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萬九千七百三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必為人所使也。
又問嘉問幾婿?餘雲:不悉記。
上雲:序辰曾誠皆是,又雲曾誠如何人?聞多豫事。
餘雲:章不喜,誠雲:案濤傾,誠多豫謀,然未知虛實。
又知蔡卞兄弟不協。
餘雲:外議多言如此,然不知其實,大抵言争先作執政爾。
上雲:妻亦不和,至不相見。
餘雲:臣輿之瓜葛,亦粗聞之,誠不相得,然不至不相見也。
是日早,夔留身甚久,疑所問皆夔之語也。
癸未,同呈邊報。
甲申立冬,朝崇政。
有旨隔上殿班,及雜公事。
以皇子服樂故上見二府,具道皇子發驚狀雲,自初六日已作。
至十一日後,無日不發醫者。
已用硫黃之類治之,雲小便不禁大腸青,皆陰寒之候。
餘因言,臣義病,灼艾、服藥皆無效,有以伏火丹砂輿臣服者,遂頓愈。
上雲:可進取數雨來。
餘雲;臣所得不過數十粒,欲且進十粒。
上雲:甚好,衆亦以為宜服。
是日,會食都堂,遂黃羅怕封進十粒,乞令衆醫官評議供應。
乙酉,同三省問皇子安否?上雲未甯帖,已服丹砂一兩粒。
是日,聞左膚言呂加問六事。
有旨,令分析聞奏。
丙戍,同呈王瞻奏到青唐圖。
再對,皇後殿内臣江有慶,合轉副使寄資。
故事,非殿使臣不得寄副使,而近例有特旨,許并理磨勘,亦名異而實同爾。
然大妃非有兩人,一寄資,一并理,未知太後、太妃、皇後殿合作殿否?上雲:恐非殿,可令入内省詳定。
聞奏申樞密院。
太後、太妃、皇後皆有殿,然恐非所謂殿也。
丁亥,同問皇子、亦未安。
章以修堡鋪及巡綽處稽緩,特降一官。
此左轄啟之也。
奏報雖遲然未阙事。
夔頗不之。
戊子,奏鳳奏,疊宕一帶部族大首領龐逋斜肆等,乞納土歸順。
诏令撫存接納。
再對抽還平延一捋人馬,以歲滿也。
惠卿言,戍兵年滿不代,人情未安,無窮邊物貴地寒,戍兵已裁襟袖絮以自給。
言極激切,蓋欲得戍兵為代也,遂直抽歸營。
上亦深以為宜。
退見三省,亦莫不笑之者,已醜,旬休。
庚寅,同呈催河北州郡,貴限修城,令具合責年限。
聞奏熙河奏,畫到青唐城郭營第,并僞内圖。
自甲申以後,無日不同問皇子安否,是日宣谕,風勢未定,見服丹砂之類。
餘再對,因言醫官樂診嘗遇人,得丹砂有三種,有伏火七年者,有十年者,有十二年,臣前所進乃十年者,珍所有十二年藥,臣未嘗服雲,更有功,乞宣召供藥,仍先令衆醫官看驗、評議供應。
上欣然,朝遷即召珍供藥六丸,仍令至皇子寝所診候,珍以謂病證輿藥相當,遂服之。
是日,餘對三省,又雲見醫官初虞世,言皇子天人之相,社稷之福,疾不足憂。
上亦雲:鼻隆人中長,生得極好,夔雲:亦聞之虞世乃夔所薦也。
辛卯,同呈邊報,熙臘奏青唐僞乘輿物,見管押起阙。
再對立吏部奉奉夔使臣邊任,上樞密院铨量,小可違礙聽差法。
壬辰,同呈陸師闵乞買馬司,依舊兼監牧及曾公使錢,從之。
又差河北第十年将,戍河東。
又以河北水靈,流民頗衆于大名府等二十州,軍增置馬步軍共五十六指揮,共二萬餘人,馬軍以廣威,步軍以保捷為額,并依陝西番落保捷給例物,請受,卻于舊将兵每内指揮減一百人,共減一萬七千餘人。
先是久陳此議,上及三省皆以為然,遂施行,因為上言河北增兵及減舊兵額,并差戍他路,皆人所不敢議,若非以聖斷睿明,亦不敢建此議。
然人情難測,萬一小人有肆者,倡接法亦或所不免,準在朝遷主張彈壓爾。
京東亦嘗刹巡檢作過,先帝用兵西方慶州變。
此事雖未必然,恐萬有之,不敢不先奏知。
上亦欣納,三省亦稱善。
再對,直抽秦鳳戍兵五旨揮。
