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節
關燈
小
中
大
朋友把我心裡對它的敬重之念一掃而光啦。
他是我見過的人裡頭反宗教反得頂徹底的,為人的道德也是頂高尚的。
在基督堂,聰明才智好比是新酒裝進了舊皮囊①。
基督堂的中世紀傳統得徹底垮掉才行,得把它摔到垃圾箱裡頭,要不然基督堂本身非徹底垮掉不可。
不錯,那兒是有一幫子思想家的确懷着單純而感人的誠心把古老信仰的傳統保存下來了,也難怪人們時時對這東西戀戀不舍,但我在心情最愁悶,也最嚴肅的時候,總感到……” ①引自斯文朋《普洛塞派恩贊歌》。
“聖者頭上陰森森的榮光,無非絞死了的諸神的殘骸枯骨!”① ①伏爾泰(1694-1778),法國文學家、史學家和哲學家,一生堅決反對教會,抨擊封建專制,以其人格力量為世所共仰。
他的著作《哲學書簡》等影響了歐洲幾代人思想。
裘德所說的“伏爾泰派”是就反對教會而言。
“蘇啊,你說這樣的話可算不得我的朋友啦!” “那我就别當好啦,親愛的裘德呀!”她的感情激昂的喉音又恢複了,臉也扭到一邊去了。
“我因為進不了基督堂,固然心裡憤慨,我還是認為它有好多地方光芒萬丈。
”他話說得很宛轉,遏制住自己想逼她掉眼淚的那股沖動。
“那是個純然愚昧無知的地方,可是對市民、手藝人、醉鬼和窮光蛋就不好這麼說了。
”她說,因為他不肯附和,所以依然很任性。
“他們眼裡的生活是實打實的生活,絕對是這樣;可是在那些學院裡頭就沒什麼人做得到。
你不是就在自個兒身上證明了這一點嗎?當年創辦那些學院的時候,基督堂原想招的就是你這樣的人,滿懷熱情、有志于學問的人,沒錢、沒機會、沒朋友,結果怎樣呢,百萬富翁的子孫把你給擠到圈子外頭去啦。
” “哎,沒基督堂擡舉,我還是能照幹哪。
我關心的是更高尚的東西啊。
” “我呢,關心的是更廣泛、更實在的東西。
”她一着不讓。
“這會兒,在基督堂,真才實學堅持走的是一條路,宗教走的是另一條路;兩方面僵在那兒,大眼瞪小眼,好比兩隻公羊的犄角頂到一塊兒。
” “費樂生先生該怎麼——” “那地方淨是燒香拜神跟見神見鬼的人哪。
” 他注意到他一想法提到小學老師,她就把話頭轉到那個叫人惱火的大學身上,說些不着邊際的東西。
裘德由于自己病态心理作祟,對她這受費樂生監護的人,他的未婚妻怎麼個過法極想探明個究竟;但是她對他一點也沒啟發。
“哎,我也就是那樣的人哪。
”他說。
“我就是怕實打實的生活,老是見神見鬼的。
” “不過你是又善良又可親呀!” 他的心怦怦直跳,沒回答什麼。
“你這會兒還沒脫講冊派窠臼哪,不是嗎?”她又添上這句話,還故意裝得輕率無禮來掩飾真正的感情,這是她常愛玩的一手。
“我想想——我這是呆在哪兒,是哪一年?——一千八百——” “蘇呀,你這話是挖苦人呢,叫我很不舒服啊。
我要你做的事,你做不做?我跟你說過了,這會兒我都是誦經一章,然後祈禱,現在你就随便找本愛看的書,把注意力集中到上邊,背對我坐着,讓我按我的習慣做,行吧?你真不跟我一塊兒祈禱?” “我要瞧着你。
” “不行。
蘇,别拿我開心好吧!” “好,好,你怎麼想,我怎麼辦,行吧,裘德,我不氣你。
”她答道,口氣就跟小孩子表示今後永遠變得乖乖聽話的時候那樣,接着轉過身去,背對着他。
除了他正用的《聖經》,還有個縮印本放在她旁邊;他靜修中間,她把它拿起來,一頁一頁翻。
裘德做完祈禱,回到她身邊。
“裘德呀,”她興高采烈地說,“我給你做本新《新約》,你願意不願意,就跟我在基督堂時候做的那本一模一樣?” “哦,行啊。
怎麼做呢?” “我先把我那個舊本子的《使徒書》和《福音》都剪開,分成一本一本的,再按它們的寫作年代順序排好,先讓《帖撒羅尼迦前書》和《後書》打頭,接下來是各部《使徒書》,《福音》排到頂後面。
然後就把它裝訂起來,成了一本。
我那位大學生朋友——不提他的名宇啦,可憐的小子啊——說這個主意才妙不可言呢。
我知道以後再讀《聖經》,就比以前加倍有意思了,比以前加倍地容易懂了。
” “哼!”裘德說,覺得這樣做真是亵渎神明。
“你再看它在文學方面造了多大孽啊,”她一邊随便翻着《雅歌》,一邊說,“我指的是每一章前邊提要的内容,經它這麼一解釋,整部叙事詩的性質全給闊割啦。
