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萬九千七百三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文物鼎盛之時,豈可謂無人?但以執政好惡,人材隔塞者多。
如陳權輩,文萊作舍人有餘,然執政不肯。
陛下向排衆論,擢葉濤、沈铢等,莫不稱職。
今如濤輩,未見其人。
上雲:即宮中有能文者否?餘雲:三省所稱但如葉隸爾。
上雲:鄧如何?餘雲臣不識之,亦不知文采何如。
昨舍人阙,三省用劉極權。
及制詞出,取笑中外。
上又問:劉達如何?餘雲如達人物亦恐可進擢。
陛下以中外阙官為念,誠今日急務。
隻如陝西、河東河北三路,皆冬教保甲之處,豈可全阙?又如河南兩轉運使俱罷,亦不除人,如此諸路豈不阙事?望更留聖念。
上再三然之。
因言王發訟劉何事,一一皆實。
并孫贲皆将默責者。
提刑不過於運判,提舉官省即府推判官中除,想一不至如此難得也。
是日晚,批出吳靖方除入内副都知。
又得旨:今具馮世甯、藍從熙除押班。
歲月亦将遷也。
既進呈,上雲:已遷遙察。
更不須遷。
餘雲:兩人者,歲朋亦皆未及,兼有著令觀察使以上止得改使額謂橫行也不得更遷。
如有特旨,亦須執奏。
上又問:吳方文字已行否?餘雲亦有著令入内都知押班,通不得過四員,然近馮宗道未卒時,已是五員。
以此更不敢奏禀。
上雲:先朝任使之人,不可不遷也。
丙申,同呈環慶奏張誠下冒賞将佐。
得旨:蕃官與免降資供職以下,依熙秦冒賞人例,以殿侍軍将效用等名目降資。
再對,劉惟簡以随龍特贈節度使。
自乙未。
夔未連日留身奏事,是日有三子留禦榻上,上顧餘曰:滿月在近。
餘未論旨,但稱慶而已。
又問:以何日為滿月?上曰:用七日。
蓋京師俗禮雲,男子縮一日,故是日。
夔以惠卿移鎮赴宣麻,餘詢兩省雲夔連日留身,今日又留三子何也?沖元笑雲:必是大差除。
餘雲;莫是薦士否?元慶雲:非也。
餘默思之,蓋議中宮爾,故有滿月之問。
是日禁中有宴,後殿視事。
内侍會計二府欲減進呈文字。
丁酉,同呈王厚申耳害征心牟欽氈等,皆有歸漢之意。
得改心、王瞻兵馬早到,則青旦夕可定。
乞降招納例物。
而王瞻十五日奏雲:已到邈川。
而王改心先馳五十騎往宗奇城,雲愍與西蕃人情不熟,萬一人情未順,不可退縮,乞詳酌指揮。
又雲:耳害征心年欽氈等,昨累遣人欲歸漢。
既而孫路令瞻歸河州,卻聞心牟欽牟與丹夏國公主,已遣馬二疋、一載虎皮,蕃語謂之蟲虎錦袍彩服、一載鬧裝鞍辔,往迎溪巴溫隴拶父子入青唐。
人心已是中變。
見招納次。
孫路又奏乞錦子千領,銀帶一千、交椅涼傘二百。
诏令戶部如數制造,差使臣押送經略司,并旨揮王改心,依十九日旨揮,就近照應。
王瞻不得違越誤事。
又令以賞格招納耳害征等,耳害征與舊官,溪巴溫與耳害征一等推恩心牟欽氈等,與正任剌史銀賜絹錢各三千,馀以次與尋撰詞進八。
安奏,乞擢西蕃歸順子弟為将領。
上問雲何衆?皆雲不曉。
右耳害在殿,盧首笑其所請。
衆亦皆訝其強聒也。
又诏夏國使副八百朝辭,十一日進發。
再對,因言臣昨日在景靈見三省答诏,臣初以謂宰臣當率百官上表。
既而密院亦不與文。
上雲:三省言故事如此。
餘雲:此事斷自聖意,若聖意所欲。
三省無故不奉行之理;若非聖意,豈三省所可議及。
上雲:此固非大臣所可建議。
餘雲:然則三省亦不足為功。
上亦哂之。
餘雲:此事當禀兩宮,從中降诏乃為得體。
上雲:已禀兩宮,皇太後甚善。
餘雲:聞已擇日降制。
上雲:八日吉日已定。
甲辰,從駕恭謝於醴泉觀,午後,宣坐賜酒,五行作樂。
未正,罷申初還。
内日賜酒果。
是日,賜小國密雲,又賜香藥。
