雲凝停講堂庭前之空中。

    又為僧睿等着随疏演義四十卷随文手鏡一百卷雲。

     ⊙是年帝召國師惠忠入内。

    引太白山人見之。

    帝曰。

    此人頗有見解。

    請師驗之。

    忠曰。

    汝蘊何能。

    山人曰。

    忝識山識地識字善算。

    曰山人所居之山。

    是雄山是雌山。

    山人茫然不能對。

    忠曰。

    識地否。

    曰識。

    忠指殿上地問曰。

    此是何地。

    答曰。

    容弟子算方知。

    忠曰。

    識字否。

    曰識。

    忠于地上畫一畫曰。

    此甚字。

    山人曰。

    是一字。

    忠曰。

    土上一畫是王字。

    何謂一字耶。

    又問。

    能算否。

    曰能。

    忠曰。

    三七是多少。

    山人曰。

    國師琉弟子。

    三七豈非二十一。

    忠曰。

    卻是山人算貧道。

    三七是十。

    何謂二十一。

    複問。

    更有何能。

    答曰。

    弟子縱有亦不敢向國師開口。

    忠曰。

    縱汝有能。

    亦俱未是。

    師卻謂帝曰。

    問山不識山。

    問地不識地。

    問字不識字。

    問算不解算。

    陛下何處得此懵漢來。

    帝謂山人曰。

    朕有國位不足為寶。

    師乃國寶也。

    山人曰。

    陛下真識寶者矣。

     ⊙是歲诏徑山道欽禅師至阙下。

    帝親加瞻禮。

    一日師在内庭。

    見帝起立。

    帝曰。

    師何以起。

    欽曰。

    檀越何得向四威儀中見貧道。

    帝悅謂忠國師曰。

    朕欲賜欽師一名。

    忠欣然奉诏。

    遂賜号國一禅師。

    後辭歸本山。

    馬祖大師令門人智藏問十二時中以何為境。

    師曰。

    待汝回去時有信。

    藏曰。

    隻今便回。

    師曰。

    傳語卻須問取曹溪。

    又僧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

    汝問不當。

    曰如何得當。

    師曰。

    待吾滅後卻向汝說。

    至貞元八年示寂。

    賜谥大覺禅師。

     ⊙(己酉) 牛頭惠忠禅師示寂。

    師得法于威師。

    為牛頭宗第六祖。

    平生一衲不易器用唯一铛。

    嘗有供僧谷二廪。

    盜者窺伺虎為守。

    縣令張遜者入山頂谒。

    問師有何徒弟。

    曰有三五人。

    遜曰。

    可得見否。

    師敲床三下有三虎哮吼而出。

    遜驚怖而退。

    及移居莊嚴寺将建法堂。

    有古樹群鵲巢其上。

    師謂巢曰。

    此地建堂女可速去。

    言訖群鵲遷巢他樹。

    及築基有二神人定其四角。

    潛資夜役不日而成。

    由是學徒雲集。

    師有安心偈曰。

    人法雙淨。

    善惡兩妄。

    直心真實。

    菩提道場。

    至是将終。

    石室前挂铛樹挂衣藤無故枯死。

    師集衆布薩訖淨發浴身。

    是夕有瑞雲覆其院。

    空中複有天樂之聲。

    诘旦怡然坐化。

    俄頃風雨暴作震折林木。

    有白虹貫于岩壑雲。

     ⊙(庚戌) 西域大耳三藏至京師。

    自雲得他心慧眼。

    帝令入光宅寺。

    請國師惠忠試驗。

    忠問。

    汝得他心通耶。

    對曰。

    不敢。

    忠曰。

    汝道老僧即今在什麼處。

    三藏雲。

    和上是一國之師。

    何得往天津橋看弄猢孫。

    又問。

    老僧即今在什麼處。

    三藏曰。

    和上是一國之師。

    何得去西川看競渡。

    忠第三問語亦如前三藏良久罔知去處。

    忠叱曰。

    這野狐精。

    他心通在什麼處。

    三藏無對。

     論曰。

    四祖下融大師橫說豎說。

    猶未知向上關棙子。

    此黃檗運公語也。

    以黃檗大機大用逸格手段。

    作如是說則其然矣異時學人相似語言以為禅道者。

    凡貶剝諸方往往猶不止于此。

    嗚呼世謂學不躐等。

    矧吾宗單傳心印用以了生死者。

    其可以躐等乎。

    觀牛頭諸祖道盛一時。

    于死生之際感驗昭著。

    有生而百鳥[銜-金+缶]花虎狼給侍者。

    有滅而鳥獸哀鳴逾月乃止者。

    有異香經旬而歇者。

    有山林變白溪澗絕流者。

    有空中神旛從西而來繞山數匝者。

    有所居舊院林木變白七日而複者。

    及是忠禅師所感。

    皆不思議事。

    出于造化之表。

    自非神德妙行蔽天地而不恥關百聖而不慚者曷以臻此邪。

    如大耳三藏。

    分證小果得五神通。

    及見國師初二度國師以有所緣心則灼見其處。

    及第三度國師入甚深秘密大寂定門。

    大耳于是茫然不知。

    然則證果有階級。

    大道有淺深。

    端不誣矣。

    或謂巫鹹相壺子揕拟國師者。

    自性圓通與夫區區術數。

    烏可同年而語哉。

     ⊙是年大廣智三藏不空示疾。

    誡門人曰。

    普賢行願出無邊法門。

    汝等勤而行之。

    宜觀菩提心本尊大印直诠阿字。

    了法無生證大覺身。

    又命弟子趙遷執筆。

    授所撰涅槃軌範以贻後世。

    使準此送終。

    以表辭帝。

    诏遣内使賜。

    湯藥勞問。

    就加開府儀同三司肅國公食邑三千戶。

    辭讓數四不允。

    不空歎曰。

    吾以法濟世。

    不意垂死濫污封爵。

    乃以先師金剛智所付法物。

    因中使李憲誠進之。

    遂沐浴更衣。

    吉祥安卧而寂。

    阇維頂骨不壞。

    中含舍利光彩奪目。

    禦史嚴郢撰紀德碑。

    太常徐浩書之于石。

    其辭曰。

     和上諱不空。

    西域人也。

    氏族不聞于中夏。

    故不書。

    玄宗燭知至道。

    特見高仰。

    迄肅宗代宗三朝。

    皆為灌頂國師。

    以玄言德祥開佑至尊。

    代宗初以特進大鴻胪褒表之。

    及示疾不起。

    又就卧内加開府儀同三司肅國公。

    皆牢讓不允。

    特賜法号曰大廣智三藏。

    大曆五年夏六月癸未。

    滅度于京師大興善寺。

    代宗為之廢朝三日。

    贈司空追谥大辯正廣智三藏。

    和上荼毗日。

    诏遣中谒者赍祝文祖祭。

    申如在之敬。

    睿詞深切加薦令芳。

    禮冠群倫舉無與比。

    明年九月。

    诏以舍利起塔于舊居寺院。

    和上性聰朗博觀前佛法藏要旨。

    缁門獨立邈蕩蕩其無雙。

    稽夫真言字儀之憲度。

    灌頂升壇之軌迹。

    即時成佛之速。

    應聲儲祉之妙。

    天麗且彌地普而深。

    固非未學所能詳也。

    敢不概見序其大歸。

    昔金剛薩埵親于毗盧遮那佛前受瑜伽最上乘義。

    後數百年傳于龍猛菩薩。

    龍猛又數百年傳于龍智阿阇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