你用不着這
他是我見過的人裡頭反宗教反得頂徹底的,為人的道德也是頂高尚的。
在基督堂,聰明才智好比是新酒裝進了舊皮囊①。
基督堂的中世紀傳統得徹底垮掉才行,得把它摔到垃圾箱裡頭,要不然基督堂本身非徹底垮掉不可。
不錯,那兒是有一幫子思想家的确懷着單純而感人的誠心把古老信仰的傳統保存下來了,也難怪人們時時對這東西戀戀不舍,但我在心情最愁悶,也最嚴肅的時候,總感到……” ①引自斯文朋《普洛塞派恩贊歌》。
“聖者頭上陰森森的榮光,無非絞死了的諸神的殘骸枯骨!”① ①伏爾泰(1694-1778),法國文學家、史學家和哲學家,一生堅決反對教會,抨擊封建專制,以其人格力量為世所共仰。
他的著作《哲學書簡》等影響了歐洲幾代人思想。
裘德所說的“伏爾泰派”是就反對教會而言。
“蘇啊,你說這樣的話可算不得我的朋友啦!” “那我就别當好啦,親愛的裘德呀!”她的感情激昂的喉音又恢複了,臉也扭到一邊去了。
“我因為進不了基督堂,固然心裡憤慨,我還是認為它有好多地方光芒萬丈。
”他話說得很宛轉,遏制住自己想逼她掉眼淚的那股沖動。
“那是個純然愚昧無知的地方,可是對市民、手藝人、醉鬼和窮光蛋就不好這麼說了。
”她說,因為他不肯附和,所以依然很任性。
“他們眼裡的生活是實打實的生活,絕對是這樣;可是在那些學院裡頭就沒什麼人做得到。
你不是就在自個兒身上證明了這一點嗎?當年創辦那些學院的時候,基督堂原想招的就是你這樣的人,滿懷熱情、有志于學問的人,沒錢、沒機會、沒朋友,結果怎樣呢,百萬富翁的子孫把你給擠到圈子外頭去啦。
” “哎,沒基督堂擡舉,我還是能照幹哪。
我關心的是更高尚的東西啊。
” “我呢,關心的是更廣泛、更實在的東西。
”她一着不讓。
“這會兒,在基督堂,真才實學堅持走的是一條路,宗教走的是另一條路;兩方面僵在那兒,大眼瞪小眼,好比兩隻公羊的犄角頂到一塊兒。
” “費樂生先生該怎麼——” “那地方淨是燒香拜神跟見神見鬼的人哪。
” 他注意到他一想法提到小學老師,她就把話頭轉到那個叫人惱火的大學身上,說些不着邊際的東西。
裘德由于自己病态心理作祟,對她這受費樂生監護的人,他的未婚妻怎麼個過法極想探明個究竟;但是她對他一點也沒啟發。
“哎,我也就是那樣的人哪。
”他說。
“我就是怕實打實的生活,老是見神見鬼的。
” “不過你是又善良又可親呀!” 他的心怦怦直跳,沒回答什麼。
“你這會兒還沒脫講冊派窠臼哪,不是嗎?”她又添上這句話,還故意裝得輕率無禮來掩飾真正的感情,這是她常愛玩的一手。
“我想想——我這是呆在哪兒,是哪一年?——一千八百——” “蘇呀,你這話是挖苦人呢,叫我很不舒服啊。
我要你做的事,你做不做?我跟你說過了,這會兒我都是誦經一章,然後祈禱,現在你就随便找本愛看的書,把注意力集中到上邊,背對我坐着,讓我按我的習慣做,行吧?你真不跟我一塊兒祈禱?” “我要瞧着你。
” “不行。
蘇,别拿我開心好吧!” “好,好,你怎麼想,我怎麼辦,行吧,裘德,我不氣你。
”她答道,口氣就跟小孩子表示今後永遠變得乖乖聽話的時候那樣,接着轉過身去,背對着他。
除了他正用的《聖經》,還有個縮印本放在她旁邊;他靜修中間,她把它拿起來,一頁一頁翻。
裘德做完祈禱,回到她身邊。
“裘德呀,”她興高采烈地說,“我給你做本新《新約》,你願意不願意,就跟我在基督堂時候做的那本一模一樣?” “哦,行啊。
怎麼做呢?” “我先把我那個舊本子的《使徒書》和《福音》都剪開,分成一本一本的,再按它們的寫作年代順序排好,先讓《帖撒羅尼迦前書》和《後書》打頭,接下來是各部《使徒書》,《福音》排到頂後面。
然後就把它裝訂起來,成了一本。
我那位大學生朋友——不提他的名宇啦,可憐的小子啊——說這個主意才妙不可言呢。
我知道以後再讀《聖經》,就比以前加倍有意思了,比以前加倍地容易懂了。
” “哼!”裘德說,覺得這樣做真是亵渎神明。
“你再看它在文學方面造了多大孽啊,”她一邊随便翻着《雅歌》,一邊說,“我指的是每一章前邊提要的内容,經它這麼一解釋,整部叙事詩的性質全給闊割啦。
你用不着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