癸已,同呈熙河然事,是日金城關探報雲,止是邈川人作過,宗奇至青唐一帶無恙,及李申邈川蕃部作過,圍找城璧及南宗堡,俠臣等被殺傷,并隴朱黑城等城,攻破青唐,累月道路不通。
诏遣苗履、李忠傑及差秦鳳兵将,往同訂定。
上谕皇子漸安,但微有風候爾。
甲午同呈熙河邊信息未通。
诏胡宗回、苗履等多募人至青唐以來偵探。
再對,重修将副、押隧谒禁修。
舊制門客、醫人皆不許相見。
上亦以為非宜,遂以元豐七年四月朝旨修定。
此旨與将敕不同故也。
乙未,同呈诏胡宗回旨揮苗履等,如蕃賊見官軍度河,雖即潰散亦須行殺戮,務要翦滅作過之人靜盡,仍不得濫殺無辜之人。
又呈河東人堡寨賞功,王文振以下及郭時亮轉官,減年支賜有差。
是日,上面谕二府雲:皇子已安,喜見於色,久不禦後殿,是日對從官于延和。
餘再對,上又谕雲:醫官皆言不曾經如此祗應。
餘雲:不獨醫官,中外孰不憂恐?今遂安甯,社稷之福。
然醫藥及灼艾皆是有功之人,當厚賞。
上亦欣然以為當爾。
晚歸,聞宣召醫官孔元。
薄暮,乃得門報皇子薨。
辍視事三日。
聞者莫不震駭。
遂閣入子奉慰。
丙申,宅引與三省聚都堂。
各再入子問聖體。
是日差異萬管句莽事,中宮送皇子喪宿,開寶二枯院。
丁酉引辰後,同三省赴寶林澆奠。
見都知吳靖方、禦藥劉友端,友端雲:皇子自前日辰後微喘,既而髒腑通,醫官雲:已三日不通,得利乃順,以而利五六次,每利愈喘,至未時六刻遂脫。
又雲,服伏火丹砂不作皆徑下。
又以皇子真影相示,雲極似面團豐肥兒,甚美。
以二十九日午時大歡,十月十六日權歹替,二十八日出殡奉先院。
戊戍,傳宣自二日更不視事三日,續報懿甯公主薨,再自初五日不視事三日,與三省各入子奉尉。
是日出城東緻祭大名樂昌,未刻乃歸。
十月已刻朔,赴待漏,入紫辰謝衣,遂會都堂。
是日作聖旨,令新知河州種樸星辰赴任,計會苗履等,過河讨蕩作過番部。
又苗履申兵馬寡若,不敢自己拶度河,已申經各司,赴河州與姚雄等會合應援。
令熙河詳履所申旨揮,苗履、姚雄等遲相照應,牙為援,節次繞制或會合前去,具應接讨讨蕩,及解園次第聞奏。
是時,青唐、邈川,信息不通已半月餘。
餘雲:可憂,奈何?夔遂有卻欲以青唐還溪巴溫之語。
下雲:此語未可輕出,如此可謂龍頭鼠尾也。
餘雲:甯未可知,若萬一不保,則亦不免,如何。
但為合之不衆,無所統一,見官軍則潰散矣。
昔王韶在熙河亦如此。
諸羌紛然而起,一遇王師,則奔竄而已。
人負一木團牌,更不回顧,官兵追逐盡其首。
衆頗以為然。
庚子辛醜,宅引。
辛醜赴都堂,為三省官不見上已六日,當叩阍省問,或乞便殿召對,衆皆以為宜,遂同入紮子,乞對夔轄,更不赴都省。
二府待報,至未時乃出。
上遣中人黃經臣至東西府傳宣,以慘戚中意思不安,醫官見進樂,今日方進常膳,以此相見未得直俟。
初八日,垂拱相見,遂同入子稱謝。
逐日人子問聖體,至七日止。
士寅,熙河奏青唐、邈川解圍捷書。
至鄯湟皆被圍。
王瞻時出兵紮賊,斬獲四千級,盡殺大首領結口瓦齒瓦、心牟欽氈等九人。
有阿蘇者乞心白旗,往招撫叛衆,既而率衆攻城甚力,宗奇首領拾欽角四生禽阿蘇以獻瞻,亦誅之。
邈川城中兵民才二千四百馀人,城守之具未備,王改心、馬用誠力戰固守。
蕃賊圍遠者萬計,又有西夏三監軍人馬肋之,至二十三日,積新草欲登城,而姚雄兵至。
賊望見塵頭,又有偵邏者還,言漢兵将至,遂遁走。
二十四日,雄兵與改心會,賊已潰散。
改心擒西夏僞钤轄一名,遂讨蕩馀衆,是日,同三省作聖旨,将士并與特支七百,苗履等所統續度河者五百。
又作師司、旨揮将佐,痛戮作過部族。
所得孽畜财物,均給士卒,牛馬馳即入官,。
