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萬九千七百八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
大使一員。
忽丹八裡局 【元史】《百官志》:忽丹八裡局,大使一員,給從七品印,至元三年置。
别失八裡局 【元史】《百官志》:别失八裡局,至元十二年,為别失八裡田地人匠。
經值兵革,散漫居止,遷移京師,置局織造禦用領袖納失失等段匹。
十三年置别失八裡諸色人匠局,秩從七品。
今定置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荨麻林局 【元史】《百官志》:弘州荨麻林納失失局,至元十五年二月,隆興路總管府别都魯丁,奉皇太子令旨,招收析居放浪等戶,教習人匠織造,納失失于弘州荨麻林二處置局。
其匠戶則以楊提領管領荨麻林,以忽三烏丁大師管領弘州。
十六年十二月奉旨,為荨麻林人匠數少,以小就大,并弘州局秩從七品,降銅印一顆,命忽三烏丁通領之,置相副四員。
十九年,撥西忽辛斷沒童男八人為匠。
三十一年,以弘州去荨麻林二百馀裡,輸番管辦織造未便。
兩局各設大使、副使一員,仍令忽三烏丁總為提調。
大德元年三月,給從七品印受荨麻林局。
十一年,徽政院奏改受敕,設官仍舊制。
各置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生帛局 【句容新志】:生帛局元置,在縣治前街東,今急迎鋪申明亭皆其地也。
縻絲局 【雷陽志】:舊無額,今置局于徐聞縣廠解之東,歲收木綿布二千四伯匹。
上下半年起運,謂之進呈布。
匠戶一百單五戶,官支工本口糧,免雜役。
绫錦局 【元史】:至元三年六月,小劉行省獻本家人口六十四戶,于皇太子位下。
是年十月,奉令旨,于納錦府李宣差撥到練熟織匠二十戶創立局院。
令小劉行省親領之。
六年,工部侍郎苫思丁。
獻回回童男四十有一戶。
八年,立绫錦局。
秩從七品,置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九年,以招收到析居放浪還俗僧道為匠,總二百八十有一戶,教習織造之事。
今定置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紋绮局 【元史】:乙已年十月,不顔達失楊權府,奉世祖聖旨,以招收漏籍人戶各管教習,立紋绮局。
令楊權府管領。
送納絲銀物料織造段匹,立不達失局,令馬合某為達魯花赤。
戊午,楊權府男得山管領。
中統二年八月楊得山始受宣命,佩銀符。
至元八年五月,命楊得山為紋绮局長官,以馬合某元管人匠,并入紋绮局,通領之。
十二年十月奉旨,以諸人匠賜皇太子。
十三年,罷楊得山馬合某,以本局為從七品。
置大使一員。
十六年,給從七品銅印。
十九年,增置副使一員。
今定置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繡局 【元史】:至元二十四年始置,用從七品印,掌繡造諸王百官段匹。
今定置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簾網局 【元史】:大使一員,副使一員,并受省。
至元年始置。
所設官止授省。
十二年給正七品印改授敕牒。
三十年,官仍授省,用元給之印。
定置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經世大典】:中統四年始置,掌成造宮殿,及官建寺廟網扇之工,提領二員,管勾一員。
