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政黨、政府和反對派

關燈
1930年6月初,在國民黨占領北京城兩年之後,除了東北之外中國又一次卷入了一場大戰。

    南京政府面臨來自北方和南方武裝力量的夾擊,并且許多地方的土匪泛濫成災,共産黨的根據地也有星火燎原之勢,這迫使它不得不再次為生存而鬥争。

     率領各自的軍隊反對南京政府的将軍們和為他們站腳助威的平民政治領袖,正是那些使得國家主義可能取得了表面上勝利的人,也是1928年在占領北京過程中做得比南京方面更多的人。

     1930年反對者的每一個派别都宣稱忠誠于國民黨的綱領,每一支與南京作戰的部隊都飄揚着國民黨的旗幟,當然那也是南京政府的旗幟即中國的國旗。

    這個政黨無可救藥地四分五裂了,一個民有、民建、民享政府的假象被赤裸裸地暴露出來了。

     分裂、争吵、破壞、中斷貿易、對農民和市民橫征暴斂、毫無節操的叛變和公開用金錢贖買&ldquo忠誠&rdquo,這些成為1930年國内戰争的突出特征。

    他們的所作所為與1911年以來頻繁發作、令人震驚的戰争特征相比,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1930年的圖景因不計其數的任命授權和政治表态而生動起來。

    南京方面宣稱,隻有自己才是國民黨唯一的真正代表。

    它譴責一個反對它的派别是&ldquo舊的封建主義者&rdquo,而另一個則被稱之為&ldquo半共産主義&rdquo的集團,其他各派系也都被貼上&ldquo反動派&rdquo的标簽。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從1928年&ldquo統一&rdquo以來,被南京方面冠以這些惡名的反對派并沒有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他們的原則或政策。

    1930年,&ldquo半共産主義者&rdquo并不比兩年前更激進,保守派也并不比原來更封建。

     在整個&ldquo統一&rdquo時期發生的絕無僅有的變化是,每一位領導人都登上了國民黨的&ldquo宣傳車&rdquo,他們都試圖把黨的政策的原則曲解得更加符合自己的願望。

    當然,如此&ldquo統一&rdquo并沒有實際意義,就像美國那些主張執行、修改甚至廢除&ldquo禁酒令&rdquo的人們在一個統一的政黨中雞飛狗跳地去控制黨的機構;或者就像英國的保守黨、自由黨和工黨聯合組建一個&ldquo國民黨&rdquo,然後為争奪控制國家的權力而鬥争一樣。

     在1930年底之前,南京政府既可能會&ldquo赢得戰争&rdquo,也可能會被反政府武裝推翻。

    但是,即便南京赢了,它也無法把國家團結凝聚在一起;如果南京被打敗和推翻,那麼勝利者很快又會陷入自相殘殺的局面。

    後者一旦發生,&ldquo南京集團&rdquo中最頑強、最具野心的人,将會結束流亡生活或者走出隐居的狀态重新努力建立自己的政權。

    無論哪一方取得了暫時的勝利,中國都沒有和平的希望,任何中國的領袖或集團都不可能有足夠的力量來結束中國人民的痛苦。

     表面上實現了控制,但内部存在那麼多派别鬥争的國民黨到底是一個什麼組織?貫徹什麼樣的原則?以至于目前有這麼多掌握實權的将軍都強烈地表示持有異議? 國民黨作為一個政治組織,其久經考驗的黨員人數沒有超過中國4.8億人口中的千分之一。

     1929年國民黨的總人數為422022人,其中172796人是各種軍隊中的軍官和士兵,202321人是分散在中國許多省份中的普通民衆,還有47906人則是生活在國外的華僑。

    不管怎麼說吧,這些都是1929年春天召開的國民黨第三屆黨代會秘書處給出的官方數字。

     同年10月,國民黨的組織部雖然也聲稱擁有大體相同的黨員人數,但公布的&ldquo分類&rdquo統計數據與3月之前公布的士兵黨員人數存在很大的差異。

    10月的統計數據如下: 士兵,23%;工人,29%;自由職業,25.7%;學生,10.4%;商人,4.3%;農民,7.5%。

     這是一個淩駕于不能自主的四億八千萬人口之上結構奇特的組織,它用自封的獨裁權力去建立和控制政府,并以中國的名義與世界各國訂立條約,而且還獨攬了所謂&ldquo訓政期&rdquo裡教育中國人民的大權,而所謂的&ldquo訓政期&rdquo即是假定在它之後緊接着就可以建立起基于人民意志的憲制政府,或者是國民黨判定中國人民已經準備好了自治的時期。

     由已故孫中山先生創立的國民黨,在鮑羅廷被派往廣東的時候按照蘇聯的方式進行了重組,今天它已經淩駕于南京政府之上。

    它自身就是法律,甚至可以否定政府領導人的決議。

     無論在中國的什麼地方,隻要有足夠多的成員,國民黨的&ldquo地方支部&rdquo就會被組織起來;這些&ldquo地方支部&rdquo被授權選舉出代表去參加假定每年舉行一次但在現實政治生活中未必能做到的&ldquo代表大會&rdquo。

    依照次序,&ldquo代表大會&rdquo再選舉出中央執行委員會,然而因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不是連續工作的,所以中央執行委員會又依次選舉出一個常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