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一年)
(丙申) 改天福高祖敬瑭(晉陽人。
父臬捩雞。
本出西夷。
自朱耶歸唐。
從居山陰。
後随克用征伐有功。
官至洛州刺史。
生帝。
姓石。
不知因。
始明宗愛之。
以女妻之。
是為永甯公主。
為太原節度。
唐室既亂。
末帝徙敬瑭鎮天平不行。
命兵讨之。
石與桑維翰劉知遠等。
假兵契丹。
光破唐兵。
緣先父事光。
因乃滅唐。
築檀柳林。
即帝位。
改長興。
七年為天福元年。
十月兵至。
帝自焚。
十一月敬瑭入洛陽。
立八年崩。
壽五十一。
葬新安陵) 閩昶(鏻之長子。
名繼鵬。
既立奉道。
乃殺李仿。
改元通文。
立四年。
為延羲子殺之) (丁酉) 晉歲用金帛三十萬遺大遼。
南唐升(字正倫。
徐州人。
世本微賤。
父榮唐亂不知所終。
有姊出家為尼。
出入徐溫宅。
與溫妻李氏同姓。
升身長七尺。
為人溫。
厚滅吳溥而立之。
年改升元。
壽五十六。
據江南金陵)雷氏曰(李唐金陵三主三九) (戊戌) 蜀(改年廣政)○大遼(年改會同國号大遼) (庚子) 閩延曦(審知少子。
既立鑄大錢。
以一當十。
因出醉還連重遇等使壯士馬上殺之。
立四年。
改元永隆。
漢度民萬一千人為僧) (辛醜) 吳越王佐(字右。
立[璀-山+六]之子。
立七年。
壽二十) (壬寅) 南漢玢(初名洪度。
龔之子。
耀樞龜圖皆早死。
玢立二年。
改元光天。
後為道庠陳思潮等殺之) (癸卯) 南漢晟(初名洪熙。
既殺玢自立。
封思潮等為功臣。
改元乾和。
立二十年。
酒太過卒。
壽三十九) (甲辰) 改開運。
少帝重貴(高祖猶子。
祖有六子。
皆亡。
帝父敬儒祖之兄也。
早卒。
高祖養帝為子。
故得立位。
後三年為契丹主耶休德光長驅過河入汴攻之。
帝出降封。
負義侯送至和龍府。
不知何年卒。
在位三年) 右晉二主凡十一年(而漢繼之) 南唐璟(升長子。
立二十四年。
改元保大。
壽六十四) 是年舊唐史成。
劉喣撰。
授司空平章事(并載佛祖異迹) ⊙江南上元縣一民暴死。
三日複蘇。
詣唐主具奏。
入冥見先帝言。
為宋齊丘所誤殺。
和州降卒千餘人。
冤訴仗汝。
歸語嗣君。
凡寺觀鳴鐘可延久其聲。
吾受苦唯聞鐘則暫休。
或能為造一鐘尤善。
吾在位日嘗以于阗國遺我玉天王像。
藏于瓦棺寺佛左膝。
人無知者。
汝以此為驗。
唐主遂詣瓦棺寺。
佛膝得天王像。
感泣造一鐘于清涼寺。
镌其上曰。
薦烈祖考高皇帝。
脫幽出厄。
以玉像建塔。
葬蔣山(出法範) 殷延政(亦審知子。
延曦湎淫虐政。
數贻書谏之。
曦怒遣杜建崇舉兵攻政。
為政敗之。
乃立建州。
改國号殷。
改年天德。
止三年)雷氏曰(延政号殷建州三年) (卅一 乙巳) 契丹(怒帝不上表稱臣。
乃大舉兵入。
少帝迎于澶州) (丙午) 正月遼主德光入晉不一年(獲民皆黥其面祖威李守真宋彥筠降于契丹。