丙午,歇泊。
丁未。
同呈熙河路奏,耳害征出漢,至邈川。
已差人引押赴經略司。
又王瞻稱,孫路遣李澄等帶邊厮波結,往山後攻讨,擒郎阿章,搔擾部族。
诏胡宗回體問虛實。
及李澄等可與不可,留山後。
及可輿不可,令聽王瞻旨揮措置。
仍具聞奏。
又令言幾答西人以回。
诏中已有旨揮,候施行訖,令進誓表。
又令延依诏旨回牒宥州照會。
再對,因賀。
上雲:今日皇子滿月。
中宣制朝廷慶事何以如此?迩來天意肋順,邊事就緒,西夏哀祈晴,命青唐不用兵甲,幾於俯拾,以至乘與遊幸。
繼日睛霁溫暖,次日使大風風慘。
上笑雲:昨日卻是蔣之奇當制,兼宣召面谕。
又雲:蔡京奏言語不得。
餘雲:此不可強之。
奇必稱稍旨,然手诏之意不可不知。
上雲:昨日已面付與。
餘雲:如此甚善。
上手诏雲:咨禀兩宮,皆以為宜立賢妃劉氏為後。
朕祗奉慈訓即頒禮命故也。
上又雲:西人未嘗如此孫順。
餘雲:誠如聖谕。
元佑中固不論,元豐中表章極不遜,未嘗如今日屈服也。
前一日上降手诏付三省,餘亦不聞,至造朝及殿,屏,方出笏記相示,因相率同於殿上草賀。
是日宣制,自初議,凡五日留身,衆皆哂之,唯恐他人之與聞也。
左耳害初以不平,鳳曉之雲何可得他,如此轄亦釋然。
是日,以夔鳳為押冊使副,礻聶太尉司徒。
。
左轄撰冊,又書篆冊寶,戊申,重九。
已酉,旬休。
欲詣普照祭告,又以兩淖及腹痛未果行。
庚戍,同呈河東修八堡寨轉運司官,賜茶藥銀合。
延乞廢丹頭寨,從之。
孫路奏苗履申會州未可置橋開安紮子,乞教習保甲,月分差官按試。
餘因為上言保甲固當教習,然陝西、河東連年進築城寨,調發未已,河北連并水炎,流冗未複,以此未可督責訓練。
上雲:府界莫可先行。
餘雲:熙甯中,教保甲在司農正當此職事,是時諸縣引見保甲,事藝精熟。
夔雲:多得班行。
餘雲:止是得殿侍軍将,然俱使差充,巡檢司指使以此仕官。
及有力之家子弟皆欣然趨赴,及引對所陳,皆良馬,鞍辔華楚,馬上事藝往往勝軍。
知縣巡檢又皆得轉官或減年。
以此上下皆育誦躍自效。
然是時司農官親任其事,督責檢察極精密,縣令有柳令保甲置衣裝之類,非理搔擾者,亦皆沖替,故人莫敢不奉法。
其後乃令上番。
上雲:且與先自府界檢舉施行。
左轄雲:但於先朝法中稍加裁損,無不可行之理。
餘雲:如此甚便,容檢尋文字進呈。
次,再對以曹評為生辰國信副使。
辛亥,駕幸勞林園奠宗瑗環婦以以雨不果出。
三省奏事崇政殿。
餘以疾在告。
是日王瞻奏,心牟欽氈已於八月二十八日迎隴拶入青唐,坐椅子作。
王子,候有機會收複青唐。
夔以簡見谕稱上旨令。
使遣苗履康謂李澄選兵馬,以重兵入取青唐。
餘未答,又草定文字。
遣院吏持下欲便行。
餘以謂先降旨揮,招隴拶及心牟,當且多方遣人招來,侯其不聽命,然後加兵未晚。
夔不能奪遂依此行下。
是夕,雨未已。
王子,同呈,十二日降聖旨。
餘因言青唐事首尾,為孫路所,初謀取青唐,未嘗聞朝廷又有可取之理。
又與王瞻争功,卻沮撓其事,遷延至於隴拶已入,使朝廷至議用兵,皆出於不得已。
今日之事,使隴拶可以招來或苗履輩用兵,使能一舉而成功,則皆朝廷之福。
若萬一嗟跌青唐未可舉,為之奈何?熙河兵連年出入,不騰疲敝,若頓兵絕塞,未可解嚴,則人情反側,何以彈遏?若便相還兵馬,則河南邈川非朝廷有,是又生一高等國也,以此言之,孫路之罪殆不可勝誅。
夔雲:隴拶小兒無能為,乃心牟氈妄作爾,必旦夕可了。
餘雲:兵家勝負不常,何可必?章嘗言青唐精兵可二十萬,今朝遷三分有其二,彼尚有七分萬衆,我以數萬兵欲必取之,未可易言之也。
今已降诏降旨揮,若便出降則豈不勝於用兵也!上雲:孫路須重貶。
亦雲須重行。
