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複謂越姫。
越姫對曰:樂則樂矣,然而不可久也。
王曰:吾願與子生若此,死若化,其不可得平?越姫對日:昔者吾先君莊王淫樂三年,不聽政事,終而能改,卒霸天下。
妾以君王為能法吾先君,将改斯樂而勤于政也。
今則不然,而要婵子以死,其可得乎?且君王以束帛乘馬,取婢子于敝邑,寡君受之太廟也,不約死。
妾聞之諸姑婦人以死彰君之善,益君之寵,不聞其以苟從其暗死為榮,妾不敢聞命。
于是王寤,敬越姫之言,而猶親嬖蔡姬也。
居二十五年,王救陳,二姫從王,病在軍中,有赤雲夾日如飛鳥。
王問周史,史曰:是害王身。
然,可移移于将相。
将相聞之,将請以身禱于神。
王日:将相之于孤,猶股肱也,今移禍焉,庸為去是身乎?不聽?越姫日:大哉君王之德!以是妾願從王矣。
昔曰之遊佚樂也,是以不敢許。
及君王複于禮,國人皆将為君王死,而況于妾乎?請願先驅狐狸于地下。
王曰:昔者之遊樂,吾特戲之耳,若将必死,是益彰孤之不德也。
越姫曰:昔者妾雖口不言,心既許之矣。
妾聞之,信者不負其心,義者不虛設其事。
妾死王之義,不死王之好也。
遂自殺。
王病甚,讓位于王之弟,弟不受,王,死于軍中。
時蔡姬竟不能死。
王弟子閑與子西、子期謀曰:母信者,其子必仁。
乃伏師閉壁,迎越姫之子熊章立,是為惠王,然後罷兵,歸葬昭王焉。
楚昭貞姜 貞萋者,齊侯之女,楚昭王夫人也。
王出遊,留夫人漸。
台之上而去。
王聞江水大至,使使者迎夫人,忘持符。
使者至,請夫人出。
夫人曰:王興宮人,約召必以符。
今使者不持符,妾不當從。
使者日:今水方大至,還取符,則恐後秦。
夫人曰:妾聞之,貞女之義不犯約,勇者不畏死,守一節而巳。
妾知從使者則生,留則死,然棄約負儀而生,不若留而死耳。
于是使者耿符,則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
王曰:嗟夫!守義死節,不為苟生;處約持信,以成其貞。
乃号曰貞姜。
楚莊樊姫 楚樊姫,楚莊王之夫人也。
莊王即位,好狩獵,樊姫谏不止,乃不食禽獸肉。
王改過勤政,嘗聽朝罷晏,姫下殿迎曰:何晏也?得無饑倦乎?王曰:與賢者語,不知饑倦也。
姫曰:王之所謂腎者何也?日:虞丘子也。
姫掩口而笑。
王日:姫之所笑者何也?曰:虞丘子賢則賢矣,未忠也。
王曰:何謂也?對曰:妾執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鄭衛,求美人進于王。
今賢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豈不欲擅王之愛寵乎?妾聞堂十兼女,所以觀人能也。
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見知人能也。
妾聞虞丘子相楚十餘年,所薦非子第,則族昆弟,未聞進賢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賢路。
知賢不進,是不忠;不知其賢,是不智也。
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悅。
明日,王以姫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對。
于是避舍,使人迎孫叔敖而進之,王以為令。
其治楚三年,而楚王以霸。
非郭殒莊王使使赍金百斤,聘北郭先生。
先生日:臣有箕帚之使,願入計之。
即謂婦人曰:楚欲以我為相,今曰相,即結驷列騎,食方丈于前,如何?焰人日:夫子以織履。
為食食粥,魯履無床揚之憂者,何哉?與物無治也。
今如結驷列騎,所安不過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過一肉。
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殉楚國之憂,其可乎?于是遂不應聘,與婦去之。
李園女弟 楚考烈王無千,春申君患之,求婦人宜子者,進之甚衆,卒無子。
趙人李周持其女第欲進之。
楚王聞其不宜子,恐又無寵。
李園求事春申君為舍人,巳而谒歸,故失期。
還谒,春申君問狀,對曰:齊王遣使求臣女,第與其使者飲,故失期。
春申君曰:聘人乎?對日:未也。
春申君日:可得見乎?日可。
于是園乃進其女弟,即幸于。
春申君,知其有娠,園乃與其女弟謀。
園女弟乘間說春申君曰:楚王之貴幸君,雖兄弟不如。
今君相楚王二十餘年,而王無子,即百歲後将更立兄弟。
即楚王更立,彼亦各貴其所親,君亦安得長有寵乎?非徒然也。
君用事久,多失禮于王兄弟,兄弟誠立,禍且及身,莫知。
妾之幸君未久,誠以君之重而進妾于楚王,王必幸妾妾。
賴天而有男,則是君之子為王也,楚國封盡可得,孰與其臨不測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園女弟謹舍,而言之楚王。
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為大子,以李園女弟立為王後楚王貴,李園、李圍。
用事。
李圓既入,其女弟為王後,子為太子,恐春申君語洩而益驕,陰養死士,欲殺春申君,以滅口而國人
