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二十五

關燈
往來學徒不下千人。

    臨終以表辭廣主。

    垂戒學徒端坐而逝。

    遺命塔全身于方丈。

    後一十七年。

    至宋乾德三年。

    雄武軍節度推官院紹莊夢師。

    以拂子招之曰。

    為吾寄語秀華宮使特進李托。

    奏請開塔。

    吾久蔽塔中。

    宜令暫出。

    李得其語即以奏聞。

    尋有旨。

    令韶州刺史同詣雲門開塔。

    果見師真容如生。

    髭發皆長。

    李複上其事。

    廣主迎真身赴阙。

    留内庭供養。

    逾月送歸封塔。

    谥大慈匡真宏明禅師。

    有法嗣澄遠焉。

     (庚戌) 十一月(郭威兵至上為諸兵所殺)右漢二主四年(郭威篡之) (卅四) 周(姓郭氏王水德三主都汴)雷氏曰(周祖郭威世宗恭帝三主九年) (辛亥) 太祖威更名廣(刑州唐山人。

    父簡事晉。

    為順州刺史。

    帝少孤貧。

    落魄無拘。

    年十八有權勇。

    嘗殺人路徒因李繼韬惜其勇而縱之。

    後漢祖命為樞密使。

    隐帝聽李業贊。

    遣供奉孟業赍密诏殺帝。

    帝乃舉兵。

    隐出宿七裡寨衆潰。

    隐回至玄化門。

    劉铢在門上。

    問隐。

    左右兵馬何在。

    因射左右。

    隐回辔西北至趙村。

    為伶人郭允明刺殺之。

    帝迎劉旻子赟立之。

    未至兵士馮道等擁帝而立。

    太後廢赟為湘陰公。

    以威監國受漢太後诰即位。

    出漢宮器碎于庭。

    诏曰。

    自今紛華之物毋得入宮帝嘗屢戒晉王曰。

    我死當衣以紙衣。

    殓以瓦棺。

    至甲寅正月卒。

    在位三年)改元廣順○遼穆宗璟番名兀律(太宗長子。

    是年九月世宗兀欲為燕王述軌等弑于新州火神泛。

    遂即位。

    改元應曆。

    至戊辰即宋太祖。

    開寶元年九月為庖人弑于黑山下。

    治十八年) 東漢旻(姓劉氏。

    漢祖母弟。

    初名崇為太原守。

    乾德四年。

    立三年) 世尊示滅一千九百年矣。

     (卅五 壬子) 汝州寶應南院颙禅師示寂。

    師系河北人嗣興化獎禅師。

    上堂示衆曰。

    赤肉團上壁立千仞。

    時有僧問。

    赤肉團上壁立千仞。

    豈不是和上語。

    師曰是。

    其僧乃掀倒禅床。

    南院曰。

    這瞎驢便棒。

    又雲。

    諸方隻具[吭-幾+(坐-工+十)]啄同時眼。

    不具[吭-幾+(坐-工+十)]啄同時用。

    有僧便問。

    如何是[吭-幾+(坐-工+十)]啄同時用。

    雲作家不[吭-幾+(坐-工+十)]啄。

    同時失。

    僧雲。

    此猶未是某甲問處。

    雲汝問處作麼生。

    僧雲。

    失。

    師乃打。

    僧不肯後于雲門會下聞二僧舉前因緣。

    一僧雲。

    當時南院。

    棒折那。

    僧聞此語忽然大悟。

    方見南院答話處。

    僧卻回汝州省觐。

    值師遷化乃訪風穴。

    穴認得便問。

    上座是當時問南院[吭-幾+(坐-工+十)]啄同時話底麼。

    僧雲是。

    穴雲。

    會也未。

    僧雲。

    會也。

    穴雲。

    爾當時作麼生會。

    僧雲。

    某甲當時如燈影中行相似。

    穴雲。

    女會也。

     (卅六 癸醜) 旃檀瑞像此下一百七十七年在汴京(九經印闆方成印行之) (甲寅) 世宗榮字茂先(太祖猶子。

    本姓柴氏。

    亦唐山人。

    太祖妻兄守禮之子。

    後從姑養太祖家。

    遂命為子。

    官至澶州節度使。

    祖崩秘喪迎帝立于柩前。

    威震夷夏。

    廢諸寺宇。

    年三十而崩。

    葬慶陵。

    治六年)改顯德○(趙匡胤為宿衛将) 東漢承鈞(旻之次子。

    去年旻崩。

    遂立。

    拜五台山僧繼颙為鴻胪卿。

    在位三年。

    不改号) (卅七) 二月诏廢天下無敕額寺院。

    凡三萬三百三十六所。

    存者二千七百所。

    廢銅像為錢。

    時鎮州銅大悲像感應異常。

    州之士民願以錢貸。

    制不許。

    及毀其背群力皆堕腕而死。

    遂停其半○制出家者必俟父母命。

    郡國歲造僧帳。

    凡死亡還俗者。

    以時關落之。

    僧帳自此始(通監) (丙辰) 诏(築大梁城行欽天曆)○诏華山隐士陳抟入見。

    問以飛升黃白之術。

    抟答曰。

    天子富有四海。

    不應問遣還山。

     (丁巳) 東漢年改天會。

     (卅八 戊午) 顯德五年七月十七。

    清涼文益禅師示疾。

    江南國主親降候問。

    越旬有五日沐浴辭衆。

    端坐而逝。

    停龛三七顔貌如生。