上雲:如鐘傳處置可也。
是日以張世永知晉甯軍,為岚石沿邊安撫使,兼都巡檢使,張構河西軍馬。
熙河走馬裴震奏,孫路與王瞻不和。
上以其奏報稽緩不當。
特罰銅二十斤。
再對,上又及孫路事語如前。
阮易簡以嘗言熙河秦鳳,奏首級不實,已故三官候轉出日,輿升擢差遣。
癸醜,同呈邊報,河東奏以岚石慈滋隸石路。
馀隸河東沿邊安撫司,從之。
甲寅,同呈河東經略司乞更不牒問戎主近邊打圍,從之,戎主以今秋至西京,并邊打圍,去代州邊境止十裡,至五七裡。
知代州王崇,極言慶曆中戎主至西山打圍,嘗牒報河東令勿驚動。
今乃不牒報,乞移文取問。
而熙甯、元豐中亦嘗于此打圍,不曾報,變不曾問。
嘗以此谕并帥,故有是請。
是歲,北虜於雲中甸受回謝生辰正旦國信禮。
熙河奏,西賊犯南崇堡,已退回。
再對,依元易簡陳請諸路走馬,奏計許帶當直兵士一半随行。
乙卯、丙辰,以病腹散在告。
上遣中人徐賜食、宣問。
又遣醫官孔元來診視,仍傳宣不作宣醫,自是遣元來。
元雲:上淩晨禦欽明殿,醫官随都知押班以下起居,上即遣禦藥來問布安否。
又遣中使趨使到西府。
又遣人問服何藥。
尋具紮子稱謝。
元雲:中人皆動日雲,上春何其厚也。
丁巳,同三省對。
上問勞甚詳。
同呈夔州路走馬程允武信言,轉運司差人吏根括地土,不便以奏,根後時罰金十斤,呂惠卿癸乞以回降夏國。
诏旨,戒諸路邊将,非西人作過,不得出兵過界從之。
賜熙河路修築東北冷牟寨畢工,銀合茶藥。
泾原乞曲悅禮免解,從之。
慶州擒到監軍訛勃羅,以二十三日引見,仍付大理寺,暫免檻車,钿手匣腳散禁。
至日以檻車載至東華門,出以白陳,曳入崇政殿廷。
得旨貸命,即釋縛,送都亭西驿安下。
戊午,同呈隴拶出漢與轄征一等推恩。
上初疑大重。
衆皆雲:不緣隴拶争立,則轄征豈出降?兼隴乃董氈之侄,是當得青唐者,固不在轄征之下也。
上乃從之。
再對,令吳安憲體定州,奏軍城寨捕到官為北賦刹傷,司理院勘逾年不決。
及安撫副使李琉中本非鬥敵,悉為北虜禽虜驅涼殺傷。
乞先次衙替,具元奏有無不同,不盡事理。
聞仍别選官惟勘捕盜官,先次衙替。
已未,旬休。
自十八日雨,放朝參迄今未已。
庚申,同呈邊報,回謝貶使令。
閏有十九日,時發。
再對,罷黜院吏周信之。
新知乾甯軍王價上殿子乞修唐波。
上雲:人才尋常。
辛酉,呂惠卿繳奏宥州牒遣遺進使副。
诏以夏國自知梁氏系有罪之人,難議收受遺進,及行吊祭之禮,以國,國主能悔過謝罪。
已降诏候遣使納誓表,特與收接。
今牒報宥州照會,又乞以回照,先關報宥州。
從之。
壬戍,以大雨罷秋宴。
二十四日,又罷引訛羅,以二十九日見。
同呈陝西、河東修置烽台巡綽處,令速疾了華。
又令王厚同王瞻管勾青唐招納事。
再對,閻安許以勾當禦樂院皇城司。
歲月減殘零年月磨勘,改宣政使。
癸亥,太師忌不入。
甲子,同呈東比牟冷牟城寨,賜名新泉。
王瞻乞差将兵,及差中使招納顯屬違違越時罰銅二十斤。
再對,賜賈岩妻冠帔,故事:管軍初除得陳,乞冠帔三道,元五年罷之。
岩妻當以二十七日入賀冊後,因自陳故特賜元佑指揮更不施行。
乙醜,皆冊後儀于文德殿,雨未已。
得旨令皆庭下,及即上儀,又設幕屋以覆宮架。
習儀華,後大雨。
中批呂嘉問削一職,罰金三十斤。
丙寅,皇帝禦文德殿發冊,章許将為副命使,餘攝中書令,二轄車聶侍中。
禮畢,赴東上門拜表,又諸内東門拜表戕賀。
太後大妃又上戕賀,中宮不拜。
是日大晴,中夜雨止。
诘旦、漸開霁,無複纖雲。
丁卯,歇泊。
假魯國大夫人忌。
是日内宴。
戊辰,同呈以慕容将善宣義郎,添差真定機宜,将美以原州推官,鞠熙、秦曰月賞獄招對,故有是命。
熙秦曰月賞乃将美固鞠一指使,俟誠争首級獄而發之也。
