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最後一坎
關燈
小
中
大
誰說路上的事了?我要說的,是在我從京都出發之前,你們三人帶上人馬向大和郡山進發。
” “去大和郡山,莫非那裡有亂?” 家康于喉嚨深處友出低低的笑聲,“你們三人雖然年輕,但所曆甚豐,我才把你們派往那裡。
為何要把你們派往那裡,明白嗎?”言罷,他眯起眼睛啜了口茶。
松平康安聳起肩膀看看勝隆和分長,二人也都低頭不語。
從紀州到大和一帶,百姓的騷亂也非沒有,但現在皆已平息,他們耳内也未聽到有騷亂的傳聞。
“哈哈。
”家康又愉快地繼續道,“現在大坂那邊正在填埋城濠,拆毀城郭,對吧?” “是。
” “若單是毀壞,隻能為害天下,須繼之以更好的建造。
明白這個道理嗎?” “明白。
” 盡管康安嘴上說明白,但眼中依然迷惑。
大禦所欲在拆毀大坂城之後,再建造一座更好的大坂城,他心裡許是如此解釋。
“我終其一生在為建造更好的東西……為糾正舊弊,煞費苦心。
如今,這種心思似終與右府相通了。
因此,右府才特意派來了使者。
既然如此,我也不得不思量一下了。
” “啊?” “令人填埋城濠,乃是為了天下,既然他已明白,我也得為右府考慮啊。
” “這麼說,大人要把右府移到大和郡山?” “正是。
右府既不再拒絕移封,我便欲把他移往彼處。
康安,你去宣撫民風,使郡山成為一個适合身為公家的右府居住的城池。
你的主要任務,乃是讓民心融和。
” “是。
” “分長,你去宣示武力,嚴防不逞之徒生亂。
” “是。
” “勝隆,你去築造舊城,看看多大規模的城才适合右府。
要花費多少,仔細核算,然後報到駿府。
當然,還要和奈良奉行商議,大和全境的總出産,公開的數字和實際收入之間的差别,也要好生調查。
總之,須确保右府和現在大坂的俸祿相當。
” “遵命。
” 三人面面相觑,終明白家康所念。
“既然他已明白人間悲苦,若不為他另建一座居城,實在對不住他。
你們三人就是為這些去準備。
民心要協合,武功要嚴酷,算盤要細緻。
” 然後,家康又把一些重要的事宜向三人徉細講解過,于第二日,按計劃離開二條城,向駿府而去。
歸途中,身邊的人與出征時的面孔幾乎相同。
家康把林道春叫到轎輿旁邊,不時向其詢問《論語》中一些章句的意思。
盡管道路兩旁依然為寒風呼嘯的冬景,但仍以莫大的力量感動着家康,讓他百看不厭。
這恐是辭路之旅了——這種感慨一直萦繞在家康心頭。
有時,他忽地想起茶道的“一期一會”,眼前忽然浮現出母親的音容笑貌:看來,我也要去見母親大人了。
初三晚,家康宿于膳所,初四則乘船渡琵琶湖抵矢橋。
湖上冷得更加厲害,從遮擋寒風的幕帳的縫隙向對面的比睿山望去,不禁讓人百感交集,幾欲淚下。
當年他與信長公前後呼應、首次進京時的情形,如在昨日。
那時,周圍一片冰冷,絕無一張笑臉。
如今,船一到達矢橋,兩側就擠滿了跪地迎候的百姓。
人們都喜歡太平。
每一張臉都不再是從前那般惡相,都變得良善。
人來人往,人少人老,唯山水不變。
當日從矢橋抵水口,歇了一夜,次日宿于伊勢的龜山,初六抵桑名。
七八兩日住在因黃金虎鲸而聞名天下的名古屋。
在名古屋,家康接到留守伏見城的秀忠所派使者送來的關于大坂填埋進展的報告。
使者說,填埋工程如期進行,浪人的騷亂也無大礙,将軍打算過了二十日之後,派人留守伏見和二條城,然後凱旋東返。
家康很是滿意,讓義直陪他說話,于初九出發,未幾抵達岡崎。
在岡崎,家康更是感慨萬千。
這裡不隻有父親的影子,更有祖母、母親、姑祖母的無限追憶,可是,家康蟄伏于此時圍繞身邊的親人和重臣,如今一個也不在了。