張彥澤斬關而入。
帝懼迎拜于門。
契丹不禮。
命左右執之。
彥澤傳遼主書與太後慰撫之。
降晉帝為負義侯安置黃龍府即慕容氏和龍城也。
契丹禦汴宮受朝賀。
以國舅麻剌蕭翰留守汴。
以天時向暑發大梁。
自白馬渡河。
盡驅百僚赴常山。
至灤城得疾。
至殺胡林卒。
國人剖其腹實鹽。
數鬥載之。
北晉人謂之帝羓) 漢(姓劉氏王水德都汴)○雷氏曰(漢祖知遠隐帝承祐二主四年) (卅二 丁未) 高祖知遠。
後更名暠(其先沙沱部人。
移居太原。
帝生于晉陽。
業農。
威重。
後與敬瑭同侍明宗為偏将。
及立石晉于太原。
以帝為侍衛親軍都虞侯。
少帝進封太原王。
契丹臨京師。
少帝被俘。
乃圖義舉。
二月即位于太原。
自稱漢王。
擁兵入于汴。
殺許王與太妃兼晉。
二年春卒。
在位一年)乃晉開運四年也。
遼世宗立(諱阮番。
名元欲。
太祖孫。
東丹王突欲之子。
改元天祿。
治五年) 楚希廣(字德丕。
範同母弟。
既立。
三年後為兄萼兵伐而缢) (戊申) 改乾祐○吳越倧(瓘子佐弟。
立一年。
為胡進思疑之。
廢囚于義和院。
迎俶立遷倧東府) (己酉) 隐帝承佑(高祖二弟。
曰崇。
曰信。
崇子曰赟。
皆仕宦也。
高祖三子曰承訓。
承佑。
承勳。
嫡子訓亡。
諸子尚幼。
以佑紹立信任倡優疏遠大臣。
時年十八。
時李業等狀申于廣政殿。
因朝王章楊邠史弘肇。
又使人殺郭威于邺。
威乃舉兵犯宮。
帝出城南趙村。
為伶人郭允明刺殺之。
壽二十。
就乾祐年号) 吳越王俶(佐之弟。
字文德。
胡進思立之。
在位三十年) 荊保融(字德長。
誨第三子。
立十年。
壽四十一歲) 楚希萼(廣之兄。
殺廣而立。
明年隐帝崩。
京師大亂。
萼遂臣于李璟降封楚王。
以軍政事任弟希崇。
崇亦臣璟。
璟使邊鎬入楚。
遷馬氏于金陵) (卅三) 雲門文偃禅師示寂。
師姑蘇嘉興人。
姓張氏。
初參睦州蹤禅師。
州見來便閉卻門。
師三扣門。
問誰。
師雲。
某甲。
州雲。
作什麼。
師雲。
己事未明。
乞師指示。
州才開門。
師拶入。
州擒住雲。
速道速道。
師拟議。
州托開雲。
秦時[車 度]轹鑽。
師從此悟入。
州即指師見雪峰。
師至雪峰莊。
遇僧上山即教之雲。
汝到山頭見和上。
上堂衆才集。
便出握腕立地雲。
這老漢項上鐵枷。
何不脫卻。
其僧如教緻問。
峰下座搊住雲。
速道速道。
僧無對。
峰雲。
适來不是爾語。
僧雲。
是某甲語。
峰雲。
侍者将繩棒來。
僧雲。
某在莊上。
見一浙中上座。
教來恁麼問。
峰雲。
大衆去莊上。
迎取五百人善知識來。
師上山才見雪峰。
便問。
因什麼得到與麼地。
師乃低頭。
從此契合。
決擇久之。
遍訪諸方。
晚遊廣中。
靈樹知聖禅師久遲師來。
比至亦率衆門迎。
命居第一座。
樹将終遺書囑廣主。
請師繼踵住持。
師上堂。
僧問。
如何是一代時教。
師雲。
對一說。
問如何是法眼。
師雲普。
問如何是諸佛出身處。
師雲。
東山水上行。
