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不殺之劍
關燈
小
中
大
連石舟齋都略遜一籌,并且,她的剛毅也遠近聞名。
她生性善良,故而善意地推測七郎的兩個弟弟是雙生子。
她亦心思明敏,此時,她已在思量兒子為何忽然現身了。
“你就是為這個回來的?” “孩兒還什麼都沒說啊,母親。
” “不過,我想你還不至于問你的親娘,讓為娘來品說本族中最有器量的人就是你自己吧?” “哈哈,這般說,母親已經明白孩兒此次來是為了尋人?” 老夫人微微一笑,應道:“人各有所長。
有人适合舞槍弄棒,有人适合聖賢書,不能一概而論。
” “不錯。
”又右衛門深有感慨地撫摸着過去常與父親相對而坐的地爐,仰望着又粗又黑的房梁。
“這麼說,連你親娘都不能透露?” “是……啊,不不。
” “你父親生前就常說,你們兄弟幾個,劍術上以新次郎嚴勝最好,性情剛猛則數五郎右衛門宗章,而在智慧上就數你了。
既然連你都支支吾吾,那定是不同尋常的大事,不妨讓為娘猜上一猜。
” “母親就不要取笑了,孩兒怎會讓……要不,母親就猜猜看?”說着,又右衛門十分警惕地環視屋子。
“無人偷聽。
”老夫人輕輕笑道,“你已是将軍的幕賓。
這麼說,你此次是為名古屋的當家人尋老師?” 又右衛門認真搖頭,“實際上,此事也非未談過。
若要正式舉薦,孩兒想推舉本家的兵助,但此次并非為此事而來。
” “哦,沒猜着。
” “是。
此次之事,不必僅限于我們兄弟……” “哦,這麼說,也有奧原的表兄弟們?”說到這裡,老夫人臉上現出嚴肅的神情,閉上了嘴。
“母親,那邊誰最可靠?他們都是您從小看着長大的……” 老夫人沉默良久,道:“又右衛門。
” “母親。
” “是不是和大坂那邊要打起來了?” 又右衛門一驚。
“不,這……”他慌忙予以否定,可此時老夫人已緊緊盯住了他,道:“因此,你才獨自回來?” 又右衛門隻覺心中重重一震。
父親令人敬畏,母親也擁有讓人驚駭的敏銳。
這非直感,而是一個曾多次把丈夫和孩子送入死地的女人,多年來蓄養成的眼光。
柳生宗矩這等男兒,心中所藏秘密,亦能被她輕易看穿……知子莫若母,母親銳目之下,兒子心思總是有迹可循。
“我明了。
”老夫人道,“後面的話我也不問了。
我告訴你,在奧原,最有器量的還得數現在的當家人。
不過,這得看他的心思了……”話沒說完,老夫人就停了下來,改口道:“算了吧。
這也非一個老太婆出頭的時候。
我早已不看不聞不說身外諸事了。
可是,你總不緻連你兄長都不見一面就走吧?” “這……” “你兄長那裡正好有客人。
你若不去看一下,事後讓人說起柳生又右衛門到老家,竟連兄長都不見一面就離去,可不好聽啊。
” “客人是誰,母親可知?” “好像是什麼石州……對了對了,就是你兄長年輕時侍奉的浮田氏的親戚,說是叫浮田右京亮。
” “浮田右京亮?那不是現在的坂崎出羽守成正大人嗎?” “又右衛門,你知那人?” “當然。
他現在乃是石州津和野三萬石的大名。
” “既然這樣,那就更不用說了。
你最好還是去露一面吧。
” “但,坂崎為何要到兄長這裡?”說着,又右衛門忽然使勁搖起頭來,“孩兒來過的事,請母親莫要說出去。
孩兒跟兄長性情不和,見了面隻會無謂地争吵,到時還得生着氣離去。
孩兒這麼做,也是為了日後……” 老夫人點點頭,道:“我明白。
那麼,此事就談到這裡。