已已,旬休。
閏九月庚午朔,禦文德視朝。
同呈瞻奏,帶領人馬到宗奇。
熙河奏,番官趙永信卒。
降羌人,多屈城也。
閻晏用皇城司禦樂院。
歲月減磨甚改宣政使。
再對,雄州奏,回謝沉使,於雲中甸受禮。
汲州牒報也。
辛未,同呈太名安撫司,奏乞認募饑民修城,從之。
韓帥杯奏。
是日,再對。
以胡宗回書,言王瞻有所恃專辄肆橫事進呈。
士申。
同呈熙河奏修會甯關功狀,轉官減年支賜有差。
又令蘭州事造鹿材應副會州,修倉庫、營房、解全等。
自黃河沿流運緻專委官管勾事畢,推恩順安軍知軍馬。
為於界河标撥職田等事,特勒停通判王子獻以下各沖替。
高遵惠乞李澤準備将領。
不許。
是日,熙河奏,九月二十日收複青唐入隴拶,及心牟欽氈結口瓦龊以下出降。
夔獨奏,乞以四月草慶,五日率百官稱賀。
從之。
癸酉,同呈省草賀收青唐。
诏以青唐為鄯州,仍為隴右節度,以王瞻知鄯州,兼隴右沿邊安撫使,兼都巡檢使。
賜胡宗回以下銀合茶藥。
遣中使押賜軍兵等第特支。
又差中使兼經臣管押瞎征一行,李谷管押隴拶一行赴阙,仍令速具收複青唐一行,獎佐功狀聞隴拶一行。
有契丹、夏國、鹘三公主,并令赴阙。
甲戍,同呈收複鄯州等處城寨。
令胡宗回相度令肆去處,以邈川為湟州,以宗奇為龍支城。
王厚為東上門副使,知薄州兼隴右沿邊同都巡檢使。
以王瞻為團練使,仍兼熙河路轄。
初除瞻四方館使、遙郡防禦使。
而安中以為賞簿。
餘欲且令撫定隴右一方,假有郊輿王任,而上意欲稍隆之,遂有此除。
先是胡宗回言其橫故。
餘欲稍裁抑,然瞻專辄不已,上亦深以餘為信然也。
乙亥,同呈邊報。
再對,藍從熙唐勘改景福殿使。
差秦鳳戍兵十旨撣應副熙河新禦戍守。
是日,以本命早出。
丙丁,同呈禦宣德門立伏,引見瞎征。
令門禦史台、太常寺、殿前馬步軍司詳定儀,及何行事件聞奏。
環慶擒到軍訛勃羅,送澤州編管,月給錢十千、米麥三石。
再對,具河北兵将數進呈,及熙甯中,當以相州一将出戍河東,議令更戍秦晉及别置兵額,減舊将兵額,減舊将兵額以給新軍。
上深然之。
退輿三省議,亦皆以為可。
熙河都監扯德見拱拱聖軍校,乞放停。
從之。
丁醜,刑部斷密院書令史王可權貼房張大順,詐欺取将官張忠贓數百千,可權、大順先已配嶺表。
上旨令徒配海南。
戊寅,胡宗回乞以廓州為軍。
诏以為城。
夔州轉運司差入吏王佑之,往南平軍根括地土祖稅,各罰銅二十斤。
走馬程允武奏,南平軍知通不和,以奏報稽緩罷差遣。
再對,禦藥劉瑗以年勞改昭宣使,寄資河東,第九、第十三将都巡檢。
已卯,旬休。
庚辰,同呈熙河乞空名宣各一百五十,紫衣師号牒一百,以待新羌,從之。
辛已,同呈沉合蕭德崇等,昨以戎主系腰及玉帶不打角,令使都愛護雲。
戎主服禦之物來獻,今郭知章等回謝,有真殊蹙金鬧裝鞍辔,金重二百八十九雨,珠子六萬三千額,欲亦不打角,令回謝使副愛護前去,從之。
刑部申劉何、王發等案。
得旨劉何輿還小知,王發特勒停。
是日,右丞留身奏事,有四紮子置禦榻上。
餘再對,上語笑如常。
晚退歸西府,間安中罷政,然未知其詳。
安中亦未知之也,夔轄于都晚聚,時已得中批,然不以告安中,翊日安中欲造朝門下吏告之,乃止告命。
四更已過門,及旨揮下門矣。
壬午,淩晨見三省,乃知禦批雲。
政事悉出朝廷,未行之間,自可明辦,以正得失,豈可面從,退有後言?為臣不忠,莫甚于此,可罷政,知亳州。
少選聞安中上馬之城東普照矣。
是日,同呈王瞻奏,已於收到青唐銀絹内,量行支賜将佐等。
上見二俯,亦不及安中事。
餘再對,請于上雲:黃履昨日留四子,所陳何事?上雲:言鄒浩,四子皆故事:一唐介,二朱雲,三劉禹賜。
又雲,此必為人所使。
雨日前呂嘉問曾往見之。