問乞師指個入路。
師雲。
吃粥吃飯。
問如何是透法身句。
師雲。
北鬥裡藏身。
問如何是不挂唇吻一句。
師雲。
合取狗口。
問如何轉動即得不落階級。
曰南鬥七北鬥八。
師乃雲。
眼睫橫亘十方。
眉毛上透乾坤。
下透黃泉。
須彌山塞卻爾咽喉。
還有會處麼。
若會得拽取占波國與新羅國鬥額。
又雲。
盡乾坤一時将來着女眼睫上。
爾諸人聞恁麼道。
不敢望爾出來性懆把老僧打一掴。
且緩緩子細看。
是有是無。
是個什麼道理。
直饒向這裡明得。
若遇衲僧門下。
好槌腳折。
汝若是個人聞說道什麼處有老宿出世。
便蓦面唾污我耳目。
汝若不是個腳手。
才聞人舉便當荷得。
早落第二機。
又曰。
直得觸目無滞。
達得名身句身一切法空山河大地是名名亦不可得。
喚作三昧性海俱備。
猶是無風匝匝之波。
直得忘知與覺覺即佛性矣。
喚作無事人。
更須知有向上一竅在。
又曰。
彈指謦咳揚眉瞬目。
拈槌豎拂或作圓相。
盡是撩鈎搭索。
佛法二字未曾道着。
道着即撒屎撒尿。
又曰。
光不透脫有兩般病。
一切處不明面前有物是一。
又透得一切法空。
隐隐似有個物相似。
亦是光不透脫。
又法身亦有兩般病。
得到法身。
為法執不忘己見猶存。
坐在法身邊是一。
直饒透得法身去。
放過即不可。
子細檢點來有什麼氣息。
亦是病。
又曰。
直得乾坤大地無纖毫過患。
猶是轉句。
不見一色始是半提。
直得如此。
更須知有全提時節。
師居靈樹久之遷韶陽雲門。
廣主屢請入内問法。
待以師禮。
父臬捩雞。
本出西夷。
自朱耶歸唐。
從居山陰。
後随克用征伐有功。
官至洛州刺史。
生帝。
姓石。
不知因。
始明宗愛之。
以女妻之。
是為永甯公主。
為太原節度。
唐室既亂。
末帝徙敬瑭鎮天平不行。
命兵讨之。
石與桑維翰劉知遠等。
假兵契丹。
光破唐兵。
緣先父事光。
因乃滅唐。
築檀柳林。
即帝位。
改長興。
七年為天福元年。
十月兵至。
帝自焚。
十一月敬瑭入洛陽。
立八年崩。
壽五十一。
葬新安陵) 閩昶(鏻之長子。
名繼鵬。
既立奉道。
乃殺李仿。
改元通文。
立四年。
為延羲子殺之) (丁酉) 晉歲用金帛三十萬遺大遼。
南唐升(字正倫。
徐州人。
世本微賤。
父榮唐亂不知所終。
有姊出家為尼。
出入徐溫宅。
與溫妻李氏同姓。
升身長七尺。
為人溫。
厚滅吳溥而立之。
年改升元。
壽五十六。
據江南金陵)雷氏曰(李唐金陵三主三九) (戊戌) 蜀(改年廣政)○大遼(年改會同國号大遼) (庚子) 閩延曦(審知少子。
既立鑄大錢。
以一當十。
因出醉還連重遇等使壯士馬上殺之。
立四年。
改元永隆。
漢度民萬一千人為僧) (辛醜) 吳越王佐(字右。
立[璀-山+六]之子。
立七年。
壽二十) (壬寅) 南漢玢(初名洪度。
龔之子。
耀樞龜圖皆早死。
玢立二年。
改元光天。
後為道庠陳思潮等殺之) (癸卯) 南漢晟(初名洪熙。
既殺玢自立。
封思潮等為功臣。
改元乾和。