五日癸卯,會都堂,皆相慶曰:朝廷已建兩郡,萬一敗事,何以示四方後世?今茲解圍,社稷之靈也。
王瞻輩不通信息。
幾二十日,孤軍深在賊境,其不敗事乃幸爾。
甲辰,诏青唐、邈川力戰有功,士卒作三等:賜絹十五疋七疋,守禦人五疋、三疋。
乙已,遣慕化李忠傑,将部落子及盡發鳳戰士,赴熙河讨宀之新邊,界令秦州勾保甲防戎。
丙午,八見上於崇政,二府合班升殿,問聖體。
有旨不拜。
禦藥宣答訖,至禦坐前分娥眉班,奉慰兩拜訖。
上谕,皇子久病終不救,懿甯病尢猝,四更二點不得出,四更夭去。
醫者雲:解顱因發急風,不可治雖三歲未能行,然能語言,極惺惺。
餘等皆雲:皇子乃朝廷大喜慶事,不幸忽爾薨,皆又繼有恣甯之戚,人情之所難堪。
然此天命,無如之何,原更寬聖念。
上雲:至今飲食未複常,加之喇。
餘雲:悲慘傷氣自須如此,乞更割受以宗社為念。
陛下富于春秋,子孫之何可量也?卞雲:诜诜之慶未可量,原寬聖慮。
上雖微瘦,然玉色悅澤,餘不勝甚喜。
同呈邈川解圍,奏上雲:日主久可尤,賴且無事。
餘等皆雲:誠如聖谕,王瞻等以孤軍抗賊,能保城守,又能斬獲賊衆,切實不細。
上亦雲:極不易,皆當厚貴。
王改心亦當與複管軍,姚雄功這不少,便可推恩否?餘等皆雲:更侍本路推排功狀次第,然後推賞未晚。
餘雲:當趨師司,先具近上将佐狀聞奏。
上雲:甚善。
又呈延奏,西人差使副進誓表,惠州以謂邊計憂窘不可緩,當速納其來使。
上頗訝其語大過,不亦诮之,遂降旨令假西人回答。
近以兵馬犯寨回牒,及誓表中别無不依,應得回诏事理。
即令惠卿一面相度收接,仍依例引伴赴阙。
再對,餘複伸慰問,又謝遣中使宣谕。
上雲:不欲召卿等對,恐外人亡接特召爾。
子未,同呈今胡宗回相度,次第以緊慢修完城寨。
又,結口瓦齒瓦、心牟欽氈已誅,其家屬緣坐應死者,一面處置罪不至死,并邊厮波結一行家屬等,并锢交付押伴所,管押赴阙。
再對,上谕三宮出新城,當如車駕行幸時,量添巡檢下兵馬防衛。
前一日,上又問二府,曾一到寶林澆奠。
二十八日,皇子出殡,莫亦一往否?餘雲:候輿三省議,及檢故事,退語三。
三省雲:亦得此旨,更不須故事一往爾。
退閱故事,乃當詣内東門奉慰,因至殡所。
是日以此白上,深以為然。
遂同赴延和觀,大遼生辰禮物早出。
戊申,旬休。
已酉,同呈邊報,再對。
以太後、太妃殿祗應使臣。
同殿闾皇後闾準此。
又诏三宮出新城,本城分巡檢司,權差馬步軍五百,防衛迎送。
上谕:章堅以方天若為有罪,如何?餘雲:臣不知天若,與周稽往複語言,但聞衆議,以天若為兇事可惡。
上雲:言天若有指斤語。
卞亦雲:周種多言。
雲,天若方事起,雨請卞,卞不敢見,已令雨罷之,俱與外任,令入差遣。
餘雲:如此處之甚善,天若固宜遂,種亦不足惜。
上又雲:蔡京與卞果不相得。
餘雲:此衆所共知。
天若與京亦甚密,而卞甚與之。
劉極與卞甚密,而京亦不喜拯。
此可見其各。
大抵因嫌姒不相能,又争入政府先後,以此彌不足。
上雲:兄弟間乃如此。
初蔡京因對訟周種,對經延史院官曾稱周常,又對天若稱鄒浩,遂令種分析。
而種止稱常法,雲終是好人,又稱浩曰:難得。
旨罷種說書,而夔堅以謂天若亦當逐,故有是命。
是日,複蹇序辰範堂待制,除知青陽州。
庚戍,同呈延奏,有州牒,遣使進誓表。
熙河奏,苗履過信章峽,又書到青唐、河南北地圖。
經原奏,拍立界候了當。
辛亥,同呈令鄯湟般連人夫,腳乘頭口等,為賊殺虜者,人支絹十疋,腳乘頭曰給還價錢。
士子,同呈熙河奏,已令苗履等,管押隴拶赴熙州,又押西蕃印四十二面,有傳國銀印及唐朝所賜節度使印,餘大半皆蕃印也。
再對,以王殖句當皇城司,久權故。
又進呈曹乞在京差遣。
以母病免知憲州。
