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故友
關燈
小
中
大
水等目。
而編年,自丁酉迄丙寅,凡四十年。
蓋先生宦遊,西至蜀,東北至遼沈,南至閩粵,并經遊湘、贛諸地。
以所聞見。
托諸吟詠,使後之人讀之,得以想見當日各地方之狀況,與夫宦遊者之境遇,乃與親炙無異,豈一等閑吟風弄月之作所可拟者。
英厓遊蹤,雖不逮先生之廣,然往返間,經由俄、韓;而今之時局,又與先生所處不同,必将别有枨觸。
其亦将托之吟詠,以媲美于先德欤?餘讀先生之詩,而有此感,因題于卷端雲。
(一九一二年九月九日) (蔡元培手稿) 記徐錫麟 &mdash&mdash徐錫麟墓表 有明之亡,集義師,憑孤城,以與異族相抗者,于浙為最烈;而文字之獄,亦甲于諸省。
故光複之思想,數百年未沫。
自晚村以至定盦,其間雖未有偉大之著作為吾人所發見,而要其綿綿不絕之思潮,則人人得而心摹之。
在所見世以言論鼓吹光複者,莫如餘杭章先生炳麟;而實力準備者,莫如山陰徐先生錫麟,及會稽陶先生成章。
顧章、陶兩先生,皆及見清帝之退位,中華民國之成立;而徐先生乃于前五年赍志以沒。
其沒也,又為光複史中構造一最重大之紀念,此後死者之所以尤憑吊流連而不能自已者也。
徐先生,字伯荪,浙江山陰人也。
少時,治算學及天文學,廓然有感于因果之定律,宇宙之溥博而悠久,他日殺身成仁之決心,托始于是矣。
其後,為家庭教師,以光複大義授弟子許克丞。
繼為紹興中學堂教習,以尚武主義為學生倡,并以時涉曆諸暨、嵊諸縣,交其健者,以大義運動之。
及至上海,由蔡元培、元康昆弟之介紹,而與陶成章合。
成章方以嘉興敖嘉熊、龔國铨諸志士之傾助,而奔走金華、衢、嚴諸府,運動其秘密會黨,有成議。
兩先生既成交,浙江諸會黨有統一之機。
于是相率至紹興,謀以紹興為根據地,施軍事教育,為革命軍預備。
許克丞願任經費設武備學堂,格于例不果;乃設大通師範學堂,凡浙東秘密會黨諸魁桀,皆以是為交通總機關,各遣其相當之徒屬就學焉。
公然陳武裝,演說革命,鄉裡竊竊然議之,而先生善交歡清吏,得無恙;然亦于其間積種種經驗,知不惟紹興,即浙江一隅,亦未足以大舉。
乃由許克丞出資,為先生及成章、鼎铨、陳子英分别捐道員若知府,相率赴日本,學陸軍,定議畢業後捐請分發重要都會,攬其兵柄。
無何,試驗不及格,均不克入聯隊。
先生先返,偕克丞以道員赴湖北,以其地占全國形勢,而練軍亦較他省為精勁,可利用。
時湖北适停分發,乃赴安徽。
初主陸軍小學;逾年,移主巡警學堂。
安徽故多會黨,即練軍亦間有具新思想者。
先生既至,頗欲從容布置,謀定而後動;會女俠秋瑾偕嵊縣平陽黨魁祝兆康、王鏡發等馳書促舉事;陶成章在日本亦數數相責備;而巡撫恩銘又微露疑先生意;先生乃與同志陳伯平、馬家(宗)漢謀,乘五月二十八日舉行巡警生畢業式,諸大吏畢集,盡殺之,以亂軍心;亦檄召浙江諸豪刻期會安慶。
無何,恩銘令改期,以二十六日至。
先生不及俟援軍,及期,出手槍擊恩銘,死之;他吏散走。
先生率巡警生百餘人占軍械局,為敵兵所擊散,先生被執。
清吏搜先生室,得布告,有雲:“與我同胞,共複舊業,重建新國,圖共和之幸福。
”及被鞫,而宣言則又謂:革命人人可能,若以中央集權為立憲,立憲愈快,革命亦愈快。
越五年,而其言皆驗矣。
二十七日,清吏殺先生,刳其心以祭恩銘,而稿葬之。
及中華民國成立,先生之弟錫□、錫骥等,始克迎先生之榇以歸裡。
元年九月,葬諸西湖之堧。