鐵局 【元史】:鐵局,至元七年立,置使副各員受詹事院。
三十一年改受徽政院。
大德十一年受敕,且增置受省直長一員。
至治三年省之。
而止設受院使副二員,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應天府志】:鐵局,在上元縣羅帛市,洪武九年置。
減鐵局 【經世大典】:減鐵局,中統四年始置,掌成造禦用及諸宮邸系腰。
管勾一員,提控二人。
镔鐵局 【元史】《百官志》:镔鐵局,秩從八品大使一員,掌镔鐵之工,至元十二年始置。
司屬鐵局 【經世大典】:中統四年始置,掌諸殿宇輕細鐵工,提領三員,管勾三員,提控一員。
鐵貓局 【應天府志】:鐵貓局,在江甯縣戒檀寺舊基。
刀子局 【經世大典】:中統四年始置,掌成造禦用及諸宮邸寶貝佩刀之工。
提控二員,銅局 【元史】《百官志》:提領一員,同提領一員,管勾一員,中統四年置。
以上六局秩從八品。
鑄瀉等銅局,秩從七品,大使一員,副使一員,掌鑄瀉之工,至元十年始置,官三員。
二十八年,省管勾一員,後定置二員。
鑄印局 【元史】《百官志》:秩正八品,掌凡刻印、銷印之事。
大使一員,副使一員,直長一員,至元五年始置。
【應天府志】:鑄印局,在江甯縣舊中書省東。
【國朝諸司職掌】:鑄印局秩從九品,隸戶部。
大使一員,副使一員,司吏一員。
軍器局 【宋會要】:高宗紹興七年,正月一日,樞密院言:軍器最為朝廷目今急務。
拟欲泛勉諸路州軍制造,恐搔擾于民,理宜措置。
一,置軍器局一所,仍以制造禦前軍器局為名,隸屬樞密院并工部,于建康府置局。
一,令禮部鑄銅印一面,以制造禦前軍器局之印,九字為文。
一,提轄監造,受給監門,共差置手,分三人貼司三人。
請給出職條法等,并依軍器所人吏施行。
許本局于諸官司踏逐指名抽取。
從之。
十月十四日,工部言:諸路州軍自來依條合發上供歲額軍器,比緣制造減裂。
近差撥雨浙、江南、東西、福建路工匠,盡赴軍器造作。
其逐州合發軍器并免造,契勘路州軍所造軍器,各有朝廷給降樣制。
及逐州工匠,已曾差赴軍器所造作三年,谙知制度,自可責辦精緻制造。
今來總五路州軍工匠,并就軍器局所兩處造作。
所用物料,大段數多,難于收買。
其逐州所總發物料,往往赴發不足。
或卻緻人匠端閑,及差到工匠,除本身請受外,每月添支食錢一百七十文,米二升半,且以軍器局一處言之。
見役人月支錢一萬貫,米一千石。
委是枉費鈔米,不唯蠹耗财計。
至于抛買物料數多,不免搔擾,兼造作亦不敷。
逐路合發元立定軍器之類,誠為未便。
欲乞将諸州工匠依舊發回,責令當職官措置,須管依樣如法造發,候緻比較精粗,信賞必罰。
從之。
十一月,照軍器局廢罷,并歸軍器所。
其人匠物料等,令提舉官楊忠憫等管押裝發,赴臨安府軍器所交割收管。
【元史】《百官志》:大同路軍器人匠提舉司,秩從五品。
達魯花赤一員,提舉一員,并從五品。
同提舉一員,正七品。
副提舉一員,正七品。
其屬豐州甲局院長一員,應州甲局院長一員,平地縣甲局院長一員,白登縣甲局頭目一人,豐州弓局使一員。
賽甫丁弓局頭目一人。
太原路軍器人匠局,秩正七品。
達魯花赤一員。
局使一員,副使一員,吏目一員。
保定軍器人匠提舉司,秩從六品。
達魯花赤提舉、同提舉、副提舉各一員。
其屬河間甲局院長一員。
祈州安平縣甲局院長一員,陵州箭局頭目一人。
懷孟河南等路軍器人匠局。
秩正七品。
局使、局副各一員,其屬懷孟路弓局院長一員。
彰德路軍器人匠局,秩正七品,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鹹平府軍器人匠局,秩從七品,達魯花赤大使、副使各一員。
大名軍器局,秩正七品,大使、副使各一員。
