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道德控制
關燈
小
中
大
是什麼呢?前面已經說過,很明顯這種選擇的依據不可能位于意志之外,它必須處于意志本身内部。
行為的道德價值不是由行為的結果組成的,而在于行為的動機;然而,動機又是由意志本身,即人格所組成的。
在特定的環境中,為什麼有人選擇真作為好的,而其他人卻選擇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也隻有在我們的知識足夠豐富之後,然後到選擇者的先輩和環境中去尋找了。
而他為什麼無論如何都要選擇好的而不是壞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存在于他自己的意志當中。
他希望讓自己成為好的。
他希望的原因也就是他所希望的東西。
隻有&ldquo讓自己成為好的&rdquo這個觀念,才能讓他感到滿足。
如果我們想知道為什麼單單這個觀念就是滿足,那麼我們隻能得到這樣的答案:他想要從觀念中獲得滿足,并且隻從觀念中獲得滿足。
觀念被一個人所希望,是因為它就是令人滿足的;而它是令人滿足的,則是因為它就是那個人所希望的。
這種循環的意義 換句話說,在這裡我們已經得到了關于人的心理結構的最終事實。
他擁有決定他自己的能力。
他有能力建立他想讓自己成為什麼的觀念,而且這種觀念在形式上隻取決于他自己。
在特定的情況下,如果一個人選擇了道德敗壞,而另一個人選擇了道德高尚,那麼這些行為差别的唯一答案就在于,一個人想讓他自己成為好的,而另一個想讓他自己成為壞的。
每個人都想擁有他自己的觀念,并且希望按照觀念來行動。
在道德行為中,一個人就是他想讓自己成為的那個樣子。
想要成為好的這一意志,也就是成為好的這一行為。
換句話說,在道德行為中,行為是由動機來衡量的,而動機又是由一個人自己的觀念,也就是他關于實現他的本質的概念來決定的。
自我實現的觀念,在形式上取決于并且僅僅取決于自我。
而它的内容,或者說它的具體填充物,則取決于他的教育、成長環境等等。
這一點我們在前面已經讨論過。
但是,一個人自己的意志和他的人格核心,決定了他想讓自己成為什麼樣子,并且這種決定也決定了他确實是什麼樣子。
人通過建立好或者壞作為自己的動機,從而來決定他自己,而且他所建立的也都是他想要讓自己成為的樣子。
總結 一個人選擇的具體行為是好的還是壞的,要取決于他自己的外部環境。
也就是說,他不用對他的行為負責。
他僅僅需要對他的行為動機負責。
如果他的動機是好的,那麼他不必為行為産生的特定方向負責,除非行為的方向是他自己先前的選擇所産生的結果。
正如在謹慎領域一樣,在道德領域中,一個人隻能做到他所知道的最好。
但是一個無論如何都希望變好的人,不僅僅希望隻是做到他所知道的最好,或者他周圍的環境所能允許的最好,而是絕對的最好,或者說世界所能允許的最好。
好行為的具體内容,即是美德,取決于社會的發展;而好則僅僅取決于意志。
好就是想成為好的意志。
3.道德行為的結果 道德控制的結果就是性格的形成。
當每一個道德行為被執行後,它都會對人格産生影響。
行為在特定的方向上組織着人格。
它賦予人格以特定的傾向。
道德行為是在一個人形成對自己的觀念中産生的,其目的是為了讓他可以實現他自己。
這種道德自我的實現構成了性格。
開始時,一個人擁有自然和社會環境所賦予他的全部複雜情感和願望,并且能夠在當中進行選擇,構成某種行為目的,也就是他自己的某種預期狀态或活動。
每一個行為發生時,都賦予了他的意志以明确的内容。
行為把選擇能力變成了實際選擇的東西,它為意志裝備了某些特定的具體器官。
這種裝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性格。
性格的本質 性格就是把一種能力變為一種現實性的意志。
意志是指實現道德自我的能力。
性格就是被實現的自我。
性格仍然是意志,但它是有機的和真實的意志。
從性格的這種本質特性出發,我們可以得出某些從屬的結果。
這些結果可以概括如下:第一,與特殊意志相對的一般意志的形成過程;第二,願望的調節;第三,更精确和更直觀的選擇;第四,更有效的執行過程。
(1)一般意志 一般意志包含着許多從屬的特殊意志。
例如,執行那些從德性的動機出發(或者說從實現善的意志出發)的行為的一般傾向所帶來的結果,就是善良(goodness)的一般意志。
當小孩面臨一個強大的誘惑時,可以想到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他不得不停下來,并且執行一種&ldquo成為好的&rdquo的特殊意志。
如果他在相似的情況下習慣性地采取相似的行為,那麼很明顯他的性格最後會産生一種&ldquo成為好的&rdquo的一般目的,而且每一種特殊的正确行為都僅僅隻是生活中這種控制目的的表現。
這種事實擁有另一個稱謂,那就是&ldquo固有偏向&rdquo。
這個稱謂道出了另外的事實,那就是,即使當一般意志沒有公開表現的機會時,它仍然會繼續存在于行為當中。
當一個人沒有在吃喝或者在滿足某種欲望時,他想要節制的意志仍然不會停止。
意志依舊固有地存在于他身上,并且無意識地指引着他的行為過程。
(2)願望的調節 原始沖動來源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組織,在這個意義上來看,原始沖動是自然的。
同樣地,如同自然力量,原始沖動不受人的直接控制。
但是,隻有當這些沖動得到滿足時,願望才會産生,并且滿足這些沖動的那些行為的理智表現才會出現。
超過某一特定的點之後,願望的形成過程就是自發的和自然的。
