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節
關燈
小
中
大
,看她沒立刻答應,就進了屋子,蘇正在匆匆忙忙給每個包捆繩子。
“柏瑞和小姐,你買東西啦?”她問道,瞟着包起來的東西。
“是呀——想把屋子裝點裝點哪。
”蘇說。
“哦,我還當這屋子裡裝得夠啦。
”方道悟小姐說,看着四周圍哥特式鏡框裡的印版聖人像、國教教會經卷和其他因為太舊不好賣、就擺在這不起眼的屋子裡充數的東西。
“是什麼呀?老大老大的!”她把牛皮紙捅了個聖餅大小的窟窿眯着眼睛盡往裡瞧。
“哎呀呀,雕像嗎?兩個都是嗎?哪兒買的呀?” “哦——我打一個串街的販子手裡買的,他賣小人什麼的。
” “兩位聖人嗎?” “對啦。
” “哪兩位呀?” “聖彼得和聖抹大拉的馬利亞。
”① ①叛教者朱利安即羅馬皇帝朱利安(約331-363),在位時為361-363。
他的時經教育而為基督徒,後轉信異教,即位後力圖恢複羅馬帝國為異教國家。
臨終時說:“啊,加利利人哪,你得逞了。
”加利利人即耶稣。
“好啦——下來喝茶吧。
待會兒要是光線足,你就把風琴上的經文摘句描完吧。
” 蘇不過是耽于幻想,一時興起,破了藩籬,一下子也就過去了,可是這小小的幹擾反而促使蘇格外熱切起來,急于打開包紮,瞧瞧她的玩意兒。
到了就寝時間,她有了把握,不會再有人上來打攪,就心安理得地把神像外罩都扒了下來,把石膏像擺到五鬥櫥上,還在它們兩頭各點上一根蠟燭,然後退到床邊,往床後一躺,開始讀從箱子裡取出的那本書(不過方道悟小姐對此是毫不知情的)。
原來那是吉本的著作。
她看了記述叛教者朱利安①在位那一章。
有時候她擡頭看看石膏像,湊巧它們上頭挂着一幅耶稣受難像的印版畫,這讓她覺着它們樣子真奇怪,在那兒真是陰錯陽差。
這幅奇景似乎提醒她去做該做的事,于是她從床上蹦下來,又從箱子裡拿出一本詩集,翻到自己熟讀的那首詩②—— ①這首詩為斯文朋所作《普洛塞派恩贊歌》。
普洛塞派恩或作波塞芬尼,希臘神話中宙斯與代密特之女,為冥王之後。
(第一句引朱利安語。
) ②格萊斯巴赫版《新約全書》為希臘文原本,裘德的希臘文無師自通,用相應的拉丁語音讀出。
這一段見于《新約-哥林多前書》:“然而我們隻有一位神,就是父,萬物都本于他。
我們也歸于他。
” 蒼白的加利利人啊,你得逞了: 你叱咤間世界就變得帶死不活了! 她把這首詩從頭到尾讀了一遍,跟着吹熄了燭光,脫了衣服,最後讓自己心中之光也熄了——睡了。
她年紀輕輕,平常睡得很沉,不過那晚上她老是睡不實,每回醒來一睜眼,從街上透進屋裡的散亂的燈光足夠她看明白石膏像,它們立在五鬥櫥上,同陳設着經卷和殉道者以及裝在哥特式框子裡的耶稣受難像(勉強看得出來拉丁式十字架,人形為陰影遮住)的環境形成了古怪的對照。
有一回她睜開眼看的時候,教堂的報時鐘不是打了一下,就是兩下,已到了子夜時分。
另一個住在城裡、離得不遠的人,那會兒正坐在燈前埋頭讀書,鐘聲他也聽到了。
因為是禮拜六晚上,他用不着撥準鬧鐘,到時把他叫醒,所以他可以睡得更遲些,按習慣要比每禮拜工作日晚上讀書時間多兩三個鐘頭。
他正專心研讀格萊斯巴赫版《新約》①,而蘇此時卻翻來覆去睡不着,盯着她的石膏像。
警察和遲歸市民經過他窗下時候,要是靜靜駐足一下,準會聽得見情感熱烈的咕噜聲,那是些莫名其妙的音節;但是對于裘德,又是具有無法形容的感召力的字眼兒啊。
下邊這些聲音就誰都不明白: ①出處同前:“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萬物都是借着他有的,我們也是借着他有的。
” “AllheminheisTheoshoPater,exhoutapanta,kaihemeiseisauton。
”① ①髑髅地在古耶路撒冷郊外,是耶稣被釘上十字架的地方。
接下去聲音琅琅,誠惶誠恐,不絕如縷;随着似乎聽見書阖上了: “KaiheisKuriosIesousChristos,dihoutapantaKaihemeisdiautou!”