奉聖州軍器局,秩從七品,大使、副使各一員。
許州軍器局,秩七品,大使、副使各一員。
陳州軍器局,院長一員。
汝甯府軍器局,院長一員。
歸德府軍器局,院長一員。
汴梁路軍器局,秩正七品,局使、局副各一員,其屬常課弓局院長一員,常課甲局院長一員。
上都雜造軍器局,秩正七品,大使、副使各一員。
平陽路雜造局,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降州甲局,大使一員。
【揚州志】:揚州府雜造軍器局,在揚州衛指揮使司南城一所。
高郵衛指揮使司中市橋東一所。
【鳳陽志】:鳳陽府臨縣軍器局,在東門内。
【三山志】:舊軍資庫,在都督府門之東。
至元十九年火,二十五年重創廠解宇。
初為人匠提舉司,尋置绫錦局。
大德八年,宣慰司兼領鹽賦,又取便為鹽庵局,尋革。
今為軍器局。
【饒州府志】:軍器局,先于永福寺權行造作。
洪武八年,知府王哲于府治東偏空地鼎新創造,共計屋宇六十三間。
【建昌志】:建昌府軍器局,在城北隅舊江書院地基之上創立。
中有官廳外有門屋,東西兩傍有。
【南甯府志】:南甯府本屬軍器局,新立在锺樓之傍。
【應天府志】:上元縣造甲局,在石頭街舊洞神宮,初為尚禮局,洪武九年二月改今局。
【宋史】:大都弓匠提舉司,秩正五品,達魯花赤提舉,同提舉、副提舉各一員。
至元三十年,改提舉司置局。
【金陵志】:上元縣造弓局,在國子街。
初作倉,後改今局。
【宋史】:大都弦局,大使、副使各一員,至元三十年,改提舉司置局。
【元史】《百官志》:大都箭局,秩從七品,大使、副使各一員。
益都濟南箭局,秩正七品,局使一員。
欠州武器局,秩從五品,大使、副使一員。
【國朝諸司職掌】:軍器局,秩正九品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火藥局 【金陵志】:在淮清橋街北,舊馬公洞基。
火藥局,在石頭街後馬公洞基置。
潛火局 【金陵志】:潛火局,淳十二年,大使買火資創造水筒,及各廂砌缸停水。
鞍辔局 【經世大典】:中統四年始置。
掌成造禦用鞍辔象轎,提領三員。
鞍子局,至元七年立。
置大使一員,受本府大使一員。
羊山鞍局,至元十八年始置。
掌成造常課鞍辔諸物。
提領一員,提控一員。
【元史志】:上都隆興等路雜造鞍子局,至元二十三年立。
置局使、副使、直長各一員,俱受詹事院。
三十一年,改受徽政院。
大德十一年,局使、副使受敕,直長受省,用從八品印。
至治三年罷之。
置受院提領大使各一員,直長一員,提領一員,大使一員,直長二員。
鞍辔皮作軍器顔料等局,在太平街西。
【應天府志】:鞍辔局,在狀元坊玄真觀基。
初為理問所繼為應天衛衙。
洪武三年改今局。
【國朝諸司職掌】:鞍辔局,秩正九品,大使一員,副使二員。
皮作局 【國朝諸司職掌】:皮作局,秩九品,大使一員,副使二員。
熟皮局 【元史】《百官志》:秩從七品,大使一員,副使一員,典史一人,司吏一人,至元六年置。
掌每歲熟造野獸皮貨等物。
大使、副使、直長各一員,至元二十年置。
軟皮局 【元史】《百官志》:上都大都貂鼠軟皮局,提領所,掌内府細色銀鼠野獸諸色皮貨。
提領二員,至元九年置,受府。
二十七年給從七品印,改受省。
大德十一年給從七品印,改受敕牒。
至治三年,仍改受省。
牛皮局 【元史】《百官志》:牛皮局,至元十三年立,置大使一員,受府。
斜皮局 【元史】《百官志》:上都斜皮局,至元二十五年立,置大使、副使、直長各一員,受詹事院。
三十一年,改受徽政院。
大德十一年,使副受敕牒。
直長受省,用從八品印,至治三年罷。
今置受院大使、副使各一員。
甸皮局 【經世大典】:甸皮局,至元七年初設甸皮局大使,未有印俸。