”說着,她把使喚的小丫頭叫來,讓她把剛剛挑好的紅豆泡在水裡,又道:“不管怎麼說,今天為娘也要為你做些你最喜歡的牡丹餅吃。
” 看到母親如此興奮,當夜,又右衛門自無法離去了。
兄長嚴勝先前曾侍奉浮田氏,在戰場上受傷,後來在又右衛門出生的元龜二年,作為松永久秀的部将同筒井軍作戰,腿部再度受傷,連走路都不方,便了,遂拖着殘廢之身隐居于此。
但他兒子兵助利嚴卻是技藝出衆,石舟齋便把衣缽傳給了利嚴,他亦大大光耀了尾張柳生一門,此為後話。
現在,坂崎出羽守前來,難道要把兵助推舉到什麼地方? 當晚,又右衛門和母親閑話,第二日晨,便悄悄去了。
順着從柳生故裡通向伊賀上野的官道,步行不到四裡,就是奧原家族聚居之地。
越過珠數口坂,便會看到一座石制道祖神像,神像已有不少年頭,上面爬滿了青苔。
柳生又右衛門坐在石像後的杉樹墩子上,抱臂沉思良久。
這個聯結柳生與奧原的珠數口坂,與柳生先祖大有淵源。
據雲,在南北朝的笠置進攻戰時,柳生先祖播磨守永珍曾率二百七十騎前往笠置行宮谒見天皇,當趕至此處時,遭到敵人伏擊。
當時柳生軍中就混雜着甚多奧原家的人。
那場激戰之中,柳生軍有十三人喪命,三十餘人受傷,饒是如此,他們仍擊退了強敵,最後趕至笠置。
從那時起,柳生家和奧原家就非尋常親戚了,他們還是生死與共的戰友。
從此,兩家的姻親關系一代一代地保持了下來,一家有女兒就嫁到另一家,一家有兒子就必做另一家女婿。
如今,又右衛門坐在這路旁的樹墩子上,嗅一嗅翠綠的杉樹林和山間氣息,恍惚間還會生出疾馳的馬蹄聲奔湧而過的幻覺。
比起笠置之戰,宗矩的這道題似乎更難。
當時,兩家同心協力,擁戴後醍醐天皇,讓身為奈良春日神領武士的柳生和奧原都揚名于世。
可是,又右衛門此行卻與榮華無緣,與名聲無關。
“為了太平,能否請您率人進入大坂城?”若這麼說,不知奧原家主信十郎豐政會如何待他。
奧原一族若居于京坂,倒另當别論,但居于此處,他們自對世間的滄桑漠不關心。
他們平靜地生活于此,守護着神領一族。
若說太平,恐怕再也沒有比這裡更太平的地方了。
可是,口口聲聲為了太平,硬是要拉奧原一族到争鬥的旋渦當中,真是無道。
但除他們之外,似找不到可托付大事之人。
還有更令又右衛門傷神之事,一想起此事,就讓他一步也挪不開腳——萬一向奧原豐政挑明緣由,卻被斷然拒絕,該如何是好?此事不可令外人知,到時,自己恐隻有取豐政性命了。
盡管母親說豐政器量超群,但自己從未與年長四五歲的他敞開胸襟暢談過。
一度散開的山霧再次淡淡漫過來,小鳥的鳴啾聲仿佛粘附在了耳上。
五個兒子,石舟齋讓三人學習兵法,二人皈依佛門。
習兵法者為長男新次郎嚴勝、四男五郎右衛門宗章,及五男又右衛門宗矩,其餘二子則皈依佛門,二男法号瑞雲庵主,三男法号龍藏院主。
石舟齋非故意讓兒子分别學習兵法和佛道,隻是由于長子嚴勝二十歲身受重傷,俨然一個廢人,石舟齋遂令其他幾子半數送入殺生門,半數送入慈悲界。
這個塵世遠非道義清明的世間,遠未到可以完全抛棄武器和兵法的程度。
雖說如此,若任由武力橫行,必堕入無法收拾的亂世。
故,石舟齋才讓四個兒子半入武道,半入佛道。
兒子力道均衡,世間便有望均衡,此乃是他的苦心。
他是想讓佛道與兵法合而為一,以此成為太平的守護,達到以劍止殺之境。
但奧原信十郎豐政能否明白此中深義? 身為男子,不僅要保證種族存續,還要保證家族光耀。
故石舟齋對女兒婚事格外仔細。