同裡蔡元培,于先生為同志,爰表先生之大節于墓前,以告下馬而展谒者,使知吾輩之自由幸福,得諸徐先生之賜者,殊非淺鮮焉。
(一九一二年九月) (蔡元培手稿) 孫逸仙先生傳略 &mdash&mdash在裡昂舉行的孫中山追悼會緻詞 在外國搜集材料頗難,僅據所見所聞之荦荦大者記之,俟他日補正。
先生名文,逸仙其字也,又号中山。
民國紀元前四十七年,生于廣東省之香山縣。
年十三,在私塾肄業,聞人說洪秀全轶事,為之感動,即立志革命。
其後赴夏威夷(Honolulu),進耶稣教會學校。
尋歸廣東,入博濟醫學校,識同學鄭士民、士良。
士良夙入會黨,聞先生談革命,甚悅服,願于起事時率會黨候指揮。
是為先生運動革命之始,亦即與會黨關系之始。
翌年,先生轉學于香港醫學校,常往來香港、澳門間,鼓吹革命。
畢業後,行醫于澳門及廣州。
圖實行革命,與同志陸皓東遊京津,經武漢,觀察形勢。
民元前十三年,清政府與日本開戰,先生以為有機可乘,赴夏威夷,設興中會。
旋歸國,往來廣州、香港間,布置攻取廣州之計畫。
翌年七月,事洩,同志多被捕,先生脫險,赴日本,複往夏威夷,往美洲,推廣興中會。
美洲華僑多立有洪門會館。
洪門會者,倡自明末清初,本以反清複明為宗旨,而以互助為聯合法。
積久,則滿意于互助之益,而革命宗旨,幾不複在記憶中。
先生與同志多方提醒,而會衆始覺悟,願受先生指揮。
先生由美至英,為清使龔照嶼誘入使館而拘留之,賴香港醫學校舊教習康德黎之營救而得脫。
先生留歐洲二年,考察各國政治風俗,始悟富強之國,人民尚多痛苦。
從前于排斥異族政府外,雖已決定采用共和制,而于最新之社會主義,尚未暇顧及。
至是始感其必要,乃于民族、民權兩主義外,複采取民生主義,而三民主義之計畫始定。
複赴日本,遣同志陳少白回香港,發行《中國報》,鼓吹革命,是為中國革命黨機關報之始。
遣史堅如入長江聯絡會黨,而鄭士良則在香港設會黨招待所。
于是長江各省及廣東、廣西、福建之會黨,均并合于興中會矣。
會清廷信用義和團,與列強開釁。
先生以為機不可失,乃遣鄭士良率會黨攻惠州,史堅如入廣州與之響應。
士良疊克數城,以援絕失敗,而堅如謀炸兩廣總督署,以事洩見戕。
然國内有志者受刺激漸深刻,以言論反對清政府,或在各省起事者漸多。
事敗,苟不被戕害或拘留,則大率亡命至日本,間亦至歐美,仍努力傳播革命主義,信從者日衆。
先生知事機漸熟,于是遊曆各國,揭橥所抱之三民主義以号召之,而組織革命同盟會,開第一會于撥魯塞爾(今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加盟者三十餘人。
開第二會于柏林,加盟者二十餘人。
開第三會于巴黎,加盟者十餘人。
開第四會于日本之東京,加盟者數百人,自甘肅而外,十七省之士皆與焉。
于是定中華民國之名稱,公布于黨員,使傳布主義于本省。
不期年而加盟者逾萬人,各省亦先後成支部焉。
于是在東京發行《民報》,是為革命黨機關雜志之始。
民元前五年,革命同盟會會員劉道一、甯調元、胡英等在萍鄉、醴陸(陵)間起事,為清軍所破。
清政府與日本政府交涉,排斥先生,先生乃往安南。
自河内遣同志攻潮州、黃岡,不利。
攻惠州,攻欽州、廉州,均不利。
先生又親率同志襲取鎮南關,圖攻龍州,又不利,退回安南。
清政府與法政府交涉,排斥先生,先生乃往新加坡。
遣黃興等攻欽、廉,遣黃明堂等攻河口,又不利,先生乃往美洲籌款。
同志有運動廣州新軍舉事者,事洩,又不利。