“柏瑞和小姐,你買東西啦?”她問道,瞟着包起來的東西。
“是呀——想把屋子裝點裝點哪。
”蘇說。
“哦,我還當這屋子裡裝得夠啦。
”方道悟小姐說,看着四周圍哥特式鏡框裡的印版聖人像、國教教會經卷和其他因為太舊不好賣、就擺在這不起眼的屋子裡充數的東西。
“是什麼呀?老大老大的!”她把牛皮紙捅了個聖餅大小的窟窿眯着眼睛盡往裡瞧。
“哎呀呀,雕像嗎?兩個都是嗎?哪兒買的呀?” “哦——我打一個串街的販子手裡買的,他賣小人什麼的。
” “兩位聖人嗎?” “對啦。
” “哪兩位呀?” “聖彼得和聖抹大拉的馬利亞。
”① ①叛教者朱利安即羅馬皇帝朱利安(約331-363),在位時為361-363。
他的時經教育而為基督徒,後轉信異教,即位後力圖恢複羅馬帝國為異教國家。
臨終時說:“啊,加利利人哪,你得逞了。
”加利利人即耶稣。
“好啦——下來喝茶吧。
待會兒要是光線足,你就把風琴上的經文摘句描完吧。
” 蘇不過是耽于幻想,一時興起,破了藩籬,一下子也就過去了,可是這小小的幹擾反而促使蘇格外熱切起來,急于打開包紮,瞧瞧她的玩意兒。
到了就寝時間,她有了把握,不會再有人上來打攪,就心安理得地把神像外罩都扒了下來,把石膏像擺到五鬥櫥上,還在它們兩頭各點上一根蠟燭,然後退到床邊,往床後一躺,開始讀從箱子裡取出的那本書(不過方道悟小姐對此是毫不知情的)。
原來那是吉本的著作。
她看了記述叛教者朱利安①在位那一章。
有時候她擡頭看看石膏像,湊巧它們上頭挂着一幅耶稣受難像的印版畫,這讓她覺着它們樣子真奇怪,在那兒真是陰錯陽差。
這幅奇景似乎提醒她去做該做的事,于是她從床上蹦下來,又從箱子裡拿出一本詩集,翻到自己熟讀的那首詩②—— ①這首詩為斯文朋所作《普洛塞派恩贊歌》。
普洛塞派恩或作波塞芬尼,希臘神話中宙斯與代密特之女,為冥王之後。
(第一句引朱利安語。
) ②格萊斯巴赫版《新約全書》為希臘文原本,裘德的希臘文無師自通,用相應的拉丁語音讀出。
這一段見于《新約-哥林多前書》:“然而我們隻有一位神,就是父,萬物都本于他。
我們也歸于他。
” 蒼白的加利利人啊,你得逞了: 你叱咤間世界就變得帶死不活了! 她把這首詩從頭到尾讀了一遍,跟着吹熄了燭光,脫了衣服,最後讓自己心中之光也熄了——睡了。
她年紀輕輕,平常睡得很沉,不過那晚上她老是睡不實,每回醒來一睜眼,從街上透進屋裡的散亂的燈光足夠她看明白石膏像,它們立在五鬥櫥上,同陳設着經卷和殉道者以及裝在哥特式框子裡的耶稣受難像(勉強看得出來拉丁式十字架,人形為陰影遮住)的環境形成了古怪的對照。
有一回她睜開眼看的時候,教堂的報時鐘不是打了一下,就是兩下,已到了子夜時分。
另一個住在城裡、離得不遠的人,那會兒正坐在燈前埋頭讀書,鐘聲他也聽到了。
因為是禮拜六晚上,他用不着撥準鬧鐘,到時把他叫醒,所以他可以睡得更遲些,按習慣要比每禮拜工作日晚上讀書時間多兩三個鐘頭。
他正專心研讀格萊斯巴赫版《新約》①,而蘇此時卻翻來覆去睡不着,盯着她的石膏像。
警察和遲歸市民經過他窗下時候,要是靜靜駐足一下,準會聽得見情感熱烈的咕噜聲,那是些莫名其妙的音節;但是對于裘德,又是具有無法形容的感召力的字眼兒啊。
下邊這些聲音就誰都不明白: ①出處同前:“并有一位主,就是耶稣基督,萬物都是借着他有的,我們也是借着他有的。
” “AllheminheisTheoshoPater,exhoutapanta,kaihemeiseisauton。
”① ①髑髅地在古耶路撒冷郊外,是耶稣被釘上十字架的地方。
接下去聲音琅琅,誠惶誠恐,不絕如縷;随着似乎聽見書阖上了: “KaiheisKuriosIesousChristos,dihoutapantaKaihemeisdiaut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