上雲:欲與一通事舍,候批出。
上久許久以批除職名,至是乃決。
癸醜,下元節。
甲寅,朝谒景靈。
乙卯,歇泊。
丙辰,同呈李孛殳乞厚待契丹公主,诏令優加待遇。
時彥自陳藥烏龍寨勞效,诏與複職,法當叙宣德郎。
上旨令與通直郎。
上又言:先朝嘗罷館職,不當複置。
餘雲:先朝因除職事官即罷,仍與改一官。
上雲:與改官不妨。
三省皆以為當罷。
餘與夔言直秘之類,當且存留,以侍中師及被獎擢者。
先朝以無此名例,便除直龍圖,似可惜。
夔深然之。
又呈熙河奏,王憫送到西蕃夏賊攻圍邈川日,白岑牟等以蕃書漢字,招誘憫等出降,雲除必不呆,方輿漢朝通和,當從正路送還漢天子,不爾,即層滅矣,漢字,乃南宗堡陷沒,使臣劉文書寫。
文至城下呼憫等,令早出降。
诏令根究文家屬所在,拘管奏裁。
是日,夔留身甚火。
餘再對。
上谕雲;章以夏人犯邈川,欲因此讨伐,還滅夏國。
餘雲:不審聖意以為如何?上笑雲:此何可聽?餘雲:陛下聖明遠慮,此天下之福。
近歲諸路進築城寨,兵民勞敝,财用糧食,俱阙乞,幸而西人款塞,遂可休息。
今青唐用兵,士卒困敝日甚,若更經營,誅滅夏國,如此,即夏在中國,不在四夷也。
兼臣在熙甯中,見朝廷欲滅交趾,當與主将郭逵言交人。
雖海偶寸尺之地,然有國百年興衰存亡,必亦自有天數,豈人力所能必?既而果無功。
況夏國,豈交人之比也?上深然之。
退與小鳳言,亦共歡其狂妄。
鳳雲:若如此舉動,是他靈至也。
丁已,同呈延奏宥州回牒,已再約束首領,不得犯漢界。
熙河奏欽波結角蟬等,笾厮波結之弟,能率部族讨河南賊,乞授官充巡檢。
從之。
戶部申乞造瞻征等靴并幞頭,旨令後除蕃官。
及呈試人賜靴外,進士唱名,及軍校等,更不賜靴者,令如法裁造。
舊所賜靴,皆不堪着又枉費官錢,故罷之。
再對,以正旦國信使李希道卒,改差賈裕,因進呈。
姚雄與麟書雲:青唐去大河五百裡,路險隘,大兵還邈川,而青唐路複不通。
朝遷進築城寨畢,方有休息之期,今複生此大患,如何保守,深為朝廷尤之。
青唐非數萬精兵不可守。
上亦深然之。
戊午,旬休。
已未,同呈澶州職官趙賜言澶州城,舊臨河處無城璧,若增修,則功大而土惡,不若因舊城修完,則功少而速成,為一方屏敝。
其言極有理。
此紮子乃陳對來。
得旨,令安村撫運司同相度施行。
又言呂惠卿引伴西人赴阙,又令胡宗回讨蕩河南北作過部族。
再對,以王亢知麟州、許良月衣知保安軍。
又令河北諸路安撫司指揮逐州軍,多方招募靈傷人充軍。
庚申,同呈熙河乞捕笾厮波結職名,诏以為謝司使。
又奏,已令王瞻等。
将不作過首領,書填空名,補将校。
夔以謂不當付瞻等各自書填,恐參關不齊,行遣未當。
須從經略司相度補授。
上旨。
令胡宗回放罪經略司及走馬,并李各乞催王瞻、王厚赴鄯湟州。
诏不得亂免,便令管勾州事。
辛酉,同呈熙臘路奏,乞鄯湟州。
及河南置将。
并從之。
再對,以禦批曹朦除通事舍人,令阙赴供職。
壬戍,降聖節,假令。
癸亥,同呈令東西京、江淮、荊浙、福建召募廂軍,赴陝西、河東耕種。
熙河奏拍立巡綽界堠去處。
再對,複李嗣微遙團,張宗高與收,叙令閣門供職。
初時,彥既複叙上旨,即令與二人者叙。
至是進呈。
餘因言宗高不可複作承旨,昨既經密院取勘,上下皆不安之,兼及複不可與共處。
然承旨久阙當除人。
上雲:與之三省商量。
餘雲:若有卓然可除之人,即政府可議。
若且於門先人,如王殊、曹誘可權管幻,即須内出自聖意。
上令差曹誘。
是日,聞敖民甥女訃在式假,差蔡卞權樞。
甲子,卞與三省得旨,令保安軍牒宥州,不得犯青唐界。
又令泾原環慶,各選步兵三十、騎三千,赴熙河路使喚。
乙醜,越國忌。
丙寅,同三省詣奉先奠皇子。