    公卿李建勳而下。

    素服奉全身建塔。

    谥曰大法眼禅師。

    餘杭人。

    姓魯氏。

    初究教乘傍探儒典。

    遊方遇羅漢琛禅師頓明大事。

    久之卓庵而居。

    次曆江外至臨川。

    州牧請住崇壽。

    開堂示衆曰。

    諸人既盡在這裡。

    山僧不可無言與大衆舉一古人方便。

    珍重。

    便下座。

    時有僧出禮拜。

    師曰。

    好問着。

    僧拟伸問。

    師曰。

    長老未開堂不答話。

    有僧自長慶來。

    師舉先長慶偈問曰。

    作麼生是萬象之中獨露身。

    僧舉一指。

    師曰。

    恁麼會又争辯。

    曰如和尚尊意如何。

    師曰。

    喚什麼作萬象。

    曰古人不撥萬象。

    師曰。

    萬象之中獨露身。

    說什麼撥不撥。

    僧豁然大悟。

    述偈投誠。

    自是諸方會下有知解者龛然而至。

    始則行行如也。

    師微以激發。

    皆漸而服膺。

    海參之衆常不下千計。

    上堂大衆立久。

    師乃謂曰。

    隻如便散去。

    還有佛法也無。

    試說看。

    若無又來這裡作麼。

    若有大市裡人聚處亦有。

    何須到這裡。

    諸人各曾看還源觀百門義海華嚴論涅槃經諸多冊子。

    阿那個教中有這個時節。

    若有試舉看。

    莫是恁麼經裡有恁麼語是此時節麼。

    有甚交涉。

    所以微言滞于心首。

    皆為緣慮之場。

    實際居于目前。

    翻為名相之境。

    又作麼生得翻去。

    若也翻去又作麼生得正去還會麼。

    莫隻恁麼念冊子。

    有什麼用處。

    未幾道行聞于江表。

    金陵國主重師之道迎居報恩。

    号淨惠禅師。

    次遷清涼朝夕開法。

    諸方叢林鹹仰風化。

    緻異域有慕其法者涉遠而至。

    嗣子德韶國師。

    文遂江南國導師。

    惠炬高麗國師。

    傳化焉。

    師調機順物斥滞磨昏。

    凡舉古德三昧。

    或呈解請益。

    皆應病與藥。

    随根悟入者不可勝紀。

    尋以韶國師等化旺東南。

    遂創法眼宗旨。

     杭州永明寺道潛禅師。

    河中府人也。

    姓武氏。

    初谒臨川淨惠禅師。

    一見異之。

    便容入室一日淨惠問。

    子于參請外明什麼經。

    師曰。

    華嚴經。

    惠曰。

    總别同異成壞是何門攝屬。

    師曰。

    文在十地品中。

    據理則世出世間一切法皆具六相。

    惠曰。

    空還具六相也無。

    師懵然無對。

    惠曰。

    子卻問吾。

    師乃問。

    空還具六相也無。

    淨惠曰。

    空。

    師于是開悟踴躍禮謝。

    曰子作麼生會。

    師曰。

    空。

    淨惠然之。

    異日因四衆士女入院。

    淨惠問師曰。

    律中道。

    隔壁聞钗钏聲。

    即名破戒。

    見睹金銀合雜朱紫骈阗。

    是破戒不是破戒。

    師曰。

    好個入路。

    惠曰。

    子向後有五百毳徒而為王侯所重在。

    師尋禮謝辭。

    駐錫于衢州古寺。

    閱大藏經而已。

    忠懿王命入府受菩薩戒。

    署慈化定惠禅師。

    建大伽藍。

    号惠日永明。

    請居之。

    師曰。

    欲請塔下羅漢銅像過新寺供養。

    王曰。

    善。

    予昨夢十六尊者乞随師入寺。

    何昭應之若是。

    仍于師号加應真二字。

    師坐永明大道場。

    常五百衆。

    師上堂曰。

    佛法顯然。

    因什麼卻不會去。

    諸上座欲問佛法。

    但問取張三李四。

    欲會世法則參取古佛叢林。

    無事久立。

    僧問。

    至道無難借言顯道。

    如何是顯道之言。

    師曰。

    切忌揀擇。

    問如何是惠日祥光。

    師曰。

    此去報慈不遠。

    曰恁麼則親蒙照燭也。

    師曰。

    且喜沒交涉。

     (戊午) 春帝欲濟江南唐璟(大懼遣兵部陳覺非奉表割江北十四州地用周正翔而降) 荊保勖(字省躬誨之第十子。

    在位四年。

    壽五十九矣) (己未) 趙太祖光胤(連年征讨有功。

    授歸德節度使。

    殿前都點檢) 六月世宗北伐。

    病背癰縻潰而崩于道。

     恭帝崇訓。

    世宗第四子。

    七歲即位。

    命宋太祖趙光胤讨河東。

    軍情忽變有飛語雲。

    不如扶點檢為天子。

    遂立宋祖。

    降封帝為鄭王。

    立不一年。

     右周三主凡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