立二十年。
酒太過卒。
壽三十九) (甲辰) 改開運。
少帝重貴(高祖猶子。
祖有六子。
皆亡。
帝父敬儒祖之兄也。
早卒。
高祖養帝為子。
故得立位。
後三年為契丹主耶休德光長驅過河入汴攻之。
帝出降封。
負義侯送至和龍府。
不知何年卒。
在位三年) 右晉二主凡十一年(而漢繼之) 南唐璟(升長子。
立二十四年。
改元保大。
壽六十四) 是年舊唐史成。
劉喣撰。
授司空平章事(并載佛祖異迹) ⊙江南上元縣一民暴死。
三日複蘇。
詣唐主具奏。
入冥見先帝言。
為宋齊丘所誤殺。
和州降卒千餘人。
冤訴仗汝。
歸語嗣君。
凡寺觀鳴鐘可延久其聲。
吾受苦唯聞鐘則暫休。
或能為造一鐘尤善。
吾在位日嘗以于阗國遺我玉天王像。
藏于瓦棺寺佛左膝。
人無知者。
汝以此為驗。
唐主遂詣瓦棺寺。
佛膝得天王像。
感泣造一鐘于清涼寺。
镌其上曰。
薦烈祖考高皇帝。
脫幽出厄。
以玉像建塔。
葬蔣山(出法範) 殷延政(亦審知子。
延曦湎淫虐政。
數贻書谏之。
曦怒遣杜建崇舉兵攻政。
為政敗之。
乃立建州。
改國号殷。
改年天德。
止三年)雷氏曰(延政号殷建州三年) (卅一 乙巳) 契丹(怒帝不上表稱臣。
乃大舉兵入。
少帝迎于澶州) (丙午) 正月遼主德光入晉不一年(獲民皆黥其面祖威李守真宋彥筠降于契丹。
張彥澤斬關而入。
帝懼迎拜于門。
契丹不禮。
命左右執之。
彥澤傳遼主書與太後慰撫之。
降晉帝為負義侯安置黃龍府即慕容氏和龍城也。
契丹禦汴宮受朝賀。
以國舅麻剌蕭翰留守汴。
以天時向暑發大梁。
自白馬渡河。
盡驅百僚赴常山。
至灤城得疾。
至殺胡林卒。
國人剖其腹實鹽。
數鬥載之。
北晉人謂之帝羓) 漢(姓劉氏王水德都汴)○雷氏曰(漢祖知遠隐帝承祐二主四年) (卅二 丁未) 高祖知遠。
後更名暠(其先沙沱部人。
移居太原。
帝生于晉陽。
業農。
威重。
後與敬瑭同侍明宗為偏将。
及立石晉于太原。
以帝為侍衛親軍都虞侯。
少帝進封太原王。
契丹臨京師。
少帝被俘。
乃圖義舉。
二月即位于太原。
自稱漢王。
擁兵入于汴。
殺許王與太妃兼晉。
二年春卒。
在位一年)乃晉開運四年也。
遼世宗立(諱阮番。
名元欲。
太祖孫。
東丹王突欲之子。
改元天祿。
治五年) 楚希廣(字德丕。
範同母弟。
既立。
三年後為兄萼兵伐而缢) (戊申) 改乾祐○吳越倧(瓘子佐弟。
立一年。
為胡進思疑之。
廢囚于義和院。
迎俶立遷倧東府) (己酉) 隐帝承佑(高祖二弟。
曰崇。
曰信。
崇子曰赟。
皆仕宦也。
高祖三子曰承訓。
承佑。
承勳。
嫡子訓亡。
諸子尚幼。
以佑紹立信任倡優疏遠大臣。
時年十八。
時李業等狀申于廣政殿。
因朝王章楊邠史弘肇。
又使人殺郭威于邺。
威乃舉兵犯宮。
帝出城南趙村。
為伶人郭允明刺殺之。
壽二十。
就乾祐年号) 吳越王俶(佐之弟。
字文德。
胡進思立之。
在位三十年) 荊保融(字德長。
誨第三子。
立十年。