十四年,始定為正七品,管匠三十馀戶,隸工部。
二十一年,隸大都留守司,兼少府監。
歲辦熟造甸皮紅羊皮二千有奇。
今定置大使一員。
雙局 【元史】《百官志》:至元十八年立,置使、副各一員,受詹事院,三十一年改受徽政院。
大德十一年,依元八品印,受敕,且增受省,直長二員,至治三年省之。
而止設提領、副使各一員,俱受院。
提領一員,副使一員。
盒缽局 【經世大典】:中統四年始置。
掌成造禦用系腰,提領二員。
【元史】《百官志》:盒缽局,大使一員,副使一員,直長一員,至元七年立,受府管納色提領一員,受府。
管銅局、筋局、鎖兒局、樁釘局、雕木局,至元三十年置。
金銀器盒局,至元七年立,置使副各一員,受詹事院。
三十一年受徽政院。
大德十一年,依從八品,改受敕牒,增受省。
直長二員。
至治三年,省之。
而使副止受院。
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繩局 【經世大典】:中統五年始置。
提領二員,祗應司國初建。
開平府宮阙,燕京花島上下殿宇,始置祗應司,以供備之。
設大使一員,秩從五品,隸宮殿司累。
置副使一員,直長三員,吏目一員,司史二人,今掌内府諸王邸第異巧工作修禳應辦侍觀營繕。
管匠七百戶,隸大都留守司,今定置大使一員,使一員,直長三員,吏目一員,司吏二人。
油 漆局 【經世大典】:司屬油漆局,中統元年始置,掌兩都宮殿髹漆之工。
提領五員,同提領一員,副提領一員。
畫油局 【元史】:畫油局,至元二十年立畫油局。
置使、副直長各一員,俱是詹事院。
三十一年,改受徽政院。
大德十一年依從八品印,使、副各受敕,而直長受省。
至治三年罷之。
仍受院。
大使一員,副使一員,直長一員。
出蟲葛局 【元史】《百官志》:提舉司秩從五品,提舉一員,同提舉一員,副提舉一員,吏目一員,掌出蟲葛鑄造之工。
至元十二年,始置局。
延三年,升提舉司。
設今官。
車局 【經世大典】:中統五年始置,提舉二員,管勾一員。
轎子局 【經世大典】:中統四年始置,掌成造禦用異樣木植鞍子諸物。
提領一員。
竹作局 【經世大典】:中統四年始置,提領二員,提控一員。
抄紙局 【國朝諸司職掌】:秩從九品,隸戶部,大使一員,副使一員,司吏一員。
印鈔局 【國朝諸司職掌】:秩從九品,隸戶部,大使一員,副使一員,司吏一員。
雜造局 【元史】《百官志》:至元七年立,置使副各一員,受詹事院。
三十一年,改受徽政院。
大德十一年,依正八品印,受敕,增置受省,直長二員,至治三年省之,而止設受院。
使副二員,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瑞陽志】:雜造局,在醫學之後,至元二十四年創立,專掌成造進呈雜用之物。
每歲解納于内府,以備國家不時之用雲。
本路額造生活鐵馬镫二伯七十五副紫大樣辔一百一十四副,心紅油氈一百副,心紅皮箧二十副。
【洪武毗陵志】:雜造局,元至元庚辰,以舊通判廳置雜造局。
庚寅改創于晉陵縣,基今不存。
本朝洪武丁已。
創置于武進縣東街,為四縣造作之所。
【蘇州府志】:蘇州府雜造局,本朝在卧佛寺南,洪武六年設置。
【徽州府志】:徽州元雜造局,在東北隅靈順廟之左。
歲用毛鐵二千七百五十四斤,造軍器手刀三百六十五把,槍頭一百七十五個。
上下半年起解,元末毀于兵。
國朝創于永豐倉舊基。
季造軍器漆弓一百七十五張,腰刀三百把。
其馀頭盔鐵甲箭支等項,随時所需,未有定額。
【嚴州府志】:嚴州府雜造局,在城東北隅秀山下,庚子年開設。
置官二員,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歲造黑漆角弓二百六十一張,弦四百三十二條。
