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文化沖突

關燈
革命,沒有推翻一個王朝,也沒有爆發廣泛的内戰。

     然而,總的來看出國留學的中國人忽視了科學,冷落了力學。

    按照古老的儒家思想,一個學者務必緻力于治國理政,因而大多數的中國海外留學生都專攻了政治經濟學、哲學或者其他的人文學科。

    他們學成歸國時帶回了各種各樣相互抵觸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理論。

    中國留學生通常是文化的混血兒,而日本留學生則是優秀的技術人員和工業專家。

    回國後的日本留學生給他們國家的社會生活帶來了實質性的變化;而回國後的中國留學生,給這個充斥着大量文盲的渙散的國家帶回的則是一些無法被采納的理論。

     胡适博士,一位與當今世界上偉大的思想家們比肩齊名的中國著名年輕哲學家,曾經勇敢甚至是毫不留情地批評自己祖國的缺點。

    他斷言,中國已經發現自己的舊文化根本無法應對&ldquo貧窮、疾病、愚昧和腐敗,這四個國家的主要敵人&rdquo。

     中國不願意承認自己古老文明的失敗,胡适博士說,這其實是一個擁有輝煌曆史的偉大國家自尊心的本能反應。

    他指出:中國以前從來沒有與擁有卓越的軍事力量和先進文明的異族發生過沖突。

    不止一次,中國被好戰的野蠻人所征服,但最終她的文化征服了征服者。

    有時,中國心甘情願地屈服于文化的入侵,就像印度将佛教傳入中國時所做的那樣,佛教到中國的時候并沒有一名印度士兵跟随。

     現在,中國在曆史上第一次,陷入了與一種以政治和軍事實力為支撐的文明史無前例的沖突當中。

    胡适博士指出:她無法将文明與其背後的軍事力量區别開來,也無法接受西方文明比中國文明優越。

     這位年輕的中國哲學家認為,将西方文明歸結為&ldquo唯物質論的&rdquo,而将東方文明歸結為&ldquo精神至上&rdquo的是荒謬的。

    他說:西方文明同樣是理想主義和精神至上的,這體現在科學的諸多領域,體現在其民主制度當中,體現在那些減輕了人的勞苦、增強了人類幸福感的機械裝置的進步當中。

    他強調指出:遠東地區的古老文明隻是安于現狀,而未能為了人類的利益去嘗試更多征服自然力量的辦法。

     &ldquo從最壞的意義上來說,這才是唯物質論的。

    &rdquo他在1929年晚些時候宣稱:&ldquo我在一個把人當牛作馬來驅使役用、讓婦女忍受了1000年的裹腳纏足而毫無抗議的文明中看不到任何高尚的精神。

    &rdquo &ldquo中國古老的人文精神已經死了,而我們還沒有學會掌握新的;舊的社會秩序已經變得腐朽,而我們卻不願意着手建立新的。

    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我們優柔寡斷、猶豫不決,我們頹廢堕落、無所作為,我們悠久文化的遺存&mdash&mdash古老的繪畫、青銅器和瓷器&mdash&mdash早已經離開我們這個國家成為美國、歐洲和日本不斷增加的收藏品,我們過去的寺廟和其他建築遺迹因為無人重視和缺乏必要的維修資金,而隻能眼睜睜地看着它們變成一堆瓦礫。

    &rdquo &ldquo宗教、皇權與和平的社會環境創造了這些藝術,但是貧窮和戰火把它們銷毀殆盡。

    一百多年來,我們從未見過哪怕一個頂級的畫家、詩人、思想家或者教師湧現出來。

    然而,我們卻仍在這裡大談所謂的保留&lsquo民族的遺産&rsquo和&lsquo民族文化的精華&rsquo&rdquo。

     &ldquo當饑餓的農民錾削下古代雕塑的頭像将其賣掉以換取一碗大米,當士兵們盜掘皇家陵墓來為外國市場搜尋陪葬的珍寶時,我們還能保存下什麼呢?&rdquo 胡适博士毫無顧忌對那些膚淺而自負的同胞冷嘲熱諷,作為一位睿智的愛國者,他堅持認為,如此一些人有害于中國的發展,這招緻國民黨對他産生了強烈的敵意,甚至官方數次計劃對他提起刑事訴訟以懲罰他的坦率。

     胡适博士譴責的種種存在的弊病并沒有被人們加以否認,但他的批評者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