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不殺之劍
關燈
小
中
大
狹川豪門福岡孫右衛門。
那孫右衛門身受先祖福澤,澤被後世,代代不衰,延二三百年。
次女嫁與大平尾的大鹽九左衛門,三女嫁與丹生故裡的丹生平藏。
三女均已育有子嗣。
又右衛門的胞妹則嫁與加茂神官茂春,庶出的兩個妹妹也分别嫁入邑地的吉岡仁右衛門和瓶原的安并喜右衛門。
這些姻親都是在當地世代紮根的名門,其婿亦均列入石舟齋門牆。
石舟齋始終以天下太平為己任。
如此說來,又右衛門此不情之請,奧原信十郎豐政會明白其中的殘酷與大義嗎? 豐政率領人進入大坂城,但誰都知大坂必敗無疑,況且,他們還要在大坂城陷落之時,把秀賴、千姬、澱夫人悉數救出,難比登天。
即使救人成功,大坂開城投降,他們也仍然無法揚名世間,而是不得不返回故裡。
想到這些,又右衛門更是舉步維艱。
奧原信十郎豐政的宅邸,即在背山的小丘上。
晨霧已散盡,入口處一面為竹林,一面為層層梯田。
竹林中,大群鳥雀吵個不停。
恐是為了驅趕鳥雀,奧原豐政正舉火槍朝空中放。
轟—— 正當豐政欲再扣扳機時,柳生又右衛門笑眯眯地從竹林中走出,到了信十郎面前,道:“看來在這平靜的鄉間,也需要火槍啊。
” 見到鬥笠夾在腋下、旅人模樣的又右衛門,信十郎愣了片刻,半晌方認出眼前之人,“哦?柳生大人?” “嘿!弟久未來訪,還望海涵。
” “真是少見啊,我尋思,你怎的連個随從都不帶?”說話間,信十郎的眉梢忽地籠起一層陰雲,又右衛門卻未察覺。
信十郎又道:“難得來一次,進門再說。
我給你引路吧,地上都是麥子,你小心腳下。
”言罷,便在前走了。
庭前栽滿了花草樹木,芍藥竟相争妍。
看到這些,又右衛門不住在心裡感歎,一切都是這般平和。
“大人,鄉裡人都說我們頗為相似啊。
” “哦。
這倒也不奇怪,我們本為表兄弟嘛。
” “但他們也說,你臉上總是帶着笑,我卻為人冷淡,看上去有些呆頭呆腦。
哈哈,面帶笑容者是又右衛門,一臉呆傻的則是信十郎。
” 二人穿過花叢向後院走去,又右衛門笑道:“何人這般說?” “近日,此處可是稀客不斷啊。
昨日是京都的浮田右京亮,就是現在的坂崎大人。
坂崎出羽守前來住了一宿,去了。
這些話乃是坂崎大人的評語。
”說着,豐政繞過走廊,先踏上脫鞋處的石闆,“不用洗濯,直接進來吧。
” “失禮了。
不知坂崎大人來此何事?” 浮田此人現正在柳生兄長處,但又右衛門還是一副不知情的樣子,問道。
“你最好自己猜猜。
”信十郎笑着把坐墊放到上座,“你現在乃是将軍幕賓,将來還可能舉為将軍府西席呢。
” “嘿,表兄先等一下,這些話都是何人言語?” “當然也是坂崎大人。
就連我都覺得沾了光。
在此謹表祝賀。
”言罷,信十郎兩手伏在榻榻來上,鄭重施了一禮,道,“坂崎大人磊落風趣,聽說與你乃是肝膽相照的朋友。
他還說,這塵世乃是個修羅場,到處血肉橫飛,想久居一地亦是不能。
故他不僅改換姓名,連家紋也改了,穿的是有兩隻鬥笠紋樣的二蓋笠紋服,戴的是二蓋笠紋樣的鬥笠。
”寒暄完畢,信十郎先為宗矩敬上煙。
“這麼說,他想一輩子做個旅人?” “是啊。
隻是,這旅程并非他一人的旅程。
因此,隻有一頂鬥笠萬萬不夠。
” “哦,那剩下的一頂鬥笠就是為旅伴準備的了?” “說起這旅伴,可真有些滑稽。
他說,此旅伴其實就是體内之熱血。