越姫對曰:樂則樂矣,然而不可久也。
王曰:吾願與子生若此,死若化,其不可得平?越姫對日:昔者吾先君莊王淫樂三年,不聽政事,終而能改,卒霸天下。
妾以君王為能法吾先君,将改斯樂而勤于政也。
今則不然,而要婵子以死,其可得乎?且君王以束帛乘馬,取婢子于敝邑,寡君受之太廟也,不約死。
妾聞之諸姑婦人以死彰君之善,益君之寵,不聞其以苟從其暗死為榮,妾不敢聞命。
于是王寤,敬越姫之言,而猶親嬖蔡姬也。
居二十五年,王救陳,二姫從王,病在軍中,有赤雲夾日如飛鳥。
王問周史,史曰:是害王身。
然,可移移于将相。
将相聞之,将請以身禱于神。
王日:将相之于孤,猶股肱也,今移禍焉,庸為去是身乎?不聽?越姫日:大哉君王之德!以是妾願從王矣。
昔曰之遊佚樂也,是以不敢許。
及君王複于禮,國人皆将為君王死,而況于妾乎?請願先驅狐狸于地下。
王曰:昔者之遊樂,吾特戲之耳,若将必死,是益彰孤之不德也。
越姫曰:昔者妾雖口不言,心既許之矣。
妾聞之,信者不負其心,義者不虛設其事。
妾死王之義,不死王之好也。
遂自殺。
王病甚,讓位于王之弟,弟不受,王,死于軍中。
時蔡姬竟不能死。
王弟子閑與子西、子期謀曰:母信者,其子必仁。
乃伏師閉壁,迎越姫之子熊章立,是為惠王,然後罷兵,歸葬昭王焉。
楚昭貞姜 貞萋者,齊侯之女,楚昭王夫人也。
王出遊,留夫人漸。
台之上而去。
王聞江水大至,使使者迎夫人,忘持符。
使者至,請夫人出。
夫人曰:王興宮人,約召必以符。
今使者不持符,妾不當從。
使者日:今水方大至,還取符,則恐後秦。
夫人曰:妾聞之,貞女之義不犯約,勇者不畏死,守一節而巳。
妾知從使者則生,留則死,然棄約負儀而生,不若留而死耳。
于是使者耿符,則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
王曰:嗟夫!守義死節,不為苟生;處約持信,以成其貞。
乃号曰貞姜。
楚莊樊姫 楚樊姫,楚莊王之夫人也。
莊王即位,好狩獵,樊姫谏不止,乃不食禽獸肉。
王改過勤政,嘗聽朝罷晏,姫下殿迎曰:何晏也?得無饑倦乎?王曰:與賢者語,不知饑倦也。
姫曰:王之所謂腎者何也?日:虞丘子也。
姫掩口而笑。
王日:姫之所笑者何也?曰:虞丘子賢則賢矣,未忠也。
王曰:何謂也?對曰:妾執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鄭衛,求美人進于王。
今賢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豈不欲擅王之愛寵乎?妾聞堂十兼女,所以觀人能也。
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見知人能也。
妾聞虞丘子相楚十餘年,所薦非子第,則族昆弟,未聞進賢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賢路。
知賢不進,是不忠;不知其賢,是不智也。
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悅。
明日,王以姫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對。
于是避舍,使人迎孫叔敖而進之,王以為令。
其治楚三年,而楚王以霸。
非郭殒莊王使使赍金百斤,聘北郭先生。
先生日:臣有箕帚之使,願入計之。
即謂婦人曰:楚欲以我為相,今曰相,即結驷列騎,食方丈于前,如何?焰人日:夫子以織履。
為食食粥,魯履無床揚之憂者,何哉?與物無治也。
今如結驷列騎,所安不過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過一肉。
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殉楚國之憂,其可乎?于是遂不應聘,與婦去之。
李園女弟 楚考烈王無千,春申君患之,求婦人宜子者,進之甚衆,卒無子。
趙人李周持其女第欲進之。
楚王聞其不宜子,恐又無寵。
李園求事春申君為舍人,巳而谒歸,故失期。
還谒,春申君問狀,對曰:齊王遣使求臣女,第與其使者飲,故失期。
春申君曰:聘人乎?對日:未也。
春申君日:可得見乎?日可。
于是園乃進其女弟,即幸于。
春申君,知其有娠,園乃與其女弟謀。
園女弟乘間說春申君曰:楚王之貴幸君,雖兄弟不如。
今君相楚王二十餘年,而王無子,即百歲後将更立兄弟。
即楚王更立,彼亦各貴其所親,君亦安得長有寵乎?非徒然也。
君用事久,多失禮于王兄弟,兄弟誠立,禍且及身,莫知。
妾之幸君未久,誠以君之重而進妾于楚王,王必幸妾妾。
賴天而有男,則是君之子為王也,楚國封盡可得,孰與其臨不測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園女弟謹舍,而言之楚王。
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為大子,以李園女弟立為王後楚王貴,李園、李圍。
用事。
李圓既入,其女弟為王後,子為太子,恐春申君語洩而益驕,陰養死士,欲殺春申君,以滅口而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