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政黨、政府和反對派

關燈
委員會,當中央執行委員會休會期間,由它代為行使權力。

    在中央執行委員會之下還有一個中央政治委員會,它被授權在全國各省及其地方組織政治委員會的分支機構。

    而這些地方的,特别是華北的政治委員會被專政當局賦予了一些特殊重要的職能,以至于頻繁地引發了與地方平民和軍事當局的沖突。

     國民黨最高委員會的組織機構為中國拟定了一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并于1928年10月10日鄭重其事地對外頒布。

    這部文獻被賦予中國臨時憲法的重任,直到&ldquo訓政期&rdquo順利結束。

     按照國民黨拟定的組織法,它将提供一個由五大權力系統構成的政府方案。

    南京政權将其名稱由南京國民政府改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由五個部門或&ldquo院&rdquo組成,即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

    國家委員會由12名到16名委員組成,五院的主席和副主席将從中遴選産生。

     這個煞費苦心設計出來的臃腫政府機器,被人們寄予保證公民權利高于軍事權力之上的厚望,但是諸多事變的壓力和南京政府一建立就被迫為了生存而卷入無數戰争的實情,給了南京政府軍事獨裁的權力和地位。

    無論武裝力量是否能受到約束,這個國家保持和平都是一個有待争議的問題。

     持續不斷的叛亂和兵變在1930年夏季到來的時候達到了高潮,對南京政府的強大攻勢迫使它采取了許多高壓政策以進行自我保護,而這些措施又隻會增加反對者的數量和仇恨。

    所有拒絕向國民黨獨裁政權屈服的人,至少在名義上都被開除出黨;無論是來自個人還是來自媒體的批評也受到了嚴厲的懲罰。

    獨立的思想已經被官方加以禁止,為了保持某種表面上的權威,南京政權不得不采取了如暴君般殘忍的态度和辦法。

     當然,這些事态的發展,給了敵對集團和派系反對南京政權新鮮而生動的宣傳材料。

    不過公道地說,是不是南京政權在任何時候采取溫和、懷柔的政策都能夠比采取殘忍而無所顧忌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來打倒和抹黑敵對派别及其領導人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呢?這要打一個大大的問号。

     國民黨的統計數據顯示,如果不算海外和士兵當中的黨員,國内所有階層中的國民黨普通平民黨員,在其各自的社會組織中都是明顯的少數派。

    而且,超過四分之一的普通黨員居住在以廣州為首府的南方諸省。

    有六個省各自宣稱其國民黨員人數都在一千人以下,還有一個省宣稱本省連一個國民黨員也沒有。

     一段時期,特别是當共産主義正如日中天的時候,國民黨給了那些試圖真正統一國家的民衆以鄭重的承諾,但争奪政黨控制權的内部鬥争使它疏遠了一些大的政治集團,今天南京政權的支持者可能隻是些少數的愛國主義者和有政治意識的人。

    對反對意見或批評的狹隘态度以及為生存而苦苦掙紮的鬥争,使黨分裂到似乎毫無希望的程度。

    試圖壟斷領導權很可能已經導緻喪失了領導權,如果現在的南京政權被颠覆後仍然存活或再次掌權,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它将隻能充當武力守護者或者革命鬥争發起者當中的一翼了。

     堅決緻力于南京政府統治的武裝聯盟在1930年初夏終于發動了一場殊死的軍事鬥争,他們計劃一旦軍事取得勝利将倡議召開國民代表大會;但即使這個計劃得以實施,其所代表的各派力量又是如此不同,而且不可能将國會的意志強加給那些堅決不同意其決議的地方軍閥,因為他們無法對持久的和平給予任何實際的承諾。

     在南京政府為生存而進行防禦鬥争時候,反對派的主要領導人在1930年夏天正斡旋組成最新的軍事聯盟。

     在1930年内戰開始的幾周内,除了那些名字或多或少為外面的世界所熟悉的主要領導人以外,一群下層軍官在政治和策略方面同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這些人控制整個省份或僅僅占據着十幾個縣,手裡軍隊的人數從兩三萬到十餘萬不等,他們都聲稱效忠于國民黨,而且大多數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押在了那些可以給他們提供最多金錢或最大地盤的大軍閥身上,或者屏住呼吸仔細觀察戰場上的勝負态勢如何轉化,然後他們就可以向最有可能取得成功的派系宣示&ldquo忠誠&rdquo了。

     盡管是如此混亂的局面,但許多中國人卻認為,南京政權是中國自1911年滿清王朝傾覆之後已知的最好政府。

    雖然他們也承認南京政權連一個複興的計劃都沒有被認真地加以落實過,确實令中國人民和世界其他地區失望;但他們以自己的人格做擔保并真心地認為:如果不是遭受了持續的軍事襲擊而不得不消耗掉所有的财政收入,并且在戰時對于獨立的思想和行動采取嚴格的強制措施,南京政府一定已經為中國的福祉事業做了很多貢獻了。

     這真真切切的痛苦構成了中國悲劇的一部分,中國真摯的愛國者其分歧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為自己設定了建立政府并教導中國人學會如何管理自身任務的國民黨都被撕裂成不可調和的派系。

     由于積怨和仇恨使愛國者們出現了分裂,而見利忘義、滿懷敵意、野心膨脹又使得許多軍閥采取了朝秦暮楚的政策,如此一來,那些沒有發言權又手無寸鐵的億萬中國百姓出路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