越王已時西奉慰訖,上馬。
卞以緻齊不赴。
丁卯,宅引,戊辰
又問嘉問幾婿?餘雲:不悉記。
上雲:序辰曾誠皆是,又雲曾誠如何人?聞多豫事。
餘雲:章不喜,誠雲:案濤傾,誠多豫謀,然未知虛實。
又知蔡卞兄弟不協。
餘雲:外議多言如此,然不知其實,大抵言争先作執政爾。
上雲:妻亦不和,至不相見。
餘雲:臣輿之瓜葛,亦粗聞之,誠不相得,然不至不相見也。
是日早,夔留身甚久,疑所問皆夔之語也。
癸未,同呈邊報。
甲申立冬,朝崇政。
有旨隔上殿班,及雜公事。
以皇子服樂故上見二府,具道皇子發驚狀雲,自初六日已作。
至十一日後,無日不發醫者。
已用硫黃之類治之,雲小便不禁大腸青,皆陰寒之候。
餘因言,臣義病,灼艾、服藥皆無效,有以伏火丹砂輿臣服者,遂頓愈。
上雲:可進取數雨來。
餘雲;臣所得不過數十粒,欲且進十粒。
上雲:甚好,衆亦以為宜服。
是日,會食都堂,遂黃羅怕封進十粒,乞令衆醫官評議供應。
乙酉,同三省問皇子安否?上雲未甯帖,已服丹砂一兩粒。
是日,聞左膚言呂加問六事。
有旨,令分析聞奏。
丙戍,同呈王瞻奏到青唐圖。
再對,皇後殿内臣江有慶,合轉副使寄資。
故事,非殿使臣不得寄副使,而近例有特旨,許并理磨勘,亦名異而實同爾。
然大妃非有兩人,一寄資,一并理,未知太後、太妃、皇後殿合作殿否?上雲:恐非殿,可令入内省詳定。
聞奏申樞密院。
太後、太妃、皇後皆有殿,然恐非所謂殿也。
丁亥,同問皇子、亦未安。
章以修堡鋪及巡綽處稽緩,特降一官。
此左轄啟之也。
奏報雖遲然未阙事。
夔頗不之。
戊子,奏鳳奏,疊宕一帶部族大首領龐逋斜肆等,乞納土歸順。
诏令撫存接納。
再對抽還平延一捋人馬,以歲滿也。
惠卿言,戍兵年滿不代,人情未安,無窮邊物貴地寒,戍兵已裁襟袖絮以自給。
言極激切,蓋欲得戍兵為代也,遂直抽歸營。
上亦深以為宜。
退見三省,亦莫不笑之者,已醜,旬休。
庚寅,同呈催河北州郡,貴限修城,令具合責年限。
聞奏熙河奏,畫到青唐城郭營第,并僞内圖。
自甲申以後,無日不同問皇子安否,是日宣谕,風勢未定,見服丹砂之類。
餘再對,因言醫官樂診嘗遇人,得丹砂有三種,有伏火七年者,有十年者,有十二年,臣前所進乃十年者,珍所有十二年藥,臣未嘗服雲,更有功,乞宣召供藥,仍先令衆醫官看驗、評議供應。
上欣然,朝遷即召珍供藥六丸,仍令至皇子寝所診候,珍以謂病證輿藥相當,遂服之。
是日,餘對三省,又雲見醫官初虞世,言皇子天人之相,社稷之福,疾不足憂。
上亦雲:鼻隆人中長,生得極好,夔雲:亦聞之虞世乃夔所薦也。
辛卯,同呈邊報,熙臘奏青唐僞乘輿物,見管押起阙。
再對立吏部奉奉夔使臣邊任,上樞密院铨量,小可違礙聽差法。
壬辰,同呈陸師闵乞買馬司,依舊兼監牧及曾公使錢,從之。
又差河北第十年将,戍河東。
又以河北水靈,流民頗衆于大名府等二十州,軍增置馬步軍共五十六指揮,共二萬餘人,馬軍以廣威,步軍以保捷為額,并依陝西番落保捷給例物,請受,卻于舊将兵每内指揮減一百人,共減一萬七千餘人。
先是久陳此議,上及三省皆以為然,遂施行,因為上言河北增兵及減舊兵額,并差戍他路,皆人所不敢議,若非以聖斷睿明,亦不敢建此議。
然人情難測,萬一小人有肆者,倡接法亦或所不免,準在朝遷主張彈壓爾。
京東亦嘗刹巡檢作過,先帝用兵西方慶州變。
此事雖未必然,恐萬有之,不敢不先奏知。
上亦欣納,三省亦稱善。
再對,直抽秦鳳戍兵五旨揮。
癸已,同呈熙河然事,是日金城關探報雲,止是邈川人作過,宗奇至青唐一帶無恙,及李申邈川蕃部作過,圍找城璧及南宗堡,俠臣等被殺傷,并隴朱黑城等城,攻破青唐,累月道路不通。
