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三

關燈
明柘浦徐廣廣居甫輯 明平昌黃國士允符甫校 周 周宣姜後 周宣姜後,齊侯之女也。

    賢而有德,事非禮不言,行非禮不動。

    宣王嘗早卧晏起,姜後脫簪珥,待罪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之不才,妾之淫心見矣。

    至使君王失禮而晏朝,以見君王樂色而忘德也。

    夫苟樂色,必好奢窮欲,亂之所興也。

    原亂之興,從婢子起,敢請婢子之罪。

    王日:寡人不德,實自生過,非夫人之罪也。

    遂複姜後,而勤于政事,早朝晏起,卒成中興之名。

     魯國 魯姬敬姜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猶績,懼于季孫之怒也,其以歜為不能事主乎?其母歎曰:魯其亡乎!使僮子備官而未之聞邪?居,吾語汝。

    昔聖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勞其民而用之,故長王天下。

    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

    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

    男女效績,愆則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勞心。

    小人勞力,先王之訓也。

    自上以下,誰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爾又在下位,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況有怠情,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職,曰必無廢先人爾。

    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餘懼穆伯之絕祀也。

     魯黔婁妻 魯黔婁先生死,曾子與門人明日吊之,其妻出戶。

    曾子上堂,見先生之屍在牗下,枕墼席稿,編袍不表,覆以布被,手足不盡敿,覆頭則足見,覆足則頭見。

    曾子日斜,引其被則斂矣。

    妻曰:斜而有餘,不若正而不足也。

    先生以不斜之故,能至于此。

    生時不斜,死而斜之,非先生意也。

    曾子不能應,遂哭之曰:嗟乎!先生之□也,何以為谥?其妻曰:以康為谥。

    僧子曰:先生仳時,食不兄口,衣不蓋形,死則手足不斂,帝無酒肉,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榮,何樂于此,而谥于康乎?其妻曰:昔先生,君嘗授之以政,為國相,辭而不為,是有餘貴。

    世。

    君嘗賜之粟三千鐘,先生辭而不受,是有餘富也。

    彼先生者,耳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用位,不戚戚于貧賤,不忻忻于富貴,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其論曰康,不宜乎?曾子曰:唯斯人也,而有斯婦。

     魯母師 母師,魯九子之寡母也。

    臘曰歲祀禮畢,悉召諸子謂日:婦人之道,非有大故不出。

    夫家然吾父母家多幼。

    稚,歲時禮不理,吾從汝谒往。

    監之。

    諸子許諾,及悉召。

    諸婦曰:婦人有三從之義,而無專制之行,少系于父母,長系于夫,老系于子。

    今諸子許我歸視私家,雖逾正禮,願與少子俱,以備婦人出入之制。

    諸文其慎房。

    戶之守,吾夕而返。

    于是使少子仆歸,辨家事。

    天陰遺。

    失早,至闾外而止,盡期而入。

    國人美之,号曰母師。

     柳下惠妻 柳下惠為魯天夫,既死,門人将诔之,妻曰:将诔夫子之德邪?則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

    乃诔曰: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

    夫子之信,誠而與人無害兮。

    屈親從俗,不強察兮。

    蒙恥救民,德彌大兮。

    雖遇三黜,終不蔽兮。

    憕梯君子,未能厲兮。

    嗟乎!惜乎,乃下世兮!庶幾遐年,今遂逝兮。

    鳴呼哀哉!魂神洩兮。

    夫子之谥,宜為惠兮。

    門人從之,以為诔,莫能竄一字。

     宋國 宋恭伯姫 宋伯姫,魯宣公女也。

    其母曰缪姜,嫁伯姫于宋。

    恭公。

    恭公不親迎,伯姫迫于父母之命而行。

    既入宋,三月廟見,當行夫婦之道。

    伯姫以恭公不親迎,故不肯聽命。

    宋人告魯,魯使大夫季文子如宋,緻命于伯姫。

    還,複命,瓜享之。

    缪姜出于房,再拜曰:大夫勤聲于遠□,辱送小子,不忘先君,以及後嗣,使下而有知,先君猶有望也,敢再拜大夫之辱。

    伯姫既嫁十年,恭八卒,伯姫寡。

    至景公時,伯姬常遇夜失火,左右曰:夫人小避火。

    伯姬日:婦人之義,保傅不俱,不下堂,待保傅來也。

    保母至,左右又日:夫人小避火。

    伯姫日:娟人之義,傳母未至夜,不可下堂。

    越義而生,不如守義而死。

    遂逮于火而死。

     楚國 楚昭越姫 越姫,越王勾踐之女,楚昭王姫也。

    昭王燕遊,蔡姫在左,越姫為右。

    王親乘驷以馳逐,遂登附社之所,以觀雲夢之囿,觀士大夫逐者。

    既??,乃顧謂二姬曰:樂乎?蔡姫對曰:樂。

    王日:吾顱與子生若此,死亦若此。

    蔡姫曰:昔敝邑寡人固以其黎民之役事君王之馬足故。

    一婢子之身,為苟苴玩好,今乃比于如嫔,固願生同樂,死同時。

    王顧謂史書之:蔡姬許從,本老矣,乃