雙雲:履是呂家門客。
餘雲?履寶出呂氏門下?然履蠢野不識忌諱。
上雲:履純蠢不曉事
如陳權輩,文萊作舍人有餘,然執政不肯。
陛下向排衆論,擢葉濤、沈铢等,莫不稱職。
今如濤輩,未見其人。
上雲:即宮中有能文者否?餘雲:三省所稱但如葉隸爾。
上雲:鄧如何?餘雲臣不識之,亦不知文采何如。
昨舍人阙,三省用劉極權。
及制詞出,取笑中外。
上又問:劉達如何?餘雲如達人物亦恐可進擢。
陛下以中外阙官為念,誠今日急務。
隻如陝西、河東河北三路,皆冬教保甲之處,豈可全阙?又如河南兩轉運使俱罷,亦不除人,如此諸路豈不阙事?望更留聖念。
上再三然之。
因言王發訟劉何事,一一皆實。
并孫贲皆将默責者。
提刑不過於運判,提舉官省即府推判官中除,想一不至如此難得也。
是日晚,批出吳靖方除入内副都知。
又得旨:今具馮世甯、藍從熙除押班。
歲月亦将遷也。
既進呈,上雲:已遷遙察。
更不須遷。
餘雲:兩人者,歲朋亦皆未及,兼有著令觀察使以上止得改使額謂橫行也不得更遷。
如有特旨,亦須執奏。
上又問:吳方文字已行否?餘雲亦有著令入内都知押班,通不得過四員,然近馮宗道未卒時,已是五員。
以此更不敢奏禀。
上雲:先朝任使之人,不可不遷也。
丙申,同呈環慶奏張誠下冒賞将佐。
得旨:蕃官與免降資供職以下,依熙秦冒賞人例,以殿侍軍将效用等名目降資。
再對,劉惟簡以随龍特贈節度使。
自乙未。
夔未連日留身奏事,是日有三子留禦榻上,上顧餘曰:滿月在近。
餘未論旨,但稱慶而已。
又問:以何日為滿月?上曰:用七日。
蓋京師俗禮雲,男子縮一日,故是日。
夔以惠卿移鎮赴宣麻,餘詢兩省雲夔連日留身,今日又留三子何也?沖元笑雲:必是大差除。
餘雲;莫是薦士否?元慶雲:非也。
餘默思之,蓋議中宮爾,故有滿月之問。
是日禁中有宴,後殿視事。
内侍會計二府欲減進呈文字。
丁酉,同呈王厚申耳害征心牟欽氈等,皆有歸漢之意。
得改心、王瞻兵馬早到,則青旦夕可定。
乞降招納例物。
而王瞻十五日奏雲:已到邈川。
而王改心先馳五十騎往宗奇城,雲愍與西蕃人情不熟,萬一人情未順,不可退縮,乞詳酌指揮。
又雲:耳害征心年欽氈等,昨累遣人欲歸漢。
既而孫路令瞻歸河州,卻聞心牟欽牟與丹夏國公主,已遣馬二疋、一載虎皮,蕃語謂之蟲虎錦袍彩服、一載鬧裝鞍辔,往迎溪巴溫隴拶父子入青唐。
人心已是中變。
見招納次。
孫路又奏乞錦子千領,銀帶一千、交椅涼傘二百。
诏令戶部如數制造,差使臣押送經略司,并旨揮王改心,依十九日旨揮,就近照應。
王瞻不得違越誤事。
又令以賞格招納耳害征等,耳害征與舊官,溪巴溫與耳害征一等推恩心牟欽氈等,與正任剌史銀賜絹錢各三千,馀以次與尋撰詞進八。
安奏,乞擢西蕃歸順子弟為将領。
上問雲何衆?皆雲不曉。
右耳害在殿,盧首笑其所請。
衆亦皆訝其強聒也。
又诏夏國使副八百朝辭,十一日進發。
再對,因言臣昨日在景靈見三省答诏,臣初以謂宰臣當率百官上表。
既而密院亦不與文。
上雲:三省言故事如此。
餘雲:此事斷自聖意,若聖意所欲。
三省無故不奉行之理;若非聖意,豈三省所可議及。
上雲:此固非大臣所可建議。
餘雲:然則三省亦不足為功。
上亦哂之。
餘雲:此事當禀兩宮,從中降诏乃為得體。
上雲:已禀兩宮,皇太後甚善。
餘雲:聞已擇日降制。
上雲:八日吉日已定。
甲辰,從駕恭謝於醴泉觀,午後,宣坐賜酒,五行作樂。
未正,罷申初還。
内日賜酒果。
是日,賜小國密雲,又賜香藥。
丙午,歇泊。
丁未。
同呈熙河路奏,耳害征出漢,至邈川。
已差人引押赴經略司。
又王瞻稱,孫路遣李澄等帶邊厮波結,往山後攻讨,擒郎阿章,搔擾部族。
诏胡宗回體問虛實。
