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謀定九度山

關燈
的老翁,若選在嚴冬季節而戰,他怎能出馬?總帥是家康還是秀忠,士氣将迥然不同。

    盡管心裡如此算計,實際上,幸村亦懷有一股悲憫,他不欲把家康當作對手,不想在戰場上與天下人德川家康殘酷厮殺。

     幸村想,若家康畏寒不出,另一有趣的局面似就可展開了。

    他可盡情耍弄年輕的征夷大将軍。

     現在仍有偌多忘不了以武力奪取權勢之人,但也出現了一大批令人作嘔的淺薄之徒,如何才能保住太平,他們其實毫不關心,卻一味裝出維護太平之态。

    那些狂妄之徒若以将軍秀忠為總帥,一旦被幸村愚弄,自會露出萬端破綻,到時可趁亂将那些招厭的家夥全部拖入戰場。

    神佛需要不時清除輕薄之徒,此乃天意!可是,若總帥為家康,關東恐不會輕易上幸村之當了。

    七十三歲的德川家康親自上陣!一聽到這風聲,正如兒子所言,那些喪家之犬必心驚膽寒。

     真正能作為我真田幸村左膀右臂出戰的人,究竟是誰?後藤右兵衛、毛利勝永二人年事已高,看來,隻能把薄田隼人和渡邊内藏助等作為最得力的大将使用了。

    但問題是,家康究竟會否重拾戰槍? 正想到這裡,大助急急追至院外,道:“父親,有人從駿府回來了。

    ” 幸村聞聲,回過頭,目光銳利地望着兒子,“從駿府回來?”他疾步返回廊前,翹首等待大助身後旅人打扮的僧人。

     那僧人來到幸村面前,輕輕摘下鬥笠,單腿跪地。

    他年紀尚輕,目光犀利,看上去是個機靈人。

    “久違了。

    ” “辛苦了,昌榮坊。

    旅途如何?” “處處鮮花怒放。

    ” “哦?九度山上已是秋風蕭瑟,世間竟還鮮花怒放?” “無論走到哪裡,都是傳言的花朵,說大坂和關東終要開打了。

    ” “你是說,整個天下都欲賞花?” “正是。

    ” “你有未聽說何處的花最好?” “勝負的關鍵,在于大禦所之櫻究竟能否開在戰陣之中,此乃一些有識之士所言。

    ” “哦。

    那麼,結果會如何呢?” “很想開放。

    聽說大禦所近日已經下地,見人就大談戰事,真是好戰之人。

    本多屢屢向大名們提及此事。

    ” “昌榮坊。

    ” “在。

    ” “或許,隻怕是巧布疑陣,虛張聲勢。

    你可打聽過?” “當然。

    實際上,在大禦所側室中,竟有人向出入的商家出借黃金,然後收取利息牟利。

    ” “身為女人,竟還有生财之心,有趣。

    ” “在下遂向那些商家打聽。

    據雲,大禦所佯裝精神,可一回到内庭就癱軟如泥,連話都不願意說。

    油盡燈枯之人,恐怕已難久長。

    如此一來,可依賴的便隻有黃金,故盡量多賺些,若有可靠的借家,還請介紹,有的側室還如此求過商家呢。

    ” “哦,原來如此。

    ”幸村低頭想了一想,又仰望蒼穹。

    大助則在一旁似懂非懂瞧着。

    幸村道:“昌榮坊,你能否再為我跑一趟,邀請四周村落的鄉鄰?” “邀村人?” “是。

    我近日就要出門。

    一旦出去,恐怕一時半日回不來。

    因此,想跟平素交情不錯的人喝杯餞行酒。

    你告訴他們,就說出發的日子定于初七,酒宴從初五開始。

    大助,你也聽着,把此事仔細記在心上:初五酒宴,初七啟程,記住了?”幸村一面讓大助考慮需要邀請的人,一面列名單。

     “大助,你看這樣如何?”寫畢,幸村把紙片遞給大助。

     大助默默看了一眼,既失望亦放心地交與昌榮坊,道:“父親做事都經過深思熟慮,莫有遺漏。

    但,的确辛苦你了,剛剛回來又要……” 昌榮坊輕輕笑了,“無妨,剛回來,又匆忙去張羅酒宴,真是風雲将起啊。

    ”說着,他一邊點頭一邊将邀請之人仔細看了一遍,拿起鬥笠,道:“在下去了。

    ” “大助,無人聽到吧?” “是。

    衆人都在田裡呢。

    ” “實際上,你剛才的疑問……我方才答不上來,現在仍答不上來,但仍想約略說說。

    ” “是。

    ” “父親并不願故意擾亂天下,父親也願天下太平啊。

    ” “父親為此而入城?” “不!以戰止戰。

    你明白嗎,在父親眼裡,這個世道不會如此容易就能持續太平。

    故真正緻力太平之人,會時時發起戰事,因為他們想告訴世人:若不更加謹嚴、忠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