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早年 第20章

關燈
這兒,在這條寂靜的小街上這所尋常的屋子裡,我發現了這間房間。

    外表似乎什麼都看不出,可是内裡的一切似乎都洋溢着奢華和藝術價值。

    ” “你是講這間房間嗎?”她貿然地問。

     “當然是羅,”他回答。

     “注意啊,惠勒先生,”她回頭向年輕的編輯朋友喊着說。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到人家指責,說我奢華。

    你下次再寫到我的時候,我要你說我奢華。

    我挺喜歡。

    ” “我一定照辦,”惠勒說。

     “好。

    還有‘藝術價值’。

    ” “好。

    ‘藝術價值’。

    我知道了。

    ”惠勒說。

     尤金笑笑。

    他喜歡她的活潑愉快。

    “我知道你是什麼意思,”她又說。

    “我對巴黎也有同樣的感覺。

    那兒,你跑進尋常的小地方去,就會碰上這種絕妙的東西——大量的好衣服、古玩、珠寶。

    我在哪兒看到過一篇關于這種事情的有趣的文章。

    ” “我想不是在《技藝》上吧?”惠勒主動地問。

     “不,我想不是的。

    是《哈柏市場》。

    ” “啊,咄!”惠勒喊起來。

    “《哈柏市場》!多麼無聊的東西!” “但這正是你們應當登載的。

    你們幹嗎不登呢——對嗎?” “我一定照辦,”他說。

     尤金走到鋼琴面前,翻了翻一堆樂譜。

    他又碰到一些不熟悉的、陌生的、顯然特出的玩意兒——格裡格①的《阿拉伯舞曲》、拉森②的《那不過是場夢》、馬斯内③的《悲歌》、達維多夫④的《奧契狄》、柏塞爾⑤的《神女和牧人》——都是題目裡就含有色彩和美感的玩意兒。

    格魯克⑥、斯甘巴蒂⑦、羅西尼⑧、柴可夫斯基、意大利的斯卡拉蒂⑨,尤金對于自己音樂知識的貧乏感到驚奇。

     “彈支曲子吧,”他懇請着。

    米莉安微微笑了笑,走到鋼琴面前去—— ①格裡格(1843-1907),挪威作曲家。

     ②拉森(1830-1904),丹麥作曲家。

     ③馬斯内(1842-1912),法國作曲家。

     ④達維多夫,似指俄國詩人丹尼斯-達維多夫(1784-1839)。

     ⑤柏塞爾(1658?-1695),英國作曲家。

     ⑥格魯克(1714-1787),德意志歌劇作曲家。

     ⑦斯甘巴蒂(1843-1914),意大利作曲家。

     ⑧羅西尼(1792-1868),意大利歌劇作曲家。

     ⑨斯卡拉蒂,指意大利作曲家斯卡拉蒂(1659-1725)及其兒子(1685-1757)。

     “你知道《那不過是場夢》嗎?”她問。

     “不知道,”他說。

     “那好極啦,”惠勒插嘴說。

    “把它唱出來吧!” 尤金先就想到她可能會唱歌,可是卻沒有料到她嗓音裡具有那麼一種音色。

    它可不是一個響亮的聲音,不過卻悅耳動聽、溫柔和諧,和她從事的工作很相稱。

    她挑選樂譜和挑選衣服一樣——要适合她的才能。

    這支歌的富有詩意的、纏綿悱恻的懷舊内容,動人到了極點。

    尤金十分高興。

     “啊,”他喊了一聲,把椅子搬得靠鋼琴近點兒,一面盯視着她的臉,“你唱得好極啦。

    ” 她向他粲然一笑。

     “現在,你要我唱什麼,我就給你唱什麼,倘使你繼續象這樣的話。

    ” “我對音樂真喜歡極了,”他說;“我對它一竅不通,可是我喜歡這種玩意兒。

    ” “你喜歡真正的好玩意兒。

    我知道。

    我也是這樣。

    ”他覺得很得意、很感激。

    他們聽了《奧契狄》、《夜莺》、《悲歌》、《最後的春天》——都是尤金以前從來沒有聽到過的樂曲。

    可是他立刻知道,自己正在聽着的是代表一種比較高超的理解力、比較敏銳的識見和比較細膩的藝術才華煥發的彈奏。

    這是他所認識的随便哪一個人都及不上的。

    璐碧和安琪拉都會彈琴,安琪拉還彈得相當好,可是他可以确定,她們倆沒有誰曾經聽到過這些曲子。

    璐碧隻喜歡通俗的玩意兒;安琪拉喜歡标準的調子——優美而熟悉的。

    而這兒是一個不顧通俗趣味的人——超越了通俗趣味。

    在她的全部樂譜裡,他沒有找到一點自己知道的東西。

    這愈來愈使他覺得是一件大有深意的事。

    他想好好對待她,使她也喜歡自己。

    因此他坐近一些,微笑着;她也總朝他回笑笑。

    象其他的人一樣,她喜歡他的臉龐、嘴、眼睛和頭發。

     “他挺漂亮,”等他最後辭去時,她心裡這樣想,而他對她的印象是:她是一個極其出色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