及李澄等可與不可,留山後。
及可輿不可,令聽王瞻旨揮措置。
仍具聞奏。
又令言幾答西人以回。
诏中已有旨揮,候施行訖,令進誓表。
又令延依诏旨回牒宥州照會。
再對,因賀。
上雲:今日皇子滿月。
中宣制朝廷慶事何以如此?迩來天意肋順,邊事就緒,西夏哀祈晴,命青唐不用兵甲,幾於俯拾,以至乘與遊幸。
繼日睛霁溫暖,次日使大風風慘。
上笑雲:昨日卻是蔣之奇當制,兼宣召面谕。
又雲:蔡京奏言語不得。
餘雲:此不可強之。
奇必稱稍旨,然手诏之意不可不知。
上雲:昨日已面付與。
餘雲:如此甚善。
上手诏雲:咨禀兩宮,皆以為宜立賢妃劉氏為後。
朕祗奉慈訓即頒禮命故也。
上又雲:西人未嘗如此孫順。
餘雲:誠如聖谕。
元佑中固不論,元豐中表章極不遜,未嘗如今日屈服也。
前一日上降手诏付三省,餘亦不聞,至造朝及殿,屏,方出笏記相示,因相率同於殿上草賀。
是日宣制,自初議,凡五日留身,衆皆哂之,唯恐他人之與聞也。
左耳害初以不平,鳳曉之雲何可得他,如此轄亦釋然。
是日,以夔鳳為押冊使副,礻聶太尉司徒。
。
左轄撰冊,又書篆冊寶,戊申,重九。
已酉,旬休。
欲詣普照祭告,又以兩淖及腹痛未果行。
庚戍,同呈河東修八堡寨轉運司官,賜茶藥銀合。
延乞廢丹頭寨,從之。
孫路奏苗履申會州未可置橋開安紮子,乞教習保甲,月分差官按試。
餘因為上言保甲固當教習,然陝西、河東連年進築城寨,調發未已,河北連并水炎,流冗未複,以此未可督責訓練。
上雲:府界莫可先行。
餘雲:熙甯中,教保甲在司農正當此職事,是時諸縣引見保甲,事藝精熟。
夔雲:多得班行。
餘雲:止是得殿侍軍将,然俱使差充,巡檢司指使以此仕官。
及有力之家子弟皆欣然趨赴,及引對所陳,皆良馬,鞍辔華楚,馬上事藝往往勝軍。
知縣巡檢又皆得轉官或減年。
以此上下皆育誦躍自效。
然是時司農官親任其事,督責檢察極精密,縣令有柳令保甲置衣裝之類,非理搔擾者,亦皆沖替,故人莫敢不奉法。
其後乃令上番。
上雲:且與先自府界檢舉施行。
左轄雲:但於先朝法中稍加裁損,無不可行之理。
餘雲:如此甚便,容檢尋文字進呈。
次,再對以曹評為生辰國信副使。
辛亥,駕幸勞林園奠宗瑗環婦以以雨不果出。
三省奏事崇政殿。
餘以疾在告。
是日王瞻奏,心牟欽氈已於八月二十八日迎隴拶入青唐,坐椅子作。
王子,候有機會收複青唐。
夔以簡見谕稱上旨令。
使遣苗履康謂李澄選兵馬,以重兵入取青唐。
餘未答,又草定文字。
遣院吏持下欲便行。
餘以謂先降旨揮,招隴拶及心牟,當且多方遣人招來,侯其不聽命,然後加兵未晚。
夔不能奪遂依此行下。
是夕,雨未已。
王子,同呈,十二日降聖旨。
餘因言青唐事首尾,為孫路所,初謀取青唐,未嘗聞朝廷又有可取之理。
又與王瞻争功,卻沮撓其事,遷延至於隴拶已入,使朝廷至議用兵,皆出於不得已。
今日之事,使隴拶可以招來或苗履輩用兵,使能一舉而成功,則皆朝廷之福。
若萬一嗟跌青唐未可舉,為之奈何?熙河兵連年出入,不騰疲敝,若頓兵絕塞,未可解嚴,則人情反側,何以彈遏?若便相還兵馬,則河南邈川非朝廷有,是又生一高等國也,以此言之,孫路之罪殆不可勝誅。
夔雲:隴拶小兒無能為,乃心牟氈妄作爾,必旦夕可了。
餘雲:兵家勝負不常,何可必?章嘗言青唐精兵可二十萬,今朝遷三分有其二,彼尚有七分萬衆,我以數萬兵欲必取之,未可易言之也。
今已降诏降旨揮,若便出降則豈不勝於用兵也!上雲:孫路須重貶。
亦雲須重行。
上雲:如鐘傳處置可也。
是日以張世永知晉甯軍,為岚石沿邊安撫使,兼都巡檢使,張構河西軍馬。
熙河走馬裴震奏,孫路與王瞻不和。
上以其奏報稽緩不當。
特罰銅二十斤。
再對,上又及孫路事語如前。