诏遣苗履、李忠傑及差秦鳳兵将,往同訂定。
上谕皇子漸安,但微有風候爾。
甲午同呈熙河邊信息未通。
诏胡宗回、苗履等多募人至青唐以來偵探。
再對,重修将副、押隧谒禁修。
舊制門客、醫人皆不許相見。
上亦以為非宜,遂以元豐七年四月朝旨修定。
此旨與将敕不同故也。
乙未,同呈诏胡宗回旨揮苗履等,如蕃賊見官軍度河,雖即潰散亦須行殺戮,務要翦滅作過之人靜盡,仍不得濫殺無辜之人。
又呈河東人堡寨賞功,王文振以下及郭時亮轉官,減年支賜有差。
是日,上面谕二府雲:皇子已安,喜見於色,久不禦後殿,是日對從官于延和。
餘再對,上又谕雲:醫官皆言不曾經如此祗應。
餘雲:不獨醫官,中外孰不憂恐?今遂安甯,社稷之福。
然醫藥及灼艾皆是有功之人,當厚賞。
上亦欣然以為當爾。
晚歸,聞宣召醫官孔元。
薄暮,乃得門報皇子薨。
辍視事三日。
聞者莫不震駭。
遂閣入子奉慰。
丙申,宅引與三省聚都堂。
各再入子問聖體。
是日差異萬管句莽事,中宮送皇子喪宿,開寶二枯院。
丁酉引辰後,同三省赴寶林澆奠。
見都知吳靖方、禦藥劉友端,友端雲:皇子自前日辰後微喘,既而髒腑通,醫官雲:已三日不通,得利乃順,以而利五六次,每利愈喘,至未時六刻遂脫。
又雲,服伏火丹砂不作皆徑下。
又以皇子真影相示,雲極似面團豐肥兒,甚美。
以二十九日午時大歡,十月十六日權歹替,二十八日出殡奉先院。
戊戍,傳宣自二日更不視事三日,續報懿甯公主薨,再自初五日不視事三日,與三省各入子奉尉。
是日出城東緻祭大名樂昌,未刻乃歸。
十月已刻朔,赴待漏,入紫辰謝衣,遂會都堂。
是日作聖旨,令新知河州種樸星辰赴任,計會苗履等,過河讨蕩作過番部。
又苗履申兵馬寡若,不敢自己拶度河,已申經各司,赴河州與姚雄等會合應援。
令熙河詳履所申旨揮,苗履、姚雄等遲相照應,牙為援,節次繞制或會合前去,具應接讨讨蕩,及解園次第聞奏。
是時,青唐、邈川,信息不通已半月餘。
餘雲:可憂,奈何?夔遂有卻欲以青唐還溪巴溫之語。
下雲:此語未可輕出,如此可謂龍頭鼠尾也。
餘雲:甯未可知,若萬一不保,則亦不免,如何。
但為合之不衆,無所統一,見官軍則潰散矣。
昔王韶在熙河亦如此。
諸羌紛然而起,一遇王師,則奔竄而已。
人負一木團牌,更不回顧,官兵追逐盡其首。
衆頗以為然。
庚子辛醜,宅引。
辛醜赴都堂,為三省官不見上已六日,當叩阍省問,或乞便殿召對,衆皆以為宜,遂同入紮子,乞對夔轄,更不赴都省。
二府待報,至未時乃出。
上遣中人黃經臣至東西府傳宣,以慘戚中意思不安,醫官見進樂,今日方進常膳,以此相見未得直俟。
初八日,垂拱相見,遂同入子稱謝。
逐日人子問聖體,至七日止。
士寅,熙河奏青唐、邈川解圍捷書。
至鄯湟皆被圍。
王瞻時出兵紮賊,斬獲四千級,盡殺大首領結口瓦齒瓦、心牟欽氈等九人。
有阿蘇者乞心白旗,往招撫叛衆,既而率衆攻城甚力,宗奇首領拾欽角四生禽阿蘇以獻瞻,亦誅之。
邈川城中兵民才二千四百馀人,城守之具未備,王改心、馬用誠力戰固守。
蕃賊圍遠者萬計,又有西夏三監軍人馬肋之,至二十三日,積新草欲登城,而姚雄兵至。
賊望見塵頭,又有偵邏者還,言漢兵将至,遂遁走。
二十四日,雄兵與改心會,賊已潰散。
改心擒西夏僞钤轄一名,遂讨蕩馀衆,是日,同三省作聖旨,将士并與特支七百,苗履等所統續度河者五百。
又作師司、旨揮将佐,痛戮作過部族。
所得孽畜财物,均給士卒,牛馬馳即入官,。
五日癸卯,會都堂,皆相慶曰:朝廷已建兩郡,萬一敗事,何以示四方後世?今茲解圍,社稷之靈也。
王瞻輩不通信息。
幾二十日,孤軍深在賊境,其不敗事乃幸爾。
甲辰,诏青唐、邈川力戰有功,士卒作三等:賜絹十五疋七疋,守禦人五疋、三疋。
