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節

關燈
他又不免心裡難過。

     比這次大教堂做禮拜稍早些,那個轉盼流波、步态輕盈的年輕标緻姑娘蘇-柏瑞和有天下午休假。

    她離開那個既幫活又寄宿的教會聖器店,手上拿本書,到鄉間散步。

    那一天恰好雲開日出。

    好像氣象之神發了慈悲開了恩,在維塞克斯郡和别的地方寒冷多雨的日子中間有時插進幾天這樣好天氣。

    她走了一兩英裡光景,到了一個地勢比她留在後邊的城市要高的地方。

    大路兩旁是綠油油田野,她走到一個邊籬階梯處就停步了,她想把正看的那頁書看完,後來就回頭遙望古老和近時的塔樓、圓頂和尖塔。

     她看見籬階那一邊,在一條人踩出的小道上,有個黑頭發、黃臉膛的外國人在草地上坐着,身邊有塊大方闆子,上邊拴緊許多小石膏像,全都立着放的,挨得很緊,有些還上了青銅色;為了帶着這些東西繼續上路,他正把它們重新排列。

    那些像基本上是按大理石雕像原型縮制而成,其中有那姑娘因原來看過畫像而知之有素的諸方神祗。

    要按它們的性質的話,那可是跟她平素的信仰勢不兩立的。

    其中一個是典型姿勢的維納斯,一個是戴亞娜,男性方面有阿波羅、拜克斯和馬爾斯①。

    雖然那些像距離她好些碼,可是在西南方太陽照射下,搭上翠綠繁茂的牧草一陪襯,分外顯得光彩奪目,通體輪廓鮮明,纖毫畢呈,她看得清清楚楚。

    它們的位置差不多正在她同教堂高樓之間的那條線上。

    這樣一對比,不禁激發了她心中一串與她的信仰不合的離經叛道、純屬異端的思想。

    那個人站起來了,一見她就脫帽行禮,大聲喊:“買——像——啊,各式各樣啊!”他的口音和外貌是一緻的。

    他随即挺靈便地把大托闆帶着上面放着的名流顯要——神人兩界俱全——拿起來放在膝頭上,然後舉到頭那麼高,頂在頭上,送到她前邊,再放到籬梯上面。

    他先拿小點的貨——國王和王後的胸像給她看,又拿行吟詩人、帶翅膀的朱庇得②。

    她搖搖頭。

     ①朱庇德是羅馬神話中的愛神,形象為一男孩,赤身有翼,常持弓箭。

    石膏像呢。

     ②聖彼得即十二使徒居首的彼得。

    抹大拉的馬利亞是耶稣治好的婦女之一,改邪歸正。

    她在耶稣受難後七日的頭一日黎明,同幾個婦女去耶稣墳墓,發見墓石已開,但不見稣耶身體。

    事見《新約-路加福音》。

     “這兩個多少錢?”她說,拿指頭戳戳維納斯和阿波羅——這是托闆上頂大的兩座像。

     他說,這兩個得十先令。

     “我可沒那麼多錢買。

    ”她說。

    她還的價非常之低,再沒想到,賣像人居然把拴像的細銅絲解開,隔着籬梯把它們遞過來。

    她如獲至寶,抱緊了它們。

     那個人收了錢就走了。

    這會兒她反倒為難起來。

    像一到手裡顯得老大老大的,還赤身露體,一絲不挂。

    她天生神經質,因為這事幹得出格,不由得哆嗦起來。

    她把像擺來擺去,又細又白的石膏粉落在她手套和上衣上。

    帶着它們光身子走了一段路以後,她陡然想到個主意,馬上從樹籬上扯下牛蒡的大葉子、歐芹和别的長野了的植物,用它們把兩個累贅密密匝匝裹起來,這樣帶着它們走,就像大自然愛好者抱着采集來的大捆綠色标本。

     “哎,不論什麼東西都比教堂那套一成不變、索然寡味的裝飾好啊!”她說,不過她還是哆哩哆嗦,瞧那意思倒像後悔買了這兩座 她有時候偷偷往葉子裡瞧維納斯的膀子是不是弄斷了;帶着這兩個異教神祗,她挑了條跟主要街道平行的偏僻小街走,進了基督教氣味最濃厚的城市,拐過彎兒,就到了她寄宿的房子的傍門。

    她毫不遲疑,把買的東西帶進自己屋裡,打算馬上鎖進她唯一的财産箱子裡;無奈又發現它們太大了,就改用大張牛皮紙包起來,立在屋角地上。

     房子女主人叫方道悟小姐,是位上了年紀的戴眼鏡的女士,穿裝打扮就像庵堂堂主,她嚴守教會禮儀,這也是她的生意。

    她還是前面提到的“别是巴”郊區的聖-西拉禮拜堂的信徒,裘德也已經開始上那個堂做禮拜了。

    她是一位窮困潦倒的牧師的女兒,前幾年他去世後,她冒着風險把專售教會用品的小鋪子盤下來,因為經營得法,擴大到現在這樣令人稱許的規模,擺脫了一貧如洗的境況。

    她脖子上挂着十字架和念珠,算是僅有的飾品。

    她把奇伯爾《基督年紀》記得爛熟,字字不漏。

     她正來喊蘇用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