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曆代通載卷第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之謬。
闳之言不誣矣。
愔亦以為然。
行複欲知黃道進退。
而太史無黃道儀。
表請創置之。
制可。
⊙(壬戌) 帝注孝經并制序。
是歲沙門智升。
上釋教經律論目錄凡二十卷。
铨次大藏經典及聖賢論撰。
凡五千四十八卷。
自是遂為定數。
⊙(癸亥) 十一年十月癸酉。
禅師一行制黃道儀成。
帝自為之銘。
诏安武成殿庭以示百官。
其儀準圓天之像。
具列宿赤道及周天度數。
注水激輪令其自轉。
一晝夜而天運周外絡二輪。
綴以日月令得運行。
每天東行一周。
日西行一度。
月行十三度。
以十九分度之二十九轉日有餘日月會。
三百六十五轉而日周天。
以木匮為地平。
令儀半在地下晦明朔望遲速有準。
立木人二于地平。
其一前置鼓以候刻。
至一刻則自擊之。
其一前置鐘以候辰。
至一辰亦自撞之。
皆于地中略施輪軸。
關鎖交錯相持。
當時稱其妙以為神功。
無幾銅鐵漸澀不能自轉。
遂藏之于集賢院。
是歲改政事堂曰中書門下省。
⊙○有登州文登縣郭行妻王氏。
生女鶴喙。
将喪自言。
酬先世嘗齋之報以此示人。
(甲子 五七) 沙門牛雲者少不慧。
因詣台山禮文殊。
初至東台見老人問曰。
胡為而來。
曰願見大聖求聰慧耳。
老人曰。
文殊居北台爾往見之。
雲奉教趨北台。
老人亦在彼矣。
雲意其即文殊也。
遂拜之。
老人曰。
汝沙門也。
不應禮俗士。
雲拜不已。
老人憐之。
為入定觀雲前身蓋牛也。
以嘗馳經故獲比丘報。
老人起定為雲言之。
複雲。
汝性昏迷胸中有淤肉在。
當為汝[钁-(目 目)+賏]去之。
因戒雲閉目無辄開。
雲如約。
頗覺老人以[钁-(目 目)+賏]鋤其胸。
然不甚楚。
少頃心懷開豁頓異往時。
及開眸見老人現身為文殊妙相端嚴。
謂雲曰。
與汝聰明竟。
雲喜躍作禮及起身而文殊隐。
雲自是總持辨悟為時導師。
以夙因故牛雲稱焉。
⊙(丙寅) 日本國沙門。
榮睿普照等至于揚州。
奉僧伽黎十領。
其上綴以山川異物之狀。
蓋其國主附之以施中國高行沙門。
于時律師鑒真受其衣。
歎外國人有佛種性。
欲往化之。
會睿照等亦勸請遂附舶而東。
為惡風飄入魚蛇等海。
以真律行高皆脫禍。
既至日本。
彼王預知枉駕迎勞。
館于毗盧遮那殿。
未幾請真授歸戒。
夫人群臣皆以次禀授。
日本自是始有律教。
⊙(丁卯) 三藏菩提流志卒。
春秋一百五十有六。
流志南印土國王之子。
以讓位出家。
高宗聞名有诏要之。
以垂拱中至京師。
凡四十年。
如華嚴寶積經等。
皆出其手。
帝及重臣敬之如生佛。
葬日特給鹵簿羽儀。
塔于龍門之西原。
賜谥曰開元一切遍知三藏。
名德之盛古未有焉。
⊙時嵩山破窖堕和上者。
不稱名氏言行叵測。
初見老安國師。
契悟心要隐居嵩山。
山有廟靈甚。
殿中唯安一窖。
遠近祭祀烹宰無虛日。
師領徒入廟。
以杖擊窖三下雲。
咄此窖泥瓦合成。
聖從何來。
靈從何起。
恁麼烹宰物命。
又擊三下。
窖乃傾破堕落。
須臾有一人青衣峨冠。
設拜師前曰。
我本廟窖神。
久受業報。
今蒙師說無生法。
得說此處當生天上。
特來禮謝。
師曰。
是汝本有之性。
非吾強言。
神再拜而去。
少遷徒衆問師。
某等久在和上左右。