【金華府志】:金華府雜造局,在府治西。
人
大使一員。
忽丹八裡局 【元史】《百官志》:忽丹八裡局,大使一員,給從七品印,至元三年置。
别失八裡局 【元史】《百官志》:别失八裡局,至元十二年,為别失八裡田地人匠。
經值兵革,散漫居止,遷移京師,置局織造禦用領袖納失失等段匹。
十三年置别失八裡諸色人匠局,秩從七品。
今定置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荨麻林局 【元史】《百官志》:弘州荨麻林納失失局,至元十五年二月,隆興路總管府别都魯丁,奉皇太子令旨,招收析居放浪等戶,教習人匠織造,納失失于弘州荨麻林二處置局。
其匠戶則以楊提領管領荨麻林,以忽三烏丁大師管領弘州。
十六年十二月奉旨,為荨麻林人匠數少,以小就大,并弘州局秩從七品,降銅印一顆,命忽三烏丁通領之,置相副四員。
十九年,撥西忽辛斷沒童男八人為匠。
三十一年,以弘州去荨麻林二百馀裡,輸番管辦織造未便。
兩局各設大使、副使一員,仍令忽三烏丁總為提調。
大德元年三月,給從七品印受荨麻林局。
十一年,徽政院奏改受敕,設官仍舊制。
各置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生帛局 【句容新志】:生帛局元置,在縣治前街東,今急迎鋪申明亭皆其地也。
縻絲局 【雷陽志】:舊無額,今置局于徐聞縣廠解之東,歲收木綿布二千四伯匹。
上下半年起運,謂之進呈布。
匠戶一百單五戶,官支工本口糧,免雜役。
绫錦局 【元史】:至元三年六月,小劉行省獻本家人口六十四戶,于皇太子位下。
是年十月,奉令旨,于納錦府李宣差撥到練熟織匠二十戶創立局院。
令小劉行省親領之。
六年,工部侍郎苫思丁。
獻回回童男四十有一戶。
八年,立绫錦局。
秩從七品,置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九年,以招收到析居放浪還俗僧道為匠,總二百八十有一戶,教習織造之事。
今定置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紋绮局 【元史】:乙已年十月,不顔達失楊權府,奉世祖聖旨,以招收漏籍人戶各管教習,立紋绮局。
令楊權府管領。
送納絲銀物料織造段匹,立不達失局,令馬合某為達魯花赤。
戊午,楊權府男得山管領。
中統二年八月楊得山始受宣命,佩銀符。
至元八年五月,命楊得山為紋绮局長官,以馬合某元管人匠,并入紋绮局,通領之。
十二年十月奉旨,以諸人匠賜皇太子。
十三年,罷楊得山馬合某,以本局為從七品。
置大使一員。
十六年,給從七品銅印。
十九年,增置副使一員。
今定置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繡局 【元史】:至元二十四年始置,用從七品印,掌繡造諸王百官段匹。
今定置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簾網局 【元史】:大使一員,副使一員,并受省。
至元年始置。
所設官止授省。
十二年給正七品印改授敕牒。
三十年,官仍授省,用元給之印。
定置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經世大典】:中統四年始置,掌成造宮殿,及官建寺廟網扇之工,提領二員,管勾一員。
鐵局 【元史】:鐵局,至元七年立,置使副各員受詹事院。
三十一年改受徽政院。
大德十一年受敕,且增置受省直長一員。
至治三年省之。