先生亟自美洲赴日本,被
而編年,自丁酉迄丙寅,凡四十年。
蓋先生宦遊,西至蜀,東北至遼沈,南至閩粵,并經遊湘、贛諸地。
以所聞見。
托諸吟詠,使後之人讀之,得以想見當日各地方之狀況,與夫宦遊者之境遇,乃與親炙無異,豈一等閑吟風弄月之作所可拟者。
英厓遊蹤,雖不逮先生之廣,然往返間,經由俄、韓;而今之時局,又與先生所處不同,必将别有枨觸。
其亦将托之吟詠,以媲美于先德欤?餘讀先生之詩,而有此感,因題于卷端雲。
(一九一二年九月九日) (蔡元培手稿) 記徐錫麟 &mdash&mdash徐錫麟墓表 有明之亡,集義師,憑孤城,以與異族相抗者,于浙為最烈;而文字之獄,亦甲于諸省。
故光複之思想,數百年未沫。
自晚村以至定盦,其間雖未有偉大之著作為吾人所發見,而要其綿綿不絕之思潮,則人人得而心摹之。
在所見世以言論鼓吹光複者,莫如餘杭章先生炳麟;而實力準備者,莫如山陰徐先生錫麟,及會稽陶先生成章。
顧章、陶兩先生,皆及見清帝之退位,中華民國之成立;而徐先生乃于前五年赍志以沒。
其沒也,又為光複史中構造一最重大之紀念,此後死者之所以尤憑吊流連而不能自已者也。
徐先生,字伯荪,浙江山陰人也。
少時,治算學及天文學,廓然有感于因果之定律,宇宙之溥博而悠久,他日殺身成仁之決心,托始于是矣。
其後,為家庭教師,以光複大義授弟子許克丞。
繼為紹興中學堂教習,以尚武主義為學生倡,并以時涉曆諸暨、嵊諸縣,交其健者,以大義運動之。
及至上海,由蔡元培、元康昆弟之介紹,而與陶成章合。
成章方以嘉興敖嘉熊、龔國铨諸志士之傾助,而奔走金華、衢、嚴諸府,運動其秘密會黨,有成議。
兩先生既成交,浙江諸會黨有統一之機。
于是相率至紹興,謀以紹興為根據地,施軍事教育,為革命軍預備。
許克丞願任經費設武備學堂,格于例不果;乃設大通師範學堂,凡浙東秘密會黨諸魁桀,皆以是為交通總機關,各遣其相當之徒屬就學焉。
公然陳武裝,演說革命,鄉裡竊竊然議之,而先生善交歡清吏,得無恙;然亦于其間積種種經驗,知不惟紹興,即浙江一隅,亦未足以大舉。
乃由許克丞出資,為先生及成章、鼎铨、陳子英分别捐道員若知府,相率赴日本,學陸軍,定議畢業後捐請分發重要都會,攬其兵柄。
無何,試驗不及格,均不克入聯隊。
先生先返,偕克丞以道員赴湖北,以其地占全國形勢,而練軍亦較他省為精勁,可利用。
時湖北适停分發,乃赴安徽。
初主陸軍小學;逾年,移主巡警學堂。
安徽故多會黨,即練軍亦間有具新思想者。
先生既至,頗欲從容布置,謀定而後動;會女俠秋瑾偕嵊縣平陽黨魁祝兆康、王鏡發等馳書促舉事;陶成章在日本亦數數相責備;而巡撫恩銘又微露疑先生意;先生乃與同志陳伯平、馬家(宗)漢謀,乘五月二十八日舉行巡警生畢業式,諸大吏畢集,盡殺之,以亂軍心;亦檄召浙江諸豪刻期會安慶。
無何,恩銘令改期,以二十六日至。
先生不及俟援軍,及期,出手槍擊恩銘,死之;他吏散走。
先生率巡警生百餘人占軍械局,為敵兵所擊散,先生被執。
清吏搜先生室,得布告,有雲:“與我同胞,共複舊業,重建新國,圖共和之幸福。
”及被鞫,而宣言則又謂:革命人人可能,若以中央集權為立憲,立憲愈快,革命亦愈快。
越五年,而其言皆驗矣。
二十七日,清吏殺先生,刳其心以祭恩銘,而稿葬之。
及中華民國成立,先生之弟錫□、錫骥等,始克迎先生之榇以歸裡。
元年九月,葬諸西湖之堧。
同裡蔡元培,于先生為同志,爰表先生之大節于墓前,以告下馬而展谒者,使知吾輩之自由幸福,得諸徐先生之賜者,殊非淺鮮焉。