未蒙指示。
窖神得何徑旨。
便得生天。
師曰。
我隻向伊道是泥瓦合成。
别無道理為伊。
衆無語。
師良久雲。
會麼。
衆雲。
不會。
師曰。
本有之性為什麼不會。
衆僧乃禮拜。
師曰。
破也破也。
堕也堕也。
于是其衆皆悟玄旨。
後有義豐禅師。
舉問安國師。
國師歎曰。
此子會盡物我一如。
可謂如朗月處空無不見者。
隻是難湊伊語脈。
豐曰。
未審什麼人湊他語脈。
安曰。
不知者。
又僧問。
物物無形時如何。
師曰。
禮即唯汝非我。
不禮即唯我非汝。
其僧禮謝。
師曰。
本有之物物非物也。
所以道若能轉物即同如來。
有僧從牛頭處來。
師曰。
來自何人法會。
僧進前叉手繞師一匝而出。
師曰。
牛頭會下不可有此人。
僧乃回上邊叉手而立。
師雲。
果然果然。
僧卻問。
應物不由他時如何。
師曰。
争得不由他。
僧雲。
恁麼即順正歸原去也。
師曰。
歸原何順。
曰若非和上幾錯招愆。
師曰。
猶是未見四祖時道理。
見後道将來。
僧乃繞師一匝而出。
師曰。
順正之道今古如然。
又僧侍立次。
師曰祖祖佛佛隻說如人本性本心。
此外别無道理。
會取會取。
僧禮謝。
師以拂子打之曰。
一處如是千處亦然。
師後不知終。
⊙是年十一月己醜。
禅師一行寝疾于華嚴寺。
舊唐史雲。
帝一夕夢遊其寺見一室繩床竹窗氣象蕭索。
及旦行以疾聞。
帝遣中使候問。
使還奏行居處之狀。
與所夢冥合。
帝歎久之。
有旨命京城十大德為行結壇祈福。
既而行疾少間。
诏陪駕幸新豐。
未幾行疾革。
帝親候問。
遂沐浴端坐而逝。
春秋四十有五。
帝哭之哀甚。
辍朝三日。
有诏傷悼聽停龛三七日。
與中外贍禮。
行容貌如生。
而鬓發日長。
帝親制碑書之于石。
出内庫錢五十萬建塔銅人原。
谥曰大惠禅師。
帝嘗從容問國
闳之言不誣矣。
愔亦以為然。
行複欲知黃道進退。
而太史無黃道儀。
表請創置之。
制可。
⊙(壬戌) 帝注孝經并制序。
是歲沙門智升。
上釋教經律論目錄凡二十卷。
铨次大藏經典及聖賢論撰。
凡五千四十八卷。
自是遂為定數。
⊙(癸亥) 十一年十月癸酉。
禅師一行制黃道儀成。
帝自為之銘。
诏安武成殿庭以示百官。
其儀準圓天之像。
具列宿赤道及周天度數。
注水激輪令其自轉。
一晝夜而天運周外絡二輪。
綴以日月令得運行。
每天東行一周。
日西行一度。
月行十三度。
以十九分度之二十九轉日有餘日月會。
三百六十五轉而日周天。
以木匮為地平。
令儀半在地下晦明朔望遲速有準。
立木人二于地平。
其一前置鼓以候刻。
至一刻則自擊之。
其一前置鐘以候辰。
至一辰亦自撞之。
皆于地中略施輪軸。
關鎖交錯相持。
當時稱其妙以為神功。
無幾銅鐵漸澀不能自轉。
遂藏之于集賢院。
是歲改政事堂曰中書門下省。
⊙○有登州文登縣郭行妻王氏。
生女鶴喙。
将喪自言。
酬先世嘗齋之報以此示人。
(甲子 五七) 沙門牛雲者少不慧。
因詣台山禮文殊。
初至東台見老人問曰。
胡為而來。
曰願見大聖求聰慧耳。
老人曰。
文殊居北台爾往見之。
雲奉教趨北台。
老人亦在彼矣。
雲意其即文殊也。
遂拜之。
老人曰。
汝沙門也。
不應禮俗士。
雲拜不已。
老人憐之。
為入定觀雲前身蓋牛也。
以嘗馳經故獲比丘報。
老人起定為雲言之。
複雲。
汝性昏迷胸中有淤肉在。
當為汝[钁-(目 目)+賏]去之。
因戒雲閉目無辄開。
雲如約。
頗覺老人以[钁-(目 目)+賏]鋤其胸。