乙已,遣慕化李忠傑,将部落子及盡發鳳戰士,赴熙河讨宀之新邊,界令秦州勾保甲防戎。
丙午,八見上於崇政,二府合班升殿,問聖體。
有旨不拜。
禦藥宣答訖,至禦坐前分娥眉班,奉慰兩拜訖。
上谕,皇子久病終不救,懿甯病尢猝,四更二點不得出,四更夭去。
醫者雲:解顱因發急風,不可治雖三歲未能行,然能語言,極惺惺。
餘等皆雲:皇子乃朝廷大喜慶事,不幸忽爾薨,皆又繼有恣甯之戚,人情之所難堪。
然此天命,無如之何,原更寬聖念。
上雲:至今飲食未複常,加之喇。
餘雲:悲慘傷氣自須如此,乞更割受以宗社為念。
陛下富于春秋,子孫之何可量也?卞雲:诜诜之慶未可量,原寬聖慮。
上雖微瘦,然玉色悅澤,餘不勝甚喜。
同呈邈川解圍,奏上雲:日主久可尤,賴且無事。
餘等皆雲:誠如聖谕,王瞻等以孤軍抗賊,能保城守,又能斬獲賊衆,切實不細。
上亦雲:極不易,皆當厚貴。
王改心亦當與複管軍,姚雄功這不少,便可推恩否?餘等皆雲:更侍本路推排功狀次第,然後推賞未晚。
餘雲:當趨師司,先具近上将佐狀聞奏。
上雲:甚善。
又呈延奏,西人差使副進誓表,惠州以謂邊計憂窘不可緩,當速納其來使。
上頗訝其語大過,不亦诮之,遂降旨令假西人回答。
近以兵馬犯寨回牒,及誓表中别無不依,應得回诏事理。
即令惠卿一面相度收接,仍依例引伴赴阙。
再對,餘複伸慰問,又謝遣中使宣谕。
上雲:不欲召卿等對,恐外人亡接特召爾。
子未,同呈今胡宗回相度,次第以緊慢修完城寨。
又,結口瓦齒瓦、心牟欽氈已誅,其家屬緣坐應死者,一面處置罪不至死,并邊厮波結一行家屬等,并锢交付押伴所,管押赴阙。
再對,上谕三宮出新城,當如車駕行幸時,量添巡檢下兵馬防衛。
前一日,上又問二府,曾一到寶林澆奠。
二十八日,皇子出殡,莫亦一往否?餘雲:候輿三省議,及檢故事,退語三。
三省雲:亦得此旨,更不須故事一往爾。
退閱故事,乃當詣内東門奉慰,因至殡所。
是日以此白上,深以為然。
遂同赴延和觀,大遼生辰禮物早出。
戊申,旬休。
已酉,同呈邊報,再對。
以太後、太妃殿祗應使臣。
同殿闾皇後闾準此。
又诏三宮出新城,本城分巡檢司,權差馬步軍五百,防衛迎送。
上谕:章堅以方天若為有罪,如何?餘雲:臣不知天若,與周稽往複語言,但聞衆議,以天若為兇事可惡。
上雲:言天若有指斤語。
卞亦雲:周種多言。
雲,天若方事起,雨請卞,卞不敢見,已令雨罷之,俱與外任,令入差遣。
餘雲:如此處之甚善,天若固宜遂,種亦不足惜。
上又雲:蔡京與卞果不相得。
餘雲:此衆所共知。
天若與京亦甚密,而卞甚與之。
劉極與卞甚密,而京亦不喜拯。
此可見其各。
大抵因嫌姒不相能,又争入政府先後,以此彌不足。
上雲:兄弟間乃如此。
初蔡京因對訟周種,對經延史院官曾稱周常,又對天若稱鄒浩,遂令種分析。
而種止稱常法,雲終是好人,又稱浩曰:難得。
旨罷種說書,而夔堅以謂天若亦當逐,故有是命。
是日,複蹇序辰範堂待制,除知青陽州。
庚戍,同呈延奏,有州牒,遣使進誓表。
熙河奏,苗履過信章峽,又書到青唐、河南北地圖。
經原奏,拍立界候了當。
辛亥,同呈令鄯湟般連人夫,腳乘頭口等,為賊殺虜者,人支絹十疋,腳乘頭曰給還價錢。
士子,同呈熙河奏,已令苗履等,管押隴拶赴熙州,又押西蕃印四十二面,有傳國銀印及唐朝所賜節度使印,餘大半皆蕃印也。
再對,以王殖句當皇城司,久權故。
又進呈曹乞在京差遣。
以母病免知憲州。
上雲:欲與一通事舍,候批出。
上久許久以批除職名,至是乃決。
癸醜,下元節。
甲寅,朝谒景靈。
乙卯,歇泊。
丙辰,同呈李孛殳乞厚待契丹公主,诏令優加待遇。