坂崎出羽有事相求,就在熱血的陪伴下,特意過來了,請無論如何也要答應……你聽聽,何等滑稽的言辭!” 又右衛門打了個寒戰。
坂崎出羽從京都趕來求奧原家主,所來何為? “不為其他。
”信十郎豐政似看透了又右衛門的心思,繼續道,“豐臣氏翹首盼望的大佛殿終要竣工了,不日就要舉行開光法事,因此,想遨請我帶着族人進京參觀。
” “邀請你?” “正是。
聽說,大批浪人都以此次開光為由,從諸地齊聚上方,意欲圖謀大事。
風聞已傳遍洛中洛外。
” “哦。
” “對此,太皇和主上均甚是擔憂,怕京都又要慘遭兵燹。
坂崎出羽大人自太閣在世時就負責朝廷諸事,與衆公卿交情都不錯,才受天皇親信的秘密委托,來到舍下。
” 又右衛門拍膝道:“明白。
” “你終于猜到了?他并非受所司代闆倉大人所托前來。
他既是受天皇親信所托,便與敕命無甚兩樣:要我帶着族人,裝着參觀的樣子進京,一旦生亂,便與所司代的人馬一起鎮壓。
” “哦。
然後呢?”又右衛門本想問豐政是否答應了,但還是控制住了急躁——連公卿都活動起來,事情已大不尋常。
“雖然他如此請求,我也不能立刻答應,于是推說,先考慮一下,把他打發回去了。
又右衛門,我是否當答應他?” 又右衛門并不直接回答,佯作轉言其他:“看來坂崎出羽隻是頂着徒有熱血的鬥笠,并非有二蓋笠的男兒啊。
” “你的意思是……” “這次的事情并無他想的那般簡單。
目下的形勢,若所司代鎮壓就能解決,我也不會有此一行了。
” “嗯?”信十郎豐政豎起愁眉,翻起眼珠,“看來你亦是為此事而來?” 又右衛門并不理會,繼續道:“最好不發生戰事。
但是,隻恐事不如人願啊!”他斷然道:“信十郎,我便是有事相求。
” “我看亦是,從你一進門,豐政的心就懸着呢。
” “我的請求實在是強人所難。
故,即使被你拒絕,我亦毫無怨言。
” “嗯?” “你也知,我立志繼承先父的遺志,因此,對于江戶的加封,婉轉謝絕。
” “你引以自豪的,乃是柳生傳人而非德川家臣,隻與幕府将軍亦師亦友,可對?” “所言極是。
而且,日後的子孫如何我不管了,這種榮耀,在我有生之年定要堅持。
” “在你眼裡,此次的戰事已無可避免。
但戰仗有大有小。
若是大戰,勢必禍及天下蒼生,如此便違背了令尊遺志,故欲令我入了德川一方。
是不是這個意思?”信十郎豐政平靜地說着,望着又右衛門。
一瞬間,二人目光灼灼,定定直視。
“信十郎。
” “你終開口了?” “又右衛門和先父一樣,從心底對大禦所敬畏有加。
” “大禦所值得世人崇敬。
” “故,若有可能,大禦所要在此戰之後,保全秀賴。
” “哦?” “若秀賴被殺,大禦所的理想和一生榮耀就會受損。
世人會說,大禦所也不過一介司空見慣的盜賊,最終還是對無助的太閣遺孤痛下殺手。
況且,會作如此風評的多為當今大名。
唉,衆人都在亂世長大,信奉的都是殺伐,本也無可厚非。
因此,我才選中了你。
請你離開奧原,率人進入大坂城,不知你是否願意?”又右衛門淡然言罷,靜待信十郎的反應。
信十郎豐政把視線轉向了庭院裡的芍藥。
不知從何處飛來兩隻蜜蜂,正在盛開的花間轉來轉去。
豐政已然驚住。
他原本以為,又右衛門充其量就是讓他加入德川一方,然後悄悄潛入京都和大坂。
“啊!”良久,豐政呼了一聲,既非歎息,亦非呻吟,把視線收了回來,“柳生大人。
” “如何?” “若我說難以勝任,推辭不去,你欲如何?” “那我就再到熊野一帶去看看。