阮易簡以嘗言熙河秦鳳,奏首級不實,已故三官候轉出日,輿升擢差遣。
癸醜,同呈邊報,河東奏以岚石慈滋隸石路。
馀隸河東沿邊安撫司,從之。
甲寅,同呈河東經略司乞更不牒問戎主近邊打圍,從之,戎主以今秋至西京,并邊打圍,去代州邊境止十裡,至五七裡。
知代州王崇,極言慶曆中戎主至西山打圍,嘗牒報河東令勿驚動。
今乃不牒報,乞移文取問。
而熙甯、元豐中亦嘗于此打圍,不曾報,變不曾問。
嘗以此谕并帥,故有是請。
是歲,北虜於雲中甸受回謝生辰正旦國信禮。
熙河奏,西賊犯南崇堡,已退回。
再對,依元易簡陳請諸路走馬,奏計許帶當直兵士一半随行。
乙卯、丙辰,以病腹散在告。
上遣中人徐賜食、宣問。
又遣醫官孔元來診視,仍傳宣不作宣醫,自是遣元來。
元雲:上淩晨禦欽明殿,醫官随都知押班以下起居,上即遣禦藥來問布安否。
又遣中使趨使到西府。
又遣人問服何藥。
尋具紮子稱謝。
元雲:中人皆動日雲,上春何其厚也。
丁巳,同三省對。
上問勞甚詳。
同呈夔州路走馬程允武信言,轉運司差人吏根括地土,不便以奏,根後時罰金十斤,呂惠卿癸乞以回降夏國。
诏旨,戒諸路邊将,非西人作過,不得出兵過界從之。
賜熙河路修築東北冷牟寨畢工,銀合茶藥。
泾原乞曲悅禮免解,從之。
慶州擒到監軍訛勃羅,以二十三日引見,仍付大理寺,暫免檻車,钿手匣腳散禁。
至日以檻車載至東華門,出以白陳,曳入崇政殿廷。
得旨貸命,即釋縛,送都亭西驿安下。
戊午,同呈隴拶出漢與轄征一等推恩。
上初疑大重。
衆皆雲:不緣隴拶争立,則轄征豈出降?兼隴乃董氈之侄,是當得青唐者,固不在轄征之下也。
上乃從之。
再對,令吳安憲體定州,奏軍城寨捕到官為北賦刹傷,司理院勘逾年不決。
及安撫副使李琉中本非鬥敵,悉為北虜禽虜驅涼殺傷。
乞先次衙替,具元奏有無不同,不盡事理。
聞仍别選官惟勘捕盜官,先次衙替。
已未,旬休。
自十八日雨,放朝參迄今未已。
庚申,同呈邊報,回謝貶使令。
閏有十九日,時發。
再對,罷黜院吏周信之。
新知乾甯軍王價上殿子乞修唐波。
上雲:人才尋常。
辛酉,呂惠卿繳奏宥州牒遣遺進使副。
诏以夏國自知梁氏系有罪之人,難議收受遺進,及行吊祭之禮,以國,國主能悔過謝罪。
已降诏候遣使納誓表,特與收接。
今牒報宥州照會,又乞以回照,先關報宥州。
從之。
壬戍,以大雨罷秋宴。
二十四日,又罷引訛羅,以二十九日見。
同呈陝西、河東修置烽台巡綽處,令速疾了華。
又令王厚同王瞻管勾青唐招納事。
再對,閻安許以勾當禦樂院皇城司。
歲月減殘零年月磨勘,改宣政使。
癸亥,太師忌不入。
甲子,同呈東比牟冷牟城寨,賜名新泉。
王瞻乞差将兵,及差中使招納顯屬違違越時罰銅二十斤。
再對,賜賈岩妻冠帔,故事:管軍初除得陳,乞冠帔三道,元五年罷之。
岩妻當以二十七日入賀冊後,因自陳故特賜元佑指揮更不施行。
乙醜,皆冊後儀于文德殿,雨未已。
得旨令皆庭下,及即上儀,又設幕屋以覆宮架。
習儀華,後大雨。
中批呂嘉問削一職,罰金三十斤。
丙寅,皇帝禦文德殿發冊,章許将為副命使,餘攝中書令,二轄車聶侍中。
禮畢,赴東上門拜表,又諸内東門拜表戕賀。
太後大妃又上戕賀,中宮不拜。
是日大晴,中夜雨止。
诘旦、漸開霁,無複纖雲。
丁卯,歇泊。
假魯國大夫人忌。
是日内宴。
戊辰,同呈以慕容将善宣義郎,添差真定機宜,将美以原州推官,鞠熙、秦曰月賞獄招對,故有是命。
熙秦曰月賞乃将美固鞠一指使,俟誠争首級獄而發之也。
已已,旬休。
閏九月庚午朔,禦文德視朝。
同呈瞻奏,帶領人馬到宗奇。
熙河奏,番官趙永信卒。
降羌人,多屈城也。
閻晏用皇城司禦樂院。
歲月減磨甚改宣政使。
再對,雄州奏,回謝沉使,於雲中甸受禮。