時日如川,山河依舊。
人的魯莽和謹慎、才智和陰謀,都随風逝去。
不久的将采,家康也将入到那“過去”的行列。
一想到這些,家康久久不願離去。
他到大樹寺去祭拜祖先墳墓,再去比較從前和現在耕地的多少,與現任城主本多康紀的家人盡情暢談往事,不知不覺,就過了十餘日。
生我之土,卻非埋我之地。
看來,我将要長眠于與父輩不同的土地了。
一念及此,家康更是依依不舍。
待回過神來,他發現秀忠竟已快追了上來,遂才于十九日痛下決心離開岡崎。
此時,秀賴派的使者趕到了。
家康從接受秀賴的使者新年朝賀的元旦始,到遠江中泉,二十多日,他都沉浸在滿足與幸福之中。
從岡崎出發後不久,家康接見了追趕而來的秀賴使者,愉悅無甚。
使者還是伊東丹後守長次。
由于長次飛馬追了來,家康遂入了三河的吉良,決定歇一宿。
此次仍與上次一樣,家康忽又擔心,是否填埋城濠之事義生了糾紛。
事情并非如此,使者仍來告慰家康。
而且,長次送來的小箱子裡裝了三件棉襖。
其中的一件乃是由秀賴親自選定的落葉梧桐圖案的布料,由千姬親手縫制。
“好……太好了……”看到棉襖,家康眼淚簌簌就落了下來。
他哽咽得語不成調,哭了良久,方道,“請回去告訴右府,就說江戶的爺爺可以安心死去,身無遺憾了。
順便告訴阿千,爺爺……高興得長淚直流……” 此時的家康,既非一員在千軍萬馬中縱橫馳騁的猛将,亦非開創太平的不世英傑,隻是一個平凡善良的老人,在毫無掩飾地表達喜悅之情。
伊東長次也是大哭。
他未想到,家康公這等人物,竟然也如孩子一般笑淚交替。
當夜,家康一再向長次敬酒,慰其奔波之苦。
翌日,他忽地改變初衷,欲在三河等待秀忠。
秀賴和千姬如此惹人憐愛,此事應先告訴秀忠……可是,到了二十三日,家康又從吉良出發,二十七日進入吉田城。
他恐是覺得,吉良城小,不宜等待将軍。
秀忠于二十四日從伏見城入二條城,
” “去大和郡山,莫非那裡有亂?” 家康于喉嚨深處友出低低的笑聲,“你們三人雖然年輕,但所曆甚豐,我才把你們派往那裡。
為何要把你們派往那裡,明白嗎?”言罷,他眯起眼睛啜了口茶。
松平康安聳起肩膀看看勝隆和分長,二人也都低頭不語。
從紀州到大和一帶,百姓的騷亂也非沒有,但現在皆已平息,他們耳内也未聽到有騷亂的傳聞。
“哈哈。
”家康又愉快地繼續道,“現在大坂那邊正在填埋城濠,拆毀城郭,對吧?” “是。
” “若單是毀壞,隻能為害天下,須繼之以更好的建造。
明白這個道理嗎?” “明白。
” 盡管康安嘴上說明白,但眼中依然迷惑。
大禦所欲在拆毀大坂城之後,再建造一座更好的大坂城,他心裡許是如此解釋。
“我終其一生在為建造更好的東西……為糾正舊弊,煞費苦心。
如今,這種心思似終與右府相通了。
因此,右府才特意派來了使者。
既然如此,我也不得不思量一下了。
” “啊?” “令人填埋城濠,乃是為了天下,既然他已明白,我也得為右府考慮啊。
” “這麼說,大人要把右府移到大和郡山?” “正是。
右府既不再拒絕移封,我便欲把他移往彼處。
康安,你去宣撫民風,使郡山成為一個适合身為公家的右府居住的城池。
你的主要任務,乃是讓民心融和。
” “是。
” “分長,你去宣示武力,嚴防不逞之徒生亂。
” “是。
” “勝隆,你去築造舊城,看看多大規模的城才适合右府。
要花費多少,仔細核算,然後報到駿府。
當然,還要和奈良奉行商議,大和全境的總出産,公開的數字和實際收入之間的差别,也要好生調查。
總之,須确保右府和現在大坂的俸祿相當。
” “遵命。
” 三人面面相觑,終明白家康所念。
“既然他已明白人間悲苦,若不為他另建一座居城,實在對不住他。