” “若你還有别的
那孫右衛門身受先祖福澤,澤被後世,代代不衰,延二三百年。
次女嫁與大平尾的大鹽九左衛門,三女嫁與丹生故裡的丹生平藏。
三女均已育有子嗣。
又右衛門的胞妹則嫁與加茂神官茂春,庶出的兩個妹妹也分别嫁入邑地的吉岡仁右衛門和瓶原的安并喜右衛門。
這些姻親都是在當地世代紮根的名門,其婿亦均列入石舟齋門牆。
石舟齋始終以天下太平為己任。
如此說來,又右衛門此不情之請,奧原信十郎豐政會明白其中的殘酷與大義嗎? 豐政率領人進入大坂城,但誰都知大坂必敗無疑,況且,他們還要在大坂城陷落之時,把秀賴、千姬、澱夫人悉數救出,難比登天。
即使救人成功,大坂開城投降,他們也仍然無法揚名世間,而是不得不返回故裡。
想到這些,又右衛門更是舉步維艱。
奧原信十郎豐政的宅邸,即在背山的小丘上。
晨霧已散盡,入口處一面為竹林,一面為層層梯田。
竹林中,大群鳥雀吵個不停。
恐是為了驅趕鳥雀,奧原豐政正舉火槍朝空中放。
轟—— 正當豐政欲再扣扳機時,柳生又右衛門笑眯眯地從竹林中走出,到了信十郎面前,道:“看來在這平靜的鄉間,也需要火槍啊。
” 見到鬥笠夾在腋下、旅人模樣的又右衛門,信十郎愣了片刻,半晌方認出眼前之人,“哦?柳生大人?” “嘿!弟久未來訪,還望海涵。
” “真是少見啊,我尋思,你怎的連個随從都不帶?”說話間,信十郎的眉梢忽地籠起一層陰雲,又右衛門卻未察覺。
信十郎又道:“難得來一次,進門再說。
我給你引路吧,地上都是麥子,你小心腳下。
”言罷,便在前走了。
庭前栽滿了花草樹木,芍藥竟相争妍。
看到這些,又右衛門不住在心裡感歎,一切都是這般平和。
“大人,鄉裡人都說我們頗為相似啊。
” “哦。
這倒也不奇怪,我們本為表兄弟嘛。
” “但他們也說,你臉上總是帶着笑,我卻為人冷淡,看上去有些呆頭呆腦。
哈哈,面帶笑容者是又右衛門,一臉呆傻的則是信十郎。
” 二人穿過花叢向後院走去,又右衛門笑道:“何人這般說?” “近日,此處可是稀客不斷啊。
昨日是京都的浮田右京亮,就是現在的坂崎大人。
坂崎出羽守前來住了一宿,去了。
這些話乃是坂崎大人的評語。
”說着,豐政繞過走廊,先踏上脫鞋處的石闆,“不用洗濯,直接進來吧。
” “失禮了。
不知坂崎大人來此何事?” 浮田此人現正在柳生兄長處,但又右衛門還是一副不知情的樣子,問道。
“你最好自己猜猜。
”信十郎笑着把坐墊放到上座,“你現在乃是将軍幕賓,将來還可能舉為将軍府西席呢。
” “嘿,表兄先等一下,這些話都是何人言語?” “當然也是坂崎大人。
就連我都覺得沾了光。
在此謹表祝賀。
”言罷,信十郎兩手伏在榻榻來上,鄭重施了一禮,道,“坂崎大人磊落風趣,聽說與你乃是肝膽相照的朋友。
他還說,這塵世乃是個修羅場,到處血肉橫飛,想久居一地亦是不能。
故他不僅改換姓名,連家紋也改了,穿的是有兩隻鬥笠紋樣的二蓋笠紋服,戴的是二蓋笠紋樣的鬥笠。
”寒暄完畢,信十郎先為宗矩敬上煙。
“這麼說,他想一輩子做個旅人?” “是啊。
隻是,這旅程并非他一人的旅程。
因此,隻有一頂鬥笠萬萬不夠。
” “哦,那剩下的一頂鬥笠就是為旅伴準備的了?” “說起這旅伴,可真有些滑稽。
他說,此旅伴其實就是體内之熱血。
坂崎出羽有事相求,就在熱血的陪伴下,特意過來了,請無論如何也要答應……你聽聽,何等滑稽的言辭!” 又右衛門打了個寒戰。