汲州牒報也。
辛未,同呈太名安撫司,奏乞認募饑民修城,從之。
韓帥杯奏。
是日,再對。
以胡宗回書,言王瞻有所恃專辄肆橫事進呈。
士申。
同呈熙河奏修會甯關功狀,轉官減年支賜有差。
又令蘭州事造鹿材應副會州,修倉庫、營房、解全等。
自黃河沿流運緻專委官管勾事畢,推恩順安軍知軍馬。
為於界河标撥職田等事,特勒停通判王子獻以下各沖替。
高遵惠乞李澤準備将領。
不許。
是日,熙河奏,九月二十日收複青唐入隴拶,及心牟欽氈結口瓦龊以下出降。
夔獨奏,乞以四月草慶,五日率百官稱賀。
從之。
癸酉,同呈省草賀收青唐。
诏以青唐為鄯州,仍為隴右節度,以王瞻知鄯州,兼隴右沿邊安撫使,兼都巡檢使。
賜胡宗回以下銀合茶藥。
遣中使押賜軍兵等第特支。
又差中使兼經臣管押瞎征一行,李谷管押隴拶一行赴阙,仍令速具收複青唐一行,獎佐功狀聞隴拶一行。
有契丹、夏國、鹘三公主,并令赴阙。
甲戍,同呈收複鄯州等處城寨。
令胡宗回相度令肆去處,以邈川為湟州,以宗奇為龍支城。
王厚為東上門副使,知薄州兼隴右沿邊同都巡檢使。
以王瞻為團練使,仍兼熙河路轄。
初除瞻四方館使、遙郡防禦使。
而安中以為賞簿。
餘欲且令撫定隴右一方,假有郊輿王任,而上意欲稍隆之,遂有此除。
先是胡宗回言其橫故。
餘欲稍裁抑,然瞻專辄不已,上亦深以餘為信然也。
乙亥,同呈邊報。
再對,藍從熙唐勘改景福殿使。
差秦鳳戍兵十旨撣應副熙河新禦戍守。
是日,以本命早出。
丙丁,同呈禦宣德門立伏,引見瞎征。
令門禦史台、太常寺、殿前馬步軍司詳定儀,及何行事件聞奏。
環慶擒到軍訛勃羅,送澤州編管,月給錢十千、米麥三石。
再對,具河北兵将數進呈,及熙甯中,當以相州一将出戍河東,議令更戍秦晉及别置兵額,減舊将兵額,減舊将兵額以給新軍。
上深然之。
退輿三省議,亦皆以為可。
熙河都監扯德見拱拱聖軍校,乞放停。
從之。
丁醜,刑部斷密院書令史王可權貼房張大順,詐欺取将官張忠贓數百千,可權、大順先已配嶺表。
上旨令徒配海南。
戊寅,胡宗回乞以廓州為軍。
诏以為城。
夔州轉運司差入吏王佑之,往南平軍根括地土祖稅,各罰銅二十斤。
走馬程允武奏,南平軍知通不和,以奏報稽緩罷差遣。
再對,禦藥劉瑗以年勞改昭宣使,寄資河東,第九、第十三将都巡檢。
已卯,旬休。
庚辰,同呈熙河乞空名宣各一百五十,紫衣師号牒一百,以待新羌,從之。
辛已,同呈沉合蕭德崇等,昨以戎主系腰及玉帶不打角,令使都愛護雲。
戎主服禦之物來獻,今郭知章等回謝,有真殊蹙金鬧裝鞍辔,金重二百八十九雨,珠子六萬三千額,欲亦不打角,令回謝使副愛護前去,從之。
刑部申劉何、王發等案。
得旨劉何輿還小知,王發特勒停。
是日,右丞留身奏事,有四紮子置禦榻上。
餘再對,上語笑如常。
晚退歸西府,間安中罷政,然未知其詳。
安中亦未知之也,夔轄于都晚聚,時已得中批,然不以告安中,翊日安中欲造朝門下吏告之,乃止告命。
四更已過門,及旨揮下門矣。
壬午,淩晨見三省,乃知禦批雲。
政事悉出朝廷,未行之間,自可明辦,以正得失,豈可面從,退有後言?為臣不忠,莫甚于此,可罷政,知亳州。
少選聞安中上馬之城東普照矣。
是日,同呈王瞻奏,已於收到青唐銀絹内,量行支賜将佐等。
上見二俯,亦不及安中事。
餘再對,請于上雲:黃履昨日留四子,所陳何事?上雲:言鄒浩,四子皆故事:一唐介,二朱雲,三劉禹賜。
又雲,此必為人所使。
雨日前呂嘉問曾往見之。
雙雲:履是呂家門客。
餘雲?履寶出呂氏門下?然履蠢野不識忌諱。
上雲:履純蠢不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