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私塾寒窗
關燈
小
中
大
始進家塾
一八七二年,我始進家塾,塾師是一位周先生。
那時候初入塾的幼童,本有兩種讀書法:其一是先讀《詩經》,取其句短而有韻,易于上口。
《詩經》讀畢,即接讀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其一是先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詩》、《千家詩》等書,然後接讀四書。
我們的周先生是用第二法的。
但我記得隻讀過《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詩》三種。
那時候塾中以讀書為主要功課,先生坐着,學生立在先生之旁,先生先讀,學生循聲仿讀,然後學生回自己座位,高聲讀起來。
讀書以外,隻有兩種功課,一是習字,一是對課。
習字,先用描紅法,即購得紅印範本,用墨筆描寫。
先由先生把住學生的手,依樣描寫,連筆畫的先後也指示了。
進一步摹寫,是墨印的或先生寫的範本,叫做影格,用紙蒙着上面,照樣摹寫,與現在用拷貝紙的樣子,再進一步臨寫,是選取名人帖子,看熟了,在别紙仿寫出來。
對課,是與現在的造句相近,大約由一字到四字。
先生出上聯,學生想出下聯來。
不但名詞要對名詞,靜詞要對靜詞,動詞要對動詞,而且每一種詞裡面,又要取其品性相近的。
例如先生出一山字是名詞,就要用水字、海字來對他,因為都是地理的名詞(即都是品性相近的詞)。
又如出桃紅二字,就要用柳綠、薇紫等詞來對他。
第一字都用植物的名詞,第二字都用顔色的靜詞。
别的可以類推。
這一種功課,不但是作文的開始,并且也是作詩的基礎。
所以對到四字課的時候,先生還用圈字的法子,指示平仄的相對。
平聲字圈在左下方,上聲左上方,去聲右上方,入聲右下方。
學生作對子時,必要用平聲對仄聲(仄聲包上、去、入三聲),仄聲對平聲。
等到四字對作得合格了,就可以學五言詩,不要再作對子了。
嚴厲的李塾師 因父親見背,無力再聘塾師,我就在我家對門李申甫先生所設的私塾讀書了。
李先生的教授法,每日上新書一課,先朗讀一遍,令學生循聲照讀,然後讓學生回自己位置上複讀,到能背誦止,餘時溫習已讀各書。
在上課以前,把讀過的書統統送到先生的桌上,背先生而立,先生在每一本上撮一句,令學生背誦下去,如不能誦或有錯誤,就責手心十下退去,俟别的學生上課後再輪到,再背誦,如又有不能誦或錯誤,就責手心二十下。
每次倍加。
我記得有一次背誦《易經》,屢次錯誤,被責手心幾百下。
其他同學當然也有這種狀況。
學作八股文 我一八七九年始試作制藝,就是俗稱八股文的。
那時候試作制藝的方法,先作破題,止兩句,是把題目的大意說一說。
破題作得合格了,乃試作承題,約四五句。
承題作得合格了,乃試作起講,大約十餘句。
起講作得合格了,乃作全篇。
全篇的作法,是起講後,先作
那時候初入塾的幼童,本有兩種讀書法:其一是先讀《詩經》,取其句短而有韻,易于上口。
《詩經》讀畢,即接讀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其一是先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詩》、《千家詩》等書,然後接讀四書。
我們的周先生是用第二法的。
但我記得隻讀過《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詩》三種。
那時候塾中以讀書為主要功課,先生坐着,學生立在先生之旁,先生先讀,學生循聲仿讀,然後學生回自己座位,高聲讀起來。
讀書以外,隻有兩種功課,一是習字,一是對課。
習字,先用描紅法,即購得紅印範本,用墨筆描寫。
先由先生把住學生的手,依樣描寫,連筆畫的先後也指示了。
進一步摹寫,是墨印的或先生寫的範本,叫做影格,用紙蒙着上面,照樣摹寫,與現在用拷貝紙的樣子,再進一步臨寫,是選取名人帖子,看熟了,在别紙仿寫出來。
對課,是與現在的造句相近,大約由一字到四字。
先生出上聯,學生想出下聯來。
不但名詞要對名詞,靜詞要對靜詞,動詞要對動詞,而且每一種詞裡面,又要取其品性相近的。
例如先生出一山字是名詞,就要用水字、海字來對他,因為都是地理的名詞(即都是品性相近的詞)。
又如出桃紅二字,就要用柳綠、薇紫等詞來對他。
第一字都用植物的名詞,第二字都用顔色的靜詞。
别的可以類推。
這一種功課,不但是作文的開始,并且也是作詩的基礎。
所以對到四字課的時候,先生還用圈字的法子,指示平仄的相對。
平聲字圈在左下方,上聲左上方,去聲右上方,入聲右下方。
學生作對子時,必要用平聲對仄聲(仄聲包上、去、入三聲),仄聲對平聲。
等到四字對作得合格了,就可以學五言詩,不要再作對子了。
嚴厲的李塾師 因父親見背,無力再聘塾師,我就在我家對門李申甫先生所設的私塾讀書了。
李先生的教授法,每日上新書一課,先朗讀一遍,令學生循聲照讀,然後讓學生回自己位置上複讀,到能背誦止,餘時溫習已讀各書。
在上課以前,把讀過的書統統送到先生的桌上,背先生而立,先生在每一本上撮一句,令學生背誦下去,如不能誦或有錯誤,就責手心十下退去,俟别的學生上課後再輪到,再背誦,如又有不能誦或錯誤,就責手心二十下。
每次倍加。
我記得有一次背誦《易經》,屢次錯誤,被責手心幾百下。
其他同學當然也有這種狀況。
學作八股文 我一八七九年始試作制藝,就是俗稱八股文的。
那時候試作制藝的方法,先作破題,止兩句,是把題目的大意說一說。
破題作得合格了,乃試作承題,約四五句。
承題作得合格了,乃試作起講,大約十餘句。
起講作得合格了,乃作全篇。
全篇的作法,是起講後,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