結果,母系親戚在這一帶甚多。
新次郎嚴勝的長女嫁與
她生性善良,故而善意地推測七郎的兩個弟弟是雙生子。
她亦心思明敏,此時,她已在思量兒子為何忽然現身了。
“你就是為這個回來的?” “孩兒還什麼都沒說啊,母親。
” “不過,我想你還不至于問你的親娘,讓為娘來品說本族中最有器量的人就是你自己吧?” “哈哈,這般說,母親已經明白孩兒此次來是為了尋人?” 老夫人微微一笑,應道:“人各有所長。
有人适合舞槍弄棒,有人适合聖賢書,不能一概而論。
” “不錯。
”又右衛門深有感慨地撫摸着過去常與父親相對而坐的地爐,仰望着又粗又黑的房梁。
“這麼說,連你親娘都不能透露?” “是……啊,不不。
” “你父親生前就常說,你們兄弟幾個,劍術上以新次郎嚴勝最好,性情剛猛則數五郎右衛門宗章,而在智慧上就數你了。
既然連你都支支吾吾,那定是不同尋常的大事,不妨讓為娘猜上一猜。
” “母親就不要取笑了,孩兒怎會讓……要不,母親就猜猜看?”說着,又右衛門十分警惕地環視屋子。
“無人偷聽。
”老夫人輕輕笑道,“你已是将軍的幕賓。
這麼說,你此次是為名古屋的當家人尋老師?” 又右衛門認真搖頭,“實際上,此事也非未談過。
若要正式舉薦,孩兒想推舉本家的兵助,但此次并非為此事而來。
” “哦,沒猜着。
” “是。
此次之事,不必僅限于我們兄弟……” “哦,這麼說,也有奧原的表兄弟們?”說到這裡,老夫人臉上現出嚴肅的神情,閉上了嘴。
“母親,那邊誰最可靠?他們都是您從小看着長大的……” 老夫人沉默良久,道:“又右衛門。
” “母親。
” “是不是和大坂那邊要打起來了?” 又右衛門一驚。
“不,這……”他慌忙予以否定,可此時老夫人已緊緊盯住了他,道:“因此,你才獨自回來?” 又右衛門隻覺心中重重一震。
父親令人敬畏,母親也擁有讓人驚駭的敏銳。
這非直感,而是一個曾多次把丈夫和孩子送入死地的女人,多年來蓄養成的眼光。
柳生宗矩這等男兒,心中所藏秘密,亦能被她輕易看穿……知子莫若母,母親銳目之下,兒子心思總是有迹可循。
“我明了。
”老夫人道,“後面的話我也不問了。
我告訴你,在奧原,最有器量的還得數現在的當家人。
不過,這得看他的心思了……”話沒說完,老夫人就停了下來,改口道:“算了吧。
這也非一個老太婆出頭的時候。
我早已不看不聞不說身外諸事了。
可是,你總不緻連你兄長都不見一面就走吧?” “這……” “你兄長那裡正好有客人。
你若不去看一下,事後讓人說起柳生又右衛門到老家,竟連兄長都不見一面就離去,可不好聽啊。
” “客人是誰,母親可知?” “好像是什麼石州……對了對了,就是你兄長年輕時侍奉的浮田氏的親戚,說是叫浮田右京亮。
” “浮田右京亮?那不是現在的坂崎出羽守成正大人嗎?” “又右衛門,你知那人?” “當然。
他現在乃是石州津和野三萬石的大名。
” “既然這樣,那就更不用說了。
你最好還是去露一面吧。
” “但,坂崎為何要到兄長這裡?”說着,又右衛門忽然使勁搖起頭來,“孩兒來過的事,請母親莫要說出去。
孩兒跟兄長性情不和,見了面隻會無謂地争吵,到時還得生着氣離去。
孩兒這麼做,也是為了日後……” 老夫人點點頭,道:“我明白。
那麼,此事就談到這裡。
”說着,她把使喚的小丫頭叫來,讓她把剛剛挑好的紅豆泡在水裡,又道:“不管怎麼說,今天為娘也要為你做些你最喜歡的牡丹餅吃。
” 看到母親如此興奮,當夜,又右衛門自無法離去了。