時彥自陳藥烏龍寨勞效,诏與複職,法當叙宣德郎。
上旨令與通直郎。
上又言:先朝嘗罷館職,不當複置。
餘雲:先朝因除職事官即罷,仍與改一官。
上雲:與改官不妨。
三省皆以為當罷。
餘與夔言直秘之類,當且存留,以侍中師及被獎擢者。
先朝以無此名例,便除直龍圖,似可惜。
夔深然之。
又呈熙河奏,王憫送到西蕃夏賊攻圍邈川日,白岑牟等以蕃書漢字,招誘憫等出降,雲除必不呆,方輿漢朝通和,當從正路送還漢天子,不爾,即層滅矣,漢字,乃南宗堡陷沒,使臣劉文書寫。
文至城下呼憫等,令早出降。
诏令根究文家屬所在,拘管奏裁。
是日,夔留身甚火。
餘再對。
上谕雲;章以夏人犯邈川,欲因此讨伐,還滅夏國。
餘雲:不審聖意以為如何?上笑雲:此何可聽?餘雲:陛下聖明遠慮,此天下之福。
近歲諸路進築城寨,兵民勞敝,财用糧食,俱阙乞,幸而西人款塞,遂可休息。
今青唐用兵,士卒困敝日甚,若更經營,誅滅夏國,如此,即夏在中國,不在四夷也。
兼臣在熙甯中,見朝廷欲滅交趾,當與主将郭逵言交人。
雖海偶寸尺之地,然有國百年興衰存亡,必亦自有天數,豈人力所能必?既而果無功。
況夏國,豈交人之比也?上深然之。
退與小鳳言,亦共歡其狂妄。
鳳雲:若如此舉動,是他靈至也。
丁已,同呈延奏宥州回牒,已再約束首領,不得犯漢界。
熙河奏欽波結角蟬等,笾厮波結之弟,能率部族讨河南賊,乞授官充巡檢。
從之。
戶部申乞造瞻征等靴并幞頭,旨令後除蕃官。
及呈試人賜靴外,進士唱名,及軍校等,更不賜靴者,令如法裁造。
舊所賜靴,皆不堪着又枉費官錢,故罷之。
再對,以正旦國信使李希道卒,改差賈裕,因進呈。
姚雄與麟書雲:青唐去大河五百裡,路險隘,大兵還邈川,而青唐路複不通。
朝遷進築城寨畢,方有休息之期,今複生此大患,如何保守,深為朝廷尤之。
青唐非數萬精兵不可守。
上亦深然之。
戊午,旬休。
已未,同呈澶州職官趙賜言澶州城,舊臨河處無城璧,若增修,則功大而土惡,不若因舊城修完,則功少而速成,為一方屏敝。
其言極有理。
此紮子乃陳對來。
得旨,令安村撫運司同相度施行。
又言呂惠卿引伴西人赴阙,又令胡宗回讨蕩河南北作過部族。
再對,以王亢知麟州、許良月衣知保安軍。
又令河北諸路安撫司指揮逐州軍,多方招募靈傷人充軍。
庚申,同呈熙河乞捕笾厮波結職名,诏以為謝司使。
又奏,已令王瞻等。
将不作過首領,書填空名,補将校。
夔以謂不當付瞻等各自書填,恐參關不齊,行遣未當。
須從經略司相度補授。
上旨。
令胡宗回放罪經略司及走馬,并李各乞催王瞻、王厚赴鄯湟州。
诏不得亂免,便令管勾州事。
辛酉,同呈熙臘路奏,乞鄯湟州。
及河南置将。
并從之。
再對,以禦批曹朦除通事舍人,令阙赴供職。
壬戍,降聖節,假令。
癸亥,同呈令東西京、江淮、荊浙、福建召募廂軍,赴陝西、河東耕種。
熙河奏拍立巡綽界堠去處。
再對,複李嗣微遙團,張宗高與收,叙令閣門供職。
初時,彥既複叙上旨,即令與二人者叙。
至是進呈。
餘因言宗高不可複作承旨,昨既經密院取勘,上下皆不安之,兼及複不可與共處。
然承旨久阙當除人。
上雲:與之三省商量。
餘雲:若有卓然可除之人,即政府可議。
若且於門先人,如王殊、曹誘可權管幻,即須内出自聖意。
上令差曹誘。
是日,聞敖民甥女訃在式假,差蔡卞權樞。
甲子,卞與三省得旨,令保安軍牒宥州,不得犯青唐界。
又令泾原環慶,各選步兵三十、騎三千,赴熙河路使喚。
乙醜,越國忌。
丙寅,同三省詣奉先奠皇子。
越王已時西奉慰訖,上馬。
卞以緻齊不赴。
丁卯,宅引,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