而止設受院使副二員,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應天府志】:鐵局,在上元縣羅帛市,洪武九年置。
減鐵局 【經世大典】:減鐵局,中統四年始置,掌成造禦用及諸宮邸系腰。
管勾一員,提控二人。
镔鐵局 【元史】《百官志》:镔鐵局,秩從八品大使一員,掌镔鐵之工,至元十二年始置。
司屬鐵局 【經世大典】:中統四年始置,掌諸殿宇輕細鐵工,提領三員,管勾三員,提控一員。
鐵貓局 【應天府志】:鐵貓局,在江甯縣戒檀寺舊基。
刀子局 【經世大典】:中統四年始置,掌成造禦用及諸宮邸寶貝佩刀之工。
提控二員,銅局 【元史】《百官志》:提領一員,同提領一員,管勾一員,中統四年置。
以上六局秩從八品。
鑄瀉等銅局,秩從七品,大使一員,副使一員,掌鑄瀉之工,至元十年始置,官三員。
二十八年,省管勾一員,後定置二員。
鑄印局 【元史】《百官志》:秩正八品,掌凡刻印、銷印之事。
大使一員,副使一員,直長一員,至元五年始置。
【應天府志】:鑄印局,在江甯縣舊中書省東。
【國朝諸司職掌】:鑄印局秩從九品,隸戶部。
大使一員,副使一員,司吏一員。
軍器局 【宋會要】:高宗紹興七年,正月一日,樞密院言:軍器最為朝廷目今急務。
拟欲泛勉諸路州軍制造,恐搔擾于民,理宜措置。
一,置軍器局一所,仍以制造禦前軍器局為名,隸屬樞密院并工部,于建康府置局。
一,令禮部鑄銅印一面,以制造禦前軍器局之印,九字為文。
一,提轄監造,受給監門,共差置手,分三人貼司三人。
請給出職條法等,并依軍器所人吏施行。
許本局于諸官司踏逐指名抽取。
從之。
十月十四日,工部言:諸路州軍自來依條合發上供歲額軍器,比緣制造減裂。
近差撥雨浙、江南、東西、福建路工匠,盡赴軍器造作。
其逐州合發軍器并免造,契勘路州軍所造軍器,各有朝廷給降樣制。
及逐州工匠,已曾差赴軍器所造作三年,谙知制度,自可責辦精緻制造。
今來總五路州軍工匠,并就軍器局所兩處造作。
所用物料,大段數多,難于收買。
其逐州所總發物料,往往赴發不足。
或卻緻人匠端閑,及差到工匠,除本身請受外,每月添支食錢一百七十文,米二升半,且以軍器局一處言之。
見役人月支錢一萬貫,米一千石。
委是枉費鈔米,不唯蠹耗财計。
至于抛買物料數多,不免搔擾,兼造作亦不敷。
逐路合發元立定軍器之類,誠為未便。
欲乞将諸州工匠依舊發回,責令當職官措置,須管依樣如法造發,候緻比較精粗,信賞必罰。
從之。
十一月,照軍器局廢罷,并歸軍器所。
其人匠物料等,令提舉官楊忠憫等管押裝發,赴臨安府軍器所交割收管。
【元史】《百官志》:大同路軍器人匠提舉司,秩從五品。
達魯花赤一員,提舉一員,并從五品。
同提舉一員,正七品。
副提舉一員,正七品。
其屬豐州甲局院長一員,應州甲局院長一員,平地縣甲局院長一員,白登縣甲局頭目一人,豐州弓局使一員。
賽甫丁弓局頭目一人。
太原路軍器人匠局,秩正七品。
達魯花赤一員。
局使一員,副使一員,吏目一員。
保定軍器人匠提舉司,秩從六品。
達魯花赤提舉、同提舉、副提舉各一員。
其屬河間甲局院長一員。
祈州安平縣甲局院長一員,陵州箭局頭目一人。
懷孟河南等路軍器人匠局。
秩正七品。
局使、局副各一員,其屬懷孟路弓局院長一員。
彰德路軍器人匠局,秩正七品,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鹹平府軍器人匠局,秩從七品,達魯花赤大使、副使各一員。
大名軍器局,秩正七品,大使、副使各一員。
奉聖州軍器局,秩從七品,大使、副使各一員。
許州軍器局,秩七品,大使、副使各一員。
陳州軍器局,院長一員。
汝甯府軍器局,院長一員。