你們三人就是為這些去準備。
民心要協合,武功要嚴酷,算盤要細緻。
” 然後,家康又把一些重要的事宜向三人徉細講解過,于第二日,按計劃離開二條城,向駿府而去。
歸途中,身邊的人與出征時的面孔幾乎相同。
家康把林道春叫到轎輿旁邊,不時向其詢問《
盡管道路兩旁依然為寒風呼嘯的冬景,但仍以莫大的力量感動着家康,讓他百看不厭。
這恐是辭路之旅了——這種感慨一直萦繞在家康心頭。
有時,他忽地想起茶道的“一期一會”,眼前忽然浮現出母親的音容笑貌:看來,我也要去見母親大人了。
初三晚,家康宿于膳所,初四則乘船渡琵琶湖抵矢橋。
湖上冷得更加厲害,從遮擋寒風的幕帳的縫隙向對面的比睿山望去,不禁讓人百感交集,幾欲淚下。
當年他與信長公前後呼應、首次進京時的情形,如在昨日。
那時,周圍一片冰冷,絕無一張笑臉。
如今,船一到達矢橋,兩側就擠滿了跪地迎候的百姓。
人們都喜歡太平。
每一張臉都不再是從前那般惡相,都變得良善。
人來人往,人少人老,唯山水不變。
當日從矢橋抵水口,歇了一夜,次日宿于伊勢的龜山,初六抵桑名。
七八兩日住在因黃金虎鲸而聞名天下的名古屋。
在名古屋,家康接到留守伏見城的秀忠所派使者送來的關于大坂填埋進展的報告。
使者說,填埋工程如期進行,浪人的騷亂也無大礙,将軍打算過了二十日之後,派人留守伏見和二條城,然後凱旋東返。
家康很是滿意,讓義直陪他說話,于初九出發,未幾抵達岡崎。
在岡崎,家康更是感慨萬千。
這裡不隻有父親的影子,更有祖母、母親、姑祖母的無限追憶,可是,家康蟄伏于此時圍繞身邊的親人和重臣,如今一個也不在了。
時日如川,山河依舊。
人的魯莽和謹慎、才智和陰謀,都随風逝去。
不久的将采,家康也将入到那“過去”的行列。
一想到這些,家康久久不願離去。
他到大樹寺去祭拜祖先墳墓,再去比較從前和現在耕地的多少,與現任城主本多康紀的家人盡情暢談往事,不知不覺,就過了十餘日。
生我之土,卻非埋我之地。
看來,我将要長眠于與父輩不同的土地了。
一念及此,家康更是依依不舍。
待回過神來,他發現秀忠竟已快追了上來,遂才于十九日痛下決心離開岡崎。
此時,秀賴派的使者趕到了。
家康從接受秀賴的使者新年朝賀的元旦始,到遠江中泉,二十多日,他都沉浸在滿足與幸福之中。
從岡崎出發後不久,家康接見了追趕而來的秀賴使者,愉悅無甚。
使者還是伊東丹後守長次。
由于長次飛馬追了來,家康遂入了三河的吉良,決定歇一宿。
此次仍與上次一樣,家康忽又擔心,是否填埋城濠之事義生了糾紛。
事情并非如此,使者仍來告慰家康。
而且,長次送來的小箱子裡裝了三件棉襖。
其中的一件乃是由秀賴親自選定的落葉梧桐圖案的布料,由千姬親手縫制。
“好……太好了……”看到棉襖,家康眼淚簌簌就落了下來。
他哽咽得語不成調,哭了良久,方道,“請回去告訴右府,就說江戶的爺爺可以安心死去,身無遺憾了。
順便告訴阿千,爺爺……高興得長淚直流……” 此時的家康,既非一員在千軍萬馬中縱橫馳騁的猛将,亦非開創太平的不世英傑,隻是一個平凡善良的老人,在毫無掩飾地表達喜悅之情。
伊東長次也是大哭。
他未想到,家康公這等人物,竟然也如孩子一般笑淚交替。
當夜,家康一再向長次敬酒,慰其奔波之苦。
翌日,他忽地改變初衷,欲在三河等待秀忠。
秀賴和千姬如此惹人憐愛,此事應先告訴秀忠……可是,到了二十三日,家康又從吉良出發,二十七日進入吉田城。
他恐是覺得,吉良城小,不宜等待将軍。
秀忠于二十四日從伏見城入二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