然不甚楚。
少頃心懷開豁頓異往時。
及開眸見老人現身為文殊妙相端嚴。
謂雲曰。
與汝聰明竟。
雲喜躍作禮及起身而文殊隐。
雲自是總持辨悟為時導師。
以夙因故牛雲稱焉。
⊙(丙寅) 日本國沙門。
榮睿普照等至于揚州。
奉僧伽黎十領。
其上綴以山川異物之狀。
蓋其國主附之以施中國高行沙門。
于時律師鑒真受其衣。
歎外國人有佛種性。
欲往化之。
會睿照等亦勸請遂附舶而東。
為惡風飄入魚蛇等海。
以真律行高皆脫禍。
既至日本。
彼王預知枉駕迎勞。
館于毗盧遮那殿。
未幾請真授歸戒。
夫人群臣皆以次禀授。
日本自是始有律教。
⊙(丁卯) 三藏菩提流志卒。
春秋一百五十有六。
流志南印土國王之子。
以讓位出家。
高宗聞名有诏要之。
以垂拱中至京師。
凡四十年。
如華嚴寶積經等。
皆出其手。
帝及重臣敬之如生佛。
葬日特給鹵簿羽儀。
塔于龍門之西原。
賜谥曰開元一切遍知三藏。
名德之盛古未有焉。
⊙時嵩山破窖堕和上者。
不稱名氏言行叵測。
初見老安國師。
契悟心要隐居嵩山。
山有廟靈甚。
殿中唯安一窖。
遠近祭祀烹宰無虛日。
師領徒入廟。
以杖擊窖三下雲。
咄此窖泥瓦合成。
聖從何來。
靈從何起。
恁麼烹宰物命。
又擊三下。
窖乃傾破堕落。
須臾有一人青衣峨冠。
設拜師前曰。
我本廟窖神。
久受業報。
今蒙師說無生法。
得說此處當生天上。
特來禮謝。
師曰。
是汝本有之性。
非吾強言。
神再拜而去。
少遷徒衆問師。
某等久在和上左右。
未蒙指示。
窖神得何徑旨。
便得生天。
師曰。
我隻向伊道是泥瓦合成。
别無道理為伊。
衆無語。
師良久雲。
會麼。
衆雲。
不會。
師曰。
本有之性為什麼不會。
衆僧乃禮拜。
師曰。
破也破也。
堕也堕也。
于是其衆皆悟玄旨。
後有義豐禅師。
舉問安國師。
國師歎曰。
此子會盡物我一如。
可謂如朗月處空無不見者。
隻是難湊伊語脈。
豐曰。
未審什麼人湊他語脈。
安曰。
不知者。
又僧問。
物物無形時如何。
師曰。
禮即唯汝非我。
不禮即唯我非汝。
其僧禮謝。
師曰。
本有之物物非物也。
所以道若能轉物即同如來。
有僧從牛頭處來。
師曰。
來自何人法會。
僧進前叉手繞師一匝而出。
師曰。
牛頭會下不可有此人。
僧乃回上邊叉手而立。
師雲。
果然果然。
僧卻問。
應物不由他時如何。
師曰。
争得不由他。
僧雲。
恁麼即順正歸原去也。
師曰。
歸原何順。
曰若非和上幾錯招愆。
師曰。
猶是未見四祖時道理。
見後道将來。
僧乃繞師一匝而出。
師曰。
順正之道今古如然。
又僧侍立次。
師曰祖祖佛佛隻說如人本性本心。
此外别無道理。
會取會取。
僧禮謝。
師以拂子打之曰。
一處如是千處亦然。
師後不知終。
⊙是年十一月己醜。
禅師一行寝疾于華嚴寺。
舊唐史雲。
帝一夕夢遊其寺見一室繩床竹窗氣象蕭索。
及旦行以疾聞。
帝遣中使候問。
使還奏行居處之狀。
與所夢冥合。
帝歎久之。
有旨命京城十大德為行結壇祈福。
既而行疾少間。
诏陪駕幸新豐。
未幾行疾革。
帝親候問。
遂沐浴端坐而逝。
春秋四十有五。
帝哭之哀甚。
辍朝三日。
有诏傷悼聽停龛三七日。
與中外贍禮。
行容貌如生。
而鬓發日長。
帝親制碑書之于石。
出内庫錢五十萬建塔銅人原。
谥曰大惠禅師。
帝嘗從容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