歸德府軍器局,院長一員。
汴梁路軍器局,秩正七品,局使、局副各一員,其屬常課弓局院長一員,常課甲局院長一員。
上都雜造軍器局,秩正七品,大使、副使各一員。
平陽路雜造局,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降州甲局,大使一員。
【揚州志】:揚州府雜造軍器局,在揚州衛指揮使司南城一所。
高郵衛指揮使司中市橋東一所。
【鳳陽志】:鳳陽府臨縣軍器局,在東門内。
【三山志】:舊軍資庫,在都督府門之東。
至元十九年火,二十五年重創廠解宇。
初為人匠提舉司,尋置绫錦局。
大德八年,宣慰司兼領鹽賦,又取便為鹽庵局,尋革。
今為軍器局。
【饒州府志】:軍器局,先于永福寺權行造作。
洪武八年,知府王哲于府治東偏空地鼎新創造,共計屋宇六十三間。
【建昌志】:建昌府軍器局,在城北隅舊江書院地基之上創立。
中有官廳外有門屋,東西兩傍有。
【南甯府志】:南甯府本屬軍器局,新立在锺樓之傍。
【應天府志】:上元縣造甲局,在石頭街舊洞神宮,初為尚禮局,洪武九年二月改今局。
【宋史】:大都弓匠提舉司,秩正五品,達魯花赤提舉,同提舉、副提舉各一員。
至元三十年,改提舉司置局。
【金陵志】:上元縣造弓局,在國子街。
初作倉,後改今局。
【宋史】:大都弦局,大使、副使各一員,至元三十年,改提舉司置局。
【元史】《百官志》:大都箭局,秩從七品,大使、副使各一員。
益都濟南箭局,秩正七品,局使一員。
欠州武器局,秩從五品,大使、副使一員。
【國朝諸司職掌】:軍器局,秩正九品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火藥局 【金陵志】:在淮清橋街北,舊馬公洞基。
火藥局,在石頭街後馬公洞基置。
潛火局 【金陵志】:潛火局,淳十二年,大使買火資創造水筒,及各廂砌缸停水。
鞍辔局 【經世大典】:中統四年始置。
掌成造禦用鞍辔象轎,提領三員。
鞍子局,至元七年立。
置大使一員,受本府大使一員。
羊山鞍局,至元十八年始置。
掌成造常課鞍辔諸物。
提領一員,提控一員。
【元史志】:上都隆興等路雜造鞍子局,至元二十三年立。
置局使、副使、直長各一員,俱受詹事院。
三十一年,改受徽政院。
大德十一年,局使、副使受敕,直長受省,用從八品印。
至治三年罷之。
置受院提領大使各一員,直長一員,提領一員,大使一員,直長二員。
鞍辔皮作軍器顔料等局,在太平街西。
【應天府志】:鞍辔局,在狀元坊玄真觀基。
初為理問所繼為應天衛衙。
洪武三年改今局。
【國朝諸司職掌】:鞍辔局,秩正九品,大使一員,副使二員。
皮作局 【國朝諸司職掌】:皮作局,秩九品,大使一員,副使二員。
熟皮局 【元史】《百官志》:秩從七品,大使一員,副使一員,典史一人,司吏一人,至元六年置。
掌每歲熟造野獸皮貨等物。
大使、副使、直長各一員,至元二十年置。
軟皮局 【元史】《百官志》:上都大都貂鼠軟皮局,提領所,掌内府細色銀鼠野獸諸色皮貨。
提領二員,至元九年置,受府。
二十七年給從七品印,改受省。
大德十一年給從七品印,改受敕牒。
至治三年,仍改受省。
牛皮局 【元史】《百官志》:牛皮局,至元十三年立,置大使一員,受府。
斜皮局 【元史】《百官志》:上都斜皮局,至元二十五年立,置大使、副使、直長各一員,受詹事院。
三十一年,改受徽政院。
大德十一年,使副受敕牒。
直長受省,用從八品印,至治三年罷。
今置受院大使、副使各一員。
甸皮局 【經世大典】:甸皮局,至元七年初設甸皮局大使,未有印俸。
十四年,始定為正七品,管匠三十馀戶,隸工部。
二十一年,隸大都留守司,兼少府監。
歲辦熟造甸皮紅羊皮二千有奇。