壽四十一歲) 楚希萼(廣之兄。
殺廣而立。
明年隐帝崩。
京師大亂。
萼遂臣于李璟降封楚王。
以軍政事任弟希崇。
崇亦臣璟。
璟使邊鎬入楚。
遷馬氏于金陵) (卅三) 雲門文偃禅師示寂。
師姑蘇嘉興人。
姓張氏。
初參睦州蹤禅師。
州見來便閉卻門。
師三扣門。
問誰。
師雲。
某甲。
州雲。
作什麼。
師雲。
己事未明。
乞師指示。
州才開門。
師拶入。
州擒住雲。
速道速道。
師拟議。
州托開雲。
秦時[車 度]轹鑽。
師從此悟入。
州即指師見雪峰。
師至雪峰莊。
遇僧上山即教之雲。
汝到山頭見和上。
上堂衆才集。
便出握腕立地雲。
這老漢項上鐵枷。
何不脫卻。
其僧如教緻問。
峰下座搊住雲。
速道速道。
僧無對。
峰雲。
适來不是爾語。
僧雲。
是某甲語。
峰雲。
侍者将繩棒來。
僧雲。
某在莊上。
見一浙中上座。
教來恁麼問。
峰雲。
大衆去莊上。
迎取五百人善知識來。
師上山才見雪峰。
便問。
因什麼得到與麼地。
師乃低頭。
從此契合。
決擇久之。
遍訪諸方。
晚遊廣中。
靈樹知聖禅師久遲師來。
比至亦率衆門迎。
命居第一座。
樹将終遺書囑廣主。
請師繼踵住持。
師上堂。
僧問。
如何是一代時教。
師雲。
對一說。
問如何是法眼。
師雲普。
問如何是諸佛出身處。
師雲。
東山水上行。
問乞師指個入路。
師雲。
吃粥吃飯。
問如何是透法身句。
師雲。
北鬥裡藏身。
問如何是不挂唇吻一句。
師雲。
合取狗口。
問如何轉動即得不落階級。
曰南鬥七北鬥八。
師乃雲。
眼睫橫亘十方。
眉毛上透乾坤。
下透黃泉。
須彌山塞卻爾咽喉。
還有會處麼。
若會得拽取占波國與新羅國鬥額。
又雲。
盡乾坤一時将來着女眼睫上。
爾諸人聞恁麼道。
不敢望爾出來性懆把老僧打一掴。
且緩緩子細看。
是有是無。
是個什麼道理。
直饒向這裡明得。
若遇衲僧門下。
好槌腳折。
汝若是個人聞說道什麼處有老宿出世。
便蓦面唾污我耳目。
汝若不是個腳手。
才聞人舉便當荷得。
早落第二機。
又曰。
直得觸目無滞。
達得名身句身一切法空山河大地是名名亦不可得。
喚作三昧性海俱備。
猶是無風匝匝之波。
直得忘知與覺覺即佛性矣。
喚作無事人。
更須知有向上一竅在。
又曰。
彈指謦咳揚眉瞬目。
拈槌豎拂或作圓相。
盡是撩鈎搭索。
佛法二字未曾道着。
道着即撒屎撒尿。
又曰。
光不透脫有兩般病。
一切處不明面前有物是一。
又透得一切法空。
隐隐似有個物相似。
亦是光不透脫。
又法身亦有兩般病。
得到法身。
為法執不忘己見猶存。
坐在法身邊是一。
直饒透得法身去。
放過即不可。
子細檢點來有什麼氣息。
亦是病。
又曰。
直得乾坤大地無纖毫過患。
猶是轉句。
不見一色始是半提。
直得如此。
更須知有全提時節。
師居靈樹久之遷韶陽雲門。
廣主屢請入内問法。
待以師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