坂崎出羽從京都趕來求奧原家主,所來何為? “不為其他。
”信十郎豐政似看透了又右衛門的心思,繼續道,“豐臣氏翹首盼望的大佛殿終要竣工了,不日就要舉行開光法事,因此,想遨請我帶着族人進京參觀。
” “邀請你?” “正是。
聽說,大批浪人都以此次開光為由,從諸地齊聚上方,意欲圖謀大事。
風聞已傳遍洛中洛外。
” “哦。
” “對此,太皇和主上均甚是擔憂,怕京都又要慘遭兵燹。
坂崎出羽大人自太閣在世時就負責朝廷諸事,與衆公卿交情都不錯,才受天皇親信的秘密委托,來到舍下。
” 又右衛門拍膝道:“明白。
” “你終于猜到了?他并非受所司代闆倉大人所托前來。
他既是受天皇親信所托,便與敕命無甚兩樣:要我帶着族人,裝着參觀的樣子進京,一旦生亂,便與所司代的人馬一起鎮壓。
” “哦。
然後呢?”又右衛門本想問豐政是否答應了,但還是控制住了急躁——連公卿都活動起來,事情已大不尋常。
“雖然他如此請求,我也不能立刻答應,于是推說,先考慮一下,把他打發回去了。
又右衛門,我是否當答應他?” 又右衛門并不直接回答,佯作轉言其他:“看來坂崎出羽隻是頂着徒有熱血的鬥笠,并非有二蓋笠的男兒啊。
” “你的意思是……” “這次的事情并無他想的那般簡單。
目下的形勢,若所司代鎮壓就能解決,我也不會有此一行了。
” “嗯?”信十郎豐政豎起愁眉,翻起眼珠,“看來你亦是為此事而來?” 又右衛門并不理會,繼續道:“最好不發生戰事。
但是,隻恐事不如人願啊!”他斷然道:“信十郎,我便是有事相求。
” “我看亦是,從你一進門,豐政的心就懸着呢。
” “我的請求實在是強人所難。
故,即使被你拒絕,我亦毫無怨言。
” “嗯?” “你也知,我立志繼承先父的遺志,因此,對于江戶的加封,婉轉謝絕。
” “你引以自豪的,乃是柳生傳人而非德川家臣,隻與幕府将軍亦師亦友,可對?” “所言極是。
而且,日後的子孫如何我不管了,這種榮耀,在我有生之年定要堅持。
” “在你眼裡,此次的戰事已無可避免。
但戰仗有大有小。
若是大戰,勢必禍及天下蒼生,如此便違背了令尊遺志,故欲令我入了德川一方。
是不是這個意思?”信十郎豐政平靜地說着,望着又右衛門。
一瞬間,二人目光灼灼,定定直視。
“信十郎。
” “你終開口了?” “又右衛門和先父一樣,從心底對大禦所敬畏有加。
” “大禦所值得世人崇敬。
” “故,若有可能,大禦所要在此戰之後,保全秀賴。
” “哦?” “若秀賴被殺,大禦所的理想和一生榮耀就會受損。
世人會說,大禦所也不過一介司空見慣的盜賊,最終還是對無助的太閣遺孤痛下殺手。
況且,會作如此風評的多為當今大名。
唉,衆人都在亂世長大,信奉的都是殺伐,本也無可厚非。
因此,我才選中了你。
請你離開奧原,率人進入大坂城,不知你是否願意?”又右衛門淡然言罷,靜待信十郎的反應。
信十郎豐政把視線轉向了庭院裡的芍藥。
不知從何處飛來兩隻蜜蜂,正在盛開的花間轉來轉去。
豐政已然驚住。
他原本以為,又右衛門充其量就是讓他加入德川一方,然後悄悄潛入京都和大坂。
“啊!”良久,豐政呼了一聲,既非歎息,亦非呻吟,把視線收了回來,“柳生大人。
” “如何?” “若我說難以勝任,推辭不去,你欲如何?” “那我就再到熊野一帶去看看。
” “若你還有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