兄長嚴勝先前曾侍奉浮田氏,在戰場上受傷,後來在又右衛門出生的元龜二年,作為松永久秀的部将同筒井軍作戰,腿部再度受傷,連走路都不方,便了,遂拖着殘廢之身隐居于此。
但他兒子兵助利嚴卻是技藝出衆,石舟齋便把衣缽傳給了利嚴,他亦大大光耀了尾張柳生一門,此為後話。
現在,坂崎出羽守前來,難道要把兵助推舉到什麼地方? 當晚,又右衛門和母親閑話,第二日晨,便悄悄去了。
順着從柳生故裡通向伊賀上野的官道,步行不到四裡,就是奧原家族聚居之地。
越過珠數口坂,便會看到一座石制道祖神像,神像已有不少年頭,上面爬滿了青苔。
柳生又右衛門坐在石像後的杉樹墩子上,抱臂沉思良久。
這個聯結柳生與奧原的珠數口坂,與柳生先祖大有淵源。
據雲,在南北朝的笠置進攻戰時,柳生先祖播磨守永珍曾率二百七十騎前往笠置行宮谒見天皇,當趕至此處時,遭到敵人伏擊。
當時柳生軍中就混雜着甚多奧原家的人。
那場激戰之中,柳生軍有十三人喪命,三十餘人受傷,饒是如此,他們仍擊退了強敵,最後趕至笠置。
從那時起,柳生家和奧原家就非尋常親戚了,他們還是生死與共的戰友。
從此,兩家的姻親關系一代一代地保持了下來,一家有女兒就嫁到另一家,一家有兒子就必做另一家女婿。
如今,又右衛門坐在這路旁的樹墩子上,嗅一嗅翠綠的杉樹林和山間氣息,恍惚間還會生出疾馳的馬蹄聲奔湧而過的幻覺。
比起笠置之戰,宗矩的這道題似乎更難。
當時,兩家同心協力,擁戴後醍醐天皇,讓身為奈良春日神領武士的柳生和奧原都揚名于世。
可是,又右衛門此行卻與榮華無緣,與名聲無關。
“為了太平,能否請您率人進入大坂城?”若這麼說,不知奧原家主信十郎豐政會如何待他。
奧原一族若居于京坂,倒另當别論,但居于此處,他們自對世間的滄桑漠不關心。
他們平靜地生活于此,守護着神領一族。
若說太平,恐怕再也沒有比這裡更太平的地方了。
可是,口口聲聲為了太平,硬是要拉奧原一族到争鬥的旋渦當中,真是無道。
但除他們之外,似找不到可托付大事之人。
還有更令又右衛門傷神之事,一想起此事,就讓他一步也挪不開腳——萬一向奧原豐政挑明緣由,卻被斷然拒絕,該如何是好?此事不可令外人知,到時,自己恐隻有取豐政性命了。
盡管母親說豐政器量超群,但自己從未與年長四五歲的他敞開胸襟暢談過。
一度散開的山霧再次淡淡漫過來,小鳥的鳴啾聲仿佛粘附在了耳上。
五個兒子,石舟齋讓三人學習兵法,二人皈依佛門。
習兵法者為長男新次郎嚴勝、四男五郎右衛門宗章,及五男又右衛門宗矩,其餘二子則皈依佛門,二男法号瑞雲庵主,三男法号龍藏院主。
石舟齋非故意讓兒子分别學習兵法和佛道,隻是由于長子嚴勝二十歲身受重傷,俨然一個廢人,石舟齋遂令其他幾子半數送入殺生門,半數送入慈悲界。
這個塵世遠非道義清明的世間,遠未到可以完全抛棄武器和兵法的程度。
雖說如此,若任由武力橫行,必堕入無法收拾的亂世。
故,石舟齋才讓四個兒子半入武道,半入佛道。
兒子力道均衡,世間便有望均衡,此乃是他的苦心。
他是想讓佛道與兵法合而為一,以此成為太平的守護,達到以劍止殺之境。
但奧原信十郎豐政能否明白此中深義? 身為男子,不僅要保證種族存續,還要保證家族光耀。
故石舟齋對女兒婚事格外仔細。
結果,母系親戚在這一帶甚多。
新次郎嚴勝的長女嫁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