但是我們已經知道,正是意志(也就是一個人自己)決定了哪一個願望應該
行為的道德價值不是由行為的結果組成的,而在于行為的動機;然而,動機又是由意志本身,即人格所組成的。
在特定的環境中,為什麼有人選擇真作為好的,而其他人卻選擇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也隻有在我們的知識足夠豐富之後,然後到選擇者的先輩和環境中去尋找了。
而他為什麼無論如何都要選擇好的而不是壞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存在于他自己的意志當中。
他希望讓自己成為好的。
他希望的原因也就是他所希望的東西。
隻有&ldquo讓自己成為好的&rdquo這個觀念,才能讓他感到滿足。
如果我們想知道為什麼單單這個觀念就是滿足,那麼我們隻能得到這樣的答案:他想要從觀念中獲得滿足,并且隻從觀念中獲得滿足。
觀念被一個人所希望,是因為它就是令人滿足的;而它是令人滿足的,則是因為它就是那個人所希望的。
這種循環的意義 換句話說,在這裡我們已經得到了關于人的心理結構的最終事實。
他擁有決定他自己的能力。
他有能力建立他想讓自己成為什麼的觀念,而且這種觀念在形式上隻取決于他自己。
在特定的情況下,如果一個人選擇了道德敗壞,而另一個人選擇了道德高尚,那麼這些行為差别的唯一答案就在于,一個人想讓他自己成為好的,而另一個想讓他自己成為壞的。
每個人都想擁有他自己的觀念,并且希望按照觀念來行動。
在道德行為中,一個人就是他想讓自己成為的那個樣子。
想要成為好的這一意志,也就是成為好的這一行為。
換句話說,在道德行為中,行為是由動機來衡量的,而動機又是由一個人自己的觀念,也就是他關于實現他的本質的概念來決定的。
自我實現的觀念,在形式上取決于并且僅僅取決于自我。
而它的内容,或者說它的具體填充物,則取決于他的教育、成長環境等等。
這一點我們在前面已經讨論過。
但是,一個人自己的意志和他的人格核心,決定了他想讓自己成為什麼樣子,并且這種決定也決定了他确實是什麼樣子。
人通過建立好或者壞作為自己的動機,從而來決定他自己,而且他所建立的也都是他想要讓自己成為的樣子。
總結 一個人選擇的具體行為是好的還是壞的,要取決于他自己的外部環境。
也就是說,他不用對他的行為負責。
他僅僅需要對他的行為動機負責。
如果他的動機是好的,那麼他不必為行為産生的特定方向負責,除非行為的方向是他自己先前的選擇所産生的結果。
正如在謹慎領域一樣,在道德領域中,一個人隻能做到他所知道的最好。
但是一個無論如何都希望變好的人,不僅僅希望隻是做到他所知道的最好,或者他周圍的環境所能允許的最好,而是絕對的最好,或者說世界所能允許的最好。
好行為的具體内容,即是美德,取決于社會的發展;而好則僅僅取決于意志。
好就是想成為好的意志。
3.道德行為的結果 道德控制的結果就是性格的形成。
當每一個道德行為被執行後,它都會對人格産生影響。
行為在特定的方向上組織着人格。
它賦予人格以特定的傾向。
道德行為是在一個人形成對自己的觀念中産生的,其目的是為了讓他可以實現他自己。
這種道德自我的實現構成了性格。
開始時,一個人擁有自然和社會環境所賦予他的全部複雜情感和願望,并且能夠在當中進行選擇,構成某種行為目的,也就是他自己的某種預期狀态或活動。
每一個行為發生時,都賦予了他的意志以明确的内容。
行為把選擇能力變成了實際選擇的東西,它為意志裝備了某些特定的具體器官。
這種裝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性格。
性格的本質 性格就是把一種能力變為一種現實性的意志。
意志是指實現道德自我的能力。
性格就是被實現的自我。
性格仍然是意志,但它是有機的和真實的意志。
從性格的這種本質特性出發,我們可以得出某些從屬的結果。
這些結果可以概括如下:第一,與特殊意志相對的一般意志的形成過程;第二,願望的調節;第三,更精确和更直觀的選擇;第四,更有效的執行過程。
(1)一般意志 一般意志包含着許多從屬的特殊意志。
例如,執行那些從德性的動機出發(或者說從實現善的意志出發)的行為的一般傾向所帶來的結果,就是善良(goodness)的一般意志。
當小孩面臨一個強大的誘惑時,可以想到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他不得不停下來,并且執行一種&ldquo成為好的&rdquo的特殊意志。
如果他在相似的情況下習慣性地采取相似的行為,那麼很明顯他的性格最後會産生一種&ldquo成為好的&rdquo的一般目的,而且每一種特殊的正确行為都僅僅隻是生活中這種控制目的的表現。
這種事實擁有另一個稱謂,那就是&ldquo固有偏向&rdquo。
這個稱謂道出了另外的事實,那就是,即使當一般意志沒有公開表現的機會時,它仍然會繼續存在于行為當中。
當一個人沒有在吃喝或者在滿足某種欲望時,他想要節制的意志仍然不會停止。
意志依舊固有地存在于他身上,并且無意識地指引着他的行為過程。
(2)願望的調節 原始沖動來源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組織,在這個意義上來看,原始沖動是自然的。
同樣地,如同自然力量,原始沖動不受人的直接控制。
但是,隻有當這些沖動得到滿足時,願望才會産生,并且滿足這些沖動的那些行為的理智表現才會出現。
超過某一特定的點之後,願望的形成過程就是自發的和自然的。
但是我們已經知道,正是意志(也就是一個人自己)決定了哪一個願望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