(一九一二年九月) (蔡元培手稿) 孫逸仙先生傳略 &mdash&mdash在裡昂舉行的孫中山追悼會緻詞 在外國搜集材料頗難,僅據所見所聞之荦荦大者記之,俟他日補正。
先生名文,逸仙其字也,又号中山。
民國紀元前四十七年,生于廣東省之香山縣。
年十三,在私塾肄業,聞人說洪秀全轶事,為之感動,即立志革命。
其後赴夏威夷(Honolulu),進耶稣教會學校。
尋歸廣東,入博濟醫學校,識同學鄭士民、士良。
士良夙入會黨,聞先生談革命,甚悅服,願于起事時率會黨候指揮。
是為先生運動革命之始,亦即與會黨關系之始。
翌年,先生轉學于香港醫學校,常往來香港、澳門間,鼓吹革命。
畢業後,行醫于澳門及廣州。
圖實行革命,與同志陸皓東遊京津,經武漢,觀察形勢。
民元前十三年,清政府與日本開戰,先生以為有機可乘,赴夏威夷,設興中會。
旋歸國,往來廣州、香港間,布置攻取廣州之計畫。
翌年七月,事洩,同志多被捕,先生脫險,赴日本,複往夏威夷,往美洲,推廣興中會。
美洲華僑多立有洪門會館。
洪門會者,倡自明末清初,本以反清複明為宗旨,而以互助為聯合法。
積久,則滿意于互助之益,而革命宗旨,幾不複在記憶中。
先生與同志多方提醒,而會衆始覺悟,願受先生指揮。
先生由美至英,為清使龔照嶼誘入使館而拘留之,賴香港醫學校舊教習康德黎之營救而得脫。
先生留歐洲二年,考察各國政治風俗,始悟富強之國,人民尚多痛苦。
從前于排斥異族政府外,雖已決定采用共和制,而于最新之社會主義,尚未暇顧及。
至是始感其必要,乃于民族、民權兩主義外,複采取民生主義,而三民主義之計畫始定。
複赴日本,遣同志陳少白回香港,發行《中國報》,鼓吹革命,是為中國革命黨機關報之始。
遣史堅如入長江聯絡會黨,而鄭士良則在香港設會黨招待所。
于是長江各省及廣東、廣西、福建之會黨,均并合于興中會矣。
會清廷信用義和團,與列強開釁。
先生以為機不可失,乃遣鄭士良率會黨攻惠州,史堅如入廣州與之響應。
士良疊克數城,以援絕失敗,而堅如謀炸兩廣總督署,以事洩見戕。
然國内有志者受刺激漸深刻,以言論反對清政府,或在各省起事者漸多。
事敗,苟不被戕害或拘留,則大率亡命至日本,間亦至歐美,仍努力傳播革命主義,信從者日衆。
先生知事機漸熟,于是遊曆各國,揭橥所抱之三民主義以号召之,而組織革命同盟會,開第一會于撥魯塞爾(今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加盟者三十餘人。
開第二會于柏林,加盟者二十餘人。
開第三會于巴黎,加盟者十餘人。
開第四會于日本之東京,加盟者數百人,自甘肅而外,十七省之士皆與焉。
于是定中華民國之名稱,公布于黨員,使傳布主義于本省。
不期年而加盟者逾萬人,各省亦先後成支部焉。
于是在東京發行《民報》,是為革命黨機關雜志之始。
民元前五年,革命同盟會會員劉道一、甯調元、胡英等在萍鄉、醴陸(陵)間起事,為清軍所破。
清政府與日本政府交涉,排斥先生,先生乃往安南。
自河内遣同志攻潮州、黃岡,不利。
攻惠州,攻欽州、廉州,均不利。
先生又親率同志襲取鎮南關,圖攻龍州,又不利,退回安南。
清政府與法政府交涉,排斥先生,先生乃往新加坡。
遣黃興等攻欽、廉,遣黃明堂等攻河口,又不利,先生乃往美洲籌款。
同志有運動廣州新軍舉事者,事洩,又不利。
先生亟自美洲赴日本,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