今定置大使一員。
雙局 【元史】《百官志》:至元十八年立,置使、副各一員,受詹事院,三十一年改受徽政院。
大德十一年,依元八品印,受敕,且增受省,直長二員,至治三年省之。
而止設提領、副使各一員,俱受院。
提領一員,副使一員。
盒缽局 【經世大典】:中統四年始置。
掌成造禦用系腰,提領二員。
【元史】《百官志》:盒缽局,大使一員,副使一員,直長一員,至元七年立,受府管納色提領一員,受府。
管銅局、筋局、鎖兒局、樁釘局、雕木局,至元三十年置。
金銀器盒局,至元七年立,置使副各一員,受詹事院。
三十一年受徽政院。
大德十一年,依從八品,改受敕牒,增受省。
直長二員。
至治三年,省之。
而使副止受院。
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繩局 【經世大典】:中統五年始置。
提領二員,祗應司國初建。
開平府宮阙,燕京花島上下殿宇,始置祗應司,以供備之。
設大使一員,秩從五品,隸宮殿司累。
置副使一員,直長三員,吏目一員,司史二人,今掌内府諸王邸第異巧工作修禳應辦侍觀營繕。
管匠七百戶,隸大都留守司,今定置大使一員,使一員,直長三員,吏目一員,司吏二人。
油 漆局 【經世大典】:司屬油漆局,中統元年始置,掌兩都宮殿髹漆之工。
提領五員,同提領一員,副提領一員。
畫油局 【元史】:畫油局,至元二十年立畫油局。
置使、副直長各一員,俱是詹事院。
三十一年,改受徽政院。
大德十一年依從八品印,使、副各受敕,而直長受省。
至治三年罷之。
仍受院。
大使一員,副使一員,直長一員。
出蟲葛局 【元史】《百官志》:提舉司秩從五品,提舉一員,同提舉一員,副提舉一員,吏目一員,掌出蟲葛鑄造之工。
至元十二年,始置局。
延三年,升提舉司。
設今官。
車局 【經世大典】:中統五年始置,提舉二員,管勾一員。
轎子局 【經世大典】:中統四年始置,掌成造禦用異樣木植鞍子諸物。
提領一員。
竹作局 【經世大典】:中統四年始置,提領二員,提控一員。
抄紙局 【國朝諸司職掌】:秩從九品,隸戶部,大使一員,副使一員,司吏一員。
印鈔局 【國朝諸司職掌】:秩從九品,隸戶部,大使一員,副使一員,司吏一員。
雜造局 【元史】《百官志》:至元七年立,置使副各一員,受詹事院。
三十一年,改受徽政院。
大德十一年,依正八品印,受敕,增置受省,直長二員,至治三年省之,而止設受院。
使副二員,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瑞陽志】:雜造局,在醫學之後,至元二十四年創立,專掌成造進呈雜用之物。
每歲解納于内府,以備國家不時之用雲。
本路額造生活鐵馬镫二伯七十五副紫大樣辔一百一十四副,心紅油氈一百副,心紅皮箧二十副。
【洪武毗陵志】:雜造局,元至元庚辰,以舊通判廳置雜造局。
庚寅改創于晉陵縣,基今不存。
本朝洪武丁已。
創置于武進縣東街,為四縣造作之所。
【蘇州府志】:蘇州府雜造局,本朝在卧佛寺南,洪武六年設置。
【徽州府志】:徽州元雜造局,在東北隅靈順廟之左。
歲用毛鐵二千七百五十四斤,造軍器手刀三百六十五把,槍頭一百七十五個。
上下半年起解,元末毀于兵。
國朝創于永豐倉舊基。
季造軍器漆弓一百七十五張,腰刀三百把。
其馀頭盔鐵甲箭支等項,随時所需,未有定額。
【嚴州府志】:嚴州府雜造局,在城東北隅秀山下,庚子年開設。
置官二員,大使一員,副使一員。
歲造黑漆角弓二百六十一張,弦四百三十二條。
【金華府志